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王爺的子女怎麼稱呼,古代清朝王爺的兒子怎麼稱呼

2021-07-22 05:39:14 字數 4572 閱讀 2626

1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和皇后之女冊封后稱「固**主」,皇帝和妃嬪等後宮之女冊封后稱「和碩公主」

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漢名「郡主」

郡王之女稱「多羅格格」,漢名「縣主」

貝勒之女稱「多羅格格」,漢名「郡君」

貝子之女稱「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鎮國公之女和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滿語格格是小姑娘,小姐的意思後來指滿清皇親國戚之女。「固倫」滿語裡是「國家」的意思,「和碩」是「一方,方向」的意思,「多羅」是「執政的意思」、「固山」是「旗」的意思。

皇帝的兒子除太子外最多可以封親王,是清朝最高的一個爵位,往下是貝勒、貝子。貝勒是清朝的一個爵位,王爺的兒子可以被叫做貝勒。

格格,滿語,「小姐」之義。清代皇族女兒的稱呼。《清會典.

宗人府》:「格格之等五,不入五等曰宗女。」《清稗類鈔.

稱謂.皇室皇族之女稱謂》:「親王之女稱郡主,郡王及貝子、貝勒、輔國公之女稱縣主。

然除公主外,雖有郡主、縣主資格,如未奉有正式封號者,皆統稱格格。大抵稱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處子為多。若其長女,未得正式之封號者亦罕。

」爵位有恩封和功封的區別.恩封爵位針對宗室,外戚,不僅僅限於皇帝親子,只不過根據關係親疏有高低之分.功封爵位無特定物件.有功即可.

無論恩封功封,均有最高爵位限制.清代宗室的最高爵位為親王,外戚為一等承恩公(乾隆後為三等),漢人為一等xx公(極少).

如果宗室恩封者有功,其爵位可以再次晉升.升無可升時(如親王),可以允許子孫多襲一代(本來兒子應降到郡王)或世襲罔替.

比如,清晚期的慶親王奕劻,其祖先本來是乾隆帝幼子慶親王永麟,到奕劻這一代,爵位累降且不是長房嫡孫,只得到一個輔國將軍.但因他"屢立大功",光緒末年又升到親王並世襲罔替,此時的奕劻和清代皇室的血緣關係已經很遠,,這個爵位就是恩封+功封混合體.

皇太極前,貝勒是後金最高爵位,阿敏因有功而得此爵位.

阿哥只是稱呼,相當於漢語的公子/少爺,用於皇室,相當於皇子.

清朝以前朝代,對王爺子女的稱呼:

女兒——郡主

兒子——小王爺

2樓:匿名使用者

清時,兒子是貝勒,女兒是格格。別的朝代不太清楚,不好意思

古代清朝王爺的兒子怎麼稱呼?

3樓:姬覓晴

呼為世子。bai

曹魏以前,諸王嗣子

du稱太子,自曹zhi魏始,諸王嗣dao子改稱世子,後世多以王爵嫡長子為世子。明清兩代親王嗣子稱世子。至清朝例:和碩親王繼承人立世子、多羅郡王繼承人立長子。

在朝鮮李朝,因為其國為中國藩屬國,故國王嗣子依中國製度封為「世子」,尊稱「邸下」。同樣是中國藩屬國的琉球國的王位繼承人也被明清兩代封為世子,但本國習俗稱之為「中城王子」。

4樓:跳跳少爺

貝勒 皇帝的侄子(王爺的兒子)

貝子 皇帝的外甥 (公主的兒子)

康熙二十三年(2023年)規定,對親王和郡王各子的封爵都減一級。例如,原來親王嫡子以外的各子皆可封為郡王,今改為貝勒;郡王的嫡子以外的各子可封為貝勒,今改為貝子。康熙二十七年(2023年),又規定,應封爵者,在20歲要經過國語(滿語)和馬、步射的考試,優者可按例封爵;平者,降一級封爵;劣者,降兩級。

雍正、乾隆年間,又進一步完善了「考封」制度。乾隆年間對考試的等級又進行了更嚴格的要求。馬射、步射和滿語三項全優者,方可授予應得之爵位。

兩優一平者降一級授封。一優兩平或兩優一劣則降二級授封。三項皆平或一優一平一劣者,則降**授封。

至於一優兩劣、兩平一劣、一平兩劣及三項皆劣者,則停封。令其學習,再行考試。若應封奉恩將軍者,無爵可降時,要給以停俸的懲罰。

應降一級者停俸兩年;應降兩級者停俸三年;應降**者停俸四年。乾隆三十五年(2023年)清廷進一步規定,凡考試與應封之例不符合者,不僅停封,而且此後永不準再參加考試。

皇族爵位: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唐朝皇帝的兄弟封親王,親王的嫡長子封親王世子,二兒子等其他兒子封郡王,多不世襲,子孫往往要降封.

5樓:曉林清風

古代清朝王復爺的兒子稱呼貝勒。制

貝勒 皇帝的侄bai子du

(王爺的兒子zhi)

貝子 皇帝的外甥 (公主的兒子)dao阿哥 清稱皇帝長子為大阿哥。清代皇帝之子均稱阿哥。按長幼順序,皇長子稱大阿哥。

最初大阿哥,並沒有皇位繼承人之意。康熙帝所立太子為二阿哥胤礽。

格格:「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

格格,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

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6樓:『流嵐

清朝的五樓已bai經解釋的

du很清楚了我來解釋一下唐代稱呼zhi。

首先,唐朝沒dao

有王爺這種說版法!這權種說法要到明清才有。

再者,殿下也不是隨便就能叫的(這是現代影視劇的一個重大誤區)。一般來說,殿下只用於對太子的稱呼,其他皇子封了王的稱封號或大王,沒封王的只能稱皇子了。

王分為親王、郡王。親王必須是皇帝的兒子或皇帝的親兄弟,皇帝的族兄弟封郡王、郡公。

一般來說親王的嫡長子繼承父親封號,稱嗣「某」王(「某」是其父的封號)其他兒子封郡王。

親王封號為一字封號(「某」王),郡王封號為二字封號(「某某」郡王)。封號是其封地名。

另:唐代皇帝的女兒稱公主,太子的女兒稱郡主、親王的女兒稱縣主!親王女是不能稱郡主的(又是影視劇誤區)

7樓:老鷹鐵

清朝的王爺也是分等級的,親王的兒子可以世襲爵位,且不遞減級別;

一般的王爺的兒子世襲爵位就要遞減級別的

8樓:富察氏靜兒

清朝王爺除了承爵王位的兒子之外,其餘的兒子一般封鎮國將軍,嫡子的話可以加恩封輔國公。除了王位的指定兒子以外,其他的王爺而投資可以按功績加封貝子,貝勒,郡王等等。

9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王復爺的兒女不稱阿哥和公主制

,格格是滿人bai稱呼女兒的,du格格滿語意為小姐。親zhi王的子dao女一般稱王子和郡主或和碩格格,親王的子女多的話就按排行來稱呼,郡王之女稱縣主或多羅格格,郡王之子稱貝勒,貝勒和貝子之女稱鄉主或多羅格格,貝勒之子稱貝子,貝子之子稱公爺。

唐時稱殿下,一般貫以封國稱呼。

10樓:流浪d腳步

清朝的王爺的兒子大多稱為貝勒;唐朝的王爺的兒子大多稱為世子.

11樓:g北極星

清朝王爺的兒子好像稱「貝勒爺」,唐朝就不知道了

12樓:幽幽暗鄉

阿哥或者貝勒

應該是確定繼承爵位的才可叫世子(小王爺),其他稱王子,

13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王爺的兒子那時候應該沒有什麼特定的

一般都是喊某某殿下吧~或者世子?

14樓:阿湮

一般都叫阿哥。能夠承襲爵位的叫做小王爺,其他的按照封號而來。

女兒呢,有了封號以後為公主。

唐朝的為世子吧。。不甚瞭解

15樓:中烏謖謖

清朝王爺的兒子是貝勒,前面加名字的一個字或者排行;王爺的女兒一般是郡主,也有不少的說格格

唐朝的男的是小王爺,不確定。

16樓:華翌哲

清朝王爺的兒子稱作貝勒。

17樓:心情街

清朝稱「貝勒」,唐朝就稱「王爺」

18樓:西安祥子

清朝有貝勒、貝子的稱呼

19樓:匿名使用者

小王爺 世子世子

古代王爺的老婆應該怎麼稱呼?

20樓:殺了佛祖我成佛

古代王爺的老婆稱為福晉。

福晉(音譯詞,意為夫人),滿人及清代皇室宗親貴族婦女封號。

滿人皇室親王、郡王之妻稱「福晉」,妻妾稱謂有,嫡福晉、側福晉及庶福晉之分(凡嫡妻、為了強調嫡妻地位,又稱其為嫡福晉),側室則稱"側福晉",婢妾俗稱"庶福晉 "。

貝勒、貝子、鎮國公及以下世爵之妻,只能稱「夫人」。

清代親王、郡王的側室稱側福晉,貝勒及以下只能稱側夫人,或側太太、側奶奶。世家更是這樣。

按習慣,「福」本讀一聲,啟功先生似曾專門論及此點。但現代影視劇中多已不察。

古代王爺的兒女如何稱呼自己的父母,在父母面前又自稱什麼?

21樓:匿名使用者

那要看是哪個朝代的了,如果是清朝那應該是阿瑪,下人稱呼子女為世子,格格

22樓:匿名使用者

看哪個朝代呀,不一樣的嘛,有阿碼、額娘、格格、阿哥、公主、小王爺、福晉、太多了呀,說不過來。

23樓:匿名使用者

像什麼阿瑪,爹爹,額負,負親大人,之類的吧

清朝歷代皇帝的名字都該怎麼讀,清朝歷代皇帝名號及名字?按順序

1 努爾哈赤的拼音n r h ch 後金天命汗 2 皇太極的拼音hu ng t i j 後金天聰汗,改元為清後年號崇德 3 福臨的拼音f l n,順治 4 玄燁的拼音xu n y 康熙 5 胤禛的拼音y n zh n,雍正 6 弘曆的拼音h ng l 乾隆 7 永琰的拼音y ng y n,後改顒琰 ...

清朝歷代后妃的家世出處,古代的那些妃子的家世有什麼?

蒙古科爾沁旗的博爾濟吉特氏 滿洲鑲黃旗佟佳氏 后妃不好說,皇后大多指定科爾沁大草原的博爾吉特氏和鈕鈷祿氏,佟佳氏一般是高位的妃,但有幾個生下繼承人被追封為皇后。清朝的大姓有 博爾濟吉特氏 富察氏 烏拉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 瓜爾佳氏 鈕跍碌氏 烏雅氏等等。那些後宮妃子大都是從這些姓氏裡選出來的。富察氏,...

古代怎麼稱呼日本古代中國對日本的稱呼有哪些?大約分別在什麼時代?

據 漢書 後漢書 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 倭 或 倭國 中國的 新唐書 則記載道 咸亨元年 670年 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 670年 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 倭 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