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聽聞到一句佛號是不是一定不會墮三惡道?這個「聽聞」,要理

2021-04-10 11:15:19 字數 1988 閱讀 5441

1樓:匿名使用者

僅僅聽到不夠,要信,不要求理解

2樓:愛二次元

這是要你心中有佛 不須有慧根 但須有慈悲

臨終時聞到佛號一定能不墮三惡道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對。關鍵是要能聽到。而且聽到佛號要生起善念清淨心,無貪嗔痴慢疑心,可不墮三惡道。

問:臨命終時只要聽聞到佛號,就一定不會墮入三惡道嗎

4樓:潛川

沒有那麼簡單。還要心中生起念想,與之呼應。不過因為有佛菩薩的加持和指引,等於是這佛號已經植入到聽者的識海,這是佛的種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確保他一定轉世**。

藥師經有說過如此的內容: 「至心歸依,以佛神力」,即由於佛的功德,再加上自己至心的歸依,這兩個相應,就「眾苦解脫」。

5樓:匿名使用者

《地藏經》: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毗婆屍。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一句佛號是不是一定不會墮三惡道

是不是小動物生前聽到一聲佛號,就不會去三惡道

6樓:匿名使用者

去哪一道除了他人為作功德以外還要看它自己的業緣,如果能在它活著的時候給它做三皈依那麼死後就極有可能往生西方。但不管怎麼說如果這個動物能夠聽聞佛法那麼只會對它有好處沒有壞處。

命終之時,如得聞一佛名或菩薩辟支佛名,將不墮惡道。如何理解?

7樓:匿名使用者

隨喜您的發問功德!

因為不管是否得到認可的答案,在網路這個平臺上,您的問題可以引起同學的思考,引來有興趣人們圍觀,並由此得到一些啟發或者法益,這是最有意義的事啊!

經藏如海,不知您援引的出處,但我找了《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記載的地藏王菩薩的話,抄錄如下:

『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

以我的粗淺理解,這裡有2個要素必須引起注意:

1.臨命終時。人在臨命終時,據說是沒有嗅覺的,但因為南瞻部洲人的特殊性,耳根卻非常之聰利。

臨命終時四大分解,好似生龜脫殼,痛苦無比。不知道您有沒有這種經驗體會:當您不小心碰了頭,扎破了手,當時的疼痛會讓你有目不見、有耳不聞。

雖然這只是一時的覺受,但在臨命終時,時間已經不是生時的概念,巨大的痛苦下,還能否聽得見?而且,這裡的「聞」,淺表意思是聽見,實際是在講「聞性」。這是第一個問題。

2.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注意是「解脫」,不是死亡,因為死亡是暫時的表象;也不是往生淨土,即不是永久的離苦得樂。

這裡的義理,已經不是隻言片語可以解釋的通了,我嘗試大概說一下:罪業這種東西實有嗎?實無嗎?

地獄這個所在實有嗎?實無嗎?以小乘、大乘,不同宗教,各有各的解答。

所以這裡的「有罪」、「無罪」是相對意義,在佛菩薩的加持下,命終之後得到「解脫」是重點。

3.因為以上的2個因素,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福報臨命終時能一念清淨「得聞」佛號的,哪怕在他耳邊日夜唸佛,亡人若無平素修習,仍然會將他最喜愛、最厭惡、罪痴迷、罪仇視的東西認作罪重要的,仍然會停留在四大分解的痛苦、親人悲傷的哭泣上,從而不得「解脫」。

地藏經,有人說他是小乘經典,有人說是偽經。但以末學淺見,這是以華嚴義理講的一部解脫**,但有而不有,空而不空:地藏菩薩講諸惡報地獄苦楚,虛空藏菩薩最後登場演化一切唯心所造,原來都是虛化!

有些詞不達意,但您的問題也原本如是吧!

祝您:智慧增長,發心不退。業障消除,直詣淨土!

8樓:憑北辰封晨

多數人命終時都神志不清,即使身邊有人唸佛他也聽不到。能在命終時聽到佛名,說明他神志清楚,不糊塗,那他就不會墮惡道。個人是這樣理解的。

人生是不也是存在遺憾的,人生是不是註定一定會有很多遺憾?

人生就是存在遺憾才完美。因為遺憾後會不甘心,會讓自己從現在開始 不在發生類似的遺憾而奮鬥。這樣人才會改進自己追求進步。不用問,肯定是!這才是人生的豐富多彩!有人把人生比喻為現場直播,這是有道理的。人生有太多的決策,大到工作或愛情的選擇,小到吃飯或穿衣的選擇,總會出現選擇不是最佳的機會,而且這樣的機會...

男生長臉是不是很難看,長臉的人是不是一定很醜五官長得再好看也很醜吧!

男生長臉不說很難看,不論是長臉,瓜子臉,等任何臉型,只要長的搭配都是好看的。長臉的人是不是一定很醜五官長得再好看也很醜吧!30 這個是不一定的 需要結合很多其他的因素 身高 體重 穿衣打扮等等 不一定,看過遼寧衛視 新笑林 節目嗎,那個男主持人臉就很長,但是我就覺得他挺帥 除了牙齒不好看 至少我個人...

使用動滑輪一定省力嗎,使用動滑輪是不是一定省力的,有沒有具體的例子

我們說動滑輪省一半的力 費兩倍的距離是有前提的。我們可以畫一個課本上的圖 就是一個動滑輪 然後有拉力往上拉 下面是一個物體 這樣就是省力的動滑輪 可是如果我們把拉力和物體互換位置 然後把圖倒過來看 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費力的動滑輪。其實 初中的老師有講過吧。舉例 使用動滑輪的目的一般來說是省力的.只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