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句中 之」的用法和含義。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沿

2021-04-22 11:36:22 字數 5759 閱讀 174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 (代詞,代指在下游尋找石獸的事)沿河求之內 (代詞,代指石獸)一容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代詞,代指講學家的說法)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代詞,代指石頭)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

2樓:匿名使用者

一位學者在寺廟裡設館教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

《河中石獸 》原文、註釋、翻譯。 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gān),山門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 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zhuǎn)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於數裡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

譯文

滄州的南邊,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正門倒塌在了河水裡,門前的兩個石獸一起沉沒在這條河裡。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資金重新修建寺廟,在河中尋找石獸,最終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往下流去了。

於是劃幾條小船,拉著鐵鈀,尋找了十多裡,沒有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裡教書,聽了這件事後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湍急的河水沖走呢?

石頭的性質堅硬而沉重,沙的性質鬆軟而浮動,石頭埋沒在沙中,越沉越深罷了。沿著河去尋找兩隻石獸,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句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件事,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水中的石獸,都應當到河的上游尋找。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但是水流反衝的力量,必定會在石頭下面迎著水流的地方沖刷石面形成坑洞。

越衝越深,衝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洞裡。像這樣又衝擊,石頭再轉。不停翻轉,石獸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尋找石獸,固然荒唐;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依照老河兵的話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幾裡外找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現象,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註釋

1.滄州:滄州市臨:靠近。河:指黃河。幹:岸邊。

2.山門:寺廟的大門。圮:倒塌。

3.閱:經歷。歲:年。餘:多。

4.棹:船槳。這裡作動詞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沒。

7.顛(一本「傎」):顛倒、錯亂。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齧:本意是"咬".這裡是沖刷,衝擊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斷:主觀判斷。

11已:停止。

12是非:這不是 是: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設帳:設立學管教學。

15.竟:最終。

16.並:一起。

17.臨:岸邊。

18.圮:倒塌。

19.曳:牽引,拖著。

20.鈀:通「耙」,整地的農具。

21.但:只。

22.倒擲:傾倒。

23.蓋:原來(是)發語詞放在句首。

24.暴漲:凶猛的河水。

25.爾輩:你們。

26.幹:岸邊。

27.臨:面對。

28.並:一起

29.焉:相當於「於之」,在那裡。

30.求:尋找。

31.以為:認為。

32.蓋:因為。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義:事物的原理。 今義:一種學科。

擴充套件資料

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是清代文學家紀昀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講述了一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學者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之人的嘲諷,亦告訴了人物認識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調查**這一道理。全文層次分明,圍繞石獸的搜尋工作敘述,在戲劇性的情節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節簡單、語言簡練,讀來卻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紀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慶三年(1798)期間,開始收集民間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關於考據的文字,整理並寫成了《閱微草堂筆記》,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作者簡介

紀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

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蒐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作品鑑賞

這篇文章用簡練的語言講述了一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歌頌了富有實踐經驗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諷刺了儒道學的自以為高明。對於人們的思維和認識具有較大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全文層次清晰,其行文結構主要圍繞石獸的搜尋工作,在戲劇性的情節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廟裡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樣,因為對外界事物的認識有限,按照常規思維划著幾隻小船,順著河流去尋找石獸,當然是找不到。

可是學者按照自己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進行推理也不正確,他的一套理論也許能讓眾人暫時信服,但是事實還是事實,按照學者的理論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獸的。老河兵因為常年與河流打交道,對河流的水、石、泥沙等習性有更細緻的瞭解,因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石頭逆流而上了。

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尋找,果然找到了石獸。

文章結尾揭示了主旨:「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憑主觀猜測而下判斷歟!」像和尚和道學家那樣「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況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

作者對此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的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又指明瞭認識事物的方法和途徑: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觀臆斷,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於事,給了人們非常深刻的啟示。

此文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卻是耐人尋味的。它說明天下的事物雖有其共同規律,但更有其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處的環境、條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更是發展變化的。

現實中的許多生活經驗,其實都能證明這一點。這也就是這篇文章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名家點評

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貴州師範大學中國詩詞韻文研究所所長汪泰陵《清文選》:「本文雖然短小,但結構卻相當嚴謹。寺僧的話、講學家的話、特別是老河兵的話,一層深似一層,猶如剝筍一般,極具說服力。

文章的語言亦精煉準確,有一種不容辯駁的力量在。」

後世影響

此文被選入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2017版)

4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滄州的南邊,有一座

5樓:匿名使用者

河中石獸

原文:滄州南一寺臨河干(gān),山門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 竟不可得。

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zhuǎn)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於數裡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

(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

譯文:滄州的南邊,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正門倒塌在了河水裡,門前的兩個石獸一起沉沒在這條河裡。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資金重新修建寺廟,在河中尋找石獸,最終沒找到。

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往下流去了。於是劃幾條小船,拉著鐵鈀,尋找了十多裡,沒有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裡教書,聽了這件事後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湍急的河水沖走呢?

石頭的性質堅硬而沉重,沙的性質鬆軟而浮動,石頭埋沒在沙中,越沉越深罷了。沿著河去尋找兩隻石獸,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句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件事,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水中的石獸,都應當到河的上游尋找。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鬆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但是水流反衝的力量,必定會在石頭下面迎著水流的地方沖刷石面形成坑洞。

越衝越深,衝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洞裡。像這樣又衝擊,石頭再轉。不停翻轉,石獸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尋找石獸,固然荒唐;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依照老河兵的話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幾裡外找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現象,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字詞解釋:

1.滄州:滄州市臨:靠近。河:指黃河。幹:岸邊。

2.山門:寺廟的大門。圮:倒塌。

3.閱:經歷。歲:年。餘:多。

4.棹:船槳。這裡作動詞用,划船。

5.木柿:木片。

6.湮:埋沒。

7.顛(一本「傎」):顛倒、錯亂。

8.河兵:治河的士兵。

9.齧:本意是"咬".這裡是沖刷,衝擊的意思。坎穴:洞坑。

10.臆斷:主觀判斷。

11已:停止。

12是非:這不是 是:這 非:不是。

13如:按照。

14設帳:設立學管教學。

15.竟:最終。

16.並:一起。

17.臨:岸邊。

18.圮:倒塌。

19.曳:牽引,拖著。

20.鈀:通「耙」,整地的農具。

21.但:只。

22.倒擲:傾倒。

23.蓋:原來(是)發語詞放在句首。

24.暴漲:凶猛的河水。

25.爾輩:你們。

26.幹:岸邊。

27.臨:面對。

28.並:一起

29.焉:相當於「於之」,在那裡。

30.求:尋找。

31.以為:認為。

32.蓋:因為。

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義:事物的原理。 今義:一種學科。

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適當的代詞,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說明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並把該名詞填入相應的方框內

1.your,2.one,3.my,4.yours,5.both 6.any 7.both,8.all 9.one,10.whose where are you 在括號裡填入適當的代詞 請仔細審查你的題,是讓填代詞嗎?where are you from 你來自 但是在這裡from是 介詞 你確定填...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義,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並解釋

使用者名稱 動態 上週上升 q m 8115 xiaozhaotaitai 7505yffamy 3985 追求智慧路上 3610 米兵 3270 更多 訂閱該問題 易趣又做 啦!誰說便宜無好貨?網上購物來易趣,底價 搶翻天!服飾數碼化妝品,超值商品任您選 each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並...

指出下列句中帶「」的詞的意義與今義的關係,說明是詞義的擴大

1 兵 出處 左傳 成公二年 擐甲執兵,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譯 身披鎧甲,手拿 指準備戰鬥。2 臭 xiu 氣味。出處 周易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譯 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 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