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2021-05-02 20:10:12 字數 4490 閱讀 2213

1樓:江蘇知嘛

一、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1、利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學習數學。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教師應該給學生創設探索問題的情境,教師要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提出一些現實生活中有意義、有趣的問題使學生出於想解決,但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又無法解決的矛盾之中,以提起興趣。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之前。

採用學生出題,老師回答的方法進行教學,一位同學出了一道題目:3+3+3+3+3=?老師不假思索地說出了結果,學生對老師的迅速回答十分驚奇,想知道為什麼?

這樣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慾望和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結合生活經驗,在創設活動中學數學。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一節中,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媽媽生日快到了,小麗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得一角硬幣都拿出來,一數有70個,拿著這麼多硬幣不方便,於是小麗就找隔壁的阿姨來幫忙想辦法,阿姨說這好辦,收了小麗的70個1角硬幣,又給了小麗七張一元錢,小麗有點不高興,覺得吃虧了。

你們說小麗拿了70個1角硬幣換七張1元錢紙幣虧不虧?為什麼?首先,組織學生討論:

有的學生將這70個硬幣一角一角的數,每10個1角放在一起,然後再告訴大家這10個1角就是1元,7個10角就是7元,所以70個1角和7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據學生的分析,在組織學生觀察已分好的硬幣,從中找規律:「看看元和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很快得出結論:

「1元和10角相等」「10個一角就是一元」,也就是說,老師要營造一個便於猜想的學習氛圍。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特別是小學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有著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能活學還要能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服務。再比如學習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學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資料。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中用。

2樓:匿名使用者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於生活。生活是數學知識產生的基礎,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與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索,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從而認識數學的價值。只有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的數學的聯絡,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正如數學教育家h.

freudenthal所言:「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

一、創設生活情境,匯入新知

研究表明:「教學環境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絡」。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已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關鍵是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採擷生活數學例項,為課堂教學服務。有些情境不一定能真實地在課堂中展現出來,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經歷過,所以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通過創造性的活動,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把生活情境模擬出來,讓學生親自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能幫助學生搞清較難、易混的內容,使他們感到親切、易 懂、自然。如在教學《代數式的值》時,我是這樣引入的:

同學們,學校為了開展體育活動,要為我們每個年級各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5個,每個年級另外再留10個機動。假設某個年級有n個班,總共需多少個排球? 這時學生會先列式得出代數式(5n+10)個;然後再提出:

我們學校的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各有8、9、10個班,則各應添置多少個排球? 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發現需要添置的排球總數,是隨著班數的確定而確定的,即當班數n取不同的數值時,代數式5n+10的計算結果也不同。這時適時提出:

我們將上面計算的結果50、55和60,稱為代數式5n+10當n=8、n=9和n=10時的值。這就是本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研究的內容:代數式的值。

又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中可作如下設計:同學們,如果你想知道上操場旁邊的那幾棵樹有多高,可用哪些方法呢?」同學列舉以下幾種:

方案一:「把樹砍倒量」,但這種「殺雞取卵」的方案不可取;方案二:「爬

上去量」!但嫩綠的樹尖怎能承受得了強壯的身體呢;方案三: 「量出身高、人影、樹影,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質計算出來」,老師鼓勵:

充滿智慧的辦法!但需要陽光或月光的配合。「還有其他辦法嗎?

」當大家冥思苦想,可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時,教師把握好時機給學生介紹本章將要學習的知識及其在生活實踐中的一些應用。這樣引入,可以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探求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二、引入生活實際,理解新知

新課程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身邊的數學,更關注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數學生活化」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引導學生善於捕捉書本資訊,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更多地聯絡實際,貼近生活,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例如在教學《方差》時,學生對一組資料同時發生增減變化時,方差不變的性質還是不能理解,我就請了5名學生站在講臺上,讓其他同學看看他們身高,若方差是2.

1,現在讓這5名學生分別把自己的凳子拿來,學生全部站在上面。得到了5個新的高度資料,那麼這組資料的方差還是2.1嗎?

又如在進行七年級上冊「平行」這節課的教學時,我把學生帶到教室外,先引導學生觀察操場邊的電線,讓學生知道,如果空中的火線和地線如果相接的話就要短路了,那麼空中的兩根電線這麼長它們為什麼沒有相交呢?大家知道因為這兩根電線是平行的。然後再問「那麼你們想知道什麼是平行嗎?

」學生這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對「平行」這個比較抽象的問題有了直觀的印象。教師這時讓學生單獨或分小組,去觀察教室內外還有沒有這類平行的例子,並要求學生儘量把觀察到的用圖畫畫下來。學生經過了觀察、思考、討論,會發現很多的平行問題如:

操場直跑道上的跑道線之間是平行的;兩根樹之間也是平行的;兩根雙槓也是平行的;黑板的上下邊也是平行的等等。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去歸納「平行」的定義:「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在歸納了平行的定義後,學生很有成就感,這時教師可再讓學生想想看平時生活中有哪些這種平行的例子。比如:火車的兩根鐵軌;滑雪運動時,兩根雪橇要保持平行;商場自動扶梯的兩根扶手,等等。

學生會想到很多這種平行的問題,這樣學

生在既愉快又輕鬆的氣氛中學會了「平行」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

三、迴歸生活實踐,應用新知

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所以在我們的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學會從生活實踐解決數學問題。如在學習概率知識後,給學生編制這樣一個題目:我們本地有一個習俗,吃年夜飯時,誰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就預示誰在新的一年裡有福,不過,有硬幣的餃子只有一隻,否則就不靈了。

今年,奶奶在60只餃子中的1只裡放了硬幣,並給每人盛了15只,結果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沒有吃到硬幣,被奶奶稱之為「寶貝」的我卻吃到了。請根據上述資訊,簡要回答下列問題:(1)若此遊戲具有公平性,吃一隻餃子能吃到硬幣的概率是多少?

「我」能吃到硬幣的概率又是多少?(2)事後瞭解到:之所以「我」能吃到硬幣,是因為奶奶做了手腳,在此前提下,求「我」吃第一隻餃子有硬幣的概率是多少?

並設想和簡要分析奶奶做手腳的方法。(3)還是4個人共吃60只餃子,且只有1只中有硬幣,請你設計一個辦法,能使媽媽和奶奶吃到硬幣的概率都為三分之一。

總之,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生活服務,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努力使數學教學向生活靠攏,變禁錮、封閉的初中數學小課堂為開放的、與社會生活相融合的數學大課堂,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現代社會對數學教學的要求。

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3樓:518姚峰峰

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和應用,其目的是發現現實世界中所蘊藏的一些數與形的規律,為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的發展服務。數學是一個非常美的領域,這是因為數學的主要部分是由人類的心靈創造和構成的。數學與科學技術、人文科學、經濟發展等都有著廣泛的聯絡。

「數學**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大千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資訊,而數學在現實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熟知、親近的生活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

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踐,不僅可以發展學生思維素質,而且在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到「數學有趣」、「數學合理」、「數學有用」,從而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小學生學會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數學的合理性,達成數學學習與生活經驗的和諧同步。

怎樣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如何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

在現實生活當中,許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們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取得食物一樣,認為是維持生存的一種必需,這樣永遠都不會出人頭地的。要想成就事業就要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是一個鍛鍊自己能力的機會,善於創造展示自己舞臺。一個整天抱怨 鄙視自己的工作不能抓住機遇的人,永遠...

學生在生活中 學習中那些方面的合法權益容易受到侵犯?我們該怎

肖像權隱私權 姓名權財產權 人生健康 父母及其他法定監護人應明確認識到,每一個小學生都享有生存的權利 發展的權利和受到保護的權利。小學生的營養 衛生 安全 健康等基本生存需要應得到高度的重視,家長在分配家庭收入時應首先滿足小學生的基本需要。小學生有權接受教育,並應有時間休息,遊戲。當遭受疾病或任何危...

如何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充滿生長的氣息

課前撒一些水,上課時再給點陽光,課後再施點肥料。恩差不多就有生長的氣息了。那就首先要培養孩子們的興趣,這樣的很重要的,還有就是要講課講的很生動的那樣,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們有興趣的,首先老師要放鬆,和氣,學生自然就好了 如何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上的小主人 讓學生動手操作,變 聽數學 為 做數學 認知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