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解讀和運用材料解決問題,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

2021-03-30 15:30:46 字數 3984 閱讀 8707

1樓:三秒微笑

①冷戰政策表現: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經濟上: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北約組織形成。原因:制止美國。(4分)

②圖三:德國統一,兩極格局逐漸解體。圖四:當今國際格局的基本特徵是多極化趨勢加強,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和中國成為當今主要國際力量(答「一超多強」亦可)。(4分)

③線索:兩極格局的建立到解體,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到加強。型別:遺址、原始**或影視材料、原始材料等。(4分)

試題分析:①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角度概括美國冷戰政策表現:如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經濟上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北約組織形成。

根據材料二「作為對立物,斯大林創立了兩大陣營理論……旨在制止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 說明蘇聯採取與美國對峙政策的主要原因。

②結合所學知識,圖三反映的是柏林牆拆毀後德國走向統一,兩極格局逐漸解體。圖四反映的是當今國際格局的基本特徵是多極化趨勢加強,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和中國成為當今主要國際力量(或「一超多強」亦可)。

③綜合上述材料,簡述二戰後國際格局演變的主要線索,二戰後初期兩極格局形成,六十七年代多極化趨勢開始出現,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其中最具客觀性的三種材料型別:遺址、原始**或影視材料、原始材料等。

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 用所學政治知識解讀

2樓:啦張傑啊

可以用政治哲學中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解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

3樓:hi一路陽光

劉邦斬蛇起義,建立漢朝。

李世民宣武門政變,成為一代帝王。

勇敢才能領導,領導才能帶領世界潮流

(12分)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根據表中的相關資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53-

4樓:加菲20日

(1)1963~2023年,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最高,原因是國家調整了農業政策,政變了大躍進給農業帶來的困難局面。(4分) 1981~2023年,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國家在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4分)

(2) 1963-2023年是計劃經濟體制。(2分)1981-2023年是經濟體制改革。(2分)略

(12分)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初,德意志仍然是一個政治**、經濟落後的封建農

5樓:莫奈

(1)自上而下推行改革為工業化創造重要條件;主要領先內部進行資本積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條件。(3分)

(2)原因:德國統一及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為工業發展提供了統一市場和制度保障;通過普法戰爭獲得煤鐵礦區及鉅額賠款,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資源和資金;交通運輸與軍事工業推動重工業的發展;科學技術成果直接應用於生產。(9分)

試題分析:(1)依據「2023年,德意志邦國之一的普魯士進行了農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繼進行了類似改革」可以得出自上而下推行改革為工業化創造重要條件;此時的德國四分五裂所以工業化缺乏穩定的政治環境,同時沒有大規模的對外侵略,缺乏資本的原始積累,因此資金主要來自於內部的積累。

(2)結合所學可知2023年左右德國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國家的統一,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依據「德國從法國奪取了礦產資源豐富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並獲得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可以得出通過普法戰爭獲得煤鐵礦區及鉅額賠款,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資源和資金;依據「軍事上的需要使鐵路和海運獲得迅速發展,進而帶動了鋼鐵、機器製造等一系列重工業部門的發展」可以得出交通運輸與軍事工業推動重工業的發展;依據「德國在學習外國先進科技的基礎上,完成了科學研究嚮應用轉變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學發現很快就能應用於生產、轉化為生產力」可以得出充分利用了科技革命的成果。

(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衝擊—反應」曾是國內外史學界解釋中國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觀點為中

6樓:你大爺

略。思路提示(筆者自主創新):

(1)若「贊成」。可從歷次列強侵略(「衝擊」)後,中國人學西方(「反應」)的層次性(器物——技術——制度——思想)著手回答。

(2)若「反對」。則可從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與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三者的階級屬性、經濟基礎變化出發,突出強調中國社會變化的內部動力。

(3)若認為有一定道理,但既不準確也不全面。則可從外因角度予以肯定;從內因角度予以否定

(1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國近代史話語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種: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哪

7樓:百度使用者

(1) 對立:①和③對立;(2分)原因:①認為中國近代化是西方傳播過來的(或傳導型現代化)③認為是自身發展而來的(或內生型現代化)(4分)

(2)答案省略。必須表明態度,史論結合,點明該模式的時間起點:①②鴉片戰爭以來;③明朝中後期(6分)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史話語模式。(1)通過圖表給出的資訊,可以明顯看出 對立的兩種話語模式是:

①「衝擊-反應」模式和③「早期啟蒙」模式對立。因為①「衝擊-反應」模式認為中國近代化是西方衝擊傳播過來的(或稱為傳導型現代化),而③「早期啟蒙」模式認為中國近代化是自身資本主義萌芽和人文主義啟蒙思潮發展而來的(或稱為內生型現代化)(2)答案省略。此為開放型試題,這樣型別的題目,觀點可以不拘一格,但是無論持有哪種觀點,考生必須表明態度,做到史論結合。

應該注意的是在論述的過程中需要點明該模式的時間起點:①②鴉片戰爭以來;③明朝中後期。闡述任何一種模式,都要尋找有力的史實依據。

如「衝擊-反應」模式要著重強調西方對中國的衝擊;「早期啟蒙」模式要著重強調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和維新變法等思想。

(12分)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在中國古代,天文和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天文學家和君主

從生活中尋找「歷史」是我們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業文明」。步驟一:

8樓:稻子

(1)蒸汽時代、電氣時代 (2分)

(2)生產力方面: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出現,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4分)

社會關係方面: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近代兩大對立階級形成;英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確立。(4分)

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壟斷組織;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世界市場: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世界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最終形成。(2分)

(3)前期:火車、汽船;動力:蒸汽機  後期:汽車、飛機。動力:內燃機(6分)

(4)對科技認識、對創新認識、對教育認識等(2分)

試題分析:

(1)問主要考查學生準確再現歷史史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出現了一系列電器發明,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把人類帶入革命電氣時代。

(2)問主要考查學生準確再現歷史史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兩次工業革命在生產力、社會關係、世界市場等方面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在生產力方面抓住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在社會關係方面:第一次工業革命關鍵是形成兩大對立階級,英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確立;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壟斷組織,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在世界市場方面:第一次初步形成,第二次最終形成。

(3)問主要考查學生準確再現歷史史實,準確解讀材料資訊的能力,分析材料資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所學知識,材料中提到的「廉價和舒適的交通工具」在19世紀的前期出現了火車、汽船,導致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動力發明動力為蒸汽機;後期出現了汽車、飛機,導致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動力發明是內燃機。

(4)問主要考查學生準確再現歷史史實,準確解讀材料資訊的能力,分析材料資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工業革命以來的社會變化中,可以得出很多啟示,在解答中應抓住科技認識方面、創新認識方面、教育認識方面等;當然從其他角度只要與工業革命有關的都正確。

語言運用(12分)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某學校開展「走近詩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站在分道的路口,告訴朋友切勿 兒女共沾巾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駱賓王身陷牢獄,只能望 蟬 興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太白一首 夢遊天姥吟留別 將他不願與權貴同流合汙的志氣娓娓道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身處亂世的杜甫,只能空嘆國破家亡之恨。王維的...

水解有什麼作用與分解的區別,什麼是降解,和分解有什麼區別

你很執著,我喜歡,剛才那個問題你說的是水解,水解是分解的一種,分解有降解,水解,各種脫基作用等,而水解專指有水參與的分解。還望指教。ps。我想加你好友。所謂分解是指一種物質變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新物質,而水解是指物質與水反應,該物質的一部分與水中的氫結合,剩下的一部分與氫氧根結合,生成另外兩種物質的反...

8分之5和12分之7通分怎麼做,8分之5和10分之7通分過程?

8分之5 8 3分之5 3 36分之15 5 8 15 24 7 12 14 24 看不懂呵呵呵 8分之5和10分之7通分過程?0分之7 10分之7,5分之4 4 2 5 2 8 10。通分先求出原來幾個分數回 式 的答分母的最簡公分母,根據分數 式 的基本性質,把原來分數 式 化成以最簡公分母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