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開國功臣下場漢初三傑分別都是誰

2022-02-06 01:30:58 字數 5432 閱讀 5996

1樓:匿名使用者

"漢初三傑",一般多指漢朝建立時的: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另一說法的三人歸於詞條漢初三大名將)。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

"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

"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漢高祖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後,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韓信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處死於長樂宮鍾室。

張良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

惠帝二年(前193年)卒

2樓:匿名使用者

總體來看,劉邦部下,文臣多得善終,武將卻多磨難,不但韓信、英布、彭越被誅,樊噲也差點被殺,就連匡扶漢室的周勃周亞夫父子亦難得善終。

3樓:木木賀蘭銀

蕭何,韓信和張良。

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

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西漢開國功臣,擁有"兵仙"之稱的是"漢初三傑"中的哪一位

4樓:愛是錯怪

西漢開國功臣,擁有「兵仙」之稱的是「漢初三傑」中的哪一位?韓信

漢初三傑是指哪三個人?

5樓: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

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

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6樓:史學鑑未來

漢初三傑:韓信蕭何張良,對於劉邦來說,誰更重要一些?

7樓:歷史映像機

漢初三傑中,蕭何張良進了《史記》世家,為何韓信只能在列傳?

8樓:

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三位重臣

9樓:地獄業火

漢王劉邦滅項楚後,問臣下自己何以得天下。群臣曰項羽對下屬仁慈而漢王動輒斥責部下,然之所以漢王能得天下,為之項羽乃婦人之仁,據其地而不分封部將;漢王而能使大將就地而封,從而奮力為漢。(偶認為此分析也是有理的)

然漢王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安撫百姓,籌集糧草,吾不如蕭何;統帥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三人皆為我用也。項羽獨有范增,而不能用也。

此話概括了漢勝楚的原因,也奠定了漢初三傑的地位。

清朝末年,群雄並起,項羽起於楚地,劉邦起於沛縣,巧合的是少年時都見過秦始皇盛儀出巡的場面,一個是「吾將取而代之」,一個是「大丈夫該當如此」,均是君臨天下的人物。後兩人共奉楚懷王,並結拜為兄弟(後面兄弟相爭,聯想起一千年以後的成吉思汗和扎木合),分路共擊咸陽。項羽遇秦軍主力,殺宋義,破釜沉舟擊敗秦軍,殺20萬秦降卒,眾諸侯奉為霸主。

劉邦受阻較小,先入咸陽,約法三章收買人心,遣軍守關中要塞。項王至,怒之,駐霸上,誓擊之。後設下鴻門宴,劉邦赴宴安然返回,項羽入咸陽,火燒阿旁宮,殺秦民,失民心。

之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大封天下18王,劉邦封漢王歸蜀地,只帶三萬兵而歸。

自數月後劉邦出兵定三秦,到垓下之戰霸王自刎,前後27月,楚漢相爭的歷史成就了三傑的功就。

張良少年曾遣力士捶擊秦王,後得黃石公真傳,學得師帝王之計,位居三傑之首,也是劉邦最尊敬的人物。鴻門宴時曾內通項伯幫劉邦渡過難關,後為漢王討得整個漢中之地,以及後漢軍彭城兵敗時,定下楚漢相爭必持久,分封韓信、彭越、英布三王以共擊楚軍的謀略,得出楚必敗,穩定漢軍軍心。子房被後世謂為謀聖。

蕭何自劉邦沛縣起兵時就跟定漢王。其實最早他的名望還在劉邦之上,之所以舉劉邦為首領,可能是他沒有劉邦那種君臨天下的大志。而且局勢不明,帶頭的有誅滅九族的危險,不能不說有這種考慮。

蕭何自劉邦初入咸陽時就注意儲存地理文圖,後來的月夜追韓信,保舉韓信為大將。最能體現其相才的地方是楚漢相爭前期漢軍劣勢,不斷的被消滅時,能從巴蜀之地不斷的補充新的兵員,且使蜀地不亂。這些均為蓋世奇功也。

最值得說的是韓信。他年少有大志,甘受胯下之辱,葬母於開闊高地之中,「當有百戶相擁」。初投項羽,後歸漢王后,拜為大將,自初定三秦,至垓下之戰士面埋伏滅項羽,前後八次大的戰役全勝,更有明修暗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十面埋伏等戰爭中的經典,打下了漢朝的半壁江山。

可惜的是他始終是將才,而沒有做帝王的氣勢,門下數次說自立為王而不為所動,最終身首異處。

漢初三傑由於不同的個性,最終結局也各不相同。張良為帝王師,地位最尊,而且後懂得臣子之道,大隱隱於朝,劉邦死後呂后仍敬之,結局最好;蕭何伴君佔佔驚驚,甘願派子孫上前線為質,搶佔田地自壞名聲,以取得劉邦的信任,這些比韓信好多了,雖免不了鋃鐺入獄,尚能善終;韓信的下場最慘,居功自傲,討求封號,又尚有愚忠,無帝王之氣魄,最後軟禁於朝時迫不得已私通外將謀反被誅(說迫不得已是指此時反漢他已無兵,和以前帶兵時相差太多;他強在帶兵打仗,而不是在謀略)。

自古亂世出英雄。漢初有這三位不世出的英傑,當漢有天下。雖楚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如之奈何?

劉邦殺了哪些功臣?劉邦殺了多少功臣

10樓:小螞蟻爬爬賽

劉邦先後廢殺了臧荼、張敖、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劉邦建國稱帝時已過半百,步入晚年變得日益猜忌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特別是那些異姓王們。

不僅如此,他還對蕭何起了疑心。逼得他設法自汙聲名以繹帝之疑,最後也差點不得善終。其逝前還打算殺了忠直的樊噲,因他同是呂氏之婿,擔心他助呂作亂。

後因陳平的保護及劉邦駕崩才躲過一劫。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

接著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樣是企圖謀反。5年後,劉邦夫人呂皇后對被軟禁多年的韓信仍不放心,又用計將他處死於長安宮中,並且誅連三族。

劉邦的懷疑猜忌和殘酷無情,使得將士和功臣們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會被他消滅,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來。韓王信就是害怕劉邦的懷疑,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乾脆公開投降匈奴的。但最後也逃脫不了被追殺的命運。

燕王盧綰是劉邦的同鄉,自劉邦浪跡豐沛市井之時,他們就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漢朝開國前,盧綰一直是劉邦的親信和心腹,但最後也被劉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謀反企圖。

趙王張耳本是劉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位,貶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當另一將領陽夏侯陳豨被逼反叛時,樑王彭越的部下曾勸彭越一同謀反,彭越猶豫著沒有答應。劉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將他逮捕後處死。

最殘忍的是,劉邦殺了彭越之後,為了威脅警告其他將領和功臣,竟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嚐。功臣們因此更加膽顫心驚。

彭越事件後,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倖免,也被迫鋌而走險,起兵反叛。結果也被劉邦親自統兵鎮壓。

這樣,在漢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內,劉邦就利用各種藉口,將除遠處偏遠南方而又勢力弱小的長沙王吳芮以外的所有異姓諸侯王相繼剷除。

12樓:京城「老炮兒

漢朝開國功臣裡,劉邦殺了韓信、彭越、英布幾個異姓王,其他人在劉邦在世的時候是平安的。

13樓:小破孩

劉邦和朱元璋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愛殺功臣的皇帝

兩人都出生布衣,與他們出生入死並幫助他們打下江上的功臣,在登上皇位之後的劉邦和朱元璋卻把這些「兄弟」功臣給殺了?劉邦殺了哪些功臣?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無一倖免。

主要功臣:

漢太祖劉邦自起兵至滅項羽,以及後來削平異姓諸侯王,至高帝12年(公元195年),共封功臣143人。最初僅排定18人位次,分別為:[蕭何]、曹參、張驁、周勃、樊噲、酈商、奚涓、夏侯嬰、灌嬰、傅寬、靳歙、王陵、陳武、王吸、薛歐、周昌、丁復、蟲達。

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呂后下詔讓陳平序定其他功臣名次。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殺這些功臣呢?

劉邦殺的功臣都有誰?

劉邦殺的功臣:楚王韓信、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韓王信。

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王的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人告發他們謀反,其中韓信是兩次被人告發,彭越也是兩次被人告發。燕王臧荼後來造反,兵敗被殺。劉邦殺的都是異姓的王,而同姓的都免遭殺害,告老還鄉了。

劉邦殺功臣的原因:

高帝五年,漢初劉邦稱帝,有封王封侯者百餘人,這些漢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曹參、陳平、灌嬰、周勃、樊噲等人。其中,韓信、彭越、英布被誅,恰巧三人都是異姓諸侯王。

而漢高祖劉邦誅殺的功臣,大多是異姓諸侯王(還有陳豨)。

王的地位高於侯。有一個問題,漢初功臣那麼多,有哪些人該被封王?難道是僅以軍功論?

蕭何、張良不提,曹參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縣,戰功僅次於韓信 ,分封時地位低於彭越、英布等人,這是為何?

原因在於蕭何、張良、曹參他們的嫡系身份,劉邦沒有封他們為王的必要。而分封其他諸侯王,卻是迫於無奈。彭越、英布、張耳、臧荼這些人原非劉邦陣營人物,有幾人本來就是原先項羽分封的十九國諸侯中的一員。

劉邦與項羽爭霸最終得勝,實在仰仗於與他們的連橫合作。韓信雖可稱是劉邦嫡系,但在韓信攻略齊地後,成為僅次於項羽、劉邦的第三大勢力。在楚漢相持的形勢下,韓信的立場左右著戰爭的結局,齊、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權要挾劉邦的結果(勝項羽後,劉邦馬上收回韓信的兵權)。

盜匪劫掠之後,參與者都要分一杯羹,這是常理。軍功階層或王或侯,也是歷朝歷代馬上得天下後的必然秩序。

這些異姓諸侯王都立於劉邦稱帝之前,分封只是對既成事實的承認。當時,劉邦僅是漢王,尚屬於項羽式的霸王,與其他諸王尚「亡上下之分」。異姓諸王有權置丞相以下所有官吏,自為法令而「不用漢法」、「自拊循其民「。

即使後來劉邦稱帝,誅殺異姓諸侯王,卻又另立一批同姓諸侯王,與諸侯王」共天下「的局面也沒有多少改變。王畿與東方諸侯國的分立,這種郡國並行制,實在是西周封建的翻版。(漢初,漢室直接控制的地域也只有關中、漢中、巴蜀、河北、淮北、江漢等地,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景帝時期。

平定」七國之亂「後,形勢才開始扭轉。)

異姓王難以把控,林立於東方的局面對劉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陽。定都長安,正如張良所說,是出於」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的目的,而後再找機會剪除異己。而另一方面,異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滿足於分贓結果,而一人謀叛,則牽動全域性,人人自危。

事實上,諸王被誅,每人都有謀反的舉動。威脅到皇權,又哪有善終的道理,必定是場你死我活的較量。

皇帝雖愛猜忌,但異姓諸侯王之外,漢初功臣多以善終。

唐朝二十四位開國功臣是誰,唐朝開國24功臣是哪幾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1.司徒 趙國公長孫無忌 2.故司空 揚州都督 河間元王李孝恭 3.故司空 萊國成公杜如晦 4.故司空 相州都督 太子太師 鄭國文貞公魏徵5.司空 樑國公房玄齡 6.開府儀同三司 尚書右僕射 申國公高士廉7.開府儀同三司 鄂國公尉遲敬德 8.特進 衛國公李靖 9.特進 宋國公蕭瑀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放過了開國功臣,為何卻殺死了救命恩人

張瓊性格豪爽,是軍事上的人才,卻是政治上的文盲,不知官場之道,做事火爆,得罪了當朝許多有權勢的人,被人誣陷下獄,不認罪後出言不遜,惹怒趙匡胤,最後落了個死罪。張瓊來自河北省的官濤縣,趙匡胤的密友,他擅長騎馬和射擊。他的家族當兵已經有好幾代了。他也是將軍最親密的軍隊成員。史料記載周先德晚期,周世宗和柴...

跟隨劉邦打天下的145位開國功臣中,和劉邦同鄉的有哪些

出自豐沛 約30位 這一部分功臣是劉邦集團的核心,主要有 蕭何 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 前193年 七月辛未去世,諡號 文終侯 曹參 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