「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是什麼意思呀

2022-03-08 07:48:34 字數 5776 閱讀 4095

1樓:與洋蔥無關

這不是詩,是佛偈

惠能少孤而艱難困苦,於市賣柴為生。及聞一客誦《金剛經》 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處學法。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

「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

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託人亦書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眾皆驚。五祖將鞋擦了偈,曰:

「亦未見性。」次日祖潛至碓坊,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

2樓:

為什麼佛祖也會有這麼美的詩句嗎?

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意思,要麼是:為什麼佛祖也會有這麼美的詩句? 意思是有這麼美詩劇的原因。

再者是:佛祖也會有這麼美的詩句嗎?反問表否定。

3樓:蘭在紅塵

詩中是高遠的禪境,自然而智慧。當然美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是什麼意思?

4樓:之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自元代詩人慧能的古詩作品《菩提偈》之中,

5樓:雜糧煎餅

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

6樓:小短腿

意思是生活在塵世中,我們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被別人胡亂左右。

7樓:小姐姐獅子座

出自元代詩人慧能的古詩作品《菩提偈》,說佛法的

8樓:百度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9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本來沒有樹,鏡子也不是臺。 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還會有什麼塵在上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什麼意思?

10樓:鯨娛文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11樓:聆聽心情

這幾句話的這句話的意思表現了對待事物的一種豁達的心態。不是自己的不能擁用。

12樓:雨靈寒

我覺得是這個意思: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

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

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

『明鏡亦非臺』:你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臺呢?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這首偈頌主要是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你執著它做什麼?

你執著它將來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時又執著些什麼?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參悟不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 人覺得一個東西好吃,事實上嗅覺比味覺佔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這樣嗅覺靈敏的生物,在飲食上遠比我們快樂。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如果錯了……錯在**?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淨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

正如慧能所說的: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道家則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

14樓:夏夏小老師

回答稍等哦

本句詩其內涵之意是指無物便無埃,沒有沾染塵埃的物體,你又怎麼會發現塵埃的存在?

本句詩其內涵之意是指無物便無埃,沒有沾染塵埃的物體,你又怎麼會發現塵埃的存在?

是呀!人何來煩惱?那些看似的煩惱,只不過是虛像而已,它似乎在你的眼前,細看卻又空無一物。

如果將它當作實體,豈不是於水中撈月,鏡中尋花,自是枉然,徒累其心。面對煩惱,上上的做法是「本來無一物」,心中無需「染塵埃」。

這樣哦!!

更多3條

15樓:鯨娛文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禪語是什麼意思?

16樓:逗比逗無悔

意思是:

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本來就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賞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

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塵,塵即妄念,牽動自性而起的幻相,當然身的相和前世有關了,塵是妄念,自性是圓滿的清淨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發。

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稱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圓滿清淨,其性空,緣起緣滅,非常自在,根本沒有妄念,有何談有染!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原文解釋:

這個是六祖惠能大師的一個四句偈

這是從神秀和惠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17樓:羽之北宸

首先要了解慧能大師的一生

慧能臨終時有一偈

若能心中自見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

起心總是大痴人

其實已經道破天機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必用清規戒律來束縛自己的內心。

佛教是為了引導凡夫入門的方便法門,是引導人向善的一種道,本質也是一種空。若是迷信這一套表面的方法,則不得涅槃,無法超脫。所以佛教還有一句世間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

18樓:木爺

談談我自己所感悟的看法吧!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首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是給予修行者一種心裡上的堅定信心,「時時 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是告訴修行者不要使自己對佛法信念有所動搖。這句話是 說給修行者對於佛法本身的認識。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而這段則是說明世界萬物皆由心生的道理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這告訴修行者世界萬物皆為虛象。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這句則是告訴了修行者對於存在這世間需要持有的心態是如何的 !這句話是說給修行者對於所在世界本身的認識的。

聯絡前後兩句總的要告訴世間人門意思便是! 一定要堅定不移的相信佛法,這世界萬物皆為虛幻之物,沒有必要去過多憂慮, 唯有實習佛法看清楚心中的「菩提樹」才是真正的圓滿。由此也應徵佛法的唯心 理論!

樓主放了一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錯誤, 對此認識不夠。 佛對我說:

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指心中有塵世雜念) 佛說:

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塵世雜念如何能用力擦 除呢?

)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這句最重要便是佛指導的語言,心 中的雜念並不是將心拋棄就可以祛除的,塵世雜念本來就是不存在的,那你心中 又如何來的雜念呢?

這說明叫他區分塵世及佛法的界限,只有認識到了「塵本非 塵」才能作到「何來有塵」這塵是一種意念是一種擾亂人心的觀念,只有看破紅 塵才能真正拋棄雜念做到心中清靜,做到心中無塵看清自我之真心,看破世間萬 物虛像) 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如此!希望能對樓主有所幫助!其實樓住也應該做到「塵本 非塵,何來有塵」!

本來佛法就是一種很主觀的心理上的東西!悟法講究的也是 一個人對佛法自身的認識多少而不是他人對佛法的認識!這樣樓主給塵埃染指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是什麼意思啊?

19樓:粘秀英考巳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此偈語為是六祖所作,可說是禪宗的經典之語,深悟禪的深意,同時也是唯心主義的一個典範,如同六祖所說:

不是帆動,也不是風動,而是言者心在動.也就是心外無物.更深解一點,就是眾生平等,不要為外相所惑,無掛礙固無恐怖乎,即使明珠蒙塵,在您心中依然是明亮如故,塵也就無所謂在與不在.

這是佛的一種境界,萬物無相方能觀其本質,而不為七情六慾所蒙.

在今人來說,可是一種素質,旁觀者清,遇事何妨抽身出,在心裡上正視之,那樣可更快的找到解決的方法與出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什麼意思

20樓:懂梗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歌詞是哪首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是句詩,來自佛教禪宗故事。當日版南宗六祖惠權能,初尋師至韶州,聞五祖弘忍在黃梅,他便充役火頭僧。五祖欲耱法嗣,令徒弟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說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彼時惠能在廚房碓米,聽了這偈,說道 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因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禪語是

意思是 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本來就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賞析 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後天培養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礙自性。佛家語,萬事萬物都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心中無一物,何以惹塵埃?是看破紅塵後追求的是什麼?對世間就了無牽掛,對自身

上面是六祖慧能大師講的 指的是一種修行境界。這詩從來都沒叫人看破紅塵,只是你自己認為要看破紅塵。這詩前面還有一首詩。身是菩提權,心如明境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合起來,會容易理解些。就是說 惹不惹紅塵,只是你自己的心認為而已,你覺得有就有,你覺得沒有就沒有,一切在於你自己的心,而不在於紅塵。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