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的變化,春節風俗的變遷 要全面(從古到今)

2021-04-18 22:59:06 字數 4763 閱讀 8258

1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社會上有許多習俗,如放煙花,拜年,大人給小孩壓歲錢……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有許多發生了變化。

比如屬:在秦漢以前,貼春聯的目的是驅鬼壓邪,而現在是營造節日喜慶的氛圍。以前家家戶戶貼的春聯內容、字數都一樣,而現在對聯的內容、字數都是不一樣,如:

春安夏泰,秋吉冬祥;福如東海水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這兩幅對聯完全不一樣。以前春聯都是用毛筆寫的,現在是印刷廠印出來的。以前春聯的字都是黑的,現在有黑的、黃的和金黃色的。

以前春聯用漿湖貼桃木,現在用透明膠和雙面膠。給壓歲錢也發生了變化,古時候,一對夫妻倆給自己的孩子八個銅錢,而又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大年三十晚上給,而現在,爸爸媽媽至少我們給100元錢作為壓歲錢,親戚們從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間都相互給下輩(我們)發壓歲錢。再說拜年,在唐朝拜年目的是把仇恨解開,他們的祝詞都是身體健康,拜年的方式是下跪,現在我們的目的是團圓,祝詞是工作順利,生意興隆……,方式是打**、上網……

我相信春節的風俗在未來會有更大的變化

2樓:輕柔紫色の風

偶也正求助呢!後面的回答( ^_^ )不錯嘛!偶抄一下了!o(∩_∩)o謝謝!

3樓:嗨皮的老痞子

你知道春節文化習俗的由來嗎

誰能告訴我春節的習俗從古代至今有什麼變化?

4樓:俏美奇蹟

春節,社會上有許多習俗,如放煙花,拜年,大人給小孩壓歲錢……隨著社會的發展,有許多發生了變化。

比如:在秦漢以前,貼春聯的目的是驅鬼壓邪,而現在是營造節日喜慶的氛圍。

以前家家戶戶貼的春聯內容、字數都一樣,而現在對聯的內容、字數都是不一樣,如:春安夏泰,秋吉冬祥;福如東海水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這兩幅對聯完全不一樣。

以前春聯都是用毛筆寫的,現在是印刷廠印出來的。以前春聯的字都是黑的,現在有黑的、黃的和金黃色的。以前春聯用漿湖貼桃木,現在用透明膠和雙面膠。

給壓歲錢也發生了變化,古時候,一對夫妻倆給自己的孩子八個銅錢,而又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大年三十晚上給,而現在,爸爸媽媽至少我們給100元錢作為壓歲錢,親戚們從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間都相互給下輩(我們)發壓歲錢。

再說拜年,在唐朝拜年目的是把仇恨解開,他們的祝詞都是身體健康,拜年的方式是下跪,現在我們的目的是團圓,祝詞是工作順利,生意興隆……,方式是打**、上網……

5樓:一剪寒梅

春聯,拜年,禮節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春節,社會上有許多習俗,如放煙花,拜年,大人給小孩壓歲錢……隨著社會的發展,有許多發生了變化。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有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神荼、鬱壘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

現在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拜年在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

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這也是拜年的新方式,並且為了節省時間民間又興起了網路拜年和**拜年等。

春節在現代早已在年初五的時候就差不多結束了,而且比起古代,現在人少了很多煩瑣的禮節,有一部分年輕人還認為春節已經沒什麼必要了,對春節也不像以前的人那樣興高采烈地迎接,只是平平淡淡地過,我想這就是跟古代過春節最大的不同吧。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習俗其實並沒有什麼變化,主要是禮儀活動變得更簡單,有一些活動也在慢慢的減少,比如現在過年,有些人都會出去旅遊,而不是走親訪友!

春節習俗的變化

7樓:施天皇

藏族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豔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

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壯族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

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布依族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

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滿族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

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侗族侗族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

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

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白族雲南白族人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裡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

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土家族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

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樸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傣族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穀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

在三四天的節日裡,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黎族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擺上豐盛的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

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

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傈僳族傈僳族稱年節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米粑、糯米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願來年碩果累累。雲南怒江地區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餵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勞動。

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打靶比賽。姑娘們把繡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夥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的嘴邊。拉祜族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

在食物中,特別重視糯米粑粑,除食用外,總要給牛吃一點,關在犁、鋤、砍刀等農具上擺上一點,以酬其一年來與主人合作,祝願新的一年裡創造更多的財富。達斡爾族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人,農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妝打扮,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後逐戶拜年,每家都準備有蒸糕,拜年的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說吃了之後,生產和生活都能「年年高」。仫佬族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裡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獨龍族獨龍族唯一的節日就是先在冬臘月的「卡雀哇」節。最隆重的儀式是牛祭天。這天,族長把牛拴在廣場**的木樁上。

由青年婦女將鏈珠掛在牛角上,接著,一位勇猛強壯的小夥子,手持鋒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將牛刺倒死去。此刻,人們就跳起「牛鍋莊」舞,然後分吃牛肉。鄂倫春族在東北的鄂倫春族人,春節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

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餚。正月十六的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

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赫哲族赫哲族的赫哲語「春節」音譯為「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繡著美麗的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等服裝。

在年節裡,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製作成餅子,同時擺滿魚、獸類肉等食品。對待貴客,則用殺活魚,或把魚條烤熟,用這種「塔拉哈」招待。基諾族春節到來,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口嚼檳榔的老翁揚頭打鈸,戴大尖帽的老嫗低首鳴鑼,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響,男女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

高山族高山族的人們在春節裡身著豔麗的民族服裝,成群結隊歡聚在村邊寨頭暢飲美酒,並在樂器伴奏下盡情歌舞。有的村寨還舉行叉魚比賽,開展揹簍球竿球等體育活動。

8樓:賈興平

每個地方都是不一樣的,我是湖南人,且是少數民族,我老家的春節習俗就是,臘月23要拜灶神,每年過年是大年30的頭一天,如果家裡有親人去世的話,那就要提前兩天,因為要過孝年,而且是連續3年如此的,大年初一上午在各家各戶拜年,下午就要去外婆家拜年了!

春節風俗的變遷-要全面(從古到今)

9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節日具有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廣的群眾基礎。它們反映了

風俗習慣的變化,春節習俗有哪些變化?

根據1979年版的 辭海 解釋,風俗 就是歷代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 習俗。漢書 地理志 雲 凡民稟五常之性,而有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故謂之風 好惡取捨動靜無常,隨君上之情慾,故謂之俗。意思是說,由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的習尚叫 風 由社會環境不同而形成的習尚叫 俗 由此可見,風俗的不同決定於兩...

北京的春節表示習俗的有那些?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

看春節聯歡晚會 貼春聯。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北京的春節風俗有一家人圍在一起遲年夜飯,必須有餃子和魚,年年有魚的意思。還要到廟裡搶上第一注香。還會拜年,守歲,放鞭炮等等。北京春節的習俗1 臘月二十三 祭灶。灶神,俗稱 灶王爺 祭灶是舊曆到來的訊號,老北京人稱 過小年 童謠傳 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

關於春節的風俗習慣,關於春節的傳說和習俗

大家最期待的節日恐怕屬春節莫屬了,那麼親們知道有關春節的傳說嗎?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義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 年 說文 禾部 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