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來歷是什麼,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

2021-05-02 19:32:08 字數 4321 閱讀 1845

1樓:動脈在**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來。

猜燈謎是元宵節上特有的一項民俗文娛活動,民間很多地方也叫做打燈謎,意思就是把花燈綵燈高高掛起,然後在燈上寫上謎語供人猜答,答對了給予一定獎勵和獎品。這樣的活動能夠帶動元宵節賞花燈的熱鬧氣氛,也為民眾增添了很多樂趣。

2樓:武旎

元宵是中國傳統小吃之一,屬於元宵節節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晒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

湯圓跟元宵存在著以下的分別:

湯圓:一般將糯米麵和好,像包餃子一樣將餡包入再團圓,餡料通常是芝麻、花生加糖製作;

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體甜餡料,將餡料切成小塊,蘸上水,在盛滿糯米麵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也有滾了一圈糯米粉後蘸水,再繼續在糯米麵中滾),使其自然沾滿糯米麵滾成圓球。可以用機器滾大規模地生產。

一般元宵糯米皮薄、表面是乾的,下鍋煮時皮才吸收水份變糊。 湯圓的傳統做法:水磨糯米粉加水和成團,放置幾小時,然後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容器裡備用,並不要切成小塊。

湯圓餡含水量比元宵多,溼糯米粉粘性極強,只能用手揪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

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湯圓因皮很粘,舊時不易儲存,有了速凍工藝才出現在商店裡。 元宵和湯圓的口味也不太一樣。

因為製作工藝的差異,元宵比湯圓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的餡料較單一,湯圓的餡料則比較豐富。

傳統元宵餡料多為豬油豆沙、白糖芝麻、棗泥、白果、果仁、杏仁、山楂等;湯圓的餡料傳統是甜的,現在在傳統甜餡的基礎上又有一定創新如加入肉丁、火腿丁、蝦米等。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餡為基礎製作的。機器做元宵的操作過程如下: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

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機器就「篩」起來了。

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層很薄、表面是乾的,下鍋煮時江米粉才吸收水份變糊。

南方的湯糰(北京人按四川習慣叫做湯圓)做法完全不同,倒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麵一樣),放置幾小時讓它「醒」透。然後把做餡的各種原料拌勻放在大碗裡備用(不須像做元宵那樣切成小塊)。

湯糰餡含水量比元宵多,這是兩者的區別之一。

包湯糰的過程也像餃子,但不用擀麵杖。溼糯米粉粘性極強,只好用手揪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用筷子(或薄竹片狀的工具)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糰。

做得好的湯糰表面光滑發亮,有的還留一個尖兒,像桃形。

湯糰表皮已含有足夠的水份,很粘,不易儲存,最好現做現下了吃。有了速凍工藝,湯糰才出現在商店裡。 而在臺灣,湯圓通常是比較小的,且並無包餡,烹調時通常是加紅糖和水一起煮,或是加入蔬菜和肉類等材料煮成鹹湯圓。

因此在臺灣,元宵和湯圓本質上可說是不同的東西,冬至時吃湯圓而元宵節吃元宵,而不像大陸北方那樣易於混淆。

3樓:小入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元宵習俗-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

4樓:禾鳥

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

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5樓:喜腦弓子

節是我國最為傳統盛大的節日,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種活動慶祝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和漢武帝有關。

6樓:菅懷雨璩畫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闔家歡樂!團團圓圓!

元宵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又名「燈節」或「燈夕」。北魏時期,道教篤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靈,他們的生日,分別為正月十

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也有人認為,它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相傳早於漢文帝期間,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及至漢...

7樓:空美媛齋癸

v.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

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

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8樓:鞠翠花喻書

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稱「元夕節」,又名「燈節」或「燈夕」。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故此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

相傳早於漢文帝期間,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及至漢武帝建立了「太初曆」,進一步肯定元宵節的重要性。元宵節的節期,隨著歷代的發展而不斷延長,相傳唐代的元宵只持續三日,到了宋朝則延長至五天,及後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來歷是什麼?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

節是我國最為傳統盛大的節日,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種活動慶祝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和漢武帝有關。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 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

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的來歷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的來歷 10 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 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 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馬遷建立 太初曆 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呀

北京上元燈會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 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