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什麼這句話最終沒能實現

2021-04-02 06:14:59 字數 5400 閱讀 7860

1樓:涼慕笙

「鳳雛臥龍,得一人則安天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兩個人有治世之才,而不是說得到他們中的一個人就能得到天下。所以劉備這句話重點在於稱讚兩人的才能而不是得到天下的必然。

至於劉備未能統一天下,這是歷史的必然,在大的歷史環境下,沒有哪個個人可以改變歷史。

1、「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諸葛亮周圍熟識他們二人的觀點,並不代表天下人的觀點,他二人是很強,但是天下智慧之士多矣,比如曹操的郭嘉、徐庶、荀氏叔侄、程昱、司馬懿、戲志才等等,無一不是經天緯地之才,東吳則有張昭、張紘、周瑜、陸遜、呂蒙、魯肅等江東英豪,這些人並不比「臥龍鳳雛」相差多少,像郭嘉、司馬、荀氏叔侄、戲志才、周瑜等人和臥龍鳳雛基本處於同一水平。

2、北方強而南方弱的實際情況,不會因為臥龍鳳雛在西蜀就改變。中國古代從來都是北方吞併南方,這是由於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哥哥方面都強於南方,中國的重心開始南移都是在魏晉以後,而西南則更是欠發達。什麼「天府之國」只是說四川平原的土地比較肥沃,但是其他方面瞠乎其後。

3、劉備缺乏人才。三國之中,最缺乏人才的就是蜀國。為什麼這麼說呢?

前期,雖然有五虎大將、臥龍鳳雛,但是,也就僅此而已,外加法正、魏延、嚴延、李嚴等人,而曹魏的大將遠遠多於西蜀,什麼張遼等五子良將、夏侯等四龍大將,還有其他「良將千員」,而文臣謀士更是車載斗量。蜀國呢?到了五虎大將紛紛而終的時候,就剩一個老邁的趙子龍,還有居心叵測的魏延,其他還有什麼良將?

文臣謀士則更是少的可憐。民間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正是蜀國真實的寫照。諸葛亮為人所詬病的重要一點,就是事事躬親,後備人才培養乏力,不像曹魏代有才人出,甚至不如東吳人才濟濟。

以上三點,其實第二點是最關鍵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確實有這句話

當時還這樣的一句話,諸葛3兄弟,蜀得一龍,吳得一虎,魏得一狗臥龍鳳雛都是有大才的,在三國中,劉備得西川靠的就是龐統.

諸葛亮治政優於治軍,而蜀國輸就輸在沒有後備人才而且派系林立,在劉備在世的時候就至少分為2派.

3樓:雖左但右

這句話是對臥龍鳳雛的高度評價而已,誇張的寫法。你要知道,曹操麾下和臥龍鳳雛相當的人物就不下5個,孫權手下也不是蝦兵蟹將。甚至那些早早被消滅的軍閥帳篷裡的謀士,又比臥龍鳳雛能差多少?

沮授 郭圖就比諸葛少一半智商麼?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什麼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卻沒能安天下呢?

4樓:微風的輕柔

在**《三國演義》當中,司馬徽出現在劉備馬躍檀溪以後。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說出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句曠世絕言!

可是玄德君劉備,既得到了諸葛孔明亦得到了龐士元這兩位司馬先生口中的曠世奇才。最後卻依然沒能統一天下。既然是從**《三國演義》分析,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劉備沒能一統天下?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寫有很多預言: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鳳雛墜地,臥龍**,一得一失,天數如然等等,幾乎所有的**都應驗了。

劉備集團制定的奪取天下戰略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有了荊州,再取益州,然後兩路用兵北伐最終一統天下。可是作為臥龍和鳳雛,他們兩個人一個小心謹慎,一個激進冒險。按照諸葛亮的想法,等到西川,劉璋內訌以後,就像荊州的劉表,劉備取得蜀川名正言順還能落得一個好名聲。

可是龐統勸劉備速取,為了給主公討到一個師出有名,也死在了落鳳坡。

雖取得了西川,龐士元也因此丟了性命。劉備集團失去了一位謀士不說。後來荊州那邊被關羽大意失去。

這和諸葛亮制定的戰略方針完全背道而馳,只剩下蜀漢之地苦苦支撐。用水敬先生的話,臥龍鳳雛雖有救國定天下之才能,但是也要看他倆的方案下面的人執行起來能力夠不夠!劉備根基未定就先死謀士丟荊州,何來一統天下之說?

而且,孫吳那邊文臣武將也不是鼠輩。曹魏陣營奇人謀士也不是吃乾飯的。你說統一天下,就是隨隨便便統一天下的?

而且歷史上司馬徽也沒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只是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和龐士元一種杜撰手法。

匡復漢室也好,挾天子以令諸侯也罷,保江東六郡,偏安一隅也行!無論哪方陣營,誰都吃不掉誰,這就是三國的魅力。

5樓:小小智慧

臥龍與鳳雛都獨具才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孫子兵法,各種戰術,奇門遁。「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句話,說得很大,主要是說明了這兩位人物都是世間的奇才。若明主得之很有可能安天下。

但只是有可能。並不一定會安天下。因為種種原因,就算你得到了他們也不能安天下。

6樓:晗兮汐

1、劉備的兩個哥們毛病很多,關羽驕傲自大,公私不分,張飛嗜酒如命,脾氣暴燥,對諸葛亮執行軍法形成了嚴重的障礙。如關羽在立下了軍令狀的情況下,還敢在華容道私放敵猷曹操,劉備講情才把他饒了,不過這樣做的後果是嚴重的,別的將領怎麼看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我要是馬謖就心中不服,你諸葛亮執法如山,怎麼不「揮淚斬關羽」呢?

2、關羽帶頭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大政方針,兩面拒敵,結果丟失戰略重地荊州,使蜀國喪失了半闢江山,...

7樓:懷念那一抹嬌羞

因為伏龍鳳雛,可安天下不過是**家所說的,三國時,可是英雄輩出的年代

8樓:sunnya莫

其實只是人們誇大事實,只說明他們兩個很有才華,一統天下可不僅僅只靠兩個人出謀劃策就足夠的,天時地利人和樣樣不可缺,只可惜當時的劉備不具有這樣的格局。

9樓:可靠的默染

「鳳雛臥龍,得一人則安天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兩個人有治世之才,而不是說得到他們中的一個人就能得到天下。您之所以會這麼問,是因為對這句話的意思理解出現了偏差。臥龍的iq高點,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說明臥龍比司馬懿聰明。

另鳳雛到了落鳳坡才知道自己有大難,說明考慮問題還是沒有臥龍全面。

10樓:叨叨

得一人可安天下只是一種誇張和贊楊別人才華的說法,並不是說只要得到了這個人就可以安天下了。

11樓:猛虎愛薔薇

得一人可安天下本來就是很誇張的說法,歷史從來不是一兩個人能左右的,劉備沒能得到天下的原因很多,但這是大勢所趨,人力是不能改變的。

12樓:葫蘆娃兒啦啦

這是一種誇大的說法,並不是說得到了這兩個就會得到天下。這種說法只是形容這兩個人的能力比較強。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只是一種讚揚二人能力得說法,二者再強也只是一個謀士,能否一統天下還要看君主本人得魄力能力,身邊得謀士並不能起到決定性得作用。

14樓:不墨魚

因為不管是後代還是隊友都不是很靠譜,尤其是後代,而且對手也很強大,所謂得一人得天下不過是名聲

15樓:飄雲俠

羅貫中雖妙筆生花,但一人之力不可能將**寫的面面俱到,如同科研還有許多未知、許多失敗。對鳳雛的描寫與刻畫是其不足,言實不符,對水鏡先生言語的描繪又是其神來之筆!宇宙之深奧豈是一人之力乎?

「臥龍鳳雛」得其一就可得天下,可為什麼劉備卻沒能得到天下?

1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漢王朝統治式微,」匡扶漢室「這句口號已經不再那麼得人心了。

東漢末年不同於西漢末年。西漢末年,漢王朝的統治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只不過是出現了一個權臣王莽,趁皇帝年幼就篡位,當時的百姓還是很想念漢朝的。而東漢末年,官吏腐敗,宦官專權,此時華夏大地一片混亂,到處都是饑荒和戰爭,漢朝的統治已經不得人心,黃巾起義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後來的劉備和諸葛亮提倡的「興復漢室」在已經不得人心了,老百姓內心裡都是能夠過上好的生活,跟著誰幹不是乾的想法,皇帝姓不姓劉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所以縱使有諸葛亮和龐統輔佐劉備,但是不同於劉秀時期天下的局勢,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地方割據勢力沒有誰是孬種,就一個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就不比他臥龍和鳳雛差。而劉備起家又太晚,固然成就大業的難度就更難了。

第二、劉備的勢力太弱,發展太慢,得到諸葛亮和龐統的時間太晚。

相比曹操、劉備先天不足。曹操起家比劉備早,等曹操已經佔據北方六州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劉備還寄人籬下,絲毫看不到有建功立業的希望。而等曹操決定從北打過來的時候,劉備也只能請求和孫權聯合,共同抗曹。

而等到劉備有了自己的第一塊地盤益州以及同時得到臥龍和鳳雛兩人的時候,劉備已經半百了。相比他的祖先。劉邦50歲的時候,已經戰勝過項羽並攻下了彭城,劉秀在50歲的時候皇帝都當了20年了,而劉備50歲時,自己的大業才剛剛開始。

第三、在臥龍和鳳雛能力同等情況下,劉備在用人方面沒有做到兼顧。

諸葛亮和龐統的能力到底誰更強呢,恐怕他們兩個誰也不服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劉備對於兩個人才的使用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龐統富有才華,但是有一點壞處是他不修邊幅,打扮邋遢而且做事不太細緻。

相比而言,諸葛亮更加細心謹慎,而且劉備得諸葛亮更早,故而劉備往往更加重用諸葛亮,而忽略了龐統。

故而劉備和龐統的關係遠比不上劉備和諸葛亮這樣的」魚「與」水「的關係。想象一下,如果兩人能力相近,老闆卻更喜歡其中一個,另一個的內心會怎麼想?所以在雒城一戰終,悉數大將均毫髮未損而唯獨龐統不幸死去,也是劉備在用人方面出現問題的一個表現所在。

17樓:山間鈴響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都可以稱得上是足智多謀的能人。都說誰能得到臥龍或鳳雛,誰就能得天下,這只不過是個說法,是說他們兩個人的能力和作用。但是,歷史的結局,除了個別人的作用,還要看歷史發展的潮流,趨勢。

當時的蜀國比起魏國和東吳,力量是最弱的;從西漢一路走來,劉氏江山已日趨沒落,想恢復漢室是不可能的,劉備是逆潮流而動,不可能成功;諸葛亮雖然足智多謀,但在用兵上也出現幾次錯誤,比如失街亭,五次北伐都沒有成功,加上晚年,身體健康狀況欠佳,諸葛亮病逝,蜀國劉禪大勢已去,夢想一統天下,成為泡影。

18樓:時勝

按照「三國演義」後來的描述,如果劉備完全聽從諸葛亮的建議,肯定可以得天下的。但關羽死後,劉備失去理智,一意孤行,要給兄弟報仇,而後又犯了嚴重的戰略性錯誤:部隊多,戰線長。

而且他剛愎自用,自認為「自小熟讀兵書」,將大軍停於草木繁盛的彝陵,並且連營來壯聲勢,才慘遭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使蜀國元氣大傷。 如果劉備一直肯用諸葛亮的建議,那麼平天下肯定沒問題,加上後主無能,諸葛亮能堅持這麼長時間已經是不易了。

19樓:萌庫

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沒站在諸葛亮這邊。

劉備死後,

託付給諸葛亮一個重任,就是劉禪。劉禪只起到了拖後腿的作用,對諸葛亮起不到任何的幫助。諸葛亮起兵北伐的策略上,也出現了多個失誤的地方。

最重要的就是街亭的失手,你可以說是馬謖的玩忽職守,但排兵佈陣這就是諸葛亮的任務,他沒有將這個重要的問題考慮進去,諸葛亮沒有親率軍隊,臨陣排程。街亭的失守也導致了後來得蜀國變得非常艱難。

蜀國本來就相較吳國、魏國兵力較少,再加上諸葛亮的失誤,導致北伐道路異常困難。還有趙雲還在的時候,諸葛亮抓住機會,出兵北伐。可惜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宣告失敗。

屢次的失敗,加上日益的操勞,諸葛亮看住時機,又再次出兵北伐,已經是第五次北伐了。可惜身體扛不住,長年的兵馬勞頓,撒手人寰。

其實還有一個玄學的說法,就是蜀國劉備,是逆天而行。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從來沒有哪個朝代在滅亡之後,還能被光復的。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兼得仍然未能統一三國

俗話說亂世出人才,東漢末年的三國自然不例外,武將謀士層出不窮。三國的人才群星有多璀璨,每逢重大亂世都會有很多周邊的少數民族入侵,但三國時期,軍閥混戰,諸侯打得七零八落,遊牧民族還是沒有入侵。這就是因為隨便哪一個諸侯的將領都能吊打他們。張遼關羽等人都和遊牧民族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諸葛亮神機妙算滿腹韜略...

水鏡先生告訴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什麼沒提到司馬懿呢

因為司馬懿 的出身很高貴,根本就不缺機會,加上水鏡先生知道司馬懿不願意出山,就沒有提司馬懿了。原因一是司馬懿的出身很高貴 要知道司馬懿出身是非常高貴的,自己的爺爺和爸爸都是為官多年,而且做都是大官,從小到大都有很多人指點他,讓他更快的成長,加上他從來都不用擔心生活上問題,一心學習軍事政治文化各方面的...

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還是 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應該是 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原文出自 三國演義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 原文 水鏡曰 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公當往求之。玄德急問曰 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鏡曰 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白話釋義 水鏡先生說 當今天下的奇才,全部都在這裡了,你應該前去拜訪和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