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蘇軾是真曠達,還是現代人做了過度的解讀

2021-05-04 07:48:28 字數 5160 閱讀 3340

1樓:小星說教育

我覺得蘇東坡是一位真正豁達的人。因為他不是那種過的特別好,然後在那邊說人生就是應該淡然的人。他是真的慘,一生中多次被貶官。

他貶到**,就像到**去旅遊一樣。他貶到**,那些仰慕他的文人墨客就追隨他而去。所以他這一生並不缺少朋友。

只是在自己的仕途上有些失意。

曾經讀過他的一首詩。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覺得這是真正豁達的人才能寫出來的。

還有最精彩的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可能跟蘇東坡信仰佛教有關係。

佛教裡就講究活在當下,人生無好壞之分。

他的這種人生觀。讓他這苦難的一生,過得沒有那麼糟糕。而且他還非常可愛。

有一次他寫了一首詩,讓下人拿給佛印去看。裡面有一句描寫佛像的。獨坐紫金臺,八風吹不動。

讚美佛像的靜默。順便也暗暗的自誇一下自己和佛像一樣。

但是佛印看了一下就搖搖頭,說什麼狗屁。下人回來告訴了蘇東坡,蘇東坡很氣不過。就划著小舟過了將來。

然後是佛印就說到,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軾這才反過勁兒來,原來佛印這是諷刺我呢。兩個人之間的互動特別好玩。

蘇軾不是那種死板板的文人,感覺非常的隨性。一點都不嚴肅。我也喜歡這樣輕鬆的人。感覺無論是什麼樣的人生。他都能過的逍遙自在。感覺他就是真正的逍遙客。

2樓:

蘇軾雖然能寫得了一手好詞,但也是一位能武的將領,有著為國效力的志向,所以如果說「曠達」是與世無爭蔑視權貴的話,蘇軾還不算是,他心中有國家大義渴望建功立業。

3樓:碩陽人福

從蘇軾的詩詞來看,蘇軾真的是一個曠達之人。他畢生仕途不順,但是還是很豪爽,豁達開朗,可以見得不是現代人過度的解讀,而是他真實的性格。

4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我認為歷史上的蘇軾是真的比較曠達稍微人吧,從他的很多的詩詞就可以看出來,雖然蘇軾一生不得志,但是他的詩詞歌賦中展現的正是那種豁達的精神。

5樓:篤兔兔

並不是說現代人過度解讀,其實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豁達的人,他被貶過很多次官,但依然能夠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

6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的曠達是真的,蘇軾為人生性放大,深得道家風範,詩詞方面更是宋代的最高巔峰,他的曠達在他的很多詩詞中都有體現。

7樓:

我可以說蘇軾絕對的是真的曠達,因為他的詩作很明顯的表達了他的心態,而且他的一些歷史事蹟也可以看出他這個人的性格,特別是他和佛印還有蘇小妹的日常特別的可愛。

8樓:薔薇花

蘇軾真的是曠達之人,從他的詩詞種就可以看出,蘇軾為寬容大度的人,豪爽的人,不過古時候的詩人和詞人大多都是曠達之人,才可以寫出豪邁的詩詞。

9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蘇軾是真正的曠達,蘇軾的很多詩中也有體現,要根據他所處的環境來看,畢竟他曾多次遭遇仕途不順,那種不順的情況下,寫出曠達的詩,可見是真的曠達。

10樓:大風哥愛美食

從蘇軾寫的詩當中,我們真的可以看出蘇軾的曠達,並不是現代人過度的解讀。豁達於心隨性而已,他寫的詩當中充分的可以表達出他內心的想法,就和現代人寫日記一樣,從日記中也不難看出蘇軾的真正想法。

蘇軾曠達風格的詩句有哪些?

11樓:獨廝守瓶瓶

蘇軾的《東坡》: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蘇軾《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

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定風波》 蘇 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滿意請採納~

表現蘇東坡樂觀曠達的事例

12樓:

一、「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這是蘇軾因為「烏臺詩案」差點送命後被貶黃州後所作,當時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狽,唯有蘇軾發出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感慨,這絕對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經歷無數人生挫折與磨難後的感悟,這真是一種對人生超然的樂觀!

二、「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單看字面,這黃州真是居住的勝地呀,魚美、筍香.可這是蘇軾生平第一次被貶,初到貶地的感受.換作常人,初到貶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覺到寂寞無助,但蘇軾不然,無論到**,無論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樂觀地面對,他都能隨遇而安.

就是在這個被貶之地——黃州,蘇軾安然而居,開墾「東坡」自耕,從而為中國文學史增添了一個傳奇的「蘇東坡」,為後人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

三、「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貶再貶的蘇軾,直到將老才從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際,他回首這一路的貶謫生涯,唱出了這兩句人生感悟.貶到惠州(今廣東)已經是大陸的盡頭了,新黨還未死心,再將其貶到儋州(今海南),而蘇軾對那樣一個蠻荒瘴癧之地的生活的總體評價是「茲遊奇絕」,這真是一種大胸懷、大樂觀.

四、「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這是蘇軾去逝之年對自己事業的總結與評價,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黃州、惠州、儋州三個被貶之地,在貶謫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實,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是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所以一生的功業都放在了三地.在是貶謫文化的最強音,是九死不悔的執著,更是大樂觀!

13樓:匿名使用者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軾才華出眾,又有志為了國家而建功立業,但卻遭人陷害,被貶黃州。幸而他為人心胸豁達,所以沒有消沉下去,在暢遊長江時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上闋寫景,描繪了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景象。

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非凡的英俊豪傑,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羨慕古代英傑、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事例】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几上幾下。

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於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同時也是這首曠達的詞的寫作背景

14樓:匿名使用者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結合自身談談蘇軾曠達思想的現實意義

15樓:風中一縷薰

我們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上,都要保持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不能因為學習上的一點小困難或者生活上的一些小摩擦,就自暴自棄,反而,我們應該像蘇軾一樣,積極進取,不達目的不罷休。

蘇軾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蘇軾因為烏臺寫詩一案從四十四歲開始被貶謫黃州,後來又貶至惠州和儋州,前後在貶六年,晚年才遇赦免北歸。而作為一個文學家和政治家,面對不幸的貶謫遭遇,蘇軾卻依舊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

蘇軾在被貶到黃州之後的第三年,寫了一首詞叫做《定風波》,詞的內容是這樣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枝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意思是: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這首詞本來寫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宋神宗元豐七年三月七日,蘇軾和朋友一起去相田看地,途中遭遇大雨而雨具又不在身上,朋友們都被大雨淋得狼狽不堪,然而,東坡卻跟大家感受不一樣,自得地在雨中吟著詩歌哼著小調漫步前行。

出門遇雨,在平常不過的事情,但這裡蘊含了深層的意蘊,即詞人處變不驚,坦然行世的人生態度。

16樓:知道de太多

「曠達」,是一種灑脫、達觀的人生態度,其內涵是指解脫、超越,改變固有的觀念,換個角度看問題,以一種超然的態度發現事物的美,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蘇軾曠達情懷中難能可貴的是在三次貶謫、多次流放中仍表現出安然處之,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一)吟詠自然,享受清風明月般的恬然自安;(二)躬自反省,積極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三)通達事理,營建自得其樂的精神家園 。

綜觀蘇軾一生,正如其自嘲:「心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繫之舟,問汝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雖然一生坎坷,但他始終表現出灑脫曠達的精神。現在看來,即便遙隔近十個世紀,蘇軾的至理哲語,依然親切如昨,仍具現實的生命力,在人生不同的心境裡,都會折射出智慧、曠達、欣愉的光芒。

真實的歷史上是和珅厲害呢?還是紀曉嵐?

傳聞二人結怨頗多,事實上,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就像是忘年交。年輕的和珅處世外向潑辣。年老的 處世逐漸內斂圓滑的紀曉嵐會時時善意地提醒和珅。兩人既有政見不同帶來的爭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和珅對紀曉嵐的關照 在人際關係上,更多的是紀曉嵐對和珅的幫助。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和珅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

歷史上甄宓喜歡的是曹丕還是曹植

甄氏嫁曹丕的時候,曹丕才十七八歲,當時甄氏21歲 而曹植當時年僅12歲 可能是喜歡曹植嗎?如果實在要說喜歡的話,應該是喜歡自己老公吧,她也不敢喜歡別人啊。曹植比bai甄宓小好幾歲,歷史上du沒有任何甄宓zhi喜歡曹植的記dao載,洛神賦 是否真版 是曹植寫她的也權沒有明證。曹丕再怎麼說也是多年夫妻,...

寇準是那個朝代人,寇準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人?

宋朝寇準和楊家將一個年代的 北宋時期的政治家 詩人。北宋真宗年間的宰相,宋真宗是宋太宗趙匡義的兒子,宋真宗的兒子就是著名的宋仁宗 在簽訂澶淵之盟時,真宗皇帝不敢過黃河,寇準鞭打皇帝御駕的進軍,迫使皇帝過河,從而簽訂了澶淵之盟。寇準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一個人?寇準,北宋政治家 詩人。寇凖即寇準 96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