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人及事例

2021-05-02 16:05:53 字數 5880 閱讀 9964

1樓:

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凶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

他在《指南錄後序》中發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一首詩中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這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嗎?

在我們的民族解放鬥爭中,憂國憂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煙海了。無數的革命先烈英勇鬥爭,以鮮血染紅紅旗,目的是「天下之樂」。鬥爭的倖存者,當他們看到革命勝利,人民翻身了,感到無比欣慰。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更是「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還為了祖國人民進一步的「樂」――實現四化,正在「老驥伏櫪」,真是「烈士墓年,壯心未已」呀!

抗清義士夏完淳,十七歲血灑刑場。他在獄中書贈難友詩中的名句「英雄生死路,卻似壯遊時」,毫無疑問是對氣節的昇華。氣節的昇華極為嚴峻,一般要通過生死考驗來進行最後提純。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生死觀,在歷史上進步與反動、正義與**、忠誠與奸佞的矛盾衝突中,永遠是鑑別光榮與恥辱、勇士與懦夫、英雄與叛逆的試金石和分水嶺。勿庸諱言,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中國古代社會精英的氣節難免醇疵粘連(譬如他們身上同時留有「愛國」與「忠君」、慷慨就義與民族仇恨的印記等),但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認真剝離,去蕪存菁,就應該承認他們表現出的氣節還是瑕不掩瑜的。下面再舉幾例,權作註解。

蘇武牧羊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生動故事之一。西漢前期,與漢交惡多年的匈奴族且

2樓:與書同行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閃耀著樸素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光輝的話,不是近代和現代人說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說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起鎮守陝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裡餐風飲露度過了半輩子。

是啊!「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抒發了有志之士為祖國的領土完整和繁榮富強,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奮鬥的慷慨感情,它激勵了無數的人為國捐軀。

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凶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

他在《指南錄後序》中發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一首詩中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這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嗎?

在我們的民族解放鬥爭中,憂國憂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煙海了。無數的革命先烈英勇鬥爭,以鮮血染紅紅旗,目的是「天下之樂」。鬥爭的倖存者,當他們看到革命勝利,人民翻身了,感到無比欣慰。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更是「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還為了祖國人民進一步的「樂」――實現四化,正在「老驥伏櫪」,真是「烈士墓年,壯心未已」呀!

要「後天下之樂而樂」,必然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只有行「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後天下之樂而樂」。蘇聯著名的教育家加裡寧說過,要成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就必須先成為全體工人和農民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

當他成為全體工人和農民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時,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創造者。此話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具體解說。

我們這些小青年,高中剛畢業,對幸福充滿了憧憬和嚮往。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投身到為人民服務、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勞;在臨終的時候,想到自己沒有庸庸碌碌地虛度年華,為祖國的四化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時,就會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現在有些人對「幸福」的理解,只囿於一己之利,報考大學「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過河」,絲毫也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打算。這種人最後只會到處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對社會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為社會的蛀蟲。我勸告這種人,「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當死於過野,以馬革裹屍還葬爾,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女手中邪?

」千萬別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詩人高適說過:「男兒本自重橫行」,主張有志男兒要為國效勞,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況社會主義時代的青年呢?

我們應賦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新時代的思想內容,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樹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觀,投身四化建設,為人民,為祖國,奉獻畢生的力量。

3樓:仙女味的江清妍

懸樑刺股的故事,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古代有哪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人事例?(具體事例)

4樓:今年的冬天沒有下雪

1、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

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起鎮守陝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裡餐風飲露度過了半輩子。

2、文天祥

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凶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

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他在《指南錄後序》中發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一首詩中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3、伍子胥

伍子胥,他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大夫,也是知名的軍事家,最初他的父親是楚國平王的太傅,被讒臣誣陷,使得他父親和大哥都被楚平王殺害。

伍子胥一路逃到了吳國,也是姑蘇城的營造者,後來伍子胥帶著吳國的軍隊征戰四方,使得吳國成了眾諸侯中的一大強國。

在最初的越國來降時候,伍子胥就向吳王進言提早殺了勾踐,可是吳王不以為然,他認為越國已經來降不足畏懼,伍子胥遭到拒絕之後深知自己無法說動吳王,也知道吳國離滅亡不願,於是就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了齊國的朋友。

回來之後就被奸臣汙衊說他有謀反之心,吳王聽信讒言賜伍子胥自盡,伍子胥對他說,你現在的王位是我幫忙爭取,而你登基之後要分我一半我都沒有要,現在你居然聽信奸臣的話信我謀反,然後囑咐家人在他自盡後把他的眼睛放在吳國的城門上,他要親眼看著吳國滅亡。

吳王氣憤不已,立馬就命人把他的屍體,扔到錢塘江中,最終吳國在幾年後被越國所滅。

4、狄仁傑

狄仁傑最初是唐朝的**,後擔任大理寺丞的時候,一年多的時間把大理寺堆積的陳年舊案全部處理乾淨,涉案人數達到一萬多人,全部公正廉明,使得犯人伏法。

他做了一輩子的官,先後兩次當宰相,一個是在唐朝,一個是在武周朝,是一個清廉為民請命的好官,在武則天時期也幫助武則天建立起了盛世大業,但是就因為他懲奸除惡從不手軟,對付**的時候也不顧他人臉面。

使得他就算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也使得他經常被朝廷中人和同僚陷害,使得他防不勝防,在官場的生涯也一直都是起起落落,即使有很多次威脅到了生命,但是他依舊以天下百姓為主,敢於冒犯聖上也要說實話,使得武則天對他非常的重視。

在他離世之後,武則天還曾為他罷朝三日,如此忠心又為民的朝臣的確值得人敬佩。

5、林則徐

林則徐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

2023年9月20日,湖廣總督林則徐奏陳嚴禁吸食鴉片。

2023年6月3日,林則徐虎門硝煙。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023年6月28日,林則徐被貶新疆伊犁。

5樓:猴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一起鎮守陝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沉吟過「濁酒一杯家萬里」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裡餐風飲露度過了半輩子。

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凶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一心要挽救祖國。

他在《指南錄後序》中發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一首詩中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6樓:墨梟染

文天祥,國難當頭,臨危不懼,誓死衛國,忠貞不渝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絕唱

在歷史上有許多仁人志士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請舉例他們的故事,要求簡述事蹟。

7樓:朱昀欣

一、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漢族,字務觀,號放翁。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

《卜運算元 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一輩子都為了收復失地而奮鬥,即使「零落成泥輾作塵」,也不忘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二、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從小耳熟能詳的「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就是出自他的手筆。頂著壓力,勵精圖治,實行變法,不畏大地主大財閥的強權,像一株清傲有節氣的梅。

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2023年-2023年),字鵬舉,南宋軍事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2023年1月27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

四、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吉鴻昌自幼即以岳飛、文天祥等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誠懇,吃苦耐勞,恪守軍規,勇敢善戰,以致有「吉大膽」之稱,他率領的部隊則號稱「鐵軍」。吉鴻昌一生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收復河山為己任。

2023年11月24日軍法官到獄中向吉鴻昌宣佈判處死刑的命令,吉鴻昌神態自若。行刑前,39歲的吉鴻昌以地作紙,枯枝為筆,寫下了一首感天動地的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然後喝令執行官:「給我搬把椅子來!

我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倒在地上。」

他坐定以後,又喝道:「我為抗日而死,一生光明磊落,不能在背後開槍!」執行官問他:

「那你打算怎麼辦?」吉鴻昌厲聲說:「在我面前開槍!

我吉鴻昌要親眼看著你們是怎樣把我打死的!」然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抗日勝利萬歲!」

這樣一位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日民族英雄,沒有死在日本人的槍口之下,而是死在了民族敗類手中。

文天祥,被元俘虜後拒絕忽必烈的**,不與元統治者合作,寫下了《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名作,終為元所殺,死時面向南方,不忘故國。

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字希文,生於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卒於皇祐四年(公元2023年)。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傑出人物之一。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成為後來王安石熙豐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的時期。

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他的文學成就也蜚然可觀,有《范文正公集》。傳頌千古的《岳陽樓記》是他的代表作。

文中氣勢磅礴,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這兩句話概括了范仲淹一生追求的為人準則,表達了他寬大的胸懷和強烈的責任感,成為無數仁人志士用以自勉的著名格言,至今仍是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首先先憂天下之憂,只有憂國憂民,以百姓為中心讓他們過上無憂無慮的日子,然後才能天下太平,享天人之樂。怎樣理解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國家的利益與個人 的私慾這組矛盾,從古到今始終在拷問著每個人的靈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胸懷這種憂樂觀的人,理想遠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者是誰

范仲淹 989年8月29日 1052年5月20日 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 1015年 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 祕閣校理 陳州通判 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

談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出自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 原句為 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意思就是為官者 作者當時的身份 應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 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在今天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把國家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