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饜怎麼讀

2021-05-04 13:18:09 字數 3925 閱讀 9861

1樓:雪月森林

1、饕餮:拼音為 tāo tiè

釋義:(1)傳說中的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鼎彝等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

(2)比喻凶惡貪婪的人。

(3)比喻貪吃的人。

2、饜:拼音為 yàn

釋義:(1)吃飽。

(2)滿足。饜足(多指私慾)。

擴充套件資料:

饕餮(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怪物)

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祕怪物,名叫狍鴞,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

王愛君文集《饕餮》篇釋義:呂氏春秋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歷代相傳,就把在青銅器上這種睜著眼睛,張著嘴的紋飾,名為饕餮。至若在殷商時,是否把這種紋飾,也名為饕餮,則無從稽考。

有史以後的商周文化,已大有進展,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更不是隨意點綴的,當有其深意存在;且多於禮儀器上著饕餮紋,雖是為祭祀鬼神,或也有求佑福與祓徐不祥的雙重願望。

饕餮紋,是以正視獸類的顏面為主要構圖,左右相對稱;為的對稱,在帶身軀時左右也各有一個。顏面為天然對稱的圖形,任何民族,對於動物和人類的顏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因為顏面為無聲的語言,不僅喜、怒、哀、樂的表情是在顏面上顯露,而莊嚴、威武、仁慈、凶惡、陰險、神祕等態度,也莫不顯露在顏面上。

饕餮多指負面形象,但在余光中先生的《當我死時》的「饕餮地圖」中,「饕餮」用在此卻恰如其分地寫出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

饕餮在以中國傳說或玄幻武俠為題材的網路遊戲、網路**、以及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形象。

2樓:匿名使用者

饕餮 漢語拼音:tāo tiè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饕餮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祕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

它是貪慾的象徵。

《辭海》中記載: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

《辭海》在解釋饕字說:饕即「貪,《漢書·禮樂志》:『貪饕險』顏師古注:『貪甚曰饕。』特指貪食。」

《呂氏春秋·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

上面幾段話裡有三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是,饕餮是一種「惡獸」,而不是魚蛇蟒鱷,不屬於魚類或爬行類。《辭海》中還有附有商周鼎上的饕餮紋。你只要看一看就可以認出那個凶惡的猛獸像誰,非常像狼的正面像,也是圓眼吊睛,**無比。

二是,饕餮甚貪食。這個特徵鮮明地指出了狼的特性。「極貪食」是草原狼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咱倆養過狼,太知道狼的這個天性了,咱倆可以舉出無數個狼貪食的例子。

天下再沒有比狼更貪食的動物了。不信可以讓人去問老牧民,天下最「貪食的惡獸」是誰?回答肯定是狼。

人所共知,「貪」就是狼性的代名詞。董仲舒說秦「以貪狼為俗」,也把貪與狼相併列。中國人形容貪食總是用「狼吞虎嚥」,而且還把狼排在虎之前,狼比虎更貪食。

形容貪心都說「狼子野心」,不會說「虎子野心」。

由於饕餮具有「惡獸」和「甚貪食」這兩個狼的特徵,而且饕餮紋又像狼。因此,傳說中的饕餮很可能就是狼,或是從狼演變而來的神獸。

三是,饕餮成為商周鼎的主要紋飾,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問題。寶鼎是華夏民族在青銅時代的立國之重器。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徵至高無上王權的神器和禮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華夏先民心目中處於民族「圖騰柱」的地位。

因此,只有屬於民族的圖騰才有資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鐫刻鑄造在寶鼎重器之上。這一現象又反映出兩個問題:其一,到商周時,華夏族可能還仍然崇拜狼圖騰,至少是猛獸圖騰,炎帝黃帝族祖先的圖騰崇拜遺風可能還繼續存在,而周朝時期的華夏族受狼圖騰的影響更深,因為,周起源於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圖騰的遊牧族。

其二,當時的「龍」可能還沒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為華夏族的民族圖騰,否則,象徵王權的寶鼎就一定會以龍作為主要紋飾。而且,當時周天子也還沒有坐龍座,那時還延續著炎黃遊牧遺風,席地而坐。

周鼎上的紋飾主要由饕餮紋和雲紋所組成,以饕餮為中心,雲紋環繞其周圍。顯然,饕餮神獸在天上,從雲層裡探出頭,俯看人間。它的身體則藏在雲裡,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龍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腦袋後面續上龍身,那就與後來的標準龍相差不遠了。

所以,我認為,在狼圖騰和龍圖騰之間可能還有一個饕餮圖騰的過渡階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後來龍的猙獰面目。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復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凶惡、神祕、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

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凶惡面孔。若論神祕、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徵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蹤影難尋了。

饕餮紋到底指稱什麼?歷來爭論紛紜,迄今尚無定論。有說是牛、羊、虎、鹿、山魈……。

在這諸說中,饕餮為虎說聲音最響。許多從事原始文化與藝術研究的學者認為,饕餮紋是虎紋的誇張、變形。在古代,虎亦為很重要的通天神獸,巫師乘虎的造型在後世文物中多有出現。

而在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在「龍鳳」崇拜之前,曾有過一個相當長的龍虎崇拜的階段,龍虎鬥圖案造型在東周至西漢時代大為盛行,其中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龍虎相鬥圖最為精美,氣勢不凡。古人認為虎為陽獸,「雲從龍,風從虎。」龍虎相鬥表示陰陽交合。

在漢代,蒼龍、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東、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國歷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龍之下。然而,古籍中對虎的神通的描繪顯然難與饕餮在青銅器上的顯赫地位相比。

3樓:柯玉

饕餮[tāo tiè]   饜 [yàn]

饕餮,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祕怪獸。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

饜(yàn):本義指吃飽。

4樓:快樂玩耍隨手記

tiaodieyan

5樓:匿名使用者

tao tie yàn

6樓:匿名使用者

饕餮 tāotiè 饜 yàn

7樓:帥氣的小宇宙

饕餮饜的讀音是:tāo tiè yàn。

1、饕餮 [ tāo tiè ]

基本釋義:

(1)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祕怪物,別名叫狍鴞。古代鼎彝等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

(2)比喻凶惡貪婪的人。

(3)比喻貪吃的人。

(4)比喻貪殘。

(5)貪婪地吞食。

(6)相傳為堯舜時的四凶之一。

出處: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先識》:「 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白話譯文:周代有鼎鑄有饕餮,有頭沒有身子,吃人不咽,最後害了自己。

2、饜 [ yàn ]

基本釋義:

(1)吃飽。

(2)滿足。

擴充套件資料:

饕餮的同義詞:

1、貪饞 [ tān chán ]

基本釋義:

(1)貪圖財利。

(2)猶貪迷。不知滿足。

(3)猶貪嘴。

出處:現代 葉聖陶《招魂》:「每一回到上海總去吃幾餐飯,老實說,第三個原因就為我的貪饞。」

2、饞嘴 [ chán zuǐ ]

基本釋義:

(1)嘴饞,貪食。

(2)指貪食者。亦比喻貪戀女色者。

出處:現代 茅盾 《小巫》二:「和他年紀彷彿的少爺也是個饞嘴。」

3、貪吃 [ tān chī ]

基本釋義:特別愛吃,指嘴饞,吃不夠:他太貪吃了,難怪體重一直減不下來。

「饕餮」怎麼讀,饕餮怎麼讀 饕餮貔貅魑魅魍魎拼音和意思

讀音為 t o ti 基本簡介 饕餮,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傳說是專縉雲氏的兒子。屬一說是斷頭的蚩尤。現在則用來形容極度好食的人。饕餮,史記記載饕餮是縉雲氏之子,而不是某些人所說的龍之子,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祕怪獸 古書 山海經 介紹其特點是 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

最近“饕餮”這兩個字很火,怎麼讀

饕餮 讀作 t o ti 釋義 饕餮,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祕怪獸。古書 山海經 介紹其特點是 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爪,大頭大嘴。性格貪婪,比喻好吃之徒,常見於青銅像。為縉雲氏之子而非龍九子 傳說中是龍五子 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出 處...

tan怎麼讀?tan怎麼讀 tan如何讀

tan,音標是 t n 可作名詞 及物動詞 動詞後可以加名詞 不及物動詞 動詞後不能加名詞 形容詞。1 n.黃褐色,棕黃色 鞣料 馬戲團 曬黑的皮色。2 vt.使 曬成棕褐色 鞣 革 3 vi.曬成棕褐色。4 adj.黃褐色的,棕黃色的 鞣皮的。tan是正切函式是直角三角形中,對邊與鄰邊的比值。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