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會有喜怒哀樂之情緒 是什麼產生這種情緒的

2021-05-04 00:31:44 字數 5260 閱讀 3175

1樓:真的不能註冊

情緒和情感是不同的,情緒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才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

對情緒的產生,心理學上目前常見的有三種解釋:

1、情緒是對生理變化的知覺,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因為哭,所以悲傷;因為動手打,所以生氣;因為發抖,所以害怕。

2、情緒是大腦皮層對丘腦的抑制解除後丘腦功能亢進的結果,並向上反饋至大腦皮層使人產生情緒體驗,向下啟用交感神經系統,引起一系列生理變化,使個體在生理上進入應激準備狀態。簡言之,情緒體驗和生理變化是同時產生的,它們都受丘腦的控制。

3、情緒是由環境、生理狀態和認知過程三個條件所制約的,其中認知因素是決定情緒反應的關鍵因素。這也是目前在心理諮詢中用得非常廣泛的,比如ellis的abc理論,就是強調了認知在情緒產生中的重要作用,並借改變認知來改變我們的情緒。關於這個問題,也有一個比較經典的例子,比如有一天你在街上見到一個朋友,你向他打招呼,他並未迴應你,你如果認為是他故意不理你,你會很生氣,而如果你認為他是沒見到你,你就不會這麼生氣,心情也很平靜。

這就是認知對情緒的作用。

因此,綜上所述,情緒的產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認知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至於其產生的地方,則如timeorbit所說,是我們的大腦。

2樓:物引

哲學心理,若想解決心理問題只有符合這條規律,客觀世界是現實的物質世界,根本就沒有心理感覺這種東西,可是人又真實的感覺到了這種東西,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我猜想是引力運動。

假設大腦中的影象資訊;聲音資訊;文字資訊為客觀世界中的物質,而這些物質間又存在著引力,當我去思考一物質的時候,這個物質與其他的物質間就產生了引力運動,這種狀態反映到人的心理上,人就擁有了喜怒哀樂,愛恨情愁。

我想這條客觀規律就是一條真理,即便這條規律還不怎麼清晰;明瞭,還不被大家認可,但我相信這條客觀規律是解決心理問題的一個方向。

要想解決心理問題首先要知道客觀世界沒有「怕」,辨證很簡單,「怕」這東西既看不見 ;也摸不著;人之所以會害怕,一定是有種客觀規律沒有被人類掌握,我們應該努力的發現他

3樓:candy寧兒

這就是人與低等動物的不同之處呀,人的感情是很複雜的,每天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對每件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這就造成了種種情緒

4樓:

人是感性的動物,上帝創造我們的時候就決定要讓我們感受到人間的喜,怒,哀,樂,讓我們不枉在人間一回.其實喜努哀樂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經過大悲怎麼知道喜悅.人生的軌跡就是喜,怒,哀,樂的軌跡,沒有感覺到喜,怒,哀,樂,生命又有何意義呢?

中醫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志變化,亦稱「七情」。其中怒、喜、思、憂、恐為五志,五志與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絡。

此觀點被歷代醫家應用於養生學中,對於情志調攝、防病祛疾、益壽延年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機體。七情六慾,人皆有之,正常的精神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異常的精神活動,可使情緒失控而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人體內陰陽紊亂,從而百病叢生、早衰甚至短壽。

故養生者,應注意情志調攝,因為過激的情志,可影響體內功能失調,而累及五臟。

怒傷肝:怒則氣上,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亦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喜傷心:喜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易於恢復身體疲勞。但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

思傷脾:中醫認為:「思則氣結。」由於思慮過度,使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即可出現食慾不振、訥呆食少、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鬱悶不舒等。

憂傷肺:憂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人在極度憂傷時,可傷及肺,出現乾咳、氣短、咯血、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呼吸功能受損。《紅樓夢》中多愁善感、憂鬱傷身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恐傷腎:驚恐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暈、陽痿,並可致人於死地。民間常俗說「嚇死人」,就是因為恐則氣下。

人生在世,喜怒哀樂等情志變化,貫穿在生活之中。避免過激情志的較好方法是:

遇事要鎮定自如,冷靜地對待目前的複雜情況。事情過後,不要長期放在心上,自尋煩惱。

要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心理抗逆能力,胸懷要寬闊,情緒要樂觀。

要淡泊寧靜,知足長樂,把人生憂喜、榮辱、勞苦、得失視為過眼煙雲。萬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內守,人則長壽。另外,平日多參加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尋找精神寄託,這樣對預防情志過度,保證臟腑安泰,促進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

5樓:

因為腎上腺素的原因,人之所以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簡單的說是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感情,說的複雜一些的話就是由於人的認知和感知的心理因素,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

6樓:

因為我們有思想!產生這種情緒的那個東西我們稱之為『大腦』!

人的情緒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7樓:yzwb我愛我家

情緒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情緒產生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需要也是人的情緒產生的根源和基礎。

情緒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重要表現,它產生於人的內心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人的情緒在某種程度上,還反映了人對外界事物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情緒是人的內心世界的「視窗」。

情緒種類有很多種,但最基本的情緒只有四類,即:喜、怒、哀、懼。

正常情緒(有適當原因和反應適度的情緒)和不正常情緒(沒有適當原因或反應程度不適當的情緒);

積極情緒或良好情緒(對個人健康和發展有利的情緒)和消極情緒或不良情緒(對人的健康有害的情緒)。

8樓:

低階的情緒來自基因遺傳,這方面每個人都差別不大,高階的習得情緒是來自人的認知,同一件事對不同人來說關注的面和評價的角度不同,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情緒,並且情緒是會被記住的,如果多次重複會形成下意識的習慣,碰到同樣場景會迅速條件反射的情緒再現,生活經驗中我們也能體會到情緒不知不覺就產生了還來不及理性的思考。。心理學上有個情緒abc理論,a代表誘發情緒的事物,b代表人的認知評價,c代表產生的情緒。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可以通過改變b這個因素,放棄消極認知模式,多培養積極的認知習慣來消除消極情緒,培養積極情緒

9樓:匿名使用者

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處理情緒的辦法有很多,保持觀照是最重要也最關鍵。

大部份人的困惑和痛苦都是沒有覺知,看不清自己,摸不透別人,所以迷亂不安。但觀照自己也是最難做到的,因為自我比天大,你難於放下,變得謙虛。也因為我們不懂收心養性,尋找能靜下來的方法負面情緒的源頭可以是負面經驗,同樣也可以說是負面的慣性,勾起你負面經驗的事端只是借來的催化劑而已。

若情緒超越了自己能控制的範圍,最好的方法不是釋放或是壓抑,而是無為而為,學習先定心,因為,負面能量太大時,胡亂釋放出來的話可能連自己也承受不起,也容易影響別人。壓抑是萬萬不能,因為問題的源頭正是壓抑所致。心亂須先定心,看護情緒,不認同,不判斷,讓它出現,把感覺放在心的位置,管它眼還有淚,呼吸還很亂。

心是最大的情緒控制中心,要穩定情緒必須從心開始,學習定心的方法。至於方法,每個人得靠自己尋找。法門有很多很多,關鍵不在法,而在你的用心,和意願。

相信自己有能力豁出去,海闊天空。我們要做回情緒的主人,拒絕受控。情緒並不等同事件。

是情緒動了和壞了,並不是事件的本身。我們就是搞不清楚,認同了我就是那個情緒狀態的全部,自討苦吃,討好情緒和衝動,卻失去了自己。  我們可以透過自制的方法平靜情緒,保持清醒和自主,這才是成熟的心靈管理。

自制並不等同壓抑,因為前者是省覺後的行動,後者是迷失的反應。所謂懂得自制,就是學習一套適合自己的情緒處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緒襲擊時,得馬上自我保護,提醒自己它只不過是借軟弱打倒理性的純粹思維慣性而已,找適當的方法打散負面情緒的集中點,如運動、靜心、瑜伽、看電影、做義工、搞創作,找知己傾訴,做個spa,扮靚靚等等,把正面能量全都掏出來。幫助自己是需要決心和毅力的,並且必須是獨自一人走和完成的路,也是成長的責任。

自療永遠是最實用最實在的自保方法,誰都不能依賴

10樓:匿名使用者

煩惱有以下幾個特點:  1、煩惱的內容是實在的,現實的;  2、煩惱總是包含著不少想象;想象中的事情不是真實的,但是煩惱中的想象卻是世界上最真實的事情之一;  3、煩惱還總是包含著理性的推斷,叫人不能不信;智力就是煩惱的能力,因為白痴沒有煩惱;  4、煩惱使人的注意力專注於一點,一旦被煩惱纏上了,就很難脫身,明知道進了死衚衕,還得一個勁往前走,碰壁了也不回頭。  叔本華說:

「把人引向藝術和科學最強烈的原因之一,是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苦悶。」這點,愛因斯坦和羅素也同樣說過。  在肯定世俗生活的前提下,這兒有一個關於煩惱的公式:

  w=d/b  這裡,w表示煩惱,d表示慾望,b表示實現慾望的有效行為。道家要減少慾望,佛家要消滅慾望,這些對塵世上的人都是不可取的。在世俗生活中,,與其徒勞地跟慾望作對,不如盡力滿足慾望。

不妨觀察一下週圍的人,那些活得有滋有味的人,都在樂此不疲地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不懂世俗的人才會自尋煩惱。   人為什麼煩惱

一、煩惱起於執著:人生的順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業、失戀、失意時固然令人沮喪、煩惱;處在順境時,如果執著、害怕失去,也會被順境所困。這就如同鐵鏈子能鎖住人,金鍊子一樣會束縛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人生不管遇順逆之境,要懂得轉境,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於一個「轉」字,要「轉法華」而不要「被法華轉」,也就是不要執著。能夠不怕煩惱,不執著煩惱,自可安然自在。

二、煩惱緣於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理,我們與生俱來的無明,就是貪嗔痴慢疑;有了無明,就有貪慾、嗔恚、驕傲、疑惑等煩惱,所以煩惱起於貪嗔痴慢疑等無明。有句話說∶「寧與聰明人打架,不與無明人講話。

」一個人若不講理時,好話、善言、佛法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就會有煩惱;反之,如能通情達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煩惱。

三、煩惱由於看不開:世間上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所謂「杞人憂天」,乃至擔心「世界末日」等,煩惱了半天,卻什麼事也沒發生。也有人因為小事看不開,鑽牛角尖,自然「煩惱綿綿無絕期」。

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夠看得開、看得透,能對一切吉凶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就不會自尋煩惱。

四、煩惱出於太自私:人之所以會有煩惱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煩惱的根源,「我愛」、「我要」、「我歡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與人對立、衝突,因此我多則苦多,我少則苦少。所以,一個人起心動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於人,就會活得輕鬆踏實。

  其實,人間的是非煩惱很多,追根究柢大都是因為眼耳鼻舌身心「六根」不當向外追逐「六塵」招來的。例如,不當看的亂看,因此「睚眥必報」,惹來殺身之禍;不該聽的亂聽,聽出許多紛爭煩惱;不應吃的亂吃,於是「病從口入」……等等。儒家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這也是佛教所謂的「都攝六根」。

一個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這就是最大的修行;而有修行的人,自然懂得處理煩惱、化解煩惱,所以「欲除煩惱病,當取佛經讀」。

喜怒哀樂是什麼意思,喜怒哀樂的意思是什麼

解釋 喜歡 惱怒 悲哀 快樂。泛指人的各種不同的感情。出自 禮記 中庸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示例 雖是海外之邦,不過言語不同,衣服有異,那 的人情,原是一樣的。清 陳忱 水滸後傳 第三十一回 近義詞 人之常情 悲歡離合 反義詞 心平氣和 語法 聯合式 作主語 賓語 表現人的心情 ...

為什麼喜怒哀樂都會表現在臉上呢,為什麼喜怒哀樂會自然的在人的面部表情表現出來呢?

喜形與色,所謂相又心生,就是說人的所有表情都是的心理寫照,那當然城府深的人就另當別論了,但也不能完全能掩蓋的了的 為什麼喜怒哀樂會自然的在人的面部表情表現出來呢?你臉上的 掛件 就是你心靈的窗子,別人從窗子往裡看,就能看到你的心了。當然,有些人不是的,有些人只有知心朋友才能看透,只因為他們心裡很會隱...

為什麼人有喜有悲

大自然的規律就是生存 發展 消亡,萬事萬物都涵蓋在內。小草一歲一枯榮,葉子秋天會落,就連太陽,壽命也只是50億年,所以人會死。人如果不死,那世界早就人滿為患了。人是有感情 思想 慾望的動物,當順意時,人就會喜,當失意時人就會悲。所謂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只有有喜有悲才能成長存在世界 人一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