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是哪個朝代結束的,是存在於哪一段時期的

2021-08-31 21:12:24 字數 4903 閱讀 8485

1樓:假面

分封制是秦朝結束的,主要存在於周朝時期。

西周滅商後,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

春秋戰國時,適應**集權的郡縣制逐漸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統一全國,普遍推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個**主義**集權的王朝。此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質不完全相同。

2樓:

秦國時期沒有了諸侯分封制度,設立了郡縣制。分封制存在於周朝。

在郡縣制底下,共設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當於省長)、尉(相當於防區司令)和監(相當於監察專員)各一。郡下轄縣;郡(守)與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秦代至此成為為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縣制」的朝代。

至漢代仍承襲這個制度,形成州郡縣**行政管理,自此成為日後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礎,直到唐朝,才被道路制所取代。

西周實行分封制,它與嫡長子世襲的宗法制緊密結合。

周天子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

卿大夫在各自封地裡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制機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係,既是大小宗關係,也是上下級關係。

3樓:友冰衷沛凝

主要存在於周朝。自從秦朝統一之後,全國實行郡縣制,從此,分封制的時代算是結束了。但是在漢朝是郡縣制和封國制並存,包括一兩次有人想恢復分封制度的,但在後來的歷史中分封制的恢復都沒有長久,算是消失了,因為它不利於國家的統一。

4樓:匿名使用者

到明朝永樂年間結束。

5樓:distant幾禾天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前朝遺民分封領地和相當的治權,屬於政治制度範疇。

分封制正式起源於何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分封制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起源時間已經難以考證。根據史記記載,黃帝時代,「諸侯鹹來賓從」、「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有哪些 分封制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6樓:喵喵喵

周、西漢、西晉、明、唐宋封王侯只有食邑,清朝只領俸祿。

分封制最早出現在西周。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分封的物件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后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

被分封的物件主要有以下幾部分人。主要是王族或後來的皇族。另外是部分異姓,包括皇室(以前是王室)的親戚,即所謂外戚。

然後是功臣,主要是幫助王族皇族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這些人進行獎酬,比如西周功勞最大的姜尚姜氏,封在山東的齊國。

擴充套件資料

分封制特點:

首先在政治方面,具有政治意義的分封只在某些王朝的建國之初實行,用這種方法來制約異姓王、官僚,使本姓王朝穩固立足,維持本姓皇位的長久和私性家族在王朝中的世襲利益,這是它的根本目的。實行的狀況,最明顯的是西漢初和西晉初,唐朝、明朝建立之初也曾實行這種分封。

西晉建國之初,總結以前的歷史教訓,認為曹氏家族所以能取代東漢,是因為東漢沿襲了西漢中期以後實行的弱藩政策,以致東漢末期董卓、曹操的勢力強大,漢獻帝受制,而沒有本宗人強藩輔佐漢獻帝。而曹操建立魏國以後,仍沿襲東漢政策,曹魏又被司馬氏取代。

所以司馬氏在建立西晉以後,又封同姓王到地方上去。明初也有類似情況。以上歷代分封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導致皇家內亂,即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靖難之變。

這些事件結束後,朝廷都實行弱藩、削藩政策。

西漢中期以後的再分封,就不再給予領地,眾建以分其勢,僅予食邑之封,尤其限制兵權,西漢中期以後各代已不是完全意義的分封制,只是封爵,使其享有世襲性的經濟特權,而且這種經濟特權也逐漸減小。

西漢時期,宗室王的封國食邑多者有幾十個城,這幾十個城下面所轄的老百姓所交的租賦,都歸封主食用。東漢時期,封國地區就小了。到了隋唐時期,主要是食封戶。

後來這種食封戶也逐漸減少,封為萬戶,實際的收租戶,可能只有幾千戶,實際的食封戶就叫食實封。到明清時期,就沒有食封戶的問題了,都是賜給土地,自己出佃收取地租,另外就是給養贍銀米。

其次在政治權力方面,分封制仍有殘留。比如以世爵為官,以世爵蔭子,主要是異姓功臣後裔,但數量很少,屬於貴族政治的殘留。

7樓:牙牙的弟弟

有商朝、周朝、漢朝、西晉、明朝。最早出現於商朝。

1、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2023年—約公元前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而亡。

2、周朝

周朝(前2023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

3、漢朝

漢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較強盛的時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開闢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4、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 ,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

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

5、明朝

明朝(2023年 ―2023年 )是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2023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2023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2023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2023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

8樓:_深__藍

分封制最早出現在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

他們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

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有周,西漢,西晉,明朝。漢朝的七國之亂的根源是強大的諸侯王勢力與**皇權的矛盾,七國之亂的平定,標誌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集權進一步得到加強。

分封制導致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八王之亂: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史稱:

春秋五霸

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期的七個最強的諸侯國,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不同文化體系(楚文化、齊文化、秦文化、三晉文化、燕文化)。經過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的無數次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內亂。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9樓:假蘇更生

分封制最早出現在西周。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分封的物件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后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國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周王先後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等;分封的作用是:

鞏固了西周的統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時期,分封制崩潰。崩潰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

葵丘會盟,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認,標誌著分封制崩潰。秦朝統一後,建立郡縣制,分封制結束。

商鞅是如何想到用郡縣制代替分封制的

郡縣制是古代 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它形成於戰國時期。春秋初期回,秦 晉答 楚等國往往在新兼併的地方設縣。縣與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隸屬於國君的地方行政區域,有利於國君對邊遠地區的統治。春秋中期以後,設縣的國家增多,有的在內地也設定了縣,縣開始成為地方行政組織。春秋末期,有的國家又在新得到的邊...

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麼?其主要內容是什麼?在當時的歷史條

目的抄 為了鞏固西周的統治。襲內容 周天子把土bai地 平民 奴隸等分給親屬du 功臣等封他們為zhi諸侯 諸侯必須dao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向天子交納貢品 平時鎮守疆土 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作用 起初起到加強統治,穩定秩序的作用 西周通過分封制 開發了邊遠地區 加強了統治 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1....

大觀通寶是哪個朝代的貨幣?開元通寶銅錢是哪個朝代的

大觀 1107年 1110年 是宋徽宗趙佶的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4年。名稱 大觀通寶。製造年代 宋。材料 銅。規格 直徑釐米。開元通寶銅錢是哪個朝代的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 通寶 舊唐書 食貨志 記載 唐 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 公元621 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