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故事是真是假,三顧茅廬的故事課本中也有,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2022-02-12 08:33:17 字數 5877 閱讀 8258

1樓:阿沾愛生活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三顧茅廬的故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

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

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臺之初,為劉備奉獻草廬對策,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三分天下」的《草廬對》受到劉備推崇,正是在這一戰略決策指導下,劉備建立蜀漢政權,與孫吳和曹魏兩大政權成三國鼎立之勢。

後《隆中對》成為千古名篇佳作,成為中國政治和軍事謀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草廬對》具有典範價值。

《草廬對》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略構想之一,在政治謀略和戰略學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主人公簡介:

1、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

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2、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郡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隆中)「躬耕隴畝」。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2樓:匿名使用者

真的!請問大家《三國志》是不是正史?我想無人反對吧!三國志就載有前後出師表

《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出於《三國志·諸葛亮傳》

《前出師表》就寫有,「三顧臣於草蘆之中!」樓主不信你可以去看看!

付上 三國志原文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

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

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

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

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

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

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

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

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

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

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

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

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

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

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

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

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

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

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

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

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3樓:

假的,正史上沒有記載,講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的是三國演義,是**,這是為了更好的宣揚劉備的禮賢下士。

4樓:0o小溫

說是假的吧歷史上卻有記載

說是真的吧誰也沒親眼見過

隨你喜歡,你說是真便是真,你說是假便成假!

5樓:博博爺爺

當然是真的呀,我可是三國迷呀

三顧茅廬的故事課本中也有,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6樓:乾三老師

三顧茅廬當然是真實的歷史典故!當年劉備為了求取諸葛亮,親自放低姿態,「三顧茅廬」,這件事情不僅記載在許多的權威正史中,也是諸葛亮《出師表》所提及的內容,因此,不容置疑!

我們都知道,三國亂世,人才輩出,但是最耀眼,最濃墨重彩的人物,無疑是蜀相臥龍諸葛亮!甚至,著名的歷史演義**《三國演義》,以諸葛亮為這風雲際會的漢末一百年裡的「第一主角」!

他的一生,簡直跌宕起伏,和「傳奇」無異!尤其是當年漢昭烈帝劉備,為了請求諸葛亮出山,甘願「三顧茅廬」的故事,更是被大眾所津津樂道!試想一下,在這之前,人主招攬人才,都是用「徵辟」的方式;

但是,諸葛亮卻要他的主公親自來「請他出山」,而且是三次,試想一下,他怎麼可能不會成為後世文人士子心中的偶像?當然,這件事情既然這麼「離譜」,真實性也一直屢遭質疑!

很多人認為,這不過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又一次杜撰的情節而已!這正確嗎?當然不對了!

大家上學的時候,肯定都學過《出師表》。諸葛亮在這篇文章中親筆寫道,當年劉備「凡三往,乃見」,也就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趙雲,吳懿等親歷者還沒有去世,難不成諸葛亮當著他們的面,故意造謠給自己臉上貼金嗎?而且,《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資治通鑑》等權威歷史典籍;

都記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可以說,它很有說服力,幾乎不容置疑!正是因為劉備如此的「放低姿態」,諸葛亮又是如此的「奇才傑出」,這段典故,才會流傳甚廣,人盡皆知,甚至成了君臣相知相惜的典範!

7樓:吖渥堊

這個故事是真的,三國演義不能作證,但在正經史書裡也有這個事件,所以是真的。

8樓:微風的輕柔

三顧茅廬這在歷史上是真正存在的,只不過版本不一樣。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記《出師表》當中,就記載著劉備三顧茅廬的事情:「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所以這件事情是真的。

9樓:忘川河畔遇蘇顏

三顧茅廬的故事當然是真的了,在真正的歷史書上也是有記載的,當年劉備為了請出諸葛亮曾經三次到草廬裡,他的誠心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才願意出山幫助他。

10樓:

是真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資治通鑑》等權歷史典籍中都記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

三顧茅廬是真是假~~~

11樓:

【典 故】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

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

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原作如下:

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

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玄德曰:

「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

「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

「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雲長去。

」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後!」玄德曰:

「汝若同往,不可失禮。」飛應諾。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豫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豫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背後的故事,三顧茅廬的故事?

三顧茅廬是指劉備帶著大將關羽 張飛,三次到臥龍崗諸葛草廬山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 顧 拜訪 茅廬 草屋 典出 三國志。卷三十五 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 原為漢末劉備去南陽鄧縣隆中的諸葛亮家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劉備三顧茅廬簡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簡述

出處 三國蜀 諸葛亮 出師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 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 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

三顧茅廬評論,三顧茅廬的主要內容

jkfksdj dnskjo jijo j dstgsd rtee rew t55e4 你怎樣評價 三國演義 中 劉備三顧茅廬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表現了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懷大志,不拘小節的寬廣胸懷。劉備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 怎樣評價 劉備三顧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體現了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