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 假 籍在古漢語中的意思,古文中「假」的意思

2021-05-02 02:37:17 字數 6945 閱讀 6831

1樓:匿名使用者

借jiè

①借入;暫用他人之物。《黃生借書說》:「黃生允修借書。」

②獲得;達到。鄒陽《獄中上樑王書》:「慈仁殷勤,誠嘉於心,此不可以虛辭借也。」

③借出;將己物暫供他人使用。《論語·衛靈公》:「有馬者,借人乘之。」

④給予;託付。《後漢書·鄭太傳》:「若借之朝政,……必危朝廷。」

⑤憑藉;倚仗。《公輸》:「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

⑥哀憫;憐惜。陸游《書驛壁》:「女兒薄命天不借,青燈獨宿江邊舍。」

⑦假使;即使。《陳涉世家》:「借第令勿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借如】假如。

【借使】假使;縱使;縱然。

【借問】詢問;過問;古詩中自問自答的假設問語。

【借職】僅有虛銜,不是實際就任的官職。

【借重】⒈憑藉他人權勢來抬高自己的地位。⒉指依靠他人的力量,猶言倚重。

假jiǎ

①借;貸。《送東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②憑藉;藉助。《勸學》:「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③用;須。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之所知,不假僕一二談也。」

④給予。《譚嗣同》:「漢人未可假大兵權。」

⑤非正式的;**的。《史記·項羽本紀》:「乃相與共立項羽為假上將軍。」

⑥虛假的;假的。《朝天子·詠喇叭》:「那裡去辨甚麼真共假?」

⑦假裝;裝作。《狼》:「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⑧假使;假如。《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僕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

jià假期。《孔雀東南飛》:「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xiá①通「暇」,空閒時間。《越婦言》:「豈急於富貴未假度者耶?」

②通「遐」。高;遠。《列子·周穆王》:「世以為登假焉。」

【假道】⒈寬容;誘導。⒉借路。

【假手】⒈借他人之手來達到目的。⒉古時臣僚為帝王作詔令。籍jí

①名籍。寫有朝臣姓名、年齡、身份、狀貌特徵,長二尺,掛在宮門上以備**出入時查對的竹片。《黃生借書說》:「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

②名冊;登記簿。《復庵記》:「不稅於官,不隸於宮觀之籍。」

③登記入冊。《鴻門宴》:「籍吏民,封府庫。」

④書籍;書冊。《活板》:「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⑤籍貫。韓愈《寄崔立之》:「舊籍在東都。」

⑥籍田。君王在京城附近佔有的田地。《國語·周語》:「王治農於籍。」

⑦通「藉」,踐踏。《漢書·天文志》:「兵相跆籍。」

jiè①通「藉」,憑藉。《韓非子·五蠹》:「其學者則稱先王之道以籍仁義。」

②通「藉」,以……為墊。班固《答賓戲》:「徒樂枕經籍書,紆體衡門。」

【辨】籍,藉。見「藉」字。

【籍田】⒈帝王在京城附近佔有的田地。⒉帝王在春耕前到在京城附近所佔的田中象徵性耕作田地,以奉祀宗廟、鼓勵農耕。

【籍在】顧賴;慰藉。

2樓:禛筷

假的古漢語意思

jiǎ①《動》借;貸。《送東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②《動》憑藉;藉助。《勸學》:「君子生非異也,善~於物也。」

③《動》用;須。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之所知,不~僕一二談也。」

④《動》給予。《譚嗣同》:「漢人未可~大兵權。」

⑤《形》非正式的;**的。《史記?項羽本紀》:「乃相與共立項羽為~上將軍。」

⑥《形》虛假的;假的。《朝天子?詠喇叭》:「那裡去辨甚麼真共~?」

⑦《動》假裝;裝作。《狼》:「乃悟前狼~寐,蓋以誘敵。」

⑧《連》假使;假如。《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僕自卜固無取,~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

jià《名》假期。《孔雀東南飛》:「府吏聞此變,因求~暫歸。」

xiá①《名》通「暇」,空閒時間。《越婦言》:「豈急於富貴未~度者耶?」

②《形》通「遐」。高;遠。《列子?周穆王》:「世以為登~焉。」

【假道】⒈寬容;誘導。⒉借路。

【假手】⒈借他人之手來達到目的。⒉古時臣僚為帝王作詔令。

古文中「假」的意思

3樓:幽逸飄香

假:1、借。假道。

2、寬容。無所寬假。

3、如果,假如。假令。

4、非正式的。乃以吳叔為假王。

5、與真相對。(後起的意義)

(查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

4樓:落第第第才子

假 古義指「借」的意思,屬動詞。《勸學》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假」即是古義

5樓:花傷過客

1,憑藉,藉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2,借。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3,給。 「漢人不可假大兵權。」

6樓:米蘭門裡的皮球

借的意思 比如假刀殺人

初中文言文「借」字的解釋

7樓:匿名使用者

借動詞義:

1、形聲字。從人昔聲。本義:借;借進;借出。

借進:借,假也。——《說文》。朱駿聲曰:「即藉字之轉註。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廣韻》

借無不給。——《晉書·阮裕傳》

借旁近與之。——宋·王安石《傷仲永》

允修借書。—— 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書非借不能讀也。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借出:有馬者,借人乘之。——《論語·衛靈公》

權勢不可以借人。——《韓非子·內儲說下》

2、幫助。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文天祥《念奴嬌》

動詞義:

1、假託;藉口。

若苟有以藉口。——《左傳·成公二年》

2、憑藉;依靠。

借子殺之。——《墨子·公輸》

其可以藉以美名者,以外權重之。——《韓非子·孤憤》

借天降大雨。——《廣東軍務記》

借寨牆為蔽。——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借徵入境。——[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連詞義:

1、相當於「假使」「假設」「假如」「即使」。

借第令母斬。——《史記·陳涉世家》

關於古代漢語的借字

8樓:匿名使用者

「說」字假借為喜悅的意思,是典型的本無其字的假借。

說,本義是說話的說,假借為悅字,表喜悅的意思。後來才造了個悅字,來表達「說」字假借後所表達的喜悅意義。

9樓:十一

古書裡的用字,如果它所記錄的詞義不是該字的本義或引申義,這個字就是假借字。假借字產生的原因是書寫者只考慮語音因素而不考慮形體因素,造成不同字之間的通用和假借。這也就是許慎所說的「依聲託事」。

2、假借字的兩類情形

(1)本無其字的假借

本無其字的假借:某些詞原先並沒有為它專門造字,人們就從現有的文字中選取某些同音字來記錄。例如:

表示「沒有誰,沒有什麼」意思的否定性無定代詞,原先沒有為它專門造字,就借用與之同音的莫」(本義為昏暮)字來記錄它。這樣,「莫」也就成了記錄否定性無定代詞的專用字。為了區別,人們後來又造了「暮」來表示日暮的意思。

「莫」和「暮」的關係,屬於古今字的關係。再如借用本義為「燃燒」的「然」,來記錄表示「如此,這樣」意思的指示代詞;借用本義為「畚箕」的「其」,來記錄代詞和語氣詞;借用本義為「呼叫」的「乎」來記錄表疑問的句末語氣詞;借用本義為「搗臼的棒槌」的「午」,來記錄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屬於這類情況。

2)本有其字的通假

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詞原先已為它造過專用字,但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它。例如:

早晚的「早」寫成「蚤」;

屈伸的「伸」寫成「信」;

飛翔的「飛」寫成「蜚」;

屎尿的「屎」寫成「矢」,「尿」寫成「溺」;

背叛的「叛」寫成「畔」;

抗拒的「拒」寫成「距」;

修養的「修」寫成「修」;等。

二)古今字1、 什麼是古今字

2、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漢字除了表示本義,還用於表示引申義和假借義。漢字的表詞功能擴大以後,為了區別不同的用法,以字為基礎加以改造造出新字,來分擔原字的某些義項。原字和新字是為記錄同一個詞先後用的不同的字,此形成了一對古今字。

例如「其」的本義是畚箕。但是「其」在古書裡被借用記錄代詞和語氣詞,並且成它的最為常見的用法。為了區別起見,於是在原字的基礎上增加意符「竹」,造出了新的「箕」,專門用承擔「畚箕」的義項。

「其」和「箕」就是在畚箕這個意義上形成的一對古今字。

你的問題先前也有人問過,在這裡可以看看

希望以上能幫你找到你要的!!!

剛找到一更好的,來改一下

古今字的形成情況

古今字形成的情況十分複雜,主要有三種:

① 在本義基礎上形成的古今字。

古字是記錄某一詞義的本字,由於經常借作他用,後來又另造新本字來專表該詞義。這樣,先造的本字和後造的本字,就形成了古今字。例如,「莫」的本義是「傍晚」,《說文》:

「莫,日且冥也。從日在茻中,茻亦聲。」(「茻」從二艸會意,義為「眾草也」。

)《詩經·齊風·東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則莫。」《禮記·聘義》:

「日莫人倦,齊莊正齊,而不敢解情。」句中的「莫」即其本義之用。但「莫」又被借作虛詞(六書假借字),如:

《荀子·天論》:「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在地者莫明於水火,在物者莫明於珠玉,在人者莫明於禮義。」《國語·魯語下》:

「女知莫若婦,男知莫若夫。」(韋昭注:「言**之智不如婦,童男之智不如丈夫也。

」)前句中的「莫」是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義為「沒有什麼(東西或人)」;後句中的「莫」是否定副詞,義為「不」。「莫」還常被用作通假字,如:《詩經·小雅·巧言》:

「秩秩大猷,聖人莫之。」清人陳奐傳疏:「莫,讀為『謨』,此假借字。

」「謨」即謀劃之義。《莊子·逍遙遊》:「何不樹之於無何之鄉,廣莫之野。

」「莫」為「漠」之通假字,義為「大也」,等等。後來,就新造「暮」字表示「傍晚」之義。南唐文字學家徐鍇(公元920—974)在《說文解字系傳》一書中解說「莫」字雲:

「平野中,望日且莫將落,如在茻中也。今俗作『暮』。」「莫」、「暮」二字即為古今字。

這種型別的古今字,常見的如:然燃、孰熟、隊墜、縣懸、何荷、責債、其箕、暴曝、要腰、止趾、奉捧、匪篚、益溢、虛墟,等等。

② 在假借義基礎上形成的古今字。

表示某一詞義的古字是六書假借字,後來,又為這一詞義另造新本字。這樣,原先的六書假借字與新造的本字就形成了古今字。

例如,我們在前文中所舉的「闢」(本義「法也」)與「避」、「僻」、「嬖」、「譬」、「襞」、「躄」、「壁」、「璧」、「擗」等字的關係,就屬於這類古今字。

再如,《說文》:「說,說釋也。從言,兌聲。

一曰,談說。」段玉裁注:「『說釋』即『悅懌』。

說悅、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悅』、『懌』二字也。」按:

從字形上分析,《說文》「一曰」所云之「談說」,應是「說」的本義,而「悅」則是「說」的假借義。古書中用「說」表示「悅」義的例子很多,如:《論語·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雍也》:

「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司馬遷《報任安書》:「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己者容。

」等等。

這種型別的古今字,常見的如:屬囑、共供、田畋、慼慼、舍舍、慄慄、採彩、或惑、放仿、師獅、泉錢、塗塗、陳陣、錯措、禽擒、章彰、弟悌、適嫡,等等。

③ 在引申義基礎上形成的古今字。

古字是記錄某一詞義的本字,後來,該詞義的某一引申義,由於經常使用,需要加以區別。於是,專為這個引申義造一新本字。這樣,原字與新本字就形成了古今字。

例如,「賈」的本義是「集市」,通用義是做生意、做買賣。《說文》:「賈,市也。

」段玉裁注:「市,買賣之所也。因之凡買凡賣皆曰市。

賈者,凡買賣之稱也。……引申之,凡賣者之所得、買者之所出皆曰賈,俗又別其字作『價』。」可見,在「價值」、「**」、「價錢」這一「賈」的引申義上,「賈」與「價」形成古今字。

又如,「取」的本義是「割取(獵獲的禽獸或捕捉到的戰俘的)左耳」。《說文》:「取,捕取也。

從又,從耳。《周禮》:『獲者取左耳。

』《司馬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

」按:《周禮·夏官·大司馬》:「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

」鄭玄注:「得禽獸者取左耳,當以計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這兒的「取」是割取戰俘左耳之義。「取」由本義引申為「取物」、「獲得」、「收取」等,如《禮記·喪大記》:

「取衣者亦以篋。」《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取」又引申為「婚娶」之義,如《詩經·豳風·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雲:「取,亦作『娶』。」「取」所表的「婚娶」之義,後來又專造「娶」表示,在這個意義上,「取」、「娶」形成古今字。

屬於這種型別的古今字,還有:昏婚、竟境、知智、赴訃、道導、景影、反返、斂殮、沽酤,等等。

古字和今字在字形上一般都有聯絡。通常是以古字為聲旁,再加上形旁構成今字。例如:

然燃、孰熟、責債、其箕、共供、舍舍、慄慄、採彩、取娶、竟境、反返、景影,等等。也有一些古字和今字具有相同的聲旁、不同的形旁,如:赴訃、斂殮、沽酤、錯措。

只有少數古今字在字形上無聯絡,如:泉錢,等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的界限是很清楚的。但是,由於今字用得廣泛,其含義為人們所熟知,所以人們往往以今字為正字,而把古字看成是它的通假字。

例如:《列子·湯問》:「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不少古漢語讀本、古漢語教材中,把「反」字注成「通『返』」(「通」是說明通假字的專用術語)。從理解詞義角度講,這樣註解無可指摘(在一般考試中,把古今字看成通假字加以解釋,應當算對);但是,如果從科學性角度分析,這樣就違背了文字發展的歷史事實。因此,嚴格地說,不能在古今字和通假字之間劃等號。

這個資料我看了,真的很不錯哦!!!

耽在古漢語中什麼意思古漢語受的意思

古漢語中有詞虎視耽耽 解釋 眈眈 注視的樣子。象老虎那樣 地盯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出處 周易 頤 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示例 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姐姐兩個,他們尚 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清 曹雪芹 紅樓夢 第四十回 古漢語 耽 為大而垂肩,進而引申出停留 快樂的意思這...

絕在古漢語中什麼意思,「絕」在古文中什麼意思?

越過 橫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 江河 最高峰 泰山 頂。會當凌 頂。橫渡 很,非常 與世隔絕的 絕 在古文中什麼意思?以,古漢語都有什麼意思 以在古漢語只能作介詞 表示拿,用,憑著。出處 宋 蘇軾 石鐘山記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白話釋義 士大夫終究不願用小船在夜裡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

鑾在古漢語中的意思,勉強這個詞在古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本義bai 古時皇帝車駕所用的鈴 古代皇du帝車的儀鈴,安裝在zhi 軛首或車衡dao上方。上部一內般為扁圓形的鈴,鈴內有容彈丸,鈴上有輻射狀的鏤孔。下部為長方形的座 座的兩面常有釘孔。西周時開始流行。如 鑾刀 繫有響鈴的刀子 鑾輅 裝飾有響鈴的車子 鑾音 響鈴的聲音 鑾聲 鈴聲 皇帝的車駕,因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