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舍是距離詞,那麼舍的距離是多少

2021-04-22 05:52:35 字數 6189 閱讀 9802

1樓:匿名使用者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追問。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是多少公里?

2樓:假蘇更生

古時候的計量單位中,三十里為一舍。1公里等於2裡,所以一舍就是現代的15公里。

3樓:碩陽人福

退避三舍主要是為了避其鋒芒,大概也就是30多公里吧。

4樓:抉擇誰吧

其實對於那個時候呢,大概也就是30公里這樣子,所以退避三舍也就是90公里。

5樓:愛好是個悲催

退避三舍中的一舍大概是30裡,應該是15公里。

6樓:小小時光

古時候三十里為一舍,就相當於現在的十五公里。

7樓:你總是不懂我的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代表:90裡地。

8樓:清春不打烊

一舍等於30公里,想想古代的一些計量詞還是比較難懂的。

9樓:半醉

一舍應該是指的30裡,也就是15公里,三舍就是45公里,

10樓:南方傲嬌女小刀

一舍應該是三十公里,能躲的多遠就多遠。

11樓:瀟灑舉杯敬風塵

在古代的度量單位中,三十英里是一舍。

1公里等於2英里,所以它是現代的15公里。

1.退避三舍的故事

一般來說,退避三舍的故事,當春秋的第二個暴君晉文功或楚國流亡的兒子時,楚承旺在宴會上問起晉文功:如果兒子回到金,你要還我什麼,他回答:如果兩國交戰,我必須首先避開這所房子。

如果您不願意原諒我,我必須鞠躬弓箭與您打交道。」五年後,晉楚兩軍在城濮中作戰,晉文功真的命令晉軍按照諾言撤退,反而以漂亮的方式贏得了戰爭。

2.軍事術語

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術語。部隊進駐一天後,營地與起點之間的距離為舍。春秋兩軍的行進通常是每天30英里。

完成此旅程後,他們將露營和休息。因此,它們將被轉換為舍。在秦朝,它是415米。

一個舍(30英里)相當於今天的18多公里,大致相當於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到首鋼技術學院的距離。古人使用三十英里作為房屋,這並不是說當時的士兵每天只有30美分的體力。前進速度取決於當時的軍事行動方法和後勤能力。

3.行進速度

春秋戰時的主要作戰方式是戰車。儘管戰車具有很強的衝擊力,但它對地形的適應能力遠比步兵和騎兵差。因為戰車的風格比較簡單和呆板,所以它主要取決於起伏。

隊形的緊密度比行進的速度更為重要。因此,春秋兩軍的行進很少超過每天30英里,試圖維持嚴格的三軍或五軍編隊。無論是當時的晉軍還是楚軍,行軍的速度都不到戰**的三分之一。

4.孫子兵法

俗話說:兵貴神速,如果您僅堅持常規的行進速度,那麼您將不可能取得令人驚訝的成功。例如,為了競爭有利的地形,部隊有時不得不提高行進速度。

但是這種行為具有一定的風險。兵生孫武在《孫子兵法·軍爭》裡曰過:「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如果您在第50英里,您將去將軍,法律將完成一半;如果您在第30英里,則將是三分之二。

5.軍隊昂貴

軍隊對士兵來說非常昂貴,行軍越快,留下的人就越多。這將導致軍事力量不完整,更容易被擊敗。金軍撤退時使用常規速度,無需擔心前後團隊脫離,可以確保完全的戰鬥力。

12樓:薛無依

成語退避三舍說的是當年晉文公信守承諾,在楚國和晉國兵戎相見時主動退避三舍的故事。故事中的三舍其實相當於現在的九十里,所以說一舍就相當於三十里,也就是十五公里。

話說當年,晉文公重耳還是一個公子之時,因為奪嫡之爭受人陷害,被晉獻公派人追殺。當他逃到楚國的時候,楚成看他舉止非凡日後必成大器以國賓之禮相迎。晉文公感動之餘承諾他當國君以後若是兩國相爭,晉軍一定率先退避三舍償還這份恩情。

再有紛爭,另行再戰!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之下真的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並把晉國治理的日益強大。

在後來晉**隊和楚**隊真的兵戎相見之時,晉文公為了實現當初的諾言,真的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地,退守城濮。不想卻被楚軍將領成得臣誤以為晉軍未戰先怯,竟然下令楚軍『乘勝追擊』。結果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噗之戰的勝利。

其實這要是在現在,很可能就不會發生這一事件。先不說晉文公重耳當年落難時候有沒有這麼承諾過,畢竟史書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即便是真的說了,在兩國打仗之時,楚國將軍就應該熟讀這一份典故,這樣一來就不會被誤中晉軍的誘敵深入之計了。

真以為重耳是信守承諾嗎,他要是真信守承諾又怎麼會放火燒山害死介子推?真要信守承諾他直接言明便可,又怎會佯裝敗退之時還拖拽樹枝揚起一路風塵?

總而言之,『退避三舍』其實不過是晉文公重耳的一個一舉兩得的計謀罷了,既償還了當年的恩情,又消滅了現在的對手!說起過去的長度單位,其實不僅有舍,還有引、匹、丈、尺等等很多,想要了解的,以後咱們另說!

退避三舍是退了多遠? 40

13樓:翟嚮明

一舍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所以退了九十里。望採納……

14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舍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成語「退避三舍」中,「一舍」是多少裡,為什麼要退讓呢?

16樓:時安

因為楚國曾經在晉文公落難的時候幫助了他,晉文公是在履行諾言。

17樓:可愛的deer鹿

退避三舍當中的一舍大概就是30裡。應該是這樣子計算的。

18樓:愛上賢

「一舍」是三十里,在當時這是很長的距離,是有歷史典故的。

19樓:小小蜜小小

一舍」是三十里,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步風平浪靜,這是禮讓的境界。

20樓:冷幻覺覺覺覺

一舍是指30里路,是為了報答對方的救命之恩

21樓:願餘生溫柔

意思就是向後退90裡,當做是當初收留之恩的回報。

22樓:a**啊

其實不遠,就是要自己去躲起來,沒什麼道理的

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是多少裡?

23樓:娜娜姐

退避三舍,主動迴避或退讓,以免產生衝突。「舍」在古代行軍打仗時,專用於衡量距離,一舍就是30裡。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晉文公重耳,他避讓的是楚**隊,為什麼要避讓呢,是為了報恩,這得從重耳逃亡生涯說起。

那一年,晉國國君是晉獻公,這個老頭子身邊有個妖豔賤貨人稱驪姬,跟歷史上大多數君王一樣,晉獻公沉迷於美色無法自拔,結果就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驪姬之亂。從此,重耳就過上了悲慘的流亡生活,他一路上經歷了數十個國家,基本上每個國家都不把重耳當人看,你想啊,一個逃亡在外的公子,如此落魄,當然不受人尊重了。重耳的性格也是在這些世態炎涼中被磨礪出來的。

後來,重耳又逃到了楚國。當時的楚國可是一個大國哦,但楚國國君並沒有輕視重耳,反倒對他禮待有加,在一次宴會上,楚成王對重耳說:「你看,這十多年來,你到哪兒都不被重視,我卻對你這麼好,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了老大,怎麼報答我呀?

」後來,重耳果然回到了晉國,是為晉文公。晉國在他的努力經營下,國力日隆,也成了不可小覷的強國。但是如果晉國想要稱霸,還必須幹掉楚國才好,於是,晉、楚兩國就真的在戰場上相見了。

楚國那邊,是大將成得臣領兵,晉國這邊則是重耳親自指揮。兩軍剛一碰頭,重耳就下令後退90裡。軍中將士都覺得這個重耳瘋了,還沒開始打呢就後退,這叫什麼話。

重耳邪魅一笑,說你們不懂,我要報恩。重耳這一笑,被晉國戰神先軫看到了眼裡,他知道,這一退,晉國必勝:首先,從道義上來說,我方為君你方為臣,臣追君是為不義,戰後要講道理晉國也佔上風;其次,我先讓你90裡,就像高手對決我讓你三招一樣,自己顯得有風度了。

最重要的是,楚國本來就長途跋涉,再追擊90裡勢必勞累不堪,而晉國越退離自己家大本營越近,後勤補給就越及時。這一退,退得天時地利人和都讓晉國佔全了,焉有不勝之理?果然,晉國大獲全勝,重挫楚國,從此晉國走上了稱霸之路,陸續吞併了周邊幾個效果,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24樓:匿名使用者

「舍」在古代行軍打仗時,專用於衡量距離,一舍就是30裡,三舍就是90裡。

25樓:橘貼畫

成語退避三舍說的是當年晉文公信守承諾,在楚國和晉國兵戎相見時主動退避三舍的故事。

26樓:黑暗霸主霸鯊

「舍」在古代行軍打仗時,專用於衡量距離,一舍就是30裡。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晉文公重耳,他避讓的是楚**隊,為什麼要避讓呢,是為了報恩,這得從重耳逃亡生涯說起。最重要的是,楚國本來就長途跋涉,再追擊90裡勢必勞累不堪,而晉國越退離自己家大本營越近,後勤補給就越及時。

這一退,退得天時地利人和都讓晉國佔全了,焉有不勝之理?果然,晉國大獲全勝,重挫楚國,從此晉國走上了稱霸之路,陸續吞併了周邊幾個效果,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27樓:夢醒時分緣何為

成語退避三舍中的一舍其實是30km。事實就是這樣的。

28樓:五菱之角

晉國大獲全勝,重挫楚國,從此晉國走上了稱霸之路,陸續吞併了周邊幾個效果,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29樓:匿名使用者

舍」在古代行軍打仗時,專用於衡量距離,一舍就是30裡

30樓:否羑澤丶亦良

一舍就是30裡,可以說是很遠的地方啊。公子重耳還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

31樓:cherry範

古時候一舍就是30裡,退避三舍就是退讓90裡地。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中三舍代表多遠

32樓:沐雨蕭蕭

退避三舍。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三舍代表:90裡地。

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解釋] : 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33樓:唐揹包

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三舍就是90裡

成語「退避三舍」中,「一舍」是多少裡?

34樓:匿名使用者

退避三舍,主動迴避或退讓,以免產生衝突。「舍」在古代行軍打仗時,專用於衡量距離,一舍就是30裡。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晉文公重耳,他避讓的是楚**隊,為什麼要避讓呢,是為了報恩,這得從重耳逃亡生涯說起。

那一年,晉國國君是晉獻公,這個老頭子身邊有個妖豔賤貨人稱驪姬,跟歷史上大多數君王一樣,晉獻公沉迷於美色無法自拔,結果就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驪姬之亂。從此,重耳就過上了悲慘的流亡生活,他一路上經歷了數十個國家,基本上每個國家都不把重耳當人看,你想啊,一個逃亡在外的公子,如此落魄,當然不受人尊重了。重耳的性格也是在這些世態炎涼中被磨礪出來的。

後來,重耳又逃到了楚國。當時的楚國可是一個大國哦,但楚國國君並沒有輕視重耳,反倒對他禮待有加,在一次宴會上,楚成王對重耳說:「你看,這十多年來,你到哪兒都不被重視,我卻對你這麼好,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了老大,怎麼報答我呀?

」後來,重耳果然回到了晉國,是為晉文公。晉國在他的努力經營下,國力日隆,也成了不可小覷的強國。但是如果晉國想要稱霸,還必須幹掉楚國才好,於是,晉、楚兩國就真的在戰場上相見了。

楚國那邊,是大將成得臣領兵,晉國這邊則是重耳親自指揮。兩軍剛一碰頭,重耳就下令後退90裡。軍中將士都覺得這個重耳瘋了,還沒開始打呢就後退,這叫什麼話。

重耳邪魅一笑,說你們不懂,我要報恩。重耳這一笑,被晉國戰神先軫看到了眼裡,他知道,這一退,晉國必勝:首先,從道義上來說,我方為君你方為臣,臣追君是為不義,戰後要講道理晉國也佔上風;其次,我先讓你90裡,就像高手對決我讓你三招一樣,自己顯得有風度了。

最重要的是,楚國本來就長途跋涉,再追擊90裡勢必勞累不堪,而晉國越退離自己家大本營越近,後勤補給就越及時。這一退,退得天時地利人和都讓晉國佔全了,焉有不勝之理?果然,晉國大獲全勝,重挫楚國,從此晉國走上了稱霸之路,陸續吞併了周邊幾個效果,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退避三舍的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是什麼?

退避三舍的故事是什麼?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退避三舍的故事主要講了什麼?退避三舍這個成語是由歷史事件衍生而來的...

退避三舍是怎麼來的」三舍」指的什麼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退避三舍出自哪,退避三舍的意思?

退避三舍 tu b s n sh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