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姐弟之間是否需要避嫌?不同年齡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2021-06-04 18:14:05 字數 1763 閱讀 8164

1樓:匿名使用者

雖說避嫌的目的也是為了性別教育,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家庭的性別教育也與不同的時期階段有關,家長可以瞭解一下。

1、新中國成立之後,姐妹眾多的家庭

新中國剛成立之後,並沒有什麼好的政策來規定人口,而且當時經濟也不景氣,許多農村的家庭就會認為家裡孩子越多,未來的出路就越多,這麼多個孩子,未來一定有一個會有出息。到時候就可以造福全家。所以中國的許多家庭在城裡新中國之後就會生許多孩子,再加上剛成立不久,思想並未統一,還存在著重男輕女這種封建思想,所以每個家庭的孩子並不會只有一個,受家裡關愛的也只有男孩子,姐妹眾多的家庭就只能淪為下人或者直接嫁人。

當時的教育還十分落後,人民的思想還停留在以前的封建時代,所以更別提什麼家庭性別教育了。

2、計劃生育時代,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娃

當國家有計劃生育這樣的政策出來後,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孩子,超生了需要受到懲罰。這樣也就減少了那些重男輕女的思想,不管男孩女孩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而且對女生也會特別的照顧,因為要從小教育女孩子什麼叫做「大家閨秀」,在外面要多保護自己,保持合適的距離。

3、二胎時代,家庭成員也逐漸增多

近幾年社會發展迅速,也是為了改善整個國家的人口比例,國家開放二胎政策。正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思想更加科學,已經拋棄了以前的封建思想。所以加上對男孩女孩的要求都有不同的態度,再加上受到的教育越來越高的,那麼許多家庭都會在孩子小時候給予孩子足夠的家教,包括給孩子樹立性別不同的思想。

提醒孩子們長大之後有一些事就不能像小時候那樣太過親密,在不同的年齡都要和異性的保持距離。

1. 嬰兒期

在嬰兒期,其實孩子已經會對性別有著自己初步的判斷。等到了14個月以後,男孩女孩的興趣就會發生改變,兩人所喜歡的東西都會不一樣。但這個時候寶寶人是在探索這個世界,對整個概念還是比較模糊。

這個時候並不需要太重視性別教育。

2. 幼兒期

3. 少年期以及之後

隨著年紀的增長,男女生的第二性徵就會慢慢的出現,這時候他們就會對異性充滿著好奇,有時候還會衍生出所謂的「早戀」。這時候就需要家長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教育。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孩子對於性別的好奇,是十分強烈。而且發育也會比家長們想得要早,這就說明家庭性別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們能夠正確的教育孩子如何理解性別之間的差異,那麼就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對社會和世界的整體認知。

當然也不要忘記姐弟之間的避險也是十分必要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親姐弟之間也是需要避嫌的。親密行為可以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所上升,這是沒錯的,但是親姐弟之間應該也要收斂一點,如果每次都存在過於親密的肢體行為,是會讓別人產生不適的,特別是在公共場合。不同年齡之間要注意身份,形象,對性別認識要作出教育,形成性別判斷的意識,有些肢體接觸是不能夠發生的,性教育在家庭中就非常重要了。

3樓:

要避嫌,畢竟男女有別,小時候不懂事可以一起玩一起睡覺,但是隨著長大,異性之間還是要保持距離,包括身體上的接觸。

4樓:ax愛是用心

親姐弟之間需要避嫌,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家庭中對異性親屬的相處方式,把握一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是十分重要的。不僅兄妹之間需要避嫌,在有些情況下,父女、母女、表兄妹,堂姐弟之間也都需要避嫌,這才是健康的相處模式的保障。2——3歲的孩子幾乎能夠準確的說出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大家更願意選擇跟同性玩遊戲。

會注意到異性的與自己的差異,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很多媽媽也會選擇避開孩子換衣服,這是一種正確的方式。3——7歲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小學,接觸自己的同學和朋友。

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經常被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同學們提醒「男孩子不可以進女廁所」。

親兄妹或親姐弟之間是一種怎樣的相處模式

你好 古語道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不在兄弟姐妹是親戚!一旦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再結婚,各自都有自己的家了,各家的情況差別很大,此時,兄弟姐妹相處好了,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關於固定的模式到沒有,但相處的原則倒是有的 一是以誠相待 二是真心地相互幫助 三是不能干涉人家的事物 四是多換位思考!平時打打...

親姐弟之間的感情會隨著各自成家變得冷漠嗎

可能會變的冷漠,以前 男權社會 現在 女當家 較多 大男子主義 已成過去式,現實生活中各自成家的男人多數讓老婆當家,老婆可是和老公的兄弟姐妹沒有共同生活的經歷,潛意識把老公的兄弟姐妹當外人。生活中的一切事務,自然圍繞自己的家庭為中心,不會太多顧及老公那邊兄弟姐妹的感情關係,家庭中遇到任何事情,不管她...

不構成醫療事故是否就不需要賠償,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嗎

相關法律法規解析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49條第2款規定 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所以有的人就認為不構成醫療事故醫療機構就不賠償,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民法通則 第106條規定 公民 法人由於過錯侵害他人財產 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