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糰發過了是什麼狀態,麵糰發好後什麼樣子

2022-02-24 05:11:41 字數 6898 閱讀 3900

1樓:穰映

玩如果發過了,就是說麵糰發的時間長了,那麼她就會發得越來越大,而且中間都是蜂窩狀,特別的宣軟,這時候麵糰的狀態是蓬鬆的,圓圓的筆沒發的時候又大又圓,而且還有一些軟會塌陷

2樓:生活小當家阿進

麵糰打過了是很沾手的狀態。想要攪拌到適當程度的麵糰,可以用雙手將其拉展成為一張像玻璃紙那樣的薄膜,整個薄膜分佈很平均,光滑,無不整齊的裂痕。另外還可以看拉開薄膜破裂的洞口呈現的形狀,不規則的形狀,這個時候是擴充套件階段,適合做大部分的甜麵包和調理麵包。

3樓:植宇文

發過就會站起來,揉出裡面的空氣就可以直接做成型拿去烤了

4樓:思念慈母

麵糰發過了,面會發息,而且有一股很酸的味道,揉在手裡沒有彈性

5樓:枚初昳

它這個外觀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但是它的口感應該會變酸,所以這個如果時間太長,可能會變得非常的大,而且口感也會有一些酸的味道,所以儘量還是要有一個規定的時間。在一個合理的時間範圍以內,這樣可能會比較好一點,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它整體都是不好用的。

6樓:

麵糰發過了,是什麼狀態?麵糰發過了的狀態,就是麵筋好像斷了一樣。

7樓:生活萬花筒

麵糰發過了,那就是冒出盆子了,比平時你發的面要大出三倍了,這就說明他發過了

8樓:高謐

麵糰發過了,是什麼狀態?如果麵糰發過了,看上去就感覺到很稀,很塌的樣子

9樓:琴金

麵糰如果發酵過頭的話,就會發現裡面的氣孔特別大,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10樓:牧曉絲

如果我們看麵糰發了是什麼狀態,麵糰發了以後裡面全都是蜂窩狀的。

11樓:以陽德

麵糰發過了,是什麼狀態?麵糰如果發過了的話,那是煙的感覺,西西的那種感覺

12樓:宮澤雨幽

麵糰誇過了是什麼狀態,我覺得一般都是非常蓬鬆的狀態,用手捏一下像海綿一樣。

13樓:牽曉星

麵糰兒發過來是蓬鬆的狀態,比本來體積大幾倍的

麵糰發好後什麼樣子

14樓:夢裡心落

麵糰體積是原來的2-3倍大,揪起一塊可以看到裡面有很多分佈較為均勻的蜂窩眼,就證明面發好了。

以下為發麵過程圖:

1、30度溫水中加入適量酵母,倒入麵粉中攪拌均勻。

2、先和成大塊的面絮。

3、再和成麵糰,放在溫暖的地方等待發酵。

4、大約20-30分鐘後,麵糰開始變膨脹,按一下會出坑,一會兒再慢慢的浮上來。

5、等到麵糰體積變為原體積的2-3倍大,上面佈滿蜂窩眼,聞著有點酸酸的味道,麵糰就發酵好了。

15樓:

您好,我來幫助您來分析下這一問題:麵糰發酵的過程中您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是觀察下它的過程,這樣以後發麵的時候就不會因為掌握不好時間而發愁了,在這裡我教您一個簡單快捷的方法來辨別,在麵糰的大小你認為差不多時您會發現表面會略顯大小不一的孔隙,一旦出現就說明您的麵糰已經發酵成功了,可以蒸制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想想鬆膏和蛋糕的樣子啊,簡單點來說就是比原來變大好幾倍!!!

麵糰發酵如何看出是否到位,發酵過了怎麼辦?

17樓:亞妹的心聲

1.酵母加多了會怎樣?對人體有害嗎,還能不能吃?

按道理來說酵母是純綠色食品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它的發酵方式是生物發酵,不像「泡打粉」那樣是化學發酵,大家對酵母可以放心的使用。

有時候為了提高麵糰的發酵速度我們會增加酵母的使用量,這是最普遍的做法,酵母加多了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加得太多會使我們不易控制麵糰的發酵,會使麵糰發酵過度產生酸味,但是對人體還是沒有害的,只是饅頭的口味和口感會很不好,解決的方法就是新增少量的食用鹼來中和酸味即可。

但是建議大家新增酵母還是需要注意使用量,一般我們500克的麵粉加入3到5克左右的酵母粉即可。

2.如何判斷面團發酵的剛剛好?

如何判斷面團發酵的剛剛好呢?這是很多新手做麵食最關心的疑問了,發酵好的麵糰應該比未開始發酵的麵糰長大1.5到2倍,體積是明顯的增大,用手扒開後面團內部有很多的蜂窩狀的小氣孔,這些都是氣體膨脹的效果。

我們也可以用手指粘上乾麵粉,在麵糰的中間插一個孔,然後看一看小孔的周邊是否有塌陷回縮的情況出現,如果沒有那就發酵的剛剛好。

3.如何加快發酵速度?

影響酵母發酵速度的因素主要就是:溫度和養分。

酵母發酵的最佳室溫應該保證在25度至35度之間,夏季可以室溫發酵,冬季需要加溫發酵,我們可以燒一盆熱水,待水溫下降至不燙手30度左右時,將麵糰盆放入水中蓋上保溫發酵即可,這樣可以明顯提高冬季發酵速度。

另一個就是酵母發酵需要養分也就是「糖」,和麵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白糖可以加快發酵的速度,但是如果使用的「低糖酵母」,加入超過麵粉7%白糖就會明顯抑制發酵反應,所以白糖加入量也要適量。

4.麵糰怎樣才算揉到位?

揉麵也是發麵中大家容易產生疑問的一關。蒸饅頭或者包子時有兩步需要用到揉麵,第一步就是發酵之前需要揉麵;第二步就是發酵過後的揉麵排氣。

第一步發酵之前的揉麵也是關係著麵糰發酵是否完美的因素,這一步的揉麵一定要將麵糰的「筋」揉出來,否則麵糰發酵時產生的氣體將不能把麵糰撐起來,就沒有面團內部的「蜂窩狀」,做出的饅頭不暄軟,不蓬鬆;也就是說這個「筋」就是「支架」。

第二部發酵後的揉麵排氣也很重要,否則蒸出的饅頭和包子表面坑坑窪窪,內部組織不細密;那什麼時候才算是揉麵排氣剛剛好呢?我們可以將揉好的麵糰用刀切開,看一看刀切面有沒有小氣孔,如果刀切面光滑無氣孔,那就算揉好了。

5.麵糰發酵過頭了怎麼補救?

麵糰發酵過頭了會有一股酸味產生,如果這時候加入乾麵粉來揉麵,那隻會產生更大的酸味,正確的做法是加入適量的鹼來中和酸味,鹼不要加得太多,只用手指捏上一小撮,用水融化加入麵糰中揉搓均勻即可。

第二種方法也可以用等量的麵糰和發過的麵糰進行接面,然後再重新進行發酵,其實原理就是將發酵過頭的麵糰當作「老面」來發酵新的麵糰。

6.發酵後的麵糰太沾手怎麼辦?

發酵後的麵糰太沾手的原因還是和麵的時候水加得太多,大家記住饅頭包子和麵的麵粉和水的比例大概在2:1,不同麵粉吸水性略有差異,加水量也稍微有差異。

那如果發酵的麵糰已經很沾手了該怎麼辦呢?方法很簡單,揉麵的時候分多次加入乾麵粉即可,直到麵糰達到合適的軟硬即可;注意加入乾粉的麵糰揉錯一定要均勻有筋性,這樣後續做出的饅頭才有嚼勁。

18樓:南霜月

麵包麵糰發酵是否到位,要以發酵狀態判斷,不以發酵時間判斷

19樓:歡歡的文庫

可以用手扒開面團內部看一下是否有很多氣孔,如果有很多小氣孔就證明麵糰發酵到位,如果麵糰發酵過久就會產生一股酸味,這個時候可以用一些乾麵粉來揉麵,加入適量的鹼來改變這個酸味。

20樓:

按壓判斷髮酵好的麵糰,是非常柔軟的,我們可以通過手指按壓的方式。按壓後,麵糰不**,說明發酵是良好的。如果按壓後,觸感結實不鬆軟或是出現麵糰**現象,說明發酵不完全,需要提高冰櫃溫度或是將麵糰置於常溫升溫。

當然,也需要檢查配方工藝中的發酵粉新增量是否足夠。

21樓:雙伶伶

麵糰發酵如何看出是否到位?發酵過了怎麼辦?麵糰發酵到原麵糰的兩倍大即可發酵到位就可以用了,如果發酵過了,應該加點小蘇打,防止面發酸

22樓:匿名使用者

判別醒發的程度,主要觀察麵糰體積膨大的倍數。通常以搓圓時的體積為基數。如果膨大到原來體積的1.

7~2倍時,就可認為是合適的程度。假定體積膨脹不足,面塊伸展性就比較差。如膨脹過度在成型時將急速起發,容易引起表皮開裂。

發酵不足:麵糰手感不鬆軟,鼓不起來,剖面無小孔,應繼續發。發酵正常:

手指按後即鼓,柔軟光滑,剖面內有小孔,並有酒香味。發酵過頭:酸味很重,面無筋實,似豆渣,手按出的凹陷處鼓不起來。

應加麵粉及鹼。

23樓:

我們發麵的話,當面發酵成原來的2倍大,變軟變虛就好了,要是麵糰沒有發好就揉了,可以放到那裡重新發酵的。

麵包二次發酵後面團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呢?要長到跟成品大小差不多嗎?

24樓:伯音

麵包二是發酵後的面狀,是用來做面的印子的,如果你直接把他在坐入麵包發酵,那麼可能不能使用。他根本不用跟原來的成品長的大小差不多,他是用來當影子的把他整睡以後再放在面裡繼續做麵包,這樣就可以使麵包的味道更加的香甜可口了。至於形狀的大小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做出來的麵包好不好吃。

25樓:南昌歐米奇西點西學院

麵糰發酵成熟的標誌:

1 麵糰頂端高鼓,而摸上去很乾燥。用手一提,麵糰很自然地被拉長,一鬆手,又慢慢地縮回去。

2. 團內部有很多氣孔。

3. 酒香味。

麵糰發酵有問題:

如果麵糰發得很慢,表面平滑,用手一摸,溼而黏,一拉長就斷裂,沒有酒香味,說明麵糰發酵有問題。

麵包筋度打過了會出現什麼情況打了的麵糰是什麼樣的

26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很沾手。做出來的麵包碰碰就塌了。

判斷面團是否攪拌到了適當的程度,現在一般都是通過感官憑經驗來確定。一般來說。攪拌到適當程度的麵糰,可以用雙手將其拉展成為一張像玻璃紙那樣的薄膜,整個薄膜分佈很平均,光滑,無不整齊的裂痕。

另外還可以看拉開薄膜破裂的洞口呈現的形狀,不規則的形狀,這個時候是擴充套件階段,適合做大部分的甜麵包和調理麵包。如果破裂的洞口呈現非常光滑的圓孔,即為完成階段,可以用來製作大部分吐司。實際操作中總結經驗,才能更好的領會面團的各個階段。

擴充套件資料

發展史麵包是一種把麵粉加水和其它輔助原料等調勻,發酵後烤制而成的食品。早在1萬多年前,西亞一帶的古代民族就已種植小麥和大麥。

那時是利用石板將穀物碾壓成粉,與水調和後在燒熱的石板上烘烤。這就是麵包的起源,但它還是未發酵的「死麵」,也許叫做「烤餅」更為合適。大約與此同時,北美的古代印地安人也用橡實和某些植物的籽實磨粉製作「烤餅」。

大約在公元前2023年前後,古埃及人最先掌握了製作發酵麵包的技術。

最初的發酵方法可能是偶然發現的:和好的麵糰在溫暖處放久了,受到空氣中酵母菌的侵入,導致發酵、膨脹、變酸,再經烤制便得到了遠比「烤餅」鬆軟的一種新麵食,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麵包。古埃及的麵包師最初是用酸麵糰發酵,後來改進為使用經過培養的酵母。

27樓:鹹齊心

打了的麵糰是會比較勁道,但是是熟了之後的手感和口感。打過了的比較難扯,具體也沒什麼變化。

第二次發酵【即最後發酵】:

就是把整形好的麵糰放入放至溫暖溼潤處,使麵糰中的酵母重新產生氣體使麵糰體積增大,

最後發酵至兩倍大,手輕壓下去壓痕不回彈

如果溫度過高麵糰內外的溫差較大,使麵糰醒發不均勻,會引起內部組織不好。

發酵溫度過高:過高的溫度還會使麵糰的表皮的水分蒸發過多,過快面是造成表面結皮,成品表皮會很厚。

最後發酵不足:麵包體積小,內部組織緊密。失去應有的彈性與細緻。

最後發酵過度:組織孔洞粗大。麵包發酸,形狀不飽滿.

土司的最後發酵:現在的天氣放室溫下發酵就行了,冬天可以放在暖氣附近,暖和的地方發酵,

帶蓋土司發酵至8分滿,山頂土司發到8分到9分滿,入爐烤制

為了麵包更加的美觀好吃,在進烤箱之前會做最後一道工序,即裝飾,裝飾的好壞,嚴重影響了麵包的光澤。外觀,怎樣裝飾才能漂亮,吸引讓麵包擁有亮麗的色澤呢,

烘烤前裝飾

1.刷蛋液,

(1)、全蛋液:金紅色亮皮。打散,用紗布過濾下,在刷到麵糰上。

(2)、蛋黃+水液:金黃色亮皮。打散,用紗布過濾下,在刷到麵糰上。

(3)、融化奶油:淡黃軟皮。

貼士:刷的時候要均勻,厚薄一致.力度要輕,溫柔對待,麵包才會愛你,

2、撒芝麻、杏仁片、酥鬆粒等裝飾性材料。

製作:麵糰表面刷上蛋液,然後撒上裝飾性材料

3、切刀口:可以用刮鬍刀片切出各種圖案或者剪刀剪出花紋或者十字,做的時候力度要輕.速度要快

製作:可以在麵糰表面篩入高筋粉,然後用利刀劃出花紋。

4、刷牛奶:淺棕黃色軟皮。

5、開口處放上切成細條的黃油,烘烤後開口會變的非常漂亮。

烘烤--烤出好滋味

烘烤,即麵糰變成麵包的過程。是麵包製作過程的重頭戲,稍一疏忽,前面辛苦做的工作都會前功盡棄。

1、烘烤任何麵包,烤箱都必須預熱,180度2到3分鐘。

2. 視麵糰性質與大小,造型,選擇適合的溫度。

帶蓋土司一般是180度35到40分鐘【25b烤箱】

不帶蓋土司一般是180度30分鐘,上色後蓋上錫紙。

甜麵包一般是180度15到18分鐘。

除了注意烘烤時間和溫度以外,同時必須靠觀察來了解麵糰的烘烤狀態,才能判斷面包何時出爐。

麵包經過烘烤受熱後,體積又會明顯膨脹後,表面也漸漸上色,達到理想的色澤,散發出一股麵包特有的香氣.

3.檢測小麵包是否烤熟:用手輕壓表面或側腰,如麵糰具有彈性,不會呈現凹洞或者粘合狀,即可

出爐檢測帶蓋土司是否烤熟:烘烤後如上蓋粘住麵糰無法開啟,表示尚未上色定型,需要繼續烘烤

麵包的儲存:

麵包出爐冷卻後,如果持續暴露在空氣中,會漸漸失去水分,表皮變的乾硬,內部組織也會出現粗糙的現象。為確保麵包的新鮮度,需要將冷卻的麵包立即包裝或者密封儲存,

剛出爐的麵包還在發酵,馬上吃對身體有害無益,易引起胃病.

或者冷凍儲存【第二天拿出來,微波高火加熱1分鐘左右即可恢復柔軟】

麵包在烘烤過程中,麵粉中的直鏈澱粉部分已經老化,這就是麵包產生彈性和柔軟結構的原因。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麵包中的支鏈澱粉部分的直鏈部分慢慢締合,而使柔軟的麵包逐漸變硬,這種現象叫「變陳」。

變陳的速度與溫度有關。在低溫時(在冷凍點以上)老化較快,麵包放在冰箱中要比放在室溫變硬的速度來得更快。因此,麵包不宜放在冰箱內儲存

關於瓷磚填縫劑使用後是什麼樣的狀態

環氧的填縫劑,無使用壽命的顧忌,各方物理化學效能穩定,本身具有耐菌性 抗酸腐蝕性 耐油 耐化學誘變,難得的化學惰性,並且各類效能極其穩定等等優異出眾的表現,使其在眾多工業 民用領域獨樹一幟。環氧填縫劑,裝飾與工業壽命是其它普通填縫劑與美縫劑等建築材料,無法與之相比擬的。環氧類既無使用壽命的顧忌,幾乎...

燕窩燉好後是什麼樣子的,燕窩燉好後是什麼樣圖

變得膨脹很多 除了顏色也會有其他的區別,重點是燕碎還是燕條還是整塊燕窩 1.燕條和整塊燕窩 就是會變成溼溼的一根一根,比干的時候膨脹很多很多。2燕碎 燕碎出來得效果反正血燕是彎彎的一小粒一小粒。燉燕窩的方法 1.需要一個燉盅和一個可放入整個燉盅的鍋,當然也可用陶瓷鍋或不鏽鋼鍋。2.將浸透及清洗後的燕...

90後的人是什麼樣的

一 消費觀念超前,慾望更強,錢和獲得錢的渠道的重要性或多或少被過分強化。二 相對缺乏一種對團隊組織的忠誠感,社會上的某些現象也讓他們對忠誠不太感興趣,而是以個人和個性作為追求和崇尚的目標。三 對新 的熟悉程度和親和力遠遠超過上幾代人。四 一些社會現實讓他們很早就明白應該把價值取向關注於具體的事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