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杜甫,李白,王維,孟浩然的簡介

2021-05-04 01:40:07 字數 4850 閱讀 9297

1樓:匿名使用者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

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後世詩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繫心國民」之語(《載敬堂集》)。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

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孟浩然(六**-七四零),湖北襄陽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往吳越漫遊,後又赴長安謀求官職,但以「當路無人」,只好還歸故園。

開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詩人王昌齡遊襄陽,和他相聚甚歡,但此時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瘡,據說就是因為「食鮮疾動」,終於病故,年五十二歲。

2樓:請qme小染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後世詩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繫心國民」之語(《載敬堂集》)。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

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3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辭親遠遊」,仗劍出蜀,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王維、孟浩然資料

4樓:若藍歌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

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

曾隱居鹿門山。

王維生於公元70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餘首。

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們講學的書,這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也很精通。

受禪宗影響很大。

李白和孟浩然的資料

5樓:迷人的小

1、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2、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

孟浩然的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律詩,題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園和隱逸、旅行等內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繼陶淵明、謝靈運、謝朓之後,開盛唐山水詩之先聲。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

孟浩然的詩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現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但其中有他人作品。

李白對孟浩然極為崇拜,曾作數詩贈年長自己十二歲的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是《贈孟浩然》。

6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生平概述】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身長七尺有餘約(1.83米)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幼年遷居四川綿川昌隆縣(今四川江油),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

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大李杜」,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

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

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

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等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漢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詩人。

世稱孟襄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

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

"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

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

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讚歎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裡,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王維曾畫他的像於郢州亭子裡,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蹟。

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與他關係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他和王維並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留別王維》孟浩然,留別王維 孟浩然 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留copy別王侍御維 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在長bai安 今陝西西安 失意du後創作的 zhi贈別王維之詩 dao作。此詩先述說自己在京沒有什麼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離京卻又不捨得與好友分別,表達了心中的悵惘和矛盾。接著慨嘆自己無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鄉隱居。全詩語調低沉,有對朝廷壓抑人才的怨憤...

對於王維與孟浩然的評價,後人對孟浩然的評價

王維和孟浩然山水詩的異同.二人的田園詩都是以山水田園為題材,表現大自然的幽靜恬適之美,描繪山川景物 抒寫農家生活都不求詞藻華美,許多詩中都顯示出其恬淡孤清的風格。這是他們的相同點。不同的是 孟浩然的山水詩描繪山水田園清新秀麗,寫故人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亦復簡樸可愛,表達出詩人歡快的心情,如 過...

李白和孟浩然的關係

李白和孟浩然是知己朋友。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是詩壇上的一段佳話。二人彼此結識,固然不乏飲酒唱和 攜手邀遊的樂趣,但是至為重要的,則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諧一致,尋求靈性飄逸的同伴和知音。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是李白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到了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