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中的「相」字是不是有什麼不常見的意思

2021-03-29 04:45:39 字數 5402 閱讀 3526

1樓:古寺鐘聲

就是「互相」的意思,指的是「看」這個動作的雙方——「我」和「敬亭山」。

2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的《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整首詩的意思:天上的鳥兒都飛得不見了蹤影,一片白雲也不停留,獨自悠閒的飄走了。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

這裡的「相」應該就是「相互」的意思。

這首五言絕句,語言簡樸易懂,數筆即勾勒出一幅意境清靜、悠遠的畫面。詩人的心境是孤寂的,這樣的心境,竟然連鳥兒和白雲都遠之而去。淡淡的苦悶更向誰訴?

原來只有這靜默不語胸襟寬廣的敬亭山,在守候著詩人這顆遠離塵世不被理解的心。「相看兩不厭」,將敬亭山寫成了一個有情有義的生命體,詩人與山對坐的情態盡現無遺。

3樓:匿名使用者

相是"彼此"的意思 後文的"兩不厭"可以說明"相"說的是兩個人即作者和敬亭山 也說明山和人彼此的默契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就是很常見的互相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不 這裡的相 是"我"的意思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什麼

6樓:薩順段幹茹雪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儘管鳥飛雲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兩不厭」,表現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並不意味著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

也有解釋為李白用敬亭山暗指玉真公主,表達對玉真公主的思念。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煉,公元762年,玉真公主死於敬亭山,終年71歲。

李白也曾七上敬亭山。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敬亭山和我對視著我們互相都看不厭, 看來只有敬亭山。理解我的心思。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什麼意思

8樓:可愛的康康哥

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出自《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

原文如下: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如下: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閒。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詞句註釋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⑵盡:沒有了。

⑶孤雲:陶淵明《詠貧士詩》中有「孤雲獨無依」的句子。獨去閒:獨去,獨自去。 閒,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閒自在的樣子。孤單的雲彩飄來飄去。

9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

出處:《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詞句註釋: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縣誌》記載:

「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鬆亭、虎窺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寧國府:

「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雲: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⑵盡:沒有了。

⑶孤雲:陶淵明《詠貧士詩》中有「孤雲獨無依」的句子。朱諫注:

「言我獨坐之時,鳥飛雲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獨去閒:

獨去,獨自去。 閒,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閒自在的樣子。孤單的雲彩飄來飄去。

⑷兩不厭:指詩人和敬亭山而言。厭:滿足。

白話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閒。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0樓:阿沾

意思: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出自唐朝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獨坐敬亭山》。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

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得十分生動。作者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

整體賞析

詩人筆下,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並非敬亭山無物可寫,因為敬亭山「東臨宛溪,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從詩中來看,無從知曉詩人相對於山的位置,或許是在山頂,或許在空闊地帶,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了。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讚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藉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

然而,恰恰在這裡,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

全詩似乎全是景語,無一情語,然而,由於景是情所造,因而,雖句句是景,卻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說,是「情中景,景中情」。

11樓:小薇薇

1、釋義

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2、原文

獨坐敬亭山

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註釋

⑴盡:沒有了。

⑵孤雲:孤單的雲彩飄來飄去。

⑶兩不厭:指詩人和敬亭山而言。

4、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5、創作背景

詹鍈《李白詩文系年》系此詩於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並認為與《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為前後之作。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詩《寄從弟宣州長史昭》,其中說道:

「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還出翰林,李白長期漂泊。

長期的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懷才不遇一直抑鬱不平。身心的疲憊,需要得到慰藉。

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篇,《獨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認為《獨坐敬亭山》的寫作年代值得商榷。這首詩寫於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詩稿中並沒有註明,而認為這首詩寫於753年只是後人推測所得出的結論。這首詩或許不是作於753年,而是作於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12樓:9小王子飛魚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出自李白的《獨坐敬亭山》。

詩詞原文: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個性化。儘管鳥飛雲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兩不厭」,表現了詩人與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並不意味著太少,而是一種「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驕傲與滿足。

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詩《寄從弟宣州長史昭》,其中說道:「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

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還出翰林,李白長期漂泊。長期的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因懷才不遇一直抑鬱不平。身心的疲憊,需要得到慰藉。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篇,《獨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和敬亭山對視著,誰也看不夠。 看來理解我的只有敬亭山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山和我相互對視而不感到厭倦, 這時我的心裡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

15樓:az珍妮佛

李白靜靜地凝視著敬亭山敬亭山也靜靜地凝視著李白怎麼也看不夠但只有敬亭山陪著李白

16樓:王豔銘

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厭'是什麼意思

17樓:小薇薇

1、釋義

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

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2、原文

獨坐敬亭山

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3、註釋

⑴盡:沒有了。

⑵孤雲:孤單的雲彩飄來飄去。

⑶兩不厭:指詩人和敬亭山而言。

4、譯文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誰也不會覺得滿足。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大的敬亭山了。

5、創作背景

詹鍈《李白詩文系年》系此詩於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並認為與《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為前後之作。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詩《寄從弟宣州長史昭》,其中說道:

「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還出翰林,李白長期漂泊。

長期的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懷才不遇一直抑鬱不平。身心的疲憊,需要得到慰藉。

這期間,他寫了大量的借遊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心情感的詩篇,《獨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認為《獨坐敬亭山》的寫作年代值得商榷。這首詩寫於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詩稿中並沒有註明,而認為這首詩寫於753年只是後人推測所得出的結論。這首詩或許不是作於753年,而是作於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相看兩不厭下一句是什麼

獨坐敬亭山李白眾 鳥高飛盡,孤雲獨去 閒。相看兩 不厭,惟有 敬亭山。註釋 1.敬亭山 在今安徽省宣城縣北,原名 昭亭山,風景幽靜秀麗。山上舊有敬亭,為南齊 謝眺吟詠處。2.閒 安靜。簡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經過了長達 十年的漫遊,來到宣城時所寫。在長期的飄泊 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

獨坐敬亭山裡的相看兩不厭 表達的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怎樣的

獨坐敬亭山 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用浪漫主義手法,將敬亭山人格化 個性化。儘管鳥飛雲去,詩人仍沒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覺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脈脈地看著他自己。他們之間不必說什麼話,已達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兩不厭 表...

左手只有兩根手指,大拇指和小指,而且都只有關節,喜歡打籃

多打比賽,多和有技術之類的人打。很多動作,都是在對手的嚴防下逼出來的!只要記得你的版眼中就是籃筐權,你就會有很多匪夷所思的投籃!當然,自己還要私底下多下苦功!這個世上,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別人背後的心酸,你永遠也不會體會得到。除非你也這樣付出過!你知道爛網隊的傑拉德 格林嗎?他少了一箇中指,也一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