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龐統沒有死在洛鳳坡,那劉備有可能統一三國嗎

2022-02-07 22:08:08 字數 1738 閱讀 6264

1樓:

劉備集團最大光的時刻便是奪得漢中市以後,關雲長又帶領精兵北伐曹操,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威振中華。在那時候,形勢早已十分有益於劉備集團,中部地區早已是人心浮動,許多地區豪族都陸續和關雲長聯絡,只需關雲長獲得襄樊之戰的完全勝利,鄭州南端襄陽往北就會有很有可能望風而降,曹操在這兒的軍事實力也會遭受破壞性的嚴厲打擊。

曹操很清晰那時候的境遇,因此要想從許昌搬走往更安全性的大後方。曹操手下的司馬懿、蔣濟等勸說曹操,覺得還沒有到遷都的情況下,如今應當聯絡孫權,由於孫權毫無疑問不願意見到關雲長獲得北伐的獲勝,應當聯絡孫權一起進攻關雲長。曹操覺得很有些道理,就派人前去江東區,孫權見到關雲長威震華夏,也恰好是芒刺在背,假如關雲長佔有江準一帶,劉備集團就擁有對孫權的較大優勢,劉備精兵在一切情況下都能夠順長江而下奪得江東區。

看到曹操的使臣,孫權大方同意一同進攻關雲長的方案,派呂蒙、陸遜等圍攻關雲長的大後方,在麥城完全擊潰關雲長部。

關雲長的此次北伐,目地是實行當初劉備和諸葛亮在隆中的發展戰略方案,諸葛亮那時候提議劉備奪得了四川以後精銳部隊在漢中地區隨時隨地提前準備北進,荊州市有一位上將軍駐守,一旦北方地區發生變化就從荊州市北伐,隨後劉備帶領主要奪得陝西關中。

因此,那時候要是沒有吳國圍攻關雲長的大後方,關雲長的此次北伐早已取得成功吸引住到三國曹操主要,只需三國曹操帶領主要部隊南進和關雲長戰鬥(事實上曹操在孫權同意以後早已在結集人馬提前準備親自南爭),關雲長不用獲勝只需在江淮地區和曹軍僵持,劉備就可以運用關中平原的苦悶,奪得這兒了。

再加上劉備在河北省家鄉有著很高的威望,出曹丞相府以後河北省等地也會迴應劉備,曹操就深陷了四面楚歌的局勢,很有可能在這次漢未的爭奪中被劉備完全擊敗。

但是其中的關鍵就是,在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作戰的時候孫權到底是處於觀望狀態無動於衷,還是在合適的時候聯弱抗強維持三方的戰略平衡呢?

孫權當然不會無動於衷,作為天下豪傑之一,被曹操認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新生代英雄之首,必要的時候孫權一定會有所動作,所以,當關羽在北伐的逐漸取得優勢,劉備的主力部隊在漢中地區隨時準備出擊,諸葛亮在成都把當地經營的井井有條,一切都向著有利於劉備集團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孫權一定會出手。

做個假設,當時龐統還在,由他來鎮守荊州,這個事兒就妥了!

龐統人稱雛鳳和諸葛亮並稱於天下,擁有輔佐帝王的才能,同時龐統和東吳地區很多名士都有深交。有龐統鎮守荊州,一方面能保證荊州一帶的穩定,另一方面龐統也有能力打探關於東吳的動向,一旦東吳有所動作,他不至於沒有準備。

而且龐統這個人文武雙全,是一個類似於周瑜的儒將,當初要不是因為他攻城的時候靠的太前,也不至於中箭身亡。所以,只要龐統在荊州坐鎮,關羽就無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在前方跟曹軍作戰,配合劉備拿下關中。一旦北方被劉備佔領,不需要劉備親自出馬,只要龐統率領荊州兵順江而下都有可能拿下江東,逼迫孫權投降了。

總結:所以,如果龐統還在,他和諸葛亮一個人鎮守成都,一個人鎮守荊州,真的有可能幫助劉備匡扶漢室,建立大漢第三王朝!

2樓:飛奔的龍貓

有可能,根據原著中龐統展現出的謀略,甚至有趕超諸葛亮的勢頭。但是歷史的發展有不確定性,不能妄下定論。

3樓:土豆地瓜豆角

如果沒有死的話,很有可能劉備就會統一三國,然後劉備也會做皇帝,有的時候就是事與願違,那麼某些機會錯過了,所以就沒有統治三國。

落鳳坡是在龐統死前死後立名,龐統死的「落鳳坡」是後人附會的名字嗎?

龐統道號鳳雛,既然叫落鳳坡,自然是龐統去世後立得,不然即使叫個落鳳坡都不會出名的。之前就有這個名字。然後就因為 落鳳 一說。才說龐統會死在那。龐統死的 落鳳坡 是後人附會的名字嗎?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鄉 龐統祠旁約2公里處。位於老陝路旁,距德陽僅15公里左右,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後一道關隘,為省...

蜀漢失龐統與東吳失周瑜,相對來講誰的死對國家影響最大?

周瑜的死影響最大,蜀國沒了龐統還有諸葛亮,東吳沒了周瑜沒人可以頂替。應該是東吳失周瑜更大。原因如下 1.東吳只有一個周瑜的替代者,而且出道很晚,對大勢影響很大。這人就是陸遜,陸遜夷陵之功不亞於周瑜赤壁之功,所以孫權才有 公瑾雄列,遂破孟德,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的評價。相對而言,諸葛亮 法正的水平都和...

若在落鳳坡死的是諸葛亮,龐統撿回一命,他能打敗司馬懿嗎

經常有人會這麼說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但是話雖然是這麼講,劉備不也是得到了一個鳳雛,也得到了一個臥龍嗎?結果也只是在最大程度上迎來了三國時期鼎立局面的形成,並沒有真正意義上達到匡扶漢室,興復漢室的目的。從這句話,我們也能夠多多少少的看出一點資訊,龐統和諸葛亮大概有著實力相當的地位,不管是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