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說的“放下我執”該如何理解

2021-08-04 08:53:26 字數 1871 閱讀 6642

1樓:

佛法說:“世間諸災害,怖畏及眾生,悉由我執生,留彼何所為?”又曰:“由內心執取自我,所以在家人執取五欲,出家人執取種種錯誤之見解與毫無意義之禁戒。”

執取,又名執著,我執,乃是導致世人產生種種煩惱困苦的根源,然而世人往往難以遠離苦海,可見執取於人心的束縛是如此之大!!

至今還記得小時候上山遊玩的時候,山路兩旁的“粘頭芒”總是經常“死死”地粘到我的衣袖、褲腿還有頭髮上,想甩也不容易甩掉,確實很煩人。有時搞“惡作劇”,會偷偷地把“粘頭芒”神不知鬼不覺地粘在小夥伴的身上,讓他在大人面前“出洋相”,後來等大了點,才懂得這叫“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自覺慚愧,也沒再故伎重施了。

成年以後,當自己接觸到佛法的時候,不禁很自然地回憶起童年時那惱人的“粘頭芒”,想想我們自己內心深處時常揮之不去的“執著”,乃尤勝於當年那惱人的“粘頭芒”,一個人好端端地,往往因為過不了自己內心的“執著”,而做出了許許多多害人害己的傻事,浪費了青春,更浪費了生命。

佛法曾告訴世人,每個人都蘊涵著“五欲”,食、性、名、利、睡。從而,我們都習慣於拼命地向外追求這些東西,於是,執著,便在這種毫無止境的追求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然而更為重要的一點卻是,世間的一切皆為“無常”,正所謂“人無百日紅,花無百日香”,一切的事物都在因緣結合時生起,又在因緣離別時消滅,當我們以為追求到了的時候,其實因緣已經流變了,我們又是否意識到此時的東西已不再是自己之前所追求的東西了呢;又或者因緣際遇讓我們始終無法追求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了呢?

此時,我們是不是會因此臭罵:“為什麼上天要如此對我呢?!!”從而,一切的煩惱和痛苦都將紛至沓來,難道這樣的生命狀態,便是我們想要的嗎?!!

於是,佛法便這樣啟發世人,最重要的並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眼前你所擁有的。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很多東西本來就是由“風”帶來的,即便他們曾和我們有數面之緣,但到了最後,他們始終還是要被“風”帶走。隨緣,其實應有兩重含義,不掙扎停留於過去,把握目前與當下,是為第一重含義;隨著因緣的流變而適時調整自己,不斷向前,是為第二重含義。

由此,過去人們常常說“隨緣”便是代表消極,其實只不過是沒有正確理解佛法所說的“隨緣”的真正含義罷了。

當一個人真正懂得了“無常”和“隨緣”的道理以後,整個人的心態便有了脫胎換骨的可喜變化。原本,世間的一切色相均是通過人們的“六識”(視、聽、嗅、味、觸、意)進入我們的內心世界,從而激起內心對外界物件的渴求與執取,然而,當我們通過佛法認識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時候,原來所有的色相都不是永恆不變的,只不過隨著因緣的離合而生滅流變,於是,過去建立在他們身上的一切渴求和執取便成為了不再具有永恆意義的掙扎與停滯,煩惱與困苦也就因此而不斷纏繞著自己的內心了。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為“愛別離”而痛苦萬分,其實,我們是否可以換一種角度去看呢,人們對失去愛人時的那份執著,其實只是源於自己內心的一份自私。因為,他或她已經離你而去,從此,你不再得到他或她對自己的關懷和呵護了,於是,你覺得這是自己利益的重大損失,對於這種利益損失,你始終耿耿於懷,你無法接受這樣的利益損失,於是,你越來越執著,越來越傷心,越來越憤怒,最後,你開始報復,以至於作出一些害人害己的愚蠢行為。

所以,佛法是不講“愛”的,因為愛會產生無盡的執取,於是,愛也會轉變為恨。佛法講“慈悲”,對眾生平等的慈悲,不強調眾生的回報,一切以平常心待之。

從前不曾明白佛法的道理,面對一段失敗的感情,自覺無法釋懷,心中只覺一股怨氣即將炸裂心肺,後來因緣際遇得到了佛法的啟示,才逐漸放下了心中的那份“死死的”執著。

放下,放下!!佛祖要梵志放下的便是這人世間的執著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就是不要執著於五蘊之假和合的“我”,把“我”空掉才能出三界。 總想“這是我的,我要這些,我要那些”是出不了輪迴的

如何放下我執的念頭?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有正確思想,即知道生命怎麼來的,你自己怎麼來的,聽過十二緣起嗎?

佛所說的空性是什麼?該怎麼理解,佛陀說的空性是什麼意思???

這一偈頌,總共有六句,第一句 彼器隨生諸功德 是所立,後面五句以六個內容來說明。六個內容即 一 常能正受住淨戒,二 勤行佈施,三 修悲心,四 修安忍為度生,五 善根迴向大菩提,六 恭敬諸菩薩。彼器隨生諸功德 彼器 指能夠接受空性的法器,生諸功德 指聞思空性所產生的特性。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是能夠接受空...

如何理解高曉鬆所說的「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鬥爭,不得不說像我這樣的文藝青年和掙扎在現實中的人聽了這句話胸腔會湧出一股熱血,理想不滅!可是,在呼喚理想摒棄現實時,也要結合當時的語境和其他角度辯證的看高曉鬆的這句正能量金句。說這句話背景是奇葩說第一期面試時清華極優秀本碩博一路被保研的高材生樑植面對導師時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該找...

師兄們,我該如何去除嗔恨心呢,佛家如何消除嗔恨心

還有個解釋,於無量世,可瞋之處,不生瞋心 樂施眾生,隨意所須,得七處滿相 這要學的什麼?學不發脾氣,學到沒有瞋恚心,這是功夫,這是真的真功夫,真實功夫。為什麼會沒有瞋恚心?你首先要看破。人的七情五欲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習性,習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是清淨心,從來沒有動搖過,就是惠能大師講的,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