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漢時期的盔甲和古羅馬時期的盔甲有什麼不同

2022-01-15 14:15:26 字數 2496 閱讀 6103

1樓:g怪談少年

秦代盔甲分將軍甲冑和士兵甲冑,以出土的秦兵馬俑為例

2樓:我愛小豹子

最大的區別,中國鑄造兵器用的是生鐵,而古羅馬用的是熟鐵,而且有個小笑話,說的是古羅馬戰爭時,士兵**一陣後要停下來將兵器板直才能繼續使用

3樓:四年一班徐逸騁

秦代盔甲分將軍甲冑和士兵甲冑,以出土的秦兵馬俑為例

將軍甲冑為臨陣指揮的將官所穿。胸前、背後未綴甲片,但都繪彩色花紋,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甲衣的形狀,前胸下襬呈尖角形,後背下襬呈平直形,周圍留有寬邊,也用織錦或皮革製成,上有幾何形花紋。

整件甲衣前長97釐米,後長55釐米。胸部以下,背部**和後腰等處,都綴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狀為四方形,每邊寬大處理釐米。

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條或牛筋穿組,呈「v」字形並釘有鉚釘。另在兩肩裝有類似皮革製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處還露出綵帶結頭。   秦代士兵甲冑:

這是秦兵俑中最為常見的鎧甲樣式,是普通戰士的裝束,這類鎧甲有如下特點,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壓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壓上片,以便於活動。從胸腹正中的中線來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間向兩側疊壓,肩部甲片的組合與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頸下週圍的甲片都用連甲帶連線,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釘,其數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過六枚。

甲衣的長度,前後相等。皆為64釐米,其下襬一般多呈圓形,周圍不另施邊緣。   漢代鎧甲的術語如下:

保護頸部的稱為「盤領」或「鍛錏」、保護臂部的稱為「釺」、頭盔稱為「兜鍪」、鍪是當時的一種炊具。不過我們只需要知道它像頭盔就行了。出土西漢盔甲的形制都相當於身甲部分,所以對它們的分析也只限於身甲部分。

這些鎧甲可以分為兩類六型:   第一大類:札甲,主要使用一類

一、二型甲片,部分使用了二類甲片。   一型:僅護住胸、背的札甲,胸甲和背甲在肩部用帶系聯,長僅及腰。

外形類似於明清婦女的肚兜。標本見楊家灣陶俑所著盔甲,其中騎兵俑均屬於這一類。   二型:

除胸甲和背甲以外,加有披膊,甲片較一型小。多半屬於一類二型甲片。標本見楊家灣陶步兵俑。

身甲最下一層甲片位於腰下,採活動編綴。   三型:見於二十家子出土標本,除胸甲、背甲外,有盤領,胸中開襟,用鐵釦扣合。

披膊腋下不封口。身甲下緣也垂於腰部以下。   鐵札甲的製作方法基本上脫胎於中國傳統的皮甲,所以這種鐵甲的外形類似於皮甲。

加上塗有防鏽漆,在陶俑上表現時簡直難以跟皮甲區分開來。特別是這時的中國皮甲也開始模仿鐵甲塗黑漆,除非是出土實物,否則識別起來就更困難了。這種盔甲的防護力顯然是不足的,不過還好,西亞的魚鱗鐵甲,這時候終於傳到了中國,於是出現了中國版的魚鱗鐵甲。

除了唐朝短暫的表現出向板甲進步的傾向,以及從西方引入有異域風味的盔甲以外,直到明朝,中國鐵甲幾乎都是魚鱗甲。   西漢的魚鱗甲也有三型,主要使用二類和三類甲片,一般不用一類甲片。它們共同的外形特徵是甲片細密呈魚鱗狀,因而得名。

  一型:見於二十家子出土的殘鎧,用二類一型甲片編綴。   二型:

用三類一型小甲片編綴,,滿城一號墓出土標本屬此型。又見於楊家灣陶俑。其中一件體型較大的標本,所披鎧甲腰帶以上為魚鱗甲,腰帶以下卻是札甲。

  三型:用三類二型甲片編成,   西漢軍隊披鎧甲的比例,大概是騎兵8%左右,步兵43%左右)。武帝后可能有所增加,不過鎧甲不一定都是鐵甲。

羅馬 時期不同不一樣 分軍制改革前後來看吧 改革前:按從軍年齡來看分為青年士兵和成年士兵,裝備大體一樣。你提到的紅毛是區分兵種的,例如羅馬突擊兵帶「鼠頭」,後備長矛兵代兩根羽毛,成年軍團兵帶紅毛,還有的編制不帶頭盔裝飾。

早期軍團兵:通常戰時161人一方陣,帶方盾,配鐵片和皮製成的鎖子甲,3-4跟投槍,刺殺短劍。 後備長矛兵:

161人一方陣,防具和早期軍團兵一樣,**為對付騎兵的長矛。 突擊兵:108人一方陣,帶輕型甲或不帶甲,配8-10根投槍,小形輕便的盾,多為木皮製 改革後:

出現附屬兵團,產生正規兵團,羅馬城防還有禁衛軍團,軍團騎兵編制普遍化 正規軍團:分161人和255人兩種編制,其中大編制一般定型為英雄部隊,掛金圖騰旗,方盾板甲,刺劍投槍。紀律嚴明,不愧是首屈一指的古代軍隊,頭上沒有了裝飾。

附屬兵團:蠻族人居多,鍊甲長槍,橢圓盾,紀律明顯不如軍團 禁衛軍:為元老院或重要家族的親衛隊,是軍團中的精英,一般為161人一隊,護衛主上致死,有著古代最好的防禦甲。

方盾牌,投槍,刺劍,其頭盔裝飾和一個向上的刷子一樣,挺常見的那種。 還有騎兵-- 早期為輕騎兵和羅馬騎兵 輕騎兵:為先鋒和斥候工作,108人一隊,或乾脆散編,配小圓盾,和刺搶短劍,好像也有配投槍的。

羅馬的正規騎兵:108人一隊,一般在會戰中配合步兵使用,但一般不會單獨作戰,方盾長槍,配短劍,有和早期軍團一樣的良好防護 後期為軍團騎兵和禁衛騎兵 軍團騎兵:108人一隊,和軍團步兵防具裝備基本相同,但不配投槍配長矛,似乎使用的劍長了,可能是為了馬上**需要。

禁衛騎兵:軍團騎兵加強版,人數少比較罕見,可能充當將軍護衛,和儀仗隊之類,編制不太清楚 注:關於人數編制上,在平時有中隊,小隊的編制。

161人是戰時的慣用手法,但是不一定就是這樣。。

秦漢時期時代特徵秦漢時期的文化特點

秦朝的時代特徵主要有 1 政治上 建立封建 主義 集權制度 2 經濟上 秦統一後,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 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 3 文化上 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後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4 思想上 焚書坑儒,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鉗制了思想,...

古羅馬的政治制度經歷了哪兩個時期

權威回答 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以西方學院派,與一般歷史派區分還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王政時代 奴隸制原始部落國體 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王政時代 前8世紀至前6世紀史稱王政時代。先後有7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治階層包括王 元老院 庫里亞會議 羅馬稱胞族為庫里亞,每10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後為百人隊...

秦漢時期的史學發展的特點和史學發展的成就

秦漢bai時期是中國史學史的第二個時期du 可以說是zhi中國史學的dao成長時期。它版的童年過去了,它權長大 了,它做出童年時期所做不到的事情。這個時期出現了兩部史學鉅著 司馬遷的 史記 和班固的 漢書 特別應當指出來的,史記 是史學領域裡有意識地要 成一家之言 而在史學實踐上也做到了 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