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們結合司馬遷和屈原談談你對擇生和擇死的看法

2021-06-08 16:00:41 字數 1619 閱讀 3833

1樓: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文史名著《史記》。

公元前99年,李陵敗降匈奴,司馬遷為此直言面聖,漢武帝龍顏大怒,將其打入天牢並處以宮刑……司馬遷如死屍般躺在黑暗牢房的獄床上。在遭受腐刑極辱之後,他應該以死捍衛自己的尊嚴啊。“結束吧,這樣的悲哀,這樣微渺的生命。

”沒有嗔痴怨怒,只餘一縷空蕩靈魂,輕煙虛浮。

然而,“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的”。司馬遷並不缺少“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勇氣,但輕輕一死,也就同時斷送了為之獻身的事業。司馬遷正是在痛定之後,以《史記》這部著作“長歌當哭”,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識,著述成文,留給來者去思辨驗察。

這種將個人價值置於歷史長河中來衡量的眼光,終於使他超脫了庸常的“死節”觀念的束縛,而選擇了一條更為考驗人的精神與意志的荊棘路。因此,司馬遷不僅成為一位文學家,更成功為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

屈原是一個詩人,卻是一個為政治而活的詩人;屈原是一個官吏,卻是一個失意的官吏。身在一個即將**的國家,一個黑暗的社會,但其仍“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執著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對於短暫人生的謹慎敬畏的態度,使得他永遠存著一種剛健精粹的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屈原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自己的愛國理想,為了國家的強大而艱苦探索,一生與祖國同休慼,共命運,最終投江殉國。

歷千載而不衰,飽萬戶之頌揚,屈原的精神能流芳百世,與他的悲壯就死分不開。假使屈原一生處榮受寵,仕途風順;假使楚王能察納良言,屈原的“聯齊拒秦”的政治主張得以成功;假使屈原能忍辱負重,經得挫折,沒有十足的書生傲氣,成為一個趨炎附勢的市儈政客,那麼他的一生就不會演繹得那麼悲壯,也不會仰天長嘯出壯烈的詩句。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但在他的身上卻有著垂範於後世的完善人格。

這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即使達不到司馬遷那樣生命的偉大,屈原志氣的崇高,也要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

2樓:戴騰飛

生要生的有氣魄,有價值 不是苟且偷生

死要死的有骨氣,重於泰山

3樓:匿名使用者

不論是司馬遷或者是屈原都有其時代的侷限性,有的人佩服屈原,而有的佩服司馬遷,無論是什麼選擇,以後世人的眼光評價他們 批評他們是不正確的 我們應該從他們的一生事蹟中學到什麼

死要死的有價值,活要活出氣節。

4樓:匿名使用者

為理想而死,為理想而生!

屈原與司馬遷不同的生死觀之我見?

5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是值的稱讚的。

所以,當這道生死難題擺在司馬遷面前時,經過無盡的掂量,他以比選擇死更大的勇氣毅然選擇了生,並最終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生死觀。這一觀念的提出,對於後人在解決這道難題時或者有一定的幫助。 屈原:

屈原的生死觀是徹底積極的。他以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事業、對待理想,對待一切,連對死亡的態度也是積極的。他...

與儒家、道家相比,屈原未能在日常生活中為個人提供深刻實用的生存智慧,但他建構了徹底積極的生死觀。

6樓:匿名使用者

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說他對屈原是「悲其志」聯絡屈原生平,說說屈原的志是什麼

善於用無與倫比的文學天賦來怨天尤人。屈原列傳中屈原一生經歷了那些 屈原列傳中寫了屈原與漁夫的對話 意在揭示什麼?這一段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屈原列傳 中屈原與漁夫的第一次對話揭示出屈原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第二次對話突出屈原的高貴品質 寧願葬身魚腹,也不同流合汙苟且偷生。蘊含著作者抒發矢志不渝的信念。...

結合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我們所面 來對的生活是現自實的 客觀的 不bai 以人們的意du志為轉移的。只有面對生zhi活 適dao應生活,才能感到從容。要想獲得的更多,就要付出努力 艱辛和代價。我們期待生活的更好,但是,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認為生活虧待了我們,是我們期求太高,付出不足。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請你結合對新三民主義的認識談談你對列寧這段評價的理解

1.新民族主義把中華民族的解放同發對帝國主義聯絡起 來,與聯俄相結合,超越了狹隘的種族革命觀念 2分 新民權主義在推翻帝制基礎上,與聯共相結合,進一步強調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體現出對民主政治的極大熱情 2分 民生主義提出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 與扶助農工相結合,體現出對工農群眾的同情和關懷 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