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文四聲八病之說

2022-03-03 18:31:30 字數 2804 閱讀 5605

1樓:匿名使用者

聲病是格律詩中聲韻的失律而造成的病犯。一般講律詩聲病有三種:

(一)八病。南朝永明體盛行之時沒有正面的格律規定,而是從消極方面指出八種聲病,要求作者不得犯病。這八病是「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傍紐」、「正紐」。

關於八病,在日僧遍照金剛旅唐後著的《文鏡祕府論》裡有詳細的敘述,皆是關於詩句聲韻應忌諱的細緻之處,甚為繁瑣。初學者可以不管這些,因為只要遵守詩律,便不會有病犯。唐人作詩一般只忌「平頭」,即詩的上句與下句的第

一、第二字皆是平聲,如「朝○雲○晦初景,丹○池○晚飛雪」,此外其餘諸病皆不顧了,或者不算病犯了。

(二)失粘。凡格律詩平仄失調,即不合律的叫做「失粘」。其狹義是指詩的兩聯之間的關係,上一聯的對句首字為平聲,下一聯的出句首字也須是平聲;若上一聯的對句首字為仄聲,下一聯的出句首字也須是仄聲.

(三)非律句。許多漢語詩律學一類的著述,詳列了若干律句或非律句,句式繁瑣,致使初學者徒生混淆之感。所謂非律句即是基本上失律的詩句。

讀者掌握基本格律之後,稍加留意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病的,因而本教程不作繁瑣羅列。

希望對你有幫助

2樓:匿名使用者

四聲八病 [編輯本段]總述  南朝齊永明年間,周頤著《四聲切韻》,提出平上去入四聲,而沈約將四聲的區辨同傳統的詩賦音韻知識相結合,規定了一套五言詩創作時應避免的聲律上的毛病,就是後人所記之「八病」。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鈕、正鈕等八種聲病。「四聲八病」用於永明體詩歌的創作中,對於增加詩歌藝術形式的美感,增強詩歌的藝術效果,是有積極意義的,但要求過分苛刻,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病。

詩歌的聲律、病犯說是南朝齊時沈約等人最早開始研究的。《南史·陸厥傳》雲:

「時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琊王融,以氣類相推彀。汝南周顒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

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四聲四聲:指平、上、去、入四聲,對於現在人來說,其調值已無從查考,只能通過韻譜來估略。根據元和韻譜和玉鑰匙歌訣中的說法,推斷出:

平聲可能是一個平調,上聲是一個升調,去聲是一個降調,入聲是一個促調。

八病八病:指作五言詩時,在運用四聲方面所產生的毛病。

1.平頭:五言詩的第

一、二字不能與第

六、七字(下句第

一、二字)聲調相同。不然就犯了平頭的毛病。如:芳時淑氣清,提壺臺上傾。芳時、提壺同是平音字,這就是平頭。

2.上尾:五言詩的第五字(出句最後一字)與第十字(對句最後一字)不能聲調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

如樂府中: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草、柳都是上聲,犯了上尾的毛病。

3.蜂腰:顧名思義是兩頭大,中間小。指五言詩一句內第二字與第四字的聲調不能相同;或第二字與第五字不能同是濁音聲母而第三字是清音聲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

如:飲馬長城窟: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從、方都是平聲字,我、鯉又都是濁音字,中間的雙則是清音,讀起來兩頭重,中間輕,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4.鶴膝:對於這一條各文獻說法不一,揀錄兩條:

其一:五言詩的第五字與第十五字的聲調不能相同。其二是與蜂腰第二點正好相反。這一點,《杜詩祥注》中有簡略的說明,不詳盡。

5.大韻:指五言詩兩句之內不能有與韻腳同一韻部的字。如:漢樂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胡與壚同韻部,則是犯了大韻的毛病。

6.小韻:五言詩兩句各句之間不能有同屬一個韻部的字。如: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樹與露,連與泉同韻部,則是犯了小韻的毛病。

7.旁紐:對於這一條不甚瞭解,只能將《詩話》中的大意寫下來,用原例,且不知出處:指五言詩中兩句各字不能同聲母。

比如:魚遊見風月,獸走畏傷蹄。魚與月的聲母同屬古音疑紐,這就犯了旁紐的毛病(另外獸走同韻,犯小韻)。

8.正紐:五言詩兩句內不能雜用聲母、韻母相同的四聲各字。比如:梁簡文帝詩:輕霞落暮錦,流火散秋金。錦與金聲母韻母相同,只調不同,這就是正紐的毛病(流與秋小韻)。

永明體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古代詩歌從原始自然藝術的產物——「古體」詩,開始走向人為藝術的「近體詩」。永明體,也就成為近體詩形成的前奏,成為人為藝術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漢語的 四聲是 誰最早提出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四聲」是誰最早提出來的?

「四聲」是在轉讀佛經的影響下,起於南朝的宋齊之間,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是誰最早提出來的,歷來紛爭頗多,一般有三個觀點:一、王融首創,鍾嶸《詩品序》:「王元長創其首,謝朓、沈約揚其波。

」又《梁書瘐肩吾傳》:「齊永明中,文士王融、謝朓、沈約文章始用四聲,以為新變。」把王融至於首位,似乎也是主此說,二,沈約首提,王通《中說天地篇》稱李伯藥說詩「上陳應劉,下述沈謝,四聲八病,剛柔清濁,各有端序。

」阮逸注云:「四聲韻起自沈約。」三,周顒、沈約同時創立,陳寅恪先生的《四聲三問》說,「一為文惠之東宮掾屬,一為竟陵王之西邸賓僚,皆在佛學文化環境陶冶之中,四聲說之創始於此二人者,誠非偶然也。

」第一個觀點,沒有其他旁證,很難進一步討論。沈約創立的,持這個觀點的人很多,不再敘說。提幾個其他的證據,《文鏡祕府論天卷》引隋劉善經《四聲指歸》雲:

「宋末以來,始有四聲之目,沈氏乃著其譜論,雲:起自周顒。」這裡的譜論大概指得就是沈約的《四聲譜》,在劉的時代尚有,「起自周顒」顯然是沈約的話,這是值得重視的重要證據,唐封演《封氏聞見錄》載:

「周顒好為韻語,因此切字皆有紐,紐有平上去入之異。永明中,沈約文詞精拔,盛解音韻,遂撰《四聲譜》。」唐僧皎然《詩式·明四聲》也說,前人「不聞四聲。

近自周顒劉繪流出,宮商暢於詩體,輕重低昂之節,韻合清高,此未損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聲,故風雅殆盡。」這幾個人離宋齊時代不是很遠,而且他們精通音律,他們提出的這些觀點值得重視

求徐文長《四聲猿》的原文,《徐文長傳》相關練習

四聲猿 是指 其一 狂鼓吏漁陽三弄 三國禰衡死後在陰間罵曹操的情節,實際是借曹操來影射當時的奸相嚴嵩 其二 玉禪師翠鄉一夢 揭露了當時官場與佛門的爾虞我詐和禁慾主義喪失人性的虛偽本質 其三 雌木蘭替父從軍 木蘭出征經過,到凱旋 出嫁的情節都是作者的創造 其四 女狀元辭凰得鳳 刻畫了才華出眾的女狀元黃...

「為之奈何」中「為」的讀音,到底是讀四聲還是二聲?讀音是根據意思判斷的,這裡「為」的意思是什麼

為 那,把 的意思,作介詞讀作第四聲呢 為之奈何?的意思是 對此怎麼辦呢?為 是介詞 對 的意思,之 是代詞 此 這 的意思,奈何 是疑問代詞 怎麼 的意思。這個句子也可以這樣解釋 怎麼處理這事呢?請樓主供參考!二聲,為之奈何,劉邦說的話。意思是 該怎麼辦?針對這個意思,為,有作為,付諸行動之意。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