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是什麼人,歷史上的琅琊王司馬睿 究竟是怎麼樣的人

2021-07-15 15:41:32 字數 5568 閱讀 8939

1樓:一灘新約

琅琊王為琅琊國最高統治者,始於西漢皇族劉澤,不久被廢。

三國兩晉至隋唐又有多位琅琊王,265年,晉武帝封司馬倫為琅邪王。司馬倫初仕曹魏,封安樂亭侯。五等制建立後,封東安縣子,授諫議大夫。

西晉建立後,封琅琊郡王,授宣威將軍。遷安北將軍、鎮守鄴城,改封趙王。

之後司馬睿嗣位,後來移鎮建鄴,西晉亡,琅琊王司馬睿稱晉王,東晉建立,年號建武。太興元年(318年),正式即位,史稱晉元帝,開啟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中,劉澤初任郎中,後以將軍身份攻打陳豨,因功封營陵侯。呂后執政時,劉澤在齊國人田生幫助下,又因其妻是呂后妹妹呂須之女,故得封琅琊王。

琅琊國地域廣大,屬縣眾多,賦稅甚高,其宮殿華麗,都城堅固,具有重要軍事地位。西晉以琅琊郡封司馬倫立琅琊國,當時隸屬徐州刺史部。

到了晉朝,琅琊王家也達到了權勢的高峰,除了王導擔任丞相,王敦控制著長江中游,兵強馬壯;四分之三的朝野**是王家人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

2樓:

琅琊王,琅琊國最高統治者,最早始於西漢皇族劉澤,不久被廢。東漢劉京為琅琊王,三國兩晉至隋唐又有多位琅琊王,最為有名的當屬東晉元帝司馬睿。

西晉以琅琊郡封司馬倫立琅琊國,當時隸屬徐州刺史部。琅邪國統縣九,戶二萬九千五百。 開陽侯相。臨沂;陽都;繒;即丘;華;費,魯季氏邑。東安;蒙陰山在西南。

265年,晉武帝封司馬倫為琅邪王。三年八月癸亥,徙東莞王伷為琅邪王,琅邪王倫為趙王。琅邪王司馬伷死,司馬覲嗣位,覲薨。

司馬睿嗣位,後來移鎮建鄴,西晉亡,琅琊王司馬睿稱晉王,東晉建立,第二年稱帝。

3樓:赫連山天

琅琊國,漢朝地名。古寫作琅邪。地址在今膠南市琅琊鎮一帶。

春秋戰國時期琅琊是齊國主要城邑和港口。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國遷都琅琊。前221年秦統一全國後,析齊東部沿海地區置琅琊郡,轄琅琊、不其、即墨、黔陬(均在今青島境內)等縣,郡治琅琊(今膠南琅琊)。

漢高後(呂雉)七年(前181),呂后析齊之琅琊郡為琅琊國,封漢高祖劉邦從祖昆弟營陵侯劉澤為琅琊王,都琅琊。呂雉死後,劉澤與齊王劉襄等合謀誅殺諸呂,至長安與諸將相共立劉恆為帝。孝文帝元年(前179)文帝對擁立齊王之事心有忌恨,徙封劉澤為燕王。

劉澤徙封燕王后,

琅琊國除,其地歸齊。

《後漢書》載,東漢建武十五年(39),劉秀之子劉京被封為琅琊公。建武十七年(41),再立琅琊國,劉京進爵為琅琊王。琅琊國轄有琅琊等十三城。

建初五年(80),劉京上書漢章帝,願以琅琊國的華、蓋、南武陽、厚丘、贛榆五縣,換取東海郡的開陽、臨沂兩縣,並將國都從莒城遷至開陽(位於今臨沂城)。琅琊國地域廣大,屬縣眾多,賦稅甚高,其宮殿華麗,都城堅固,具有重要軍事地位。漢獻帝初平年間(190~193)琅琊國廢,立國150餘年。

歷代琅琊國國君

劉澤:初封營陵侯,呂后時封琅琊王。

劉京:光武帝之子,諡「孝」。

劉宇:琅琊孝王劉京之子,諡「夷」。

劉壽:琅琊夷王劉宇之子,諡「恭」。

劉尊:琅琊恭王劉壽之子,諡「貞」。

劉據:琅琊貞王劉尊之子,諡「字」。

劉容:琅琊字王劉據之子,諡「順」。

劉熙:琅琊順王劉容之子。

曹敏:曹操之子樊安公曹均之子,出繼范陽閔王曹矩。初封范陽王,後徙封句陽王,再改封琅琊王,諡「原」。

曹焜:曹敏之子,襲琅琊王。

司馬倫:司馬懿之子。司馬炎代魏後封琅琊王。咸寧三年改封趙王。

司馬伷:司馬懿之子。司馬炎代魏後封東莞王。咸寧三年改封琅琊王。諡「武」。

司馬覲:司馬伷之子。襲封琅琊王。諡「恭」。

司馬睿:司馬覲之子。襲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東晉元帝。

司馬裒:司馬睿之子。建武元年封琅琊王。早夭。

司馬煥:司馬睿之子。封琅琊王。是日薨。

司馬煥:初封顯義亭侯。太興元年進封琅琊王。

司馬昱:司馬睿之子。永昌元年封琅琊王,後曾改封會稽王。後即位為簡文帝。

司馬嶽:咸和二年由吳王改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晉康帝。

司馬丕:晉成帝司馬衍之子。康帝即位後封為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晉哀帝。

司馬奕:即廢帝海西公。晉哀帝司馬丕同母弟。哀帝即位後封為琅琊王。

司馬道子:簡文帝之子。鹹安二年封琅琊王。後改封會稽王。

司馬德文:太元十七年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恭帝。

高儼:北齊武成帝第三子。初封東平王。

高恪:嗣封琅琊王。

4樓:匿名使用者

琅琊王是吳景帝孫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吳國皇帝,在位六年,十八歲時,受封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三次辭讓而受,改元永安。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遂除孫綝。

孫休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

唐朝時真有琅琊王?真實的是怎樣的情況?

5樓:阿離

琅琊王,琅琊國最高統治者,最早始於西漢皇族劉澤,不久被廢。東漢劉京為琅琊王,三國兩晉至隋唐又有多位琅琊王,最為有名的當屬東晉元帝司馬睿。

漢高後(呂雉)七年(前181),呂后析齊之琅琊郡為琅琊國,封漢高祖劉邦從祖昆弟營陵侯劉澤為琅琊王,都琅琊。呂雉死後,劉澤與齊王劉襄等合謀誅殺諸呂,至長安與諸將相共立劉恆為帝。

孝文帝元年(前179)文帝對擁立齊王之事心有忌恨,徙封劉澤為燕王。劉澤徙封燕王后, 琅琊國除,其地歸齊。

西晉以琅琊郡封司馬倫立琅琊國,當時隸屬徐州刺史部。琅邪國統縣九,戶二萬九千五百。 開陽侯相。臨沂;陽都;繒;即丘;華;費,魯季氏邑。東安;蒙陰山在西南。

265年,晉武帝封司馬倫為琅邪王。三年八月癸亥,徙東莞王伷為琅邪王,琅邪王倫為趙王。琅邪王司馬伷死,司馬覲嗣位,覲薨。

司馬睿嗣位,後來移鎮建鄴,西晉亡,琅琊王司馬睿稱晉王,東晉建立,第二年稱帝。

6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時確實有琅琊王,名叫李衝。

李衝的父親是唐太宗第八子李貞。

李衝封琅琊王、任博州刺史。當時武則天臨朝稱制,準備篡奪政 權、並捕 殺李唐宗室。垂拱四年(688年)他聯絡諸王,起兵反武,但卻為叛徒告密,倉促應戰,導致兵敗,在率殘餘部隊撤退時,為叛徒所殺。

《新唐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初發,有士五千,度河趣武水,武水令告急魏州,州遣莘令馬玄素領兵先乘城,衝攻之,因風,積薪焚其門,火作風反,眾心沮解,其屬董元寂誦言:「王與國家戰,乃反爾。

」衝斬以徇,眾懼,遂潰,唯家僮數十從之,乃走博州,為當關刺死。後命丘神勣討之,兵未至,衝已死,起七日敗。」

諸王反武: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駕崩,太子李顯繼位,就是唐中宗,實權卻掌握在皇太 後武則天的手中。

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立中宗之弟豫王李旦為皇帝, 武氏成為實際的女皇,大肆為武氏家族加官進爵,這使李氏皇族懷疑武則天要取代李唐,並**李氏皇族。

這些李氏皇族於是謀劃共同反抗武氏,主要包括:越王李貞、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魯王李靈夔、李元嘉的兒子黃國公李撰、李元軌的兒子江都王李緒、李靈夔的兒子范陽王李藹、虢王李鳳的兒子東莞郡公李融和李貞的兒子琅琊王李衝。

武則天在完成修建明堂後,召集宗室聚集於東都洛陽,在洛水舉行祭神儀式。 諸王害怕武則天就此將他們誅殺,於是開始積極行動。

垂拱四年(688年)9月,只有李貞倉促起兵了,其他諸王都沒有準備充分,而遲疑不決。李衝很快失敗,其父李貞自殺,其餘諸王皆**殺。

7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 琅琊王李衝是李貞(李世民第八子)的兒子,父子一起起兵反對武則天,688年9月22日兵敗被殺,李貞也服毒自殺。716年,唐玄宗將李貞、李衝重新改葬,李貞的諡號為敬。

8樓:狄威貝爾

太宗子越王李貞的兒子叫李衝,封琅琊王,時任博州刺史,當時武則天密謀大殺李唐宗室,他聯絡諸王,起兵反武,但卻為叛徒告密,倉促應戰,導致兵敗,在率殘餘部隊撤退時,為軍中叛徒(一傳說為守門人)所殺,首級被送到了朝廷征討大軍手中。

歷史上的琅琊王司馬睿 究竟是怎麼樣的人

9樓:端木吟天

歷史上的琅琊 琅琊王司馬睿:亂世中撿大便宜。 琅琊是現今山東臨沂以及青島、諸城、日照一帶,歷史上曾有琅琊邑(縣)、琅琊國、琅琊郡、琅琊道,司馬睿就曾為琅琊王,這裡是他的龍興之地。

司馬睿生於洛陽,他的祖父叫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被封為琅琊王。晉出六路大軍滅吳時,司馬伷出任東邊一支的統帥。司馬伷死後,由其長子司馬覲襲爵琅琊王,不過司馬覲一生碌碌無為。

司馬睿15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依例襲了琅琊王。 在洛陽,司馬睿交結了王導。王導,字茂弘,出身於北方頭等士族的琅琊王氏,公認的名士領袖王衍是其族兄。

王導預見天下將要大亂,為利用司馬睿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勸說司馬睿離開多事的首都回到封國,足智多謀的王導遂成為司馬睿深為信任的謀臣。

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他就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根本無力駕馭政局。皇后賈南風閱盡人間春色後,想獨攬大權,發兵殺死掌控朝政的外戚楊駿,引發史上的「八王之亂」,統治階級內部為爭奪最高權力了極端殘酷的攻殺。 司馬睿在皇室當中,屬於比較疏遠的,父親在皇族中是庸碌無為者,在諸王爭權中毫無優勢可言。

因此,在八王之亂中,他沒有什麼野心,倒是落得個看戲的份,眼看著司馬氏的王一個個被誅殺。他的鄰居,血統上更疏遠的東海王司馬越有野心,而且還拉他入夥,後司馬睿被封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被挾裹到這爭權奪利的大潮中。 嘉五年(311年),**的太傅東海王司馬越病死,匈奴大軍攻陷洛陽,晉懷帝司馬熾被俘,隨即在平陽遇害。

坐鎮長安的晉愍帝司馬鄴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率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抗命不遵。建興四年(316年)長安失守,晉愍帝死,西晉滅亡。

晉愍帝遇害的訊息傳到建鄴,司馬僚屬紛紛上表勸司馬睿即皇帝位。建興五年(317年),司馬睿於建鄴即位稱帝,這就是晉元帝,東晉王朝正式建立。建鄴為了避愍帝司馬鄴的諱,改稱建康。

司馬睿宣佈大赦天下,文武百官都官升二級,司馬睿重建和中興了晉室。血統上相對疏遠,本來也沒有多少野心的他,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皇帝,真是揀了個大便宜。 左右逢源造就中國第一豪族 司馬睿能當上皇帝,主要得力於以王導、王敦等人為代表的北方門閥士族的支援,尤其是琅琊王氏的鼎力扶持。

要知道,司馬睿初到建鄴時,吳人根本沒把他當回事,一個多月都沒有人去拜見他,這讓他感到很尷尬和失望,索性「以酒廢事」。王導和王敦出身於天下第一號豪門大族,非常具有號召力。他們審時度勢,覺得司馬睿大有可為,就鼎力扶持他。

他們利用三月三民間集會之機,與其他社會名流畢恭畢敬地騎馬跟在司馬睿的身後,以反襯司馬睿的崇高地位。然後,司馬睿依王導之計,許江南名士顧榮、賀循等人以官職,使得江南大族紛紛擁護司馬睿。 當時,民間流傳這樣著一句話,叫做「王與馬,共天下」,意思是說東晉的江山是王氏與司馬氏共同擁有的。

那麼王導和王敦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勢力,居然可以號動天下?因為他們是出身琅琊王氏,這琅琊王氏是一個宰相輩出的家族,這是一個橫跨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簪纓世家,是中國的第一豪族。文獻上說:

這個家族子孫繩繩、瓜瓞綿綿,有「臥冰求鯉」的至孝王祥,有號稱清談領袖的名士王衍,有一手開創東晉半壁江山的名相王導,有曠古絕後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還有為頻繁更替的南朝新皇傳遞玉璽的王氏群像……他們共同演繹出來的一部家族史,宣示著一個「不王而王」的至深哲學。 至於司馬睿本人,有些懦弱,他也非常清楚,要是沒有琅琊王氏及其他門閥大家族的支援,也會坐不穩皇位,王氏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司馬睿統治的命運。所以,他也只能接受這種「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結果。

歷史上姓王的有什麼名人,歷史上姓王的有什麼名人?

王倪 伏羲和黃帝曾與王倪論道.王倪是齧缺的老師,王倪論道.道及天邊,智達宇際。王子成父 齊國大夫,累遷大司馬,為齊恆公手下一員大將。因敗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賜姓王氏。為琅琊王氏開祖。王子喬 被奉為 王氏的始祖。王子喬是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又名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史載太子晉 幼有...

歷史上的王姓名人

王嬙,就是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生卒年月不詳,約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字嬙,晉人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妃,又作明君。南郡秭歸 今湖北秭歸 人。元帝時被選入後宮。竟寧元年 前33 入匈奴和親。王莽 前45 後23 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 23年在位。字巨君,漢元帝皇后侄。公元8年代漢稱帝,國號新,...

歷史上的陳世美是什麼人,歷史上真實的陳世美是什麼樣的?

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陳世美並不是一個拋棄妻子的負心漢,而是清朝的一位非常清廉的 根據 湘州志進士篇 中記載 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穀,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在 湖北歷史人物辭典 中還有記載 陳世美,清代 原名年穀,又名熟美,出身於仕官之家。清初遊學北京,順治八年辛卯科進士。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