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是屬於寓言故事還是神話故事

2021-04-10 03:26:18 字數 2008 閱讀 9076

1樓:a笛卡爾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裡的一篇文章,作者為戰國的列禦寇,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

何謂神話?是單指神佛、英雄們的故事嗎?在學術上,學者們所謂的神話,神話是指敘述人類原始時期,也就是人類演化的初期所發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傳者對這些事件、故事必須信以為真,而學者們就是根據這個定義以區別神話與傳說、神話與民間故事之間的不同。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依照上述定義,顯然對於愚公移山,傳承者很難對信以為真,而重點是在說明其中的教育意義,所以它是一個寓言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之一

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

列禦寇,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是戰國前期的道家人,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

《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堅定信心和頑強毅力,說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難,堅持鬥爭,定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這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

這則寓言一開始簡介了「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位當南北交通要道。老愚公「面山而居」,出入不便,需要繞山而行,這就揭示了人和山的矛盾,即愚公移山的原因。

3樓:天天天藍天天悅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選自《列子·湯問》,而《列子·湯問》中的故事範疇為預言故事,所以"愚公移山"是即屬於寓言故事又屬於神話故事。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

《愚公移山》故事,表達了「恆道」的理念,藉故事申道明義。「愚公移山」故事得到廣泛流傳,在文學、哲學、甚至在民間信仰中都得到新的解讀。

《湯問》一篇,筆鋒橫掃天下,天地至理,萬物奧妙,以饗博物君子。文中載有諸多超逸絕塵的神話傳說,極言天地之廣闊無垠,萬物之繁榮駁雜,以期突破世人囿於視聽的淺陋常識,消除種種流於表象的鉅細、修短、同異分歧,列子先借由殷湯與夏革的對話,暢談時空的無極無盡,並且難能可貴地表達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觀;再通過大禹和夏革的兩段言論,說明自然界的生息變幻以及人世間的壽夭禍福都是無所待而成,無所待而滅,即使博學多識的聖人也未必能夠通曉其中的規律與奧祕。

4樓:柳葉

出自《列子·湯問》。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寓」有「寄託」的意思。

寓言具有以下特點: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比較簡練,結構簡單富有表現力。

寓言具有諷刺性和教育性,多采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

語言的故事情節是虛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

寓言通常採用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的手法。

寓是寄託的意思,作者把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寄託在文章中,使人從中領會一定的道理。

《愚公移山》符合以上寓言的特點,所以《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

5樓:思語新竹

我覺得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

6樓:劉澤方

寓言故事,但是文中帶點神話色彩.

不過,有寓意,當然是寓言故事。

7樓:輝錕寸歡悅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幾種方法在iframe子頁面獲取父頁面元素

**如下:$(

8樓:你落下的淚

總體來說是寓言故事,但是文中帶點神話色彩。

9樓:匿名使用者

是神話故事,也是一所以言。

10樓:匿名使用者

愚公移山是屬於寓言故事

11樓:張馨月

是寓言故事是寓言故事是寓言故事是寓言故事是寓言故事

關於王屋山的神話故事除了愚公移山還有什麼

王屋山主峰主峰之巔有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 西王母降授 九鼎神丹經 陰符策 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也 故又稱天壇山。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唐朝李白 詩文 仙人東方生,浩蕩弄雲海。沛然乘天遊,獨往失所在。魏侯繼大名,本家聊攝城。卷舒入元化,跡與古賢並。十三弄文...

愚公移山是聰明的行為,還是愚蠢的行為

行為是愚蠢的,精神是可佳的 但是一個民族,必須要有愚公做類似的基礎性工作,比如,數學研究,基本見不到價值體現,但是卻是先行的基礎學科 這是與現代精神無法接軌的行為,21世紀了,雖說老的優良傳統不能丟,但是我們還是要學會用更變通的方法來到達目的.堅持也許是美德,但是愚昧堅持已和這個時代脫節了.行為方向...

胸有成竹是歷史還是神話還是寓言故事

出處 宋 蘇軾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比喻 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成語典故 版本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 耳,而節葉具焉 胸有成竹典故漫畫 自蜩腹蛇蚹 以至於劍拔十尋 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