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楚國的國姓是熊,為什麼後來的楚懷王姓羋

2021-06-18 08:15:30 字數 4685 閱讀 5513

1樓:貞觀之風

漢朝以前,中國人是分姓和氏的。楚王是羋姓,熊氏。項羽是羋姓,項氏。屈原是羋姓,屈氏,當時羋姓的在楚國屬於貴族。楚春申君叫黃歇但不是皇室成員。

漢朝以前,男子一般稱氏(屈原,熊槐,項羽),女子一般稱姓(羋八子),所以很多歷史劇在這裡就不嚴謹。

顓頊曾孫重黎在帝嚳高辛氏時任火正,因功受封為祝融。后帝嚳又以重黎的弟弟吳回接任火正,為祝融。吳回有子陸終,陸終第六子季連,羋姓,是楚人嫡系祖先。

羋姓楚人早期的活動地域大體上在今河南省滑縣、濮陽及山東曹縣一帶。楚人先居楚丘,後遷有熊,再徙於鄢,又經葉(今河南葉縣)進入方城,最後到達丹淅之會處,以中原南部邊陲的丹陽為居地,並在此建都立國。

2樓:匿名使用者

“羋”是“姓”,“熊”是“氏”。在先秦時期,“姓”和“氏”不是一回事

姓是上古時期母系社會留下來的,據說古時候的姓不超過20個,往往帶有女字旁,比如姬、姜、姒、子、羋等等,在周代,姓是“別婚姻”的,也就是說,同姓不婚,女兒嫁到外姓,冠以己姓,比如我們熟悉的“孟姜”,其實她的姓是姜,“孟”是她的排行(老大)。

氏是顯示貴族地位的,女性沒有,“野人”也沒有,只有男性貴族才有,得氏一般為其封地、官職或祖先名字等等,並且同一個人可以有幾個氏。比如周武王的同母弟名叫“封”,年輕時被封在“康”,所以稱其為“康叔封”,康就是他此時的氏;後來又被轉封到衛國,所以叫做“衛康叔”,衛也成了他的氏。

當時男性貴族有姓有氏,但平時稱呼只用氏,用姓是不禮貌的,所以現在有些書動輒稱呼“姬旦”“姜尚”都是不符合歷史的。到了漢代,由於要編戶齊民,所有的老百姓都要登記,大家都有了姓氏的需要,所以姓與氏逐漸混同,不再有過去的區分。

說回到楚國,從一開始,他們的姓都是羋,比如後來嫁到秦國的宣太后(即常說的“羋八子”),這都是女人用的。

楚王室的氏“熊”,**於其祖先“鬻(yù)熊”,據說他和姜尚一起輔佐過周王,立有大功(可能是楚人自己往臉上貼金),所以為了紀念他,王室男子用其名為氏。 電視劇裡這樣的胡亂稱呼不能當真。

3樓:匿名使用者

熊是氏,羋是姓。所以稱呼人的時候有稱呼姓的有稱呼氏。比如嬴政,姓趙。

4樓:

熊繹封於楚,熊通首稱楚王……先秦女子稱姓,男子稱氏,楚國王室皆姓羋,而熊是楚國國君專屬的氏,所以楚王都稱熊某……你說的項羽找來這個楚王,被立義帝之前,自然只能叫羋心,做了義帝后,就叫熊心了

5樓:

〔熊〕宮音。江陵郡。系出高陽氏。顓頊孫陸終第六子季連為芊姓,子附敘封於熊。後有鬻熊,為文王師。武王封其曾孫熊繹於楚。至熊渠僭稱王,更姓熊

氏。漢有熊喬、熊尚。

_百家姓

“羋”出自何處?《史記》《資治通鑑》關於項羽的部分似乎沒有啊

楚國王族是羋姓,為何楚懷王叫熊槐,楚國的王族是熊氏還是羋氏?

6樓:匿名使用者

楚國祖先族姓羋,熊氏。

在上古,姓和氏是兩個意思,在讀先秦古書時,我們必須分辨清楚。

現在先說“姓”,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號,是氏族的標記,它標誌著一個人由哪個氏族生出。《說文解宇》說:“姓,人所生也。

”我們看姓字從“生”、從“女”,表明了出生血緣關係,清楚地說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孫,這正是遠古母系社會制度的反映,可見,姓起源於母系社會。

我國最古從女而成的原姓很多,如姬、媯(gui)、姒(si)、姜、嬴、妘、姞。這些氏族都是母系血緣關係。當社會發展到父系制度後,姓也就轉變為以父系血緣關係來計算了。

這時出現的姓就不再加女字旁了。相傳黃帝二十五個兒子,為四母所生,分為十二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儇、依。

這十二姓中除姬、姞二姓還保有女字旁外,其他十姓都沒有女字旁了。說明這時社會已基本過渡到男系制度。

下面再說“氏”,氏是由姓衍生出來的分支,在古代同一姓族的人,由於人口繁衍,遷居到各地,加上身份職業的變化,同一祖先的後代子孫,便逐漸分成一些支派,每支又用一個特殊的號來做標誌,這就是“氏”。例如:商朝的祖先為“子姓”,後來分成殷、時、來、宋、空同等氏;周朝的祖先“姬姓”,後來分成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邨、鬱、邗、晉、應、韓、凡、蔣、邢、茅、昨、祭、吳、虞、虢、鄭、燕、隋、巴等氏;秦國的祖先“嬴姓”,後來分成趙、樑、徐、郯(tan)、江、黃、葛、麋、秦等氏;齊國的祖先“姜姓”,後來分成申、呂、許、紀、州、向、齊等氏。

所以說姓是氏族的標記,氏是家族的標記,姓因生而定,是不變的,氏則因家族而分,是可變的。

7樓:為誰為誰為

1、楚國的王族是熊氏。在上古,姓和氏是兩個意思,楚國祖先族姓羋,熊氏。

2、楚國的王族都姓“羋”,昭、屈、景三家也都姓“羋”。屈原、景差、昭陽都姓這個,屈、景、昭只是他們的氏,並不是他們的姓。先秦時期的姓與氏,他們有著不同的社會功能。

姓的功能是“別婚姻”,因此每一個人都要有姓,否則無法進行婚喪嫁娶。而氏的功能則是“明貴賤”,因此普通的平民就沒有資格有氏了,只有貴族才會有氏。

8樓:匿名使用者

楚國王族姓羋,熊氏。

上古時期,姓和氏是兩個概念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

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

注“貴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

拓展資料:

楚國(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楚國在周文、武之世開始崛起,  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

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

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

楚懷王時期滅越國,但因為懷王用人不當以及秦相張儀欺詐導致國勢漸衰。前223年,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滅亡。前209年,楚地起義軍將領項梁起事,在薛城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楚懷王”,重新建立楚國,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派人殺死楚懷王熊心。

項羽在楚漢戰爭中兵敗自殺,劉邦建立漢朝。

9樓:

熊繹封於楚,熊通首稱楚王……楚國國君獨稱熊氏,其餘王室只能姓羋,東周列國志,瞭解一下

10樓:匿名使用者

楚王族是

羋姓酓氏

姓來自母家,氏來自封地。

11樓:唐晉故居

先秦時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往往指一個大宗族,而氏是其中的分支。熊氏是楚王正統支系的氏,從熊氏中,又曾經衍生出屈氏、昭氏、景氏等旁支。

楚國國君姓羋還是姓熊

12樓:雁北海戀

楚國祖先族姓羋,熊氏。

在上古,姓和氏是兩個意思,在讀先秦古書時,我們必須分辨清楚。

現在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43732先說“姓”,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號,是氏族的標記,它標誌著一個人由哪個氏族生出。《說文解宇》說:“姓,人所生也。

”我們看姓字從“生”、從“女”,表明了出生血緣關係,清楚地說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孫,這正是遠古母系社會制度的反映,可見,姓起源於母系社會。

我國最古從女而成的原姓很多,如姬、媯(gui)、姒(si)、姜、嬴、妘、姞。這些氏族都是母系血緣關係。當社會發展到父系制度後,姓也就轉變為以父系血緣關係來計算了。

這時出現的姓就不再加女字旁了。相傳黃帝二十五個兒子,為四母所生,分為十二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儇、依。

這十二姓中除姬、姞二姓還保有女字旁外,其他十姓都沒有女字旁了。說明這時社會已基本過渡到男系制度。

下面再說“氏”,氏是由姓衍生出來的分支,在古代同一姓族的人,由於人口繁衍,遷居到各地,加上身份職業的變化,同一祖先的後代子孫,便逐漸分成一些支派,每支又用一個特殊的號來做標誌,這就是“氏”。例如:商朝的祖先為“子姓”,後來分成殷、時、來、宋、空同等氏;周朝的祖先“姬姓”,後來分成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邨、鬱、邗、晉、應、韓、凡、蔣、邢、茅、昨、祭、吳、虞、虢、鄭、燕、隋、巴等氏;秦國的祖先“嬴姓”,後來分成趙、樑、徐、郯(tan)、江、黃、葛、麋、秦等氏;齊國的祖先“姜姓”,後來分成申、呂、許、紀、州、向、齊等氏。

所以說姓是氏族的標記,氏是家族的標記,姓因生而定,是不變的,氏則因家族而分,是可變的。

13樓:此生如囚

楚國王室都姓羋,只有做了楚王才有資格姓熊

14樓:金算盤

楚國國君大概是羋來姓,自

熊氏。但是楚國本來就是南蠻人,族類與中原人不同,這也只是類比罷了。

文獻中說楚國國君姓熊,但是文物上的銘文中都說是(上 今 下酉)字。大概古音差不多,可以通假。

秦宣太后者,惠王之妃,姓羋氏,曰羋八子者是也。其先楚人,姓羋氏。這人姓羋。

土地私有制為什麼是封建制的標誌,戰國時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 為什麼標誌中國封建制度逐

春秋時期,周天子對土地的控制力已幾乎完全喪失。諸侯們對他們封國內的土地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屬於他們的。從此,天子不能控制 天下 的土地,諸侯也不能控封國內的土地,貴族們也無力經營管理他們所分到的井田。有權有勢的人,強佔田地為己有,不少農奴逃跑,到邊遠地區開荒耕種。土地私有制的萌芽和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

為什麼日本戰國時的騎兵後面都會插著旗子呀

靠旗,繪製家紋,用來分辨敵我,因為日本古代很窮,多數沒有能力統一軍服軍備,使用靠旗成本很低。而且靠旗很高,容易在古代戰場上看到,小日本很矮的,這個在日本叫做指物,是標識敵我的標誌。日本古代戰爭中的標識物,除各國普遍存在的軍旗外,還有 指物 和 馬印 軍旗最早出現於十二世紀的源平合戰,源氏白旗 平氏赤...

為什麼說春秋戰國時期是大變革的時期

春秋戰國,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大動盪 大變革 大發展時期,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諸侯爭霸鬥爭頻繁,民族融合不斷 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生產關係逐漸產生 分封制趨於崩潰,大國兼併小國,奴隸社會日益瓦解,封建社會的逐漸確立,中國歷史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 經濟 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