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怎麼就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

2022-01-19 04:55:04 字數 5964 閱讀 1995

1樓:小培

壓根就沒有皇太極施反間計這回事

2樓:我是林麗嬋

首先就是崇禎皇帝本性多疑同時明末的政治危機使得他不能對他的臣子百分百的信任,故而皇太極就採用了反間計離間他和袁崇煥。

3樓:無為徐生

崇禎比曹操多疑,比阿斗弱智,比楊廣自大,不中計才怪

當然袁崇煥自己也有取死之道,犯了臣子大忌,陰違君命,擅殺毛文龍

4樓:匿名使用者

殺袁崇煥就是中了反間計!

崇禎皇帝真的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才殺袁崇煥的嗎?

5樓:輕描歲月跎

這個問題爭論頗多,我認為,袁崇煥死的或許冤枉,但同樣也是自取滅亡。而崇禎之所以非殺袁崇煥不可,更多是因為被欺騙後的憤怒,所謂的反間計和朝臣的落井下石,不過是火上澆油而已。我們拋開史料,站在崇禎皇帝的角度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就會明白為什麼袁崇煥非死不可了。

崇禎對袁崇煥抱有太多期望

天啟年間,袁崇煥辭官回鄉。而在崇禎皇帝繼位不久後,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被重新啟用,且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在對袁崇煥的使用上,崇禎皇帝可以說是極度信任的,對其抱有太多的期望,尤其是在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平遼後,崇禎對他的支援是無以復加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袁崇煥

1、權力最大化。為了保證袁崇煥能夠順利完成平遼大業,不至於被掣肘,崇禎通過過撤巡撫、罷內臣、賜尚方寶劍等方式,將袁崇煥的權力最大化。即使在崇禎完全放權,袁崇煥所率領的軍隊已經有「私人化」跡象的情況下,崇禎仍然沒有采取分權、掣肘的方式予以制約。

可以說,崇禎對袁崇煥寄予了最大信任。

△崇禎皇帝

2、支援力度空前。明末時期,朝廷捉襟見肘。而在對袁崇煥的支援上,崇禎從來都是不餘遺力的,要錢給錢、要糧給糧,可以說當時國家的大部分收入都流向了遼東。

在殺死毛文龍後,袁崇煥為了穩住其部下,於是為東江兵進行增餉,他上書朝廷,要求餉銀每年「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朱由檢雖然對兵員減少,糧餉卻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惑,但見是袁崇煥所請,於是也就答應了他。

△袁崇煥殺毛文龍

3、犯法不嚴懲。我們以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為例,毛文龍身為左都督平遼總兵官,又手持尚方寶劍,竟然就那麼不明不白的被袁崇煥給殺了。就算毛文龍有罪,顯然也不是你袁崇煥說殺就能殺的。

但袁崇煥偏偏就來了個先斬後奏,而且還是矯詔誅殺,這種矯詔擅殺大臣的舉動已經無異於謀反了,然而崇禎竟然給忍了,不僅沒有任何懲戒,反而還褒獎了袁崇煥。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崇禎為什麼會對袁崇煥如此支援,還不是為了所謂的「五年平遼」,然而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事情的發展就是袁崇煥狠狠的打了崇禎的臉。

就在毛文龍被殺四個月後,「己巳之變」爆發,清軍就悍然入關殺到了北京城下。雖然袁崇煥拼死回援,雖然沒有城破國亡,可你讓崇禎怎麼想?你要權給權、要錢給錢、要糧給糧,我給你這麼大的支援和信任,你就給我這麼一個驚喜?

我們知道,崇禎做事本就有些急功近利,讓他完全信任一個**實在太不容易了,以剿滅農民起義為例,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間更換將領極為頻繁。對待將領如此,對待朝臣同樣如此,十幾年間,光是內閣成員就換了五十多個。

可以說,「己巳之變」就是狠狠抽了崇禎一記耳光,崇禎皇帝認為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欺騙。尤其是在袁崇煥剛剛殺了毛文龍,而崇禎不僅沒有懲處,反而對其進行褒獎的情況下。一旦引起了皇帝的憤怒,那麼你的一切行動都是可疑的,你的任何狡辯都是多餘的。

袁崇煥之所以會死,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崇禎的憤怒,就是為了所謂的皇帝顏面,至於所謂的「反間計」、朝臣落井下石,不過是火上澆油罷了。而之所以會被凌遲處死,恐怕就是因為崇禎恨他到了極點,為了平息自己的憤怒而已。

6樓:有文化的小蝸牛

這只是一部分原因。其實崇禎對袁崇煥不大信任,再加上袁崇煥「食言而肥」,沒有做到當初的承諾,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是袁崇煥的死因。

7樓:靈魂忍者

是的,皇太極買通了崇禎皇帝的身邊的太監來誣陷袁宗煥,說袁崇煥要謀反,所以崇禎皇帝才下令除掉人重換。

崇禎為什麼要殺袁崇煥?真的是因為皇太極拙劣的離間計嗎?

8樓:sqc猥猥瑣瑣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一首《臨刑口占》完美詮釋了袁崇煥壯志未酬的無奈。

作為抗金名將的他,最終卻被凌遲處死,著實令人扼腕嘆息。都說崇禎帝是因為皇太極設下的離間計而將袁崇煥賜死,然事實並非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崇禎乃明朝末代皇帝,十七歲登基,當時的大明王朝可謂是內亂不止、外患不絕,正處於風雨飄搖的邊緣。儘管如此,崇禎帝朱由檢依舊盡心匡扶明室,執政期間,一直兢兢業業。但隨著後金對大明屢次進攻,崇禎便召回了已辭官回鄉的袁崇煥,重新見用。

本以為可以再次盡忠報國,卻不想含冤而死。且看袁崇煥恢復官職後所做之事:

一、輕諾於崇禎帝,誇下五年平遼東的海口,以致失信

遼東問題一直是崇禎的心頭之患,恰巧這時袁崇煥向其許下諾言稱五年之內必定復遼,只要在此期間能夠給予其足夠的權利及解決所有的軍資勞務,崇禎聽後無不應允。當然結果不如人意,非但沒有平復遼東,反而令後金大軍直逼皇宮,這在崇禎帝心裡對袁崇煥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二、假借聖意,私殺大將毛文龍

毛文龍乃是明朝左都督,可他利用職務之便浪費糧餉,袁崇煥得知後便以邀其**將士射箭為由,並假借皇帝名義將其擒獲且殺之,當中還列舉了他十二大罪狀。雖說毛文龍罪有應得,但袁崇煥擅自將其殺害,分明沒把崇禎帝放眼裡。這讓朱由檢心裡對其又多了幾分恨意。

三、解京城之圍,卻被懷疑通金

史上著名的己巳之變,皇太極率領精兵直逼京城,儘管袁崇煥及時趕來救駕,解了京城之圍,然朝中大臣卻懷疑是他與後金勾結,致使金軍入關。後來皇太極趁機又使了離間計。如此一來,崇禎也算抓住了袁崇煥的把柄,之前的怨氣一股腦的全都發洩了出來,他將袁崇煥抓捕,並將其凌遲處死,可見他積怨多深。

結論:崇禎雖有復興明室之願,可他生性多疑且又剛愎自用,錯殺忠臣名將,最終導致國破自縊。對於袁崇煥之死,皇太極的離間計只是一個引子,真正想殺害他的還是崇禎帝本人。

9樓:職場導師夏清

因為他疑心病太重了,他本來就懷疑他,正好皇太極的離間計正中下懷,就將他殺死了

10樓:塵一書

離間計是其中一點,還有崇禎多疑善變的性格,袁崇煥又擅殺抗清名將毛文龍引發崇禎不滿。

11樓:靈魂忍者

的確是因為皇太極的離間計,袁崇煥被小人誣陷和皇太極勾結,所以才被崇禎所殺。

崇禎為什麼要殺袁崇煥?僅僅是因為皇太極的離間計嗎?

12樓:醬油作者

崇禎殺了袁崇煥的原因不僅僅是皇太極的離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袁崇煥這個人比較擁兵自重,私心比較多,自古以來的皇帝疑心病都是比較重的,這可能才是袁崇煥被殺的根本原因。

13樓:喬松情感

崇禎要殺袁崇煥,是因為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更重要的是古代的皇帝疑心非常重,因此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將袁崇煥殺掉了!

14樓:娛樂小仙女

崇禎殺崇煥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皇太極的離間計,因為崇禎他本人比較敏感,而且還有奸臣在挑唆,因信了奸臣的讒言,所以他就殺掉了崇煥。

15樓:匿名使用者

崇禎殺掉袁崇煥的原因是因為袁崇煥殺掉了毛文龍,這讓崇禎認為袁崇煥目中無人,有異心,不聽命於朝廷,懷疑他和女真人有勾連。

16樓:快樂的小老虎啦

小編認為崇禎之所以要殺袁崇煥,皇太極的挑撥離間是一個原因,而袁崇煥的為人,崇禎的敏感,奸臣的挑唆都是原因。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袁崇煥的為人,不可否認這個人在軍事上有很高的天分和極強的能力,但是他在政治上的敏感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風實在是令人擔憂。在崇禎重新任用袁崇煥時,袁崇煥為安撫崇禎竟不經思考說出五年即可收復遼東的狂言妄語,雖然袁崇煥並不當真,但崇禎當真了。即使袁崇煥又以種種理由說明可能小不大,但崇禎卻排除萬難,一一提供給袁崇煥想要的。

但結果卻讓崇禎大失所望,明白自己被騙了,怒氣上湧,也怪不得會殺了袁崇煥了,除此之外,袁崇煥仗著尚方寶劍在手,未經崇禎就私自斬殺了毛文龍,要知道毛文龍的官職可是跟袁崇煥差不多,這樣一來不就是赤裸裸的挑釁皇帝的權威嗎,怎能留他,袁崇煥平日的生活作風想必也是有問題的,死後百姓竟爭著去吃他的肉,這樣看來也實在是不得民心啊。

崇禎如果在盛世應該也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他渴望收復天下,渴望創造盛世,否則對袁崇煥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但崇禎內心是敏感的。當看到袁崇煥明明可以阻攔金軍時卻任由金軍入關還打到崇禎家門口,這讓敏感的崇禎如何想,袁崇煥不能五年收復遼東也就算了竟還容忍金軍入關,所以後來縱使袁崇煥打退了金軍,崇禎也已經不再信任袁崇煥了,再加上皇太極的挑撥離間,敏感的崇禎一下子爆發了,不但要殺了袁崇煥,還以凌遲的手段,可見崇禎對袁崇煥的態度已經到了什麼地步。

但如果有很多識時務的名臣加以勸誡應該也還好,但是事實是許多和魏忠賢有關的奸臣不斷地挑唆,認定袁崇煥就是一個同金軍合謀的不忠之人,早已背叛了大明。這樣的謠言傳到崇禎耳裡自然就如同加速計一般加速了袁崇煥的死亡。

由此看來雖是殺掉了當時唯一能與金軍抗衡的將領,但卻也是情有可原,畢竟歷史誰又能說得清呢?

17樓:千年書蟲

因為崇禎很相信袁崇煥讓他帶兵抵禦清朝,沒想到清朝直接打到了家門口,崇禎非常生氣殺了袁崇煥。崇禎殺袁崇煥不僅僅是因為離間計,還因為袁崇煥辜負了他的信任。

崇禎真的是因為皇太極的離間計才殺了袁崇煥嗎?

18樓:我是知心小姐姐

是的。當時的袁崇煥是明朝大將領,領導能力很強,所以皇太極急於除掉他。

19樓:

好像是這樣的,因為殺了袁祟煥,就等於崇禎失去了左臂右膀,毫無抵抗敵人的實力。清軍深知這一現實,所以採取離間計,果真成功了。崇禎後來也明白了,可己經晚了。

20樓:愚樂說娛樂

有很大的概率是因為離間計導致崇禎殺害了袁崇煥,因為袁崇煥是明朝末期的大將,如果除了袁崇煥那麼對明朝的打擊是很大的,特別是在末期,崇禎應該重用袁崇煥。

崇禎為什麼要殺袁崇煥?真的是因為皇太極拙劣的離間計嗎?

21樓:

崇禎在位十八年,換過十七位首輔——明朝不設宰相,首輔就類似於宰相了。

除了首輔之外,**班子的重要成員,也是走馬燈似的更換。別跟我說大臣們都有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去找完美無瑕的政客?

我想問一句,崇禎的**班底這樣動盪,難道也要從外部去找原因嗎?難道也是皇太極用了什麼計嗎?

根本原因還是在崇禎自己身上。

袁崇煥打仗打得不錯,守衛遼東的確立有大功,在軍民中威信也很高,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袁崇煥並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擅殺毛文龍事件,至今仍存在爭議。而他與崇禎的第一次見面,「平臺召對」時他居然大言不慚「一年可平遼東」,給年輕的皇帝鼓足了信心。

問題是,你說過的話,你能兌現得了嗎?百年沉痾,你以為真的一年痊癒?

一年之後,遼東局面依舊糜爛。不僅沒有「平遼」,相反,幾年以後,皇太極的軍隊甚至打到北京城下!你再怎麼強調客觀因素,袁崇煥作為對付金軍的主要將領,都難辭其咎。

崇禎對袁崇煥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

當然,如果換一位冷靜的統治者,能夠看到袁崇煥政治上的不成熟,和軍事上的出色才華與偶然缺陷,就會嚴柔相濟、寬緊適中地駕馭他,甚至是教育他、引導他,讓他揚長避短,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可是崇禎卻偏偏是一個剛愎而急躁的人。皇太極的反間計,他也許信了,事後醒悟過來,卻不肯認錯,只能一條路走到黑,明知冤枉也非殺袁崇煥不可。

也許根本沒有相信。崇禎只是對這個曾經大言欺騙自己、又在業務上有功有過的、不聽話的下屬,失去了最後的耐心,找個藉口幹掉他而已。

就事論事,袁崇煥的確犯過錯誤,他的死並不能說完全是冤枉。

但是,有缺點的人才,仍舊是人才,甚至可能是重要人才。當崇禎把有缺點的人才全部幹掉,帝國就失去了守衛者,明朝的覆滅就不可挽回了。

崇禎皇帝為什麼說袁崇煥和皇太極有「密約」

皇太極發動己巳之變,使得明廷大怒,最終殺掉了袁崇煥。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皇太極成功施行的 反間計 達到除掉宿敵的目的。事情真是如此嗎?公元1629年10月,皇太極率大軍,繞道原察哈爾蒙古勢力範圍,經由科爾沁大草原,由龍井關 洪山口 大安口等處跨過明朝邊境,攻下明重鎮遵化後,立刻率領八旗鐵騎直撲京師。明朝...

為什麼皇太極會當上皇帝,皇太極怎麼當上皇帝(當時叫大汗)的?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下面還有弟弟,就是多爾袞和多鐸。他父親臨終的那年,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女真有幼子繼承的這種傳統,他們的母親就是阿巴亥,大妃阿巴亥。皇太極和其他幾個貝勒商量了之後,就趁著努爾哈赤剛死的時候,說先父有遺言,要大妃殉葬。大妃不同意,說我還有孩子呢,我有三個兒子,那兩個都很小,皇太...

皇太極活了多少歲,皇太極怎麼死的活了多少歲

皇太極於明萬曆二十年十月廿五出生。關於皇太極的本名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叫阿巴海 又作阿渤海 一說是叫黑還勃烈。皇太極 只是一個稱號,意思可能只是 黃 臺吉.而 臺吉 則是瓦喇,韃靼貴族在明代常用的頭銜,從漢語 太子 演變而來,但意思最接近 王子 或 汗王 當然,不是 大汗 在清初漢語典籍中,皇太極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