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裡的謀略真的高明嗎?是諸葛亮原創嗎

2022-02-08 07:25:56 字數 1188 閱讀 1068

1樓:卿滄海若為水

諸葛亮《隆中對》裡的計策,就像題主說的,在三國志正史記載中,其他人都有闡述。包括:周瑜、魯肅等。而且從時間先後順序看,第一個提出三國鼎立觀點的人是魯肅。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三國志》: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

」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奔荊州劉表同時,積極聯絡當地的豪傑。先是徐庶投奔,後來引薦諸葛亮,時間上肯定是在魯肅獻計之後。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諸葛亮,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

由此可見,當時的大的戰略形勢,三國中的頂級謀士們意見是一致的,並不是諸葛一家之言,甚至諸葛的觀點受到過魯肅等人的影響。

至於諸葛之謀略高低,我想應該屬於「蕭何」式的人物,他並不是張良,長處在內政治理上。

2樓:嘰嘰八卦

《隆中對》裡的謀略以我們現在的角度去看可能並不是很高明,也存在著致命問題,但對於那時候來說,不失為一條治國良策。對於《隆中對》我認為不是諸葛亮原創的,提出治國良策之後,不可能會廣而周知,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計劃,否則這不就是宣告著失敗嗎?

3樓:九分第七位

若以三分天下的故事都出自於諸葛亮的「奇策泉誦,智謀縱橫」,這顯然只是**家的思路。事實上,《隆中對》所論諸方略,遠近都有所本,談不上諸葛亮的「原創」。

4樓:筆隨風

《隆中對》裡的謀略的確很高明,但是並非諸葛亮原創,諸葛亮創作《隆中對》極有可能是聽其兄長諸葛瑾的戰略構思而來的。

5樓:乾煸新鮮事

確實是非常高明的,計謀都是很厲害的,這也是諸葛亮原創的。

陳壽的《隆中對》說諸葛亮「身長八尺」,說明諸葛亮多高?(那時候一尺等於多少釐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 丈夫 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 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諸葛亮 身長八尺 說明諸葛亮 193.6 cm.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諸葛亮三顧茅廬中的隆中對用管理學如何分析

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未戰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眾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計料已審,然後出兵,無有不勝。法曰 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 漢末,劉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計於諸葛亮。亮曰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

諸葛亮在歷史上,真的是神機妙算的軍師嗎?

並不算是特別神機妙算的軍師,只是他在三國演義中被神化,變得所向披靡,無人能擋。在歷史上他根本沒有 三國 裡面那麼厲害,在歷史上,他是一個政治家 軍事家和文學家。是的。歷史上的諸葛亮依然是非常足智多謀,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歷史上能神機妙算的人有哪些,除了諸葛亮 吳用,字學究,是 水滸傳 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