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是什麼意思

2021-08-18 02:55:18 字數 4771 閱讀 7630

1樓:

意思:低俗的東西即使怎樣流傳也談不上精美,要知道繪畫最難的是畫出人的氣質精神。

糟粕:原指酒糟、豆渣之類的東西。這裡比喻粗劣而沒有價值的東西,低俗的東西。

丹青:中國古代繪畫的材料,這裡指繪畫藝術。

出自:北宋王安石《讀史》,

原文為: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黮闇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釋義:自古以來一個人要歷盡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實記載下他們的事蹟要靠哪一個人?往往是由於當時的情況不清而以訛傳訛,加上後世的流俗更攪亂了事實以假亂真。

低俗的東西即使怎樣流傳也談不上精美,要知道繪畫最難的是畫出人的氣質精神。點點記錄怎能寫盡古代賢哲的品格學問,俗儒們只會死守古書的糟粕真可笑可憎。

擴充套件資料

一個人的功名是經過一番艱難才得到的,但卻不知誰能如實記載他們的事蹟。歷史從來都是難以說清的,即便是在當時也是非難辨,在遙遠的後世就更是如此了。後四句說有人把古**傳下來的糟粕當作精華,而真正美好的東西是很難流傳下來的。

即便是最出色的畫師,也無法描繪出人的精神。因而史書不過是故紙堆而已,並不能真正表達出歷代高賢的品格。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為自己擔憂,他已經預感到那些守舊勢力不可能輕易放過自己,後世強加於他的汙水肯定不會少。

他提醒人們,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正史」對他的評價。應當透過層層迷霧追尋歷史的真相。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是被後人推崇引用的名句,常用來說明在文藝創作上刻畫人物時,外表好寫而內心世界和本質精神卻不易寫的道理;或者說明要反映事物的本質是不容易的。

2樓:

糟粕是指造酒剩下的渣滓。也比喻廢棄無用的事物,喻指粗惡食物或事物的粗劣無用者。

糟粕所傳非粹美:意思就是,無用的事物傳下來不是純粹的好東西(不是經過淬鍊的東西);

丹青難寫是精神:丹青指毛筆書畫作品,意思是再好的書畫技藝也難以描摹出內心的品格和精神。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何解?

3樓:匿名使用者

讀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黯黮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在這首詩中,王安石表達了對身後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憂慮。歷史從來都來難以說清的,即便是在當時也是非難辨,何況在遙遠的後世呢?古**傳下來的只能是糟粕而已,正如《莊子?

天道》中所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者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真正美好的東西是無法流傳下來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畫師,也無法描繪出人的精神。因而史書不過是故紙堆而已,**能夠真正表達出歷代高賢之意呢?

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為自己擔憂,他已經預感到那些守舊勢力不可能輕易放過他,後世強加於他的汙泥髒水肯定不會少。他這首詩也是提醒後世,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正史」對他的評價。應當透過層層迷霧追尋歷史真象。

4樓:曉澀

桓公和輪扁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所讀為何耶?」公曰:

「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曰:

「然則君之所讀者,故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

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

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

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在論及莊子的認識論時而常被引用的 這則寓言,就其字面意思來看,它嘗試著探問,我們通過語言文字,能不能把握前人的精神。

勿庸置疑,其回答是否定的。就此而言,從東方哲學傳統來解釋,大概是所謂「人之心不可表現於文字,精神的境界往往不可用固定的方式傳達,只能通過個人的體驗來驗證而已」 。反之,從西洋哲學來解釋,則認為大概「對產生過程,缺乏科學分析,例如一些道家術士雖然擁有根據經驗的祕笈和妙技,但他們卻不能向其**說明這些。

」 這兩種解釋都說到「不可以固定的方式傳達」和「不可說明」,同時指示著技術傳達的不可能性。前一種解釋的焦點集中在「精神的境界只能通過個人的體驗而不可被驗證」。與此相反,後一種解釋指示著,「對產生過程,缺乏科學分析」。

然而,這兩種方向的解釋,都存在著問題。首先,輪扁的技術不是「精神的境界」,而是「得之於手而應於心」的手工。此外,這一手工,如下所云,不是科學分析的物件。

輪扁的技術是手工,換言之,是手練而非心練,是身體的技術。把它看作理解超越的直觀,看作精神的境界,或看作科學分析之物件,都歪曲了莊子的真意。桓公和輪扁對話的要旨在於,無論斫輪子的技術,還是治國的技術,都不是能夠通過書的字面而得來的,而是通過手或身體得來的。

莊子的這一主張,按傳統的知識觀來看,可視為革命性的。因為在腦裡的知識,以語言的形式化為書,念其書時,知識從書移向腦筋,這被認為是知識傳達以及獲得的一般途徑。然而,莊子通過這則寓言主張,知識並不是從腦筋到書、再從書到腦筋的,而是事與身相應時生出來的。

如果失去身體的話,知識就隨之消滅。 如此看來,把莊子的認識論解釋為否定語言,似可顯出西洋意義上的認識論的侷限。事實上,我們只要從思維至上的認識論移向身體的認識論這一角度,莊子的認識論即可獲得解釋。

以是之故,莊子的認識論也不一定是以否定語言的以心傳心或捻花示眾的認識論為超越的。由此可見,思維的認識論和不立文字的認識論之間,存在著以身體的認識論作為認識論的莊子的認識論。把莊子的認識論理解為既不是思維的,也不是不立文字的,而是身體的。

這裡,有必要對思維的認識論和身體的認識論作更具體的區分。我們以美國技術哲學家德來夫斯的理論來加以佐證。 3.五階段獲得之技術在二十世紀後半期,出現了要製作自動機器人的努力,並試圖製作更具人類智慧的電腦。

德來夫斯指出,這樣的人工智慧研究是不可能阻止的。實際上也的確如此。人類的智慧,有些可以傳統的方式變化為電腦的程式,當然也有不可以的。

現今,從我們的構造來看,有可以理解為計劃性的、語言化的,反之也有不可以的。德來夫斯指出,不可語言化的知識,就是身體的知識。例如為了易於理解騎腳踏車,騎腳踏車的知識是必要的。

但是,會騎腳踏車的人寫了一本《騎腳踏車之法》,學習騎腳踏車的人是不是隻要念它就可以了呢?毫無疑問,這樣一本書將是有相當幫助的,但卻遠遠不夠。實際上,如果想要學會騎腳踏車,就應該親身去練習。

腳踏車與自身的體能相應時,才能騎得恰當。讀了「游泳之法」的教科書,並不能游泳。正是因此,輪扁不可把自身的技術傳給兒子,它無法用語言所表現的,正是這一身體的知識。

德來夫斯把這一身體的知識和思維的知識,分別稱作「經驗基礎之方法的知識」和「規則之事實的知識」。

5樓:匿名使用者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誰寫的

6樓:du知道君

糟粕是指造酒剩下的渣滓。也比喻廢棄無用的事物,喻指粗惡食物或事物的粗劣無用者。

糟粕所傳非粹美:意思就是,無用的事物傳下來不是純粹的好東西(不是經過淬鍊的東西);

丹青難寫是精神:丹青指毛筆書畫作品,意思是再好的書畫技藝也難以描摹出內心的品格和精神。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是什麼意思

7樓:du知道君

讀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黯黮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在這首詩中,王安石表達了對身後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憂慮。歷史從來都來難以說清的,即便是在當時也是非難辨,何況在遙遠的後世呢?

古**傳下來的只能是糟粕而已,正如《莊子?天道》中所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者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真正美好的東西是無法流傳下來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畫師,也無法描繪出人的精神。

因而史書不過是故紙堆而已,**能夠真正表達出歷代高賢之意呢? 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為自己擔憂,他已經預感到那些守舊勢力不可能輕易放過他,後世強加於他的汙泥髒水肯定不會少。他這首詩也是提醒後世,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正史」對他的評價。

應當透過層層迷霧追尋歷史真象。

湯永華先生草書對聯:糟粕所傳非粹美 丹青難寫是精神

8樓:匿名使用者

湯永華先生草書對聯:糟粕所傳非粹美 丹青難寫是精神

9樓:

清平調·一枝紅豔露凝香(李白)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什麼意思???

10樓:遊雨石

真正美好的東西是無法流傳下來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畫師,也無法描繪出人的精神。

11樓:箏煙

讀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黯黮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在這首詩中,王安石表達了對身後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憂慮。歷史從來都來難以說清的,即便是在當時也是非難辨,何況在遙遠的後世呢?古**傳下來的只能是糟粕而已,正如《莊子?

天道》中所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者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真正美好的東西是無法流傳下來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畫師,也無法描繪出人的精神。因而史書不過是故紙堆而已,**能夠真正表達出歷代高賢之意呢?

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為自己擔憂,他已經預感到那些守舊勢力不可能輕易放過他,後世強加於他的汙泥髒水肯定不會少。他這首詩也是提醒後世,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正史」對他的評價。應當透過層層迷霧追尋歷史真象。

「風水」成非遺是迷信糟粕還是文化遺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風水的含意。風水學 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 古代稱堪輿術,目的是用來選擇宮殿 村落選址 墓地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環境學。其中 堪 意通 勘 有勘察之意 輿 本指車箱,有負載之意。周禮 冬官考工記 輿人為車。後漢 輿服志 上古聖人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