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圈的碳一氧迴圈中,能使二氧化碳進入生物體中(形成為有機物)又能將其釋放到大氣中的生物是

2021-04-17 14:41:00 字數 1657 閱讀 3395

1樓:手機使用者

d試題分析:地球bai上種類繁多

du的綠色植物zhi,不斷地進行著光合作用,消耗dao大氣中專的二氧化碳,產生的氧氣又以屬氣體的形式進入大氣,這樣就使生物圈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處於相對平衡狀態,簡稱碳--氧平衡.同時綠色植物也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細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分解動植物屍體,動物為消費者,其呼吸作用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它們不能合成有機物,所以能使二氧化碳進入生物體中(形成為有機物).又能將其釋放到大氣中的生物是綠色植物;

自然界中的氧迴圈和碳迴圈是啥樣的

如圖是生物圈中碳迴圈的示意圖.(1)圖中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______ 作用;圖中③表示的生理過程是______

2樓:手機使用者

(抄1)①過程能夠利用二氧化碳、襲②③過程釋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光合作用;圖中③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

(2)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和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動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氣和水;細菌、真菌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了物質的迴圈.圖中甲能夠分解動植物的遺體和排出物,說明是分解者;乙能夠利用二氧化碳,說明是生產者;圖示中的食物鏈由:乙→丙→丁.

(3)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二氧化碳進入有機(生物)環境,植物通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體進入無機環境.因此碳元素在無機環境與生物之間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迴圈;碳元素通過呼吸作用由生物進入無機環境.

(4)人的食物直接或間接來自於植物,由圖示可知:人體的碳元素究其根源來自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1)光合;呼吸

(2)分解;生產;乙→丙→丁

(3)二氧化碳;呼吸

(4)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如圖是生物圈中碳迴圈的示意圖,請分析作答.(1)碳元素在無機環境與生物之間以______的形式進行迴圈;

3樓:十六夜

(1)植物利用二氧bai化碳作原料進行du光合作用制zhi造有機物,dao二氧化碳進入有版機(生物)環權境,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如圖①就是光合作用的過程,由無機環境進入生物體.

(2)③和④是指生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完成生理過程③和④的生物表示的是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

(3)食物鏈中不能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在甲、乙、丙、丁四類生物中,能形成一條食物鏈,該食物鏈是:乙→丙→丁.

(4)物質能量是沿著食物鏈、食物網流動的,並逐級減少,因此伴隨著物質迴圈,能量沿食物鏈傳遞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5)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假若人們大量捕殺圖中的丁就會造成丙大量繁殖,就會破壞生態系統(生態)的平衡,造成不良後果.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

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消費者;

(3)乙→丙→丁;

(4)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5)丙;生態系統(生態).

有關生物圈的,有關生物圈的資料?

1全部生物圈 biosphere 地球表層中的全部生物和適於生物生存的範圍,它包括岩石圈上層 水圈的全部和大氣圈下層。岩石圈包括土壤,是陸生生物生存的基底。大多數生物生存於土壤上層幾十釐米內,植物根系可伸得較深。限制生命向深層分佈的主要因素為缺光 缺氧。石油細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 3000米深處。...

生物圈的範圍包括哪些 ?生物圈的範圍包括什麼。?

1 大氣圈的下層 2 整個水圈 3 岩石圈上層。大氣圈的範圍為海平面上約11000和海平面上約10000之間。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生物圈的範圍包括什麼。生物圈是地球表層適於生物生存的範圍,它包括岩石圈上層 水圈的全部和大氣圈下層。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所構成的圈層。生物並不單...

不屬於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A維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B直接或間接的為地球上

a 綠色植物能通過光copy合作用不斷消bai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 du了生物圈中的二氧zhi化碳和dao氧氣的相對平衡,即碳 氧平衡,屬於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a不符合題意 b 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 氧氣 和能量 屬於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