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渡橋的來歷

2021-10-10 19:43:22 字數 3520 閱讀 9837

1樓:矽谷創業快訊

外白渡橋在上海的外灘,建於2023年,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

因其毗鄰外灘公園,當年的英國人叫它「花園橋」(garden bridge) ,並在橋頭立銅質紀念碑刻字記載(2023年後銅碑被毀),而百姓則直呼為「外擺渡橋」。

從此,這裡過橋不再付費。而威爾斯橋則由工部局拆除。這也是第二代橋——「外白渡橋」的由來。 後來數十年,民間口誤,讀音成「外白渡橋」,於是,約定俗成地沿襲下來。

由於其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設計,外白渡橋成為上海的標誌之一,同時也是上海的現代化和工業化的象徵。

2樓:慕m沐白

關於橋名「外白渡橋」的**至今仍存在著許多的爭論,現今已知最早是由上海工部局在2023年對原先木橋的稱呼。其中最為廣泛認可的解釋便是:「任何河流的上游稱之為裡,反而言之河流的下游則為外。

」在學者薛理勇的《外灘的歷史和建築》一書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況下,漢語的內部和外部,指的是距離某一點的遠或近的程度。這種用法至今仍舊可見於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橋即屬於此類。

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稱為裡白渡橋,而位於河口的,便自然而然的稱作為外白渡橋。

而之所以稱之為白渡橋,是因為該橋建成後,凡是過河無需再支付過橋費,因此是「白」渡。

聞名中外的外白渡橋處於蘇州河下游河口,瀕臨黃浦江,是舊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風雨歷史呢?

現今的外白渡橋,其實已經是第三代了。

第一代外白渡橋建於2023年,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它是由供職於怡和洋行的英國人威爾斯和寶順洋行的韋韌、霍梅等20人(多為洋行經理或鴉片巨販)湊資組起的「蘇州河橋樑公司」(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家以橋樑建造為主的公司)投資建造的。橋長137.

25米,寬7.015米,中間設活動橋面,船隻駛過時須起吊。

第二代橋因其毗鄰外灘公園,當年的英國人叫它「花園橋」(garden bridge) ,並在橋頭立銅質紀念碑刻字記載(2023年後銅碑被毀),而百姓則直呼為「外擺渡橋」。 從此,這裡過橋不再付費。而威爾斯橋則由工部局拆除。

這也是第二代橋——「外白渡橋」的由來。 後來數十年,民間口誤,讀音成「外白渡橋」,於是,約定俗成地沿襲下來。再後來,歷史走到今天,這其中的「涵括」早已經不止是一座橋的名字。

第三代橋

到了光緒年間,木橋幾經補修,已不能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工部局決定另建新橋代替。籌建時曾有鋼橋、木橋兩種設計圖紙與預算方案供工部局參考。

兩種橋樑寬度相同,設計要求都能承受一級城市橋樑通常能夠承受的載重。其中,木橋使用壽命20年,造價8.3萬兩,每年維修費用按造價的4%計算為3320兩。

鋼橋使用壽命50年,造價20萬兩,每年維修費按造價的0.35%計算為700兩。工部局工程師兼測繪師查爾斯·梅恩認為雖然鋼橋先期投資較大,但外白渡橋位置重要,日常交通量大,又需鋪設複線電車軌道,建造鋼橋可以得到長久的好處。

同時英商電車公司表示願意為鋼橋改建費用捐助3500英鎊。通過對擬建中的鋼橋、木橋不同造價及按照複利年利率6%計算50年後所獲款項的比較,工部局選擇了鋼結構橋,並刊登廣告徵求

新橋設計和承建招標書。在17份投標書中,最後由豪沃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以1.

7萬英鎊中標,並由英國達林頓市克利夫蘭橋樑建築公司製造鋼件,威斯敏特市的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國監督加工製作。

光緒32年,打下第一根樁,第二年竣工。該橋上部結構為下承式簡支鉚接鋼珩架,下部結構為木樁基礎鋼筋混凝土橋臺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橋墩,兩孔跨經組合各52.12米,樑底標高5.

75米,橋面鋪設電車軌道。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橋。新橋於光緒三十三年(2023年)交付使用,晚於法國艾菲爾鐵塔十一年。

橋寬60英尺(其中車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長171英尺,為當時技術最新的鋼鐵結構。工業革命的成果,科學技術的發展,鐵架橋樑興起於18世紀的英國,鋼架橋樑興起於19世紀的美國。白渡橋是中國第一座全鋼結構橋樑,由當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鋼材料皆從英國進口,由英國工程技術人員完成整座橋樑的設計和架構。

類似的鋼結構橋,在當時,除了上海,還有橫跨天津海河的萬國橋(今名解放橋),建於2023年,比外白渡橋的建成時間還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國橋」。

3樓:匿名使用者

上海開埠之初,多少年來,吳淞江南北兩岸的來往原來都只靠渡船,沿江從東到西,設有渡頭若干,其最靠出口處者,叫作「 外擺渡」。自從蘇州河南北兩岸先後劃為英美租界以後,原先的幾個擺渡口已遠遠不能適應租界殖民當局的需要,於是有一個名叫韋爾斯的英國人,出面組織「蘇州河橋樑建築公司」,約花費12000元,於2023年在外擺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橋,名字就叫「威爾司橋」。因該橋的位置在外擺渡,上海人都習慣地稱之為「 外擺渡橋」。

韋爾斯利用外擺渡橋,實實發了一筆大財。當時中國人過江只能從英國人韋爾斯建造 外擺渡橋過,且要比洋人多付過橋費。工部局眼看上海人民反對收取過橋稅的呼聲愈發高漲,終於2023年8月,在外擺渡橋西約數十米處建造了一座長約100多米,寬約12米的木橋,定名為「公園橋」,以同近旁的外灘公園呼應。

公園橋於該年9月中旬開始正式通行,人們過橋從此不必再付錢,慢慢的人們就稱之為「 外白渡橋」(「白」為不付報酬之意), 它的本名卻被人們忘卻了。

同年10月,韋爾斯將外擺渡橋折價賣給工部局,不久即被拆除。2023年,工部局開始建造鐵橋,第二年建成,並於年底舉行通車典禮。其間, 外白渡橋木橋也被拆掉,由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座鐵橋取而代之。

原先 外白渡橋的稱呼,讓給了這座巍峨高大的鐵橋。

4樓:顧輕舟老師

已有百年曆史的外白渡橋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承載著老上海的歷史文化,也見證著新上海的日新月異。只要跟早期上海相關的電影、電視劇都會在此取景,這裡也是眾多攝影愛好者和拍攝婚紗照的新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外白渡橋是一座全鋼結構的橋樑,全長106.7米,兩跨52.16米,是上海市區連線黃浦和虹口區的重要通道,行人和車輛分道而駛。

白天站在橋上可以觀賞到蘇州河兩岸風景,一側為老式弄堂,一側為現代建築,新舊交替無不讓人感慨萬千。

而入夜後,遠近的景觀燈光將它襯得更加絢麗熱鬧,吸引著來往行人的目光,你可以在橋上遠眺外灘的景色,人民英雄紀念塔、中國銀行大樓清晰可見,黃浦江對岸的東方明珠、濱江大道、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等建築更是燈火通明。要是夏天來的話,在這裡吹吹黃埔江邊的風,看著輪渡上的人們,聽著汽笛的嗚嗚聲,走走看看,甚是愜意。

5樓:

外白渡橋的名字來歷:

任何河流的上游稱之為裡,反而言之河流的下游則為外。在學者薛理勇的《外灘的歷史和建築》一書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況下,漢語的內部和外部,指的是距離某一點的遠或近的程度。

這種用法至今仍舊可見於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橋即屬於此類。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稱為裡白渡橋,而位於河口的,便自然而然的稱作為外白渡橋。

而之所以稱之為白渡橋,是因為該橋建成後,凡是過河無需再支付過橋費,因此「白」渡。

外白渡橋的歷史:

第一代外白渡橋建於2023年,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

第二代橋:因其毗鄰外灘公園,當年的英國人叫它「花園橋」(garden bridge) ,並在橋頭立銅質紀念碑刻字記載(2023年後銅碑被毀),而百姓則直呼為「外擺渡橋」,即「外白渡橋」;

第三代橋:修建於光緒年間;

現在的外白渡橋於2023年1月20日落成通車。

上海外白渡橋有多少年曆史了,外白渡橋的歷史

第一代橋 第一代外白渡橋建於1856年,名為 威爾斯橋 是座木橋。它是由供職於怡和洋行的英國人威爾斯和寶順洋行的韋韌 霍梅等20人 多為洋行經理或鴉片巨販 湊資組起的 蘇州河橋樑公司 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家以橋樑建造為主的公司 投資建造的。橋長137.25米,寬7.015米,中間設活動橋面,船隻駛過時須...

紅軍過大渡橋的故事 400 ,紅軍過大渡橋的故事 400 500字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飛奪瀘定橋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 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

請問上海外灘到外白渡橋遠嗎,怎麼走

135路 15分鐘 1.53公里 上車站中山東一路廣東路傳送到手機 上海外灘 135路 老西門 楊樹浦路黎平路 下客站 中山東一路廣東路 上車 1站白渡橋 下車白渡橋 白渡橋,你需要穿越到清朝。外白渡橋,外灘向北到底。外白渡橋到外灘怎麼走 上海南站到外灘外白渡橋怎麼走 上海南京東路步行到上海外灘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