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一定要壓韻嗎我沒有什麼文化,但是我喜歡看詩詞,學著寫

2021-04-22 10:36:44 字數 5873 閱讀 8057

1樓:大王文倩

可以不押韻,隨心寫,只要不偏題就行

寫詩一定要押韻嗎?

2樓:竹三生

那要看你寫的什麼詩。若是絕句、律詩這等有嚴格要求的那必定是要的。一般打油詩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為要,那也是要的。

若是意境為上的古體詩可以精於煉字而不必拘泥於押韻不押韻。若是重在抒情講理的現代詩可押韻可不押韻,沒有要求。

3樓:匿名使用者

詩要求高,一定要

詞要求頭尾要

(出300分來討論)為什麼寫詩一定要按平仄格韻?

寫詩詞一定要遵循平仄規律嗎?

4樓:9點說史

不一定。

詩分古體和近體,寫近體詩(律詩、律絕)必須嚴格如律,古體詩則幾乎百無禁忌,押韻就行。詞要嚴格一些。填詞按譜,每一個詞牌都有對應的詞譜,上面規定了一首詞的用韻、斷句、每個字的平仄要求等,必須嚴格按照詞譜規定的來填。

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

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樑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

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

在齊樑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

擴充套件資料

平仄目的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

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

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5樓:閃閃s閃

古代詩詞是要講究平仄的,現代詩詞可以不用。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五種聲調,稱為平(陰平、陽平)、上、去、入。

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

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自元朝周德清後,平分陽陰,仄歸上去。逐步形成陰平、陽平歸平,上聲、去聲歸仄,入聲取消的格局。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

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按傳統的說法,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是「不平就是仄」。

平仄簡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對聯:(聯尾)上仄下平

6樓:爆牙奶奶

所有詞牌都有自己的平仄規律

但是如果自己做詩的話初學者一般懂得押尾韻就行遵循 的話呢

嚴格是要遵循啊

但也可以稍微不遵循

詩一般只要注意尾部要押韻就行

沒有限制嚴格的規律吧

7樓:匿名使用者

所有的詞牌都有規律

一定要遵循

詩的話沒有詞分得那麼細

但是七言還是五言

是律詩還是絕句

也都是有規定的

你要是隨便寫的 那叫打油詩

不過打油詩通常也是要求押韻的

8樓:素手擷香

律詩,有韻不合平仄,叫古風.不合平仄也沒有韻,那就什麼都不是.每個不同的詞牌,它的要求不一定,句子長短\平仄位置等都有差異,包括所寫的內容.

舉個例子:

據說詩詞挺難學,

要有耐心去堅持.

加油啊我支援你,

希望有所成就哈.

以上你說是什麼?什麼都不是,它只是看上去像七絕.

再舉例:

臨江仙有塊石頭潮溼了,滋生某種黴斑。

火爐燒烤水迴圈。

死灰沉澱處,**那張船。

光影參差流幻影,一雙彩蝶翩翩。

鮮花爛漫是春天。

偶然來個我,彌散在炊煙。

這個詞牌叫《臨江仙》,是按照規定填寫的,基本合乎要求,你說這能算詞嗎?

所謂詩詞就是以文言詞彙為基本詞彙,以平水韻聲韻體系為其基礎語音,以表現高貴的人文精神與高雅的審美情趣為旨歸的具有嚴格而穩定的韻律的文體。

初學建議先從平仄開始對聯開始.

9樓:抑兒

也不能這麼說,人們遵循仄平的規律是為了使句子讀起來押韻,有韻味,有深度,而並不一定都要遵循

再而,古詩詞的韻律一般較深,現代詩歌注重得較少~~~

10樓:落陌祭

詞一定要要,詩嘛……律詩或絕句一定要。

好像唐代以前是不要的

11樓:賈爆竹

不一定,有的是有的不是,比如現代詩詞就不必了!

想學寫詩,該怎麼入門

12樓:匿名使用者

第1步:確定寫詩的主題

在開始寫詩時,首選要選好你要寫的主題,到底是寫關於哪方面的,是關於工作、生活還是愛情題材的,這個一定要確定好,也是寫詩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第2步:選擇詩詞的型別

詩詞分很多種型別,是選擇古代詩,近體詩還是現在自由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一開始寫的作者,個人建議還是寫自由詩為妙,因為不用受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制。

第3步:一開始從從模仿開始

要自己一下子自創一首好詩很難,所以可以先看看別人怎麼寫,分析他們的寫法,挑一首自己最喜歡的詩詞做分析,先分析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段落,字數,押韻,只有讀懂了這首詩,模仿或者再創作就不是很難了。

第4步:開始寫的階段

一切準備妥當,就是開始寫詩的階段了,先從第一句開始寫,反覆推敲和思考,不過想到中間或者結尾的句子時也可以用本子記錄下來,中間實在寫不出來時,也可以再看看參考的詩詞加深印象,比結合自己要寫的主題,相信很快就會繼續寫下去,雖然這過程有點枯燥,但一定要堅持下去;

第5步:不斷修改,逐步完善

修改可以出現在創作的過程,也可以在結尾階段,寫好之後,反覆閱讀或者打聲朗讀也行,同時思考有沒有更好的句子來替代這一句,或者這一句哪個詞用的不好,換另外一個相近詞表達會不會更好,不斷修改,儘量做到自己覺得很完善的程度。

第6步:完成釋出,問別人意見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個詩人或詞人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能感之」,「能寫之」.首先,你需要有豐富、細膩,且真誠的感情.「修辭立其誠」,沒有真誠的文學永遠不會成為好的文學.

具體到詩人詞人,那就是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鍾嶸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倘若沒有一顆善感的心靈,就不會受到任何感動,自然也就不會有寫詩的動機.詩詞是讓人的心靈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

永遠不能為了寫詩而寫詩,真的有所感才能寫出好詩.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讀多背,讓詩詞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寫得好.因此,所有的詩人詞人都是先背,然後才能自己創作.

詩詞中特殊的句法與詞語都是需要學的,生硬的背不會起什麼作用,因此多讀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詩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寫好了.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詩讀詞一定要有抑揚頓挫的讀誦,務必將自己的感情投入進去,否則對詩詞聲調之美是無法真正體會的.倘若對聲調的美沒有體會,寫出來的詩詞不是生硬就是彆扭.

詩詞的生命與感發之力量有一大半是來自聲調的,嚴滄浪說盛唐詩「興象高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聲調抑揚頓挫,讀起來朗朗上口,能夠從聲音上直接打動人.詩詞當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寫好詩詞不是來自拼湊,而是來自自然的流露.詩的格律有平起與仄起兩種,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就往上再加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就變成仄起了.

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兩個字成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是平起.雖然理論上一三**論,但是三平與三仄在格律詩中都是不允許的,因此第五個字一定要論.

要是五言的話,只有第一個字才能論.五言的平起格式與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種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變成仄平仄.至於詞律,每一種詞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參考像《白香詞譜》之類的詞譜.

格律詩只能押平聲韻,古詩可以押仄聲和入聲,且可以換韻.詞有平聲韻、仄聲韻、亦可換韻.但是無論詩與詞,都一律不可四聲通押.

入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倘若不能讀準確入聲字,詩詞的聲調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說普通話的人都不知道入聲,因為從元朝開始入聲就被分入其他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南方很多方言儲存著入聲.

要是你不知道準確的讀法,那就把入聲字讀成短促的去聲.入聲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詩填詞都有入聲的,比如「黃河遠上白雲間」的「白」就是入聲,要是不讀成入聲這句就犯了三平了.

要是一首詩或詞押的韻四聲都有,而且聽起來好像不太押韻的時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聲韻.比如柳永的《江雪》:「絕」、「滅」、「雪」.

普通話的讀音一個是陽平,一個是去聲,一個是上聲,但是這些字都是入聲,因此要讀成短促的去聲.入聲在平水韻有專門的分類,一共有十七個韻部.一個一個的背當然是最保險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對詩詞的格律熟悉了,入聲辨別也就不難了.

比如,王維的「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應當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聲,否則按照普通話的讀音這句格律就完全不對了.

至於押韻的問題,相對來說不是很大,理論上說應該按照平水三十韻,但是有些韻部(比如一東二冬)是可以合併的.詞韻更為廣泛,《白香詞譜》的附錄應該有詞韻.

前面所說的格律、入聲等方面,只不過是詩詞的準則,真正要寫好詩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詩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個願意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對社會是否有關懷、有責任.一個詩人寫出什麼樣的詩要取決於他的學識、經歷、性格、最重要的是人格.杜甫之所以偉大,不還是因為他的忠愛纏綿是完全出於真摯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死板的教條嗎?

每一位詩人的風格不同,也是由於性格、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和詩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古人云「詩言志」,詩詞與人格是不可分開的,我相信秦檜之流的人物絕對寫不出好詩.

剛開始寫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能夠寫出來、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可以不合格律,但是寫完之後要改好.最好的情況就是格律諳熟於心,寫出來的詩詞就自然合乎格律了.即使如此,寫完之後有必要的話還是要改的,比如不通順的句子或者生硬的詞語.

古人從小背詩,他們的語言也有入聲字,因此這些問題都不是他們擔心的.我們的時代雖然離古人很遠,但是古人創作的詩詞卻歷久常新,給予我們心靈的感動與提升是任何其他學問都無法代替的.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中,讓我們守住心靈的淨土,延續這優良的傳統吧!

寫詩一定要押韻嗎,寫詩一定要對仗麼?

可以不押韻,隨心寫,只要不偏題就行 寫詩一定要押韻嗎?那要看了,bai 比方說古體詩 du樂府詩或者用楚辭zhi手法的,是不需dao要的。如果是絕句 律詩則內需要。所謂絕句,容 乃是四行,有五言絕句 20字 七言絕句 28字 所謂律詩,乃是八行,有五言律詩 40字 七言律詩 56字 無論五絕七律等,...

寫詩一定要押韻嗎,寫詩如何押韻

那要看了,bai 比方說古體詩 du樂府詩或者用楚辭zhi手法的,是不需dao要的。如果是絕句 律詩則內需要。所謂絕句,容 乃是四行,有五言絕句 20字 七言絕句 28字 所謂律詩,乃是八行,有五言律詩 40字 七言律詩 56字 無論五絕七律等,每種都有四種不同的韻律,分別是平起首句入韻 平起首句不...

鼻樑骨斷了一定會疼痛流血嗎。有沒有什麼明顯症狀,我昨天打球鼻子撞在別人肱三頭肌那人比較胖撞在肉上了

沒事的。過個幾天就好啦!不會流血。但是。無比的痠痛。我鼻子昨天撞了一下,今天鼻樑中間有點疼,會不會是鼻樑骨斷了啊?不會骨折的,如果是鼻骨骨折你會感覺非常痛。而且鼻子還會腫起來。嚴重的會流鼻血。你只是有點痛。不會有事的。主要是鼻子上1 3兩側會有壓痛,按時疼痛明顯可伴隨腫脹或皮下淤血斑。你的症狀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