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倭寇為什麼有是中國人,明朝 十個倭寇為什麼有九個是中國人

2022-01-29 07:23:31 字數 1202 閱讀 1516

1樓:少真道君

沒那麼多,史書記載,真倭佔十分之三四;假倭,也就是裝成倭寇的中國人佔十分之六七。

當時日本內亂,戰敗了的領主就帶人跑到中國和朝鮮劫掠。這是真倭。

假倭很多的根本原因是明朝海禁,所謂海禁,其實是**壟斷對外**,不許私人與外國**。

這就嚴重損害了東南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所以他們就組織武裝走私。冒充倭寇,燒殺搶掠。那些「假倭」首領,大都是東南大族的代言人。比如王直,現在還有人紀念呢。

海禁也讓海濱的百姓貧困,所以他們也冒充倭寇,做沒本的買賣。

倭寇之所以難滅,就是因為他們有地方勢力的支援。

後來日本戰國時代逐漸結束,也開始打擊倭寇,真倭從源頭上斷絕。明朝解了海禁,假倭也不再產生。加上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圍剿,倭寇逐漸消失。

2樓:匿名使用者

你這就搞錯,是十個有七個,其實明朝的海盜之患並非只有日本海盜,也有歐洲海盜,大部分都是中國海盜。而且明朝是有七大海盜王,每個艦隊實力都非常強大,尤其以汪直和鄭芝龍艦隊,兵力過萬,船隻過百,縱橫東亞海域。汪直甚至在日本稱王,建立宋政權。

鄭芝龍購買了歐洲戰艦,打敗了荷蘭人的輕型戰艦和武裝商船,稱霸亞洲海域,壟斷海洋**,後來給明朝招安了。那些日本大名對這些中國海盜王都是非常敬畏的,經常要通過他們**,得到貨物,甚至願意借兵給他們,頭目是中國海盜。只是後來為了跟明朝恢復海貿,日本大名殺了些當海盜的武士,算是對明朝有交待了。

當時明朝荒謬的禁海政策,官方壟斷朝貢**,卻嚴禁民間片船下水,導致很多海商和漁民,沒了生路,去當了海盜。嚴格來說,當時是海盜對百姓並不殘暴,很多人甚至是主動加入海盜的,真倭假倭,互相利用。那些海盜,很大程度上是海商。

明朝其實是以打海盜為名,打擊走私為實。明朝由於中後期,財力枯竭,不再建造大型**,甚至往小型化發展,而且艦炮很少,而且軍制懈怠嚴重,不熟水戰,地方官僚也本著得過且過,息事寧人,不願嚴厲打海盜。這樣的明朝水師,打不過海盜,也就不足為奇了。

他們跟明朝zf有矛盾,不滿明朝的海禁政策,汪直甚至一度率軍攻打縣城,想逼迫明朝開放,然後得到明朝招安,只是忘記照顧皇帝面子,迫使皇帝下定決心殺他。後來,隆慶開關,海貿恢復,財政有所恢復,海盜之患有所減輕。

為什麼中國在明朝有倭寇而清朝沒有

3樓:

中國閉關鎖國,而且日本也閉關鎖國

4樓:看似很nb的孩紙

甲午戰爭不是倭寇麼,只是叫法不一樣

是中國人自己亡了明朝,為什麼又要反清復明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朝政腐敗,末代皇帝崇禎挽救無果,又生性多疑,放棄遷都,冤殺袁崇煥,最終被李自成的起義軍,即大順王朝所滅。但大順朝同樣旋滅,李自成逃亡途中被殺。明朝將領吳三桂當時為了滅掉大順,投降關外的清朝,借清朝之力滅了大順,最後清軍入關,天下為清朝所得。康熙時,康熙擔心手握大權的吳三桂叛亂,欲滅吳...

為什麼明朝有皇帝卻只有陵墓為什麼明朝有16個皇帝卻只有13個陵墓?

因為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因此只有十三個陵墓,所以稱 明十三陵 首先是太祖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 今南京 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當時的南京就是中國的首都,朱元璋也沒有遷都的打算,到死的時候也是在南京,死後被埋在了南京紫金山,是為明孝陵,而明十三陵是指...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有面子,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好面子

你好,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不是隻中國人喜歡有面子,是哪國人都需要面子,因為人要臉,樹要皮,歸根結底人這一輩子活著就是為了一張臉。面子是根植於文化的社會心理建構,面子在人際交往中形成與表現,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變性,面子是一個人自尊與尊嚴的體現,面子是一個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義輕功利倫理情趣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