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名是如何來的?為何「日出之國」又自稱」倭國

2021-05-04 21:07:02 字數 4972 閱讀 1105

1樓:歷史中的輪迴

日本這個名字是從何而來的,關於日本名字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日本代表太陽的根本,寓意太陽升起的地方。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名字是武則天給起的。

唐朝人張守節所寫的《史記正義》原文中這樣記載:「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然後就沒有了,也沒有關於此事的來龍去脈,寥寥幾字就說完了,但可以從中提取到一些資訊,那就是:日本原來叫做倭國,改名字的時期是武則天時期。

而對於倭國的倭字,是什麼意思呢?在中國古漢語裡面,倭的含義是綿延曲折,順從的意思。早在東漢時期,光武帝就曾賜給日本國國王一個大金印,上面寫著委字,其實無論委還是倭,其實都有看不起的意思。

在《新唐書》中,關於對日本的記載,也是倭奴的稱呼。當然,對於這樣一個被人看不起的稱呼,日本還是有自尊心的,他們希望脫離唐朝的影響,能夠跟唐朝平起平坐的建立外交關係。

於是日本一方面在戰場上跟唐朝作對,試圖用武力的方式來改變自己在唐朝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不斷學習唐朝先進的科技文化,經過多年的積累,終於提升了一個檔次。於是,日本代表團提出更改國號的申請,但多次被拒絕,後來盛唐進入尾聲,日本看到時機成熟,再一次提出更改國號的請求,最終在武則天當權期間,被認可,也就是後來《史記正義》中所記載的那樣子了。

2樓:麻團油球

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

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

「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

《新唐書· 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3樓:今天不想吃肉肉

據說日本的這個名字是當時武則天起的,他給日本起的名字叫做倭國,所以日本後來也用了這個倭字。

4樓:淡年華

日本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太陽、根本、本源,也就是太陽的根源,也就是日出之國的由來才出現了這個國名,而倭字則是因為唐朝時期日本所處之地的人來唐留學朝貢,因為矮小滑稽被稱作倭人,這也就是倭國的由來。

5樓:歷史天天見

我覺得說法很多,比如倭國應該就是唐朝的時候才出現的吧。或者是自己起的名字吧。

6樓:貓咪老師愛看娛樂好劇

在古代的時候好像是武則天改了日本這個名號,日本的名號代表著太陽的意思,所以現在他們的國旗也是一個圓。

7樓:高旭個你

日本人一開始確實是日出之國,但是他們被叫為倭國,主要是因為自己國民身高普遍不高。

8樓:愛小熊

日本的別稱有很多,被稱為日出之國,是意味著它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倭國的意思是意味著順從,其實就是看不起的意思。

9樓:

在我看來日本這個名稱是因為他們早期稱自己為日不落帝國,所以後期就被簡化成了日本。

日本國名的由來?

10樓:邱晨曦金寅

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宗李治賜倭國以藩屬國名為日本,並記載於《新唐書·日本傳》中。

就在幾年前,中國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的副館長,賈麥明先生偶然中徵集到的一塊石頭,在其隨後的研究中被證明為迄今發現的惟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誌。這在當代歷史學界引起了相當的震動。後在2023年8月24日,墓誌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時,日本天皇親臨參觀。

這說明了,日本的國名的確出自中國封建皇帝的冊封。

日本著個國名怎麼來!

11樓:百度使用者

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宗李治賜倭國以藩屬國名為日本,並記載於《新唐書·日本傳》中。 就在幾年前,中國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的副館長,賈麥明先生偶然中徵集到的一塊石頭,在其隨後的研究中被證明為迄今發現的惟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誌。這在當代歷史學界引起了相當的震動。

後在2023年8月24日,墓誌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時,日本天皇親臨參觀。這說明了,日本的國名的確出自中國封建皇帝的冊封。

12樓:°迷島

日本的國名最早出現在公元7世紀70年代。在此之前,日本以大和朝廷代表國家,稱大和國,但國際上一直採用中國對日本的稱呼——倭國。 公元607年(中國隋煬帝大業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派小野妹子為第二次遣隋使。

小野妹子向隋朝呈遞的國書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此後,日本力圖改變臣屬中國的地位,致力於爭取與中國的平等關係。隨著封建國家的發展,提出了正式確定國名的問題。

「大化改新」後,日本仿效唐制,建立了封建**集權制國家,為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遂擬採用一個新國名以改變原來**的稱呼,於是從致隋國書的「日出處天子」得到啟示。 公元670年(日本天智天皇九年,中國唐高宗咸亨元年)開始用「日本」為國名,意為太陽升起的地位。 「日本」國名首次記載於史冊是在公元720年。

這一年,日本用漢語編寫成《日本書紀》,把「太和」和「倭」等日本古稱都改為「日本」。 《新唐書·東夷傳·日本》記載:「後稍習夏音,晉倭名,更號日本。

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 可知,日本國名的出現與中國對日本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

13樓:秦淮河

相傳徐福初到東瀛,手下和自己都疲渴不堪。突見前方一條小溪,忙取碗裝水,飲之,稍解。見水中日影,後為新國取名「日碗(古音 yat woon)」後來變成了「日本(古音 yat boon)」

14樓:在天下看星星

在我國古代,起先稱日本為「倭」,較早見於文獻的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

(《山海經·海內北經》)成王之時,越裳獻雉,倭人貢暢。(王充:《論衡·恢國篇》)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

(《漢書·地理志》)自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倭立傳以來,史不絕書,中國人對東方海中倭國的情況,逐漸有了具體而深入的認識,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也益見頻繁起來。 我國古代何以最初稱日本為「倭」,上引文獻均未作說明,按「倭」字早已有之,如《詩經·小雅·四牡》雲:「四牡 周道倭遲。

」《說文》釋倭:「順貌,從人,委聲。」有人說,倭字從人又從禾、從女,蓋由倭人素以稻米為主食,女多男少而來。

這種解釋,顯然是一種無稽之談,純屬附會。一些學者認為,古之稱日本為「倭」,可能同「匈奴」、「鮮卑」一樣,只是一種音譯;因為日本民族稱「和」,「和」為「倭」的諧音字。這個說法,似乎比較有道理。

[ **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

net/ ] 然而,現在日本語中的「和」、「倭」二字均讀為yamato,與「和」、「倭」二字原來的發音迥異,這又作何解釋呢? 在日本語中,「倭」讀為yamato實始於日本現存最早的古史《古事記》(公元712年)和《日本書記》(公元720年),二書均為安萬侶所著,比我國最早記載日本「邪馬臺」王國和「卑彌呼」女王的《三國志》晚了400餘年。安萬侶誤以為《三國志》所載「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就是日本傳說中的神功皇后,但神功皇后與卑彌呼的年代不符,於是將神功皇后以及她以下諸皇的年代拉長,以合卑彌呼的生活年代;《三國志》說邪馬臺王國的人「壽考或百年,或

八、九十年」,這或許就是安萬侶任意拉長的根據。日本古史紀年與中國史籍相符始於推古天皇十五年(公元607年)小野妹子遣隋一事,此前32代(神武天皇至崇峻天皇)純屬口頭傳聞,那時既無文字,又無曆法,怎麼可能有精確的歷史紀年呢?所以,日本國內研究日本古史的學者,關於崇峻天皇以前的歷史,寧肯相信中國正史的記載,也不輕易引證日本古史中那些傳說。

既然安萬侶誤認為神功皇后就是卑彌呼,而卑彌呼的都城是邪馬臺,於是神功皇后的都城也變成邪馬臺了。這樣,日本平安朝奠都以前歷代天皇所居的畿內即「大和」地方,只好與九州島的邪馬臺合二而一。而中國原來稱「倭」,日本素來名「和」的這兩個字,在發音上非讀yamato不可了。

日本語「倭」、「和」二字之所以要改變原來的讀音,其奧祕就在這裡。至於安萬侶這樣做究竟出於什麼用心,那不是這裡所要**的問題。 至唐代,中國始稱「倭」為「日本」。

在《舊唐書·東夷傳》中,「倭」與「日本」分列並敘,《新唐書·東夷傳》則單敘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並對改「倭」為「日本」作了如下的說明: 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

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或雲日本乃小國,為倭所並,故冒其號。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新唐書》為宋歐陽修、宋祁等所修,以上說法當有所據。從這段話看,「倭」改國名為「日本」當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以後。然而,為什麼要改國名,以及取名「日本」的緣由,其說是值得懷疑的。

[ **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

net/ ] 為什麼要改「倭」為「日本」呢?說是倭國派到中國的使者略懂「夏音」(漢語)之後,發覺「倭」的含義不好,此後就改稱「日本」了。如前所述,中國古人稱日本為「倭」,原本只是「和」的音譯,本身並無貶義,所以,以其「惡」的說法難以置信。

再是說倭人改國號為「日本」,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這種說法也值得懷疑;因為認為日本「近日」,那隻能是中國人的觀念———日本在中國東方遙遠的海上,從視覺上感受,似乎正在太陽升起的地方。《山海經·海外東經》說:

「 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淮南子·天文訓》也說:「日出於 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

」身居日本列島的人,並不見太陽從本土升起。因此,說日本是「日之所本」這種觀念只能產生在中國,後來日本人這樣說,也顯然是受了中國觀念的影響。 還有一種說法是倭國附近原有一個小國叫「日本」,為倭所吞併,後來倭國遣唐使者便對中國人冒用「日本」這個名稱了。

這一說法,當時就很可疑,更不足為據了。 倒是唐人張守節的《史記正義》提供了一條罕為人知的證據,或許有助於解開「日本」國名**之謎:「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

」(《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正義》)原來,倭國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則天的意見才改國名為日本的。張守節系玄宗時人,離武后統治時期不遠,他的說法當有所據。如果此說確定無誤,以上種種疑惑也就不復存在了。

日本國名稱的出現是什麼時候,日本國名是什麼年代出現的?以前叫什麼國名?有多少個民族?

在 七世紀中期大化改新 原因 最早對日本有確切記載的歷史著作是東漢回史學家班固寫的答 漢書 該書 地理志 燕地 成日本列島為 倭 當時日本列島的人接受了這一稱呼。公元6世紀,倭國開始大力吸收中國的先進技術 文化,從而使其政治,經濟迅速發展,國力漸強。倭國國王逐對 倭 的稱號感到不滿,並自認為居於國之...

日本國歌的內容和來歷,日本國的歷史

日本國歌 君之代 1999年8月,日本國會眾參兩院通過 國旗國歌法 將 君之代 定為日本的國歌。來歷 1869年,當時在橫濱工作的英 樂團教師約翰.威廉.芬頓聽說日本缺少國歌,他告訴日本軍樂團的成員們英國國歌 天佑吾王 他強調了國歌的必要性,並建議如果有人提供歌詞,他可以譜曲。樂隊成員在與他們的指揮...

日本國土的組成有哪些 日本國土的特徵是怎樣的 日本的工業生產狀

日本國領土由北海道 本州 四國 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佈於日本的 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佔總面積的71 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