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化石來研究古氣候變遷是誰發現的

2021-04-24 22:55:13 字數 5077 閱讀 7774

1樓:漫閱科技

沈括根據延州永寧關大河岸崩,入地數十尺,其下出土一石筍林,共有數百莖,都變為化石,因而推斷這裡氣候早年溼熱,宜竹。根據化石來研究古氣候變遷,沈括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方面的意義

古氣候的古氣候學發展簡史

2樓:遠

古氣候學是研究地質時期氣候形成的原因、過程、分佈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即根據物質成分、沉積岩結構特點和生物,按一定的理論和方法推斷各地質時代的氣候。古氣候學的研究與地質學、古生物學、地球化學、同位素化學、大氣物理學和天文學等密切相關。

19世紀早期,古氣候的研究材料主要**於歐洲和北美。由於當時北美前寒武紀晚期冰川沉積尚未發現,所以認為整個地質時期的氣候都是溫暖的,直到第三紀氣候才開始變冷,到第四紀更新世出現冰川。把高緯度地區指示溫暖氣候的沉積與化石,認為是熱帶或**帶氣候曾達到極地附近的證據。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期,在南大陸發現晚古生代冰磧物以後,地質學家不再把冰川看作是更新世特有的古氣候現象。於是對高緯度地區曾存在溫暖氣候的事實產生了另一種解釋,即地質時期古地理面貌與當今不同,各大陸及相對的極地曾發生過大規模的位移。這就是魏格納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之一。

與此同時,先後有不少論述古氣候的論著,從而奠定了古氣候學的基礎。

20世紀50年代以後,利用現代大氣物理學研究成果,古氣候學在研究方法、測試技術、古氣候成因研究以及應用上都有較大的發展。還把地球的熱平衡、輻射分佈、大氣環流、洋流、氣候帶等理論應用到古氣候的研究中去。此外,還對影響古氣候的地內和地外原因進行深入**。

另一重要的進展是根據氧同位素對古氣溫的測定。60年代以後,古代海洋和大陸溫度定量恢復方法的發展,對第四紀大冰期陸、海、冰古地理的恢復,大氣海洋一般環流模式及冰期氣候的模擬,及地球軌道變化對氣候的影響的研究等,使古氣候學取得了很大發展。[1]

3樓:tootoo耳朵

19世紀早期,古氣候的研究材料主要**於歐洲和北美。由於當時北美前寒武紀晚期冰川沉積尚未發現,所以認為整個地質時期的氣候都是溫暖的,直到第三紀氣候才開始變冷,到第四紀更新世出現冰川。把高緯度地區指示溫暖氣候的沉積與化石,認為是熱帶或**帶氣候曾達到極地附近的證據。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期,在南大陸發現晚古生代冰磧物以後,地質學家不再把冰川看作是更新世特有的古氣候現象。於是對高緯度地區曾存在溫暖氣候的事實產生了另一種解釋,即地質時期古地理面貌與當今不同,各大陸及相對的極地曾發生過大規模的位移。這就是魏格納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之一。

與此同時,先後有不少論述古氣候的論著,從而奠定了古氣候學的基礎。

20世紀50年代以後,利用現代大氣物理學研究成果,古氣候學在研究方法、測試技術、古氣候成因研究以及應用上都有較大的發展。還把地球的熱平衡、輻射分佈、大氣環流、洋流、氣候帶等理論應用到古氣候的研究中去。此外,還對影響古氣候的地內和地外原因進行深入**。

另一重要的進展是根據氧同位素對古氣溫的測定。60年代以後,古代海洋和大陸溫度定量恢復方法的發展,對第四紀大冰期陸、海、冰古地理的恢復,大氣海洋一般環流模式及冰期氣候的模擬,及地球軌道變化對氣候的影響的研究等,使古氣候學取得了很大發展。

北宋科學家沈括,他做出的貢獻到底有哪些

4樓:初級提問者

沈括是北宋一名有名的科學家。無論是在北宋時期,還是在後朝後代大批科學家當中,沈括一直是最優秀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沈括可以說是個全才,天文、數學、地理、生物、醫學、物理……似乎每一門都非常擅長,要是放在當今那就是一個文理通吃的學神級人物。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

嘉祐八年(202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2023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

他叫沈括, 字存中, 號夢溪丈人, 北宋時杭州人, 生於2023年, 卒於1095 年。也許只有在北宋那個文化環境無比寬鬆的時代才能出現這樣的天才。像他這樣級別的**, 去世後應該在「新聞聯播」 中發個訃告什麼的吧?

這可就令播音員為難了。因為你得這麼說: 大宋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外交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數學家、農學家、醫學家沈括先生如何如何。

哈哈, 太長了, 一口氣估計都念不下來呢。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先從沈括的仕途說起吧。沈括出身於一個官僚家庭, 他的父親做過泉州、開封、南京和成都的知府。知府算是中高階**了, 由此, 在父親死後, 沈括憑父萌入仕, 在今天的江蘇沭陽縣擔任主簿, 積年升遷, 又擔任了安徽寧國縣令。

嘉祐八年(1063), 33 歲的沈括中了進士, 被任命為揚州司理參軍, 負責刑訟。王安石變法後, 他獲得重用, 擔任了主管全國財政的三司使。在此期間, 沈括還負責過欽天監, 修訂了曆法; 出使過遼國, 交涉劃界事宜。

王安石變法失敗後, 他被遣到外地, 在地方上擔任知府和安撫使等。後來, 因在與西夏的永樂城之敗中負有領導責任, 他被貶為均州團練副使, 仕途終結。

沈括對天象進行細緻的觀測,取得了一些新的發現與觀測結果。例如,沈括用晷、漏觀測發現了真太陽日有長有短。經現代科學測算,一年中真太陽日的極大值與極小值之差僅為51秒。

沈括還詳細觀察了五星執行軌跡和隕石墜落時的情景;併為測量北極星與北天極的真實距離設計了窺管,每夜3次,連續三月,得200餘圖,得出當時極星「離天極三度有餘」的粗測結論。

其實對於沈括被西方人稱為什麼這一問題,也是有幾種答案。有一說是指沈括的《夢溪筆談》被英國科學大師稱之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而沈括本人則被大師指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當然無論是前面的讚揚還是後面的褒獎,這些都是屬於沈括的榮譽,也是屬於中華兒女的驕傲。

而西方國家的那些大師們之所以這麼讚美沈括,自然也是有許多必然原因的。沈括本身確實是十分博學多才,並且一生成就也十分顯著。在當時,沈括幾乎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要是放在現代就是學神級人物。

除了非常擅長自然科學以外,天文、地理、生物、軍事、醫學、化學、農學等等,沈括都是非常精通的。

沈括,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地理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一定程度來看,可以說他是一位全方位發展的全才。這樣的一位全才,他與蘇軾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接下來分別從以下兩個角度來分析兩人之間的關係。

首先,從所屬陣營的角度來看。沈括和蘇軾是分屬不同陣營的,沈括是新近派,支援王安石變法,並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和重用。蘇軾則是守舊派,不太支援王安石的激進變法,與司馬光屬於同一陣營。

沈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號稱劃千年不遇(與阿基米德牛頓齊名)。沈括不僅是科學家、作家、博物學家,同時也是名將和軍事家。沈括也是名將種諤的上級和培養者,也是鹿延軍(陝西軍的一支)的主官。

種諤向朝廷獻計伐夏,得到同意,主力未到就輕敵冒進,但種諤果敢堅決,屢破敵軍,很快就包圍了米脂。

西夏國舅樑永能大帥率八萬精騎來援米脂,其中包括夏軍最恐怖的重甲騎兵:鐵鷂子。夏軍士氣大振,宋軍疲態顯露。

種諤連忙穩定軍心,佈置了圍城打援的策略。宋軍圍著城挖壕溝,讓城裡的人出不來,然後在山川險要處設伏,在無定川口排下大陣禦敵。

不多時,樑永能的大軍在濃霧中現形,鄜延鈐轄高永能觀察了敵陣後對其弟高永亨說:「敵軍勢大,有些輕視我軍,我們佔據山川地形,從兩翼合擊必能取勝。」第二日天明,大霧逐漸散去,高永能、高永亨從左右翼殺出,種諤親率中軍主力推進。

鄜延軍經過大科學家沈括的調教,指揮系統更加先進,種諤在陣後以鼓聲和令旗傳令,如同電腦遊戲一般精確,各種遠端改良式床具級弓弩層出不窮,很快就讓樑永能陷入苦戰。但樑永能手下畢竟有鐵鷂子這支超級騎兵,這支部隊人馬均披重甲,能夠抗擊神臂弓的遠射,騎士鎖在馬上,雖死不墮,而且全部採用西域良馬,速度極快,衝擊力極強,比遼軍的鐵林軍更加強悍

從取得成就的角度來看。蘇軾是一代大文豪,天賦異稟,曾經進入朝廷的史館工作,而沈括也並不遜色,考取進士後也有一段史館的工作經歷,兩人曾經成為短暫的同事。

據說,沈括從小就是非常勤學又好問的,在加上父親為官需要四處遊歷走動,所以沈括從來都沒有停止思考和觀察。無論走到**,看到什麼,學習到什麼,沈括都喜歡把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相結合來思考,從而得到更深入的答案。

所以說,沈括確實是個非常認真、勤奮之人,他的才華他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他有天賦,更是因為他後天不斷努力。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態度,才能成就後來的卓越吧。尤其是一本《夢溪筆談》更是讓後人對沈括津津樂道。

在《夢溪筆談》中有許多關於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這些都是沈括從小到大根據自己所見所聞再進行整理而編著的。對於後人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蹟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之後的遺體或

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

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

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蹟就稱為化石。

作用化石是遙遠的地質歷史時期各種生物的遺體或遺蹟,因此,化石就能夠或多或少地反映出當時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狀況,也就為人類瞭解生命的歷史和地球上生態環境變遷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使得我們對古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進化的規律和機制等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擴充套件資料

形成條件

(1)有機物必須擁有堅硬部分,如殼、骨、牙或木質組織。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蟲或水母也能夠變成化石。

(2)生物在死後必須立即避免被毀滅。如果一個生物的身體部分被壓碎、腐爛或嚴重風化,這就可能改變或取消該種生物變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須被某種能阻礙分解的物質迅速地埋藏起來。而這種掩埋物質的型別通常取決於生物生存的環境。海生動物的遺體通常都能變成化石,這是因為海生動物死亡後沉在海底,被軟泥覆蓋。

軟泥在後來的地質時代中則變成頁岩或石灰岩。較細粒的沉積物不易損壞生物的遺體。在德國的侏羅紀的某些細粒沉積岩中,很好地儲存了諸如鳥、昆蟲、水母這樣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怎樣鑑別化石?家裡有塊化石,類似古海洋生物,請各位懂行的幫忙

化石沒有專業儀器的話不好說,一般鑑別化石就是測定碳含量 怎樣鑑別化石?家裡有塊化石,類似古海洋生物,請各位懂行的幫忙鑑別一下。從 上看屬于海洋生物化石,東西問題不大,您是想 還是想鑑定 怎樣鑑別化石?家裡有塊化石,類似古海洋生物,請各位懂行的幫忙鑑別一下。這不是化石,就是一塊珊瑚碎片,在海底隨波浪滾...

化石是怎麼來的,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遠古時代的地球上,生長著很多奇異的動植物。一場洪水,把它們埋藏起來。經過幾億年的漫長的時光,它們沒有消失,而是與岩石化為一體,等待著我們有一天去發現它們。這就是殊為珍貴的化石。化石是指儲存在各地質歷史時期岩層中的生物遺體和遺蹟。化石的型別可分為 實體化石,如在西伯利亞第四系凍土層裡發現的25000年...

化石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

化石能使人們更瞭解遠古時期的人文,對考古界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有了化石,我們可以瞭解以前的人類,還可以瞭解恐龍的外貌特徵,有些化石是勝譽 的,他們證實了遠古生物的種種足跡。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 遺物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等。化石,古代生物的遺體 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