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水調歌頭》下片以什麼對偶句來寬慰自己,表達了他達觀的處世態度,同時寄託了他對未來的希望

2021-05-01 03:15:35 字數 5956 閱讀 1203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在水調歌頭,下片中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個對偶句來寬慰自己,表達了他達觀的處事態度,然後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了他美好的願望

2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水調歌頭》下片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對偶句來安慰自己,人活在世誰也難免悲歡離合之事,就像天上的月亮也有時圓有時缺,還要受天氣陰晴影響人們望月。此事自古以來就難兩全,我們只有淡然接受才能安然處之。只要我們能平安長久,即便遠隔千萬裡也能共賞天上同一輪明月。

3樓:胸中有書

《水調歌頭》下片主要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體現了他曠達的人生態度。

4樓:鐵蛋兒的

越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句詩表達了蘇軾的達觀態度

5樓:哦房子

水調歌頭的下闋作者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來表達他自己的處事態度寄託了他未來的美好願望

6樓:藍藍的天空

蘇軾在水調歌頭裡以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寬慰自己

7樓:我是淡定

蘇軾在水調歌頭的下片用對偶句來安慰自己的內心

8樓:分享生活

蘇軾的水調歌頭表達了,他是臂式的處事態度,以及放蕩不羈的人格。

9樓:

我覺得應該月是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樓:mrhs驀然回首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11樓:匿名使用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用這句來寬慰自己,表現了他達觀的處事態度

12樓:日常招鬼陳某人

返回吃飯久旱逢甘雨發發汗苟富貴黃花魚

《水調歌頭》的千古名句表達了蘇軾的什麼情感?

13樓:匿名使用者

情感:對自己坎坷遭遇的豁達,和對天下漂泊、分離的人們的深切祝福。不僅僅是指子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絡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侷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

全文內容: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白話翻譯: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不應該有遺憾,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成全。但願親人能平安健康,長長久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14樓:餜槉

《水調歌頭》的名句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話的意思是隻願互相思念的人能夠天長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過月光來傳遞思念(或者共享這美麗的月光)「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蘇軾通過這兩句話來表達自己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現在這句話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gé),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注:《水滸·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滸傳》266頁)中曾出現過詞曲,下片首句為「高卷珠簾」,其餘相同。

【分析】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

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

在大自然的景物裡,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啟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月亮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很豪放、氣質很浪漫的人。當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圓、嬋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

反映到詞裡,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脫化而來的,李白的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裡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驚歎造化的巧妙。我們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讚美與嚮往。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裡脫胎出來的。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裡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

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入世的思想戰勝了。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入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

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我們仍然不能不讚嘆他那豐富的想象力。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

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況,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莊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絡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

「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侷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

「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王勃有兩句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意味深長,傳為佳句。我看,「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

」都可以互相參看。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並不限於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認為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

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

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這一時期,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展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這一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轉眼已七年未得團聚了。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很明顯,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另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啟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與理想!

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詩人,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

下片寫望月懷人,即兼懷子由,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換頭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夜深月移,月光穿過「朱閣」,照近「綺戶」,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

這裡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月圓人不圓是多麼令人遺憾啊!詞人便無理埋怨圓月: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時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不幸離人的同情。

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便轉而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

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託對未來的希望。

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故結尾「但願」便推出了美好的祝願。「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侷限,「千里共嬋娟」是要突破空間的阻隔,讓對明月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

這兩句並非一般的**和共勉,而是表現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張九齡《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秋霽寄遠》說:

「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蘇軾就是把前人的詩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鑄成對天下離人的共同美好祝願。

全詞設景清麗雄闊,如月光下廣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間來回馳騁的開闊空間。將此背景與詞人超越一己之喜樂哀愁的豁達胸襟、樂觀情調相結合,便典型地體現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格。

什麼是對偶寫法,對偶句是什麼或怎麼寫

1.含義 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 字數相等 句法相似 平仄相對 意義相關的兩個片語或句子構成的修辭法。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後兩部分密切關聯,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 從形式上看,前後兩部分整齊均勻 音節和諧 具有戒律感。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2.形式 單句對偶 用一句對一句叫單句...

蘇軾在什麼背景下寫《水調歌頭》的

蘇軾為迴避在朝中掌權的變法派的爭執自請外放,與其弟 不見六年,那年中秋之夜大醉,對月抒懷。差不多就是這樣。在中秋時身邊沒有親人 懷念弟弟 起了思鄉之情 思親之情 我們老師說還可以理解為被貶官的抑鬱之情 不過這樣就俗了許多 還是第1種更好 在中秋佳節的晚上,想起家人,尤其是弟弟的時候,又想到自己的一生...

古詩中的對偶句是什麼,古詩詞中都有哪些精彩的對偶句?

對偶是將字數相等 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個片語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的修辭法。古詩詞中都有哪些精彩的對偶句?對偶是用字數相等 結構相同 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在古詩詞中極為常見,近體詩中律詩的頷聯頸聯通常都是對偶句。由於漢民族語言具有便於作成對偶的特性,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