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一兩黃金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古時候的一兩黃金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2021-03-29 03:03:47 字數 5108 閱讀 8406

1樓:三隻腳的大烏鴉

你說的是漢朝的**還是金?漢代金是指金屬的意思,金有三種,**、白金(**)、赤金(黃銅),漢代一般賞賜某人多少多少金,是指黃銅而不是**。如果賞賜**是需要專門說明的。

2樓:45網

1、漢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 220年)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兩漢時期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一段歷史,漢高祖至漢文景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直線上升,成為東方第一帝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匈奴帝國戰敗而向北狼狽逃遁。

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叛亂。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而漢朝人也樂於這樣稱呼自己,「漢」從此成為了偉大的中國華夏民族的永遠的名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始終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漢代為漢高祖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王朝。前期定都長安,又稱西漢、前漢;後期定都洛陽,又稱東漢、後漢。 西漢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的一個強盛、富饒的王朝,它繼承和鞏固了秦朝開始的統一國家,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時期。西漢共傳十四帝,前後經歷210年。

西漢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華各民族的核心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戰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融合,到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於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從此中華地區的各族就出現了統一的漢族。

漢族和周邊各少數族都是漢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成員。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2、西漢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和劉邦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於公元前202年正式稱帝,定國號漢,漢朝就此開始。雖然公元前202年劉邦才稱帝,但因史學界計算西漢年數時,為了與秦朝滅亡時間相接,則從公元前206年劉邦稱「漢王」算起,並以十月為漢高祖元年的首月。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在政治上,則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為了防止反叛和鞏固皇權穩定則又以種種罪名取消他們的王爵,或貶或殺,改封劉氏宗親為王,訂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

此時,由於歷經多年動亂,國力較弱,而劉邦在攻打匈奴時,曾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於白登,即白登之圍事件,從此以後,漢朝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帝國和平,於是,漢朝初期並沒有什麼戰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但是在此期間,實際是呂后攝政。呂后尊劉邦遺囑用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沿用劉邦的黃老政治的政策,達到了「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的效果,為史家所稱道,但呂后同時又任用外戚,壓制功臣,釀成「諸呂之亂」。

呂后死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袖的大臣剷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劉恆。他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雖然景帝年間(前154年)發生了此時期唯一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數月即為周亞夫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實質影響。這段時期,匈奴雖然幾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數時間裡和南越一樣,出於相對和平的狀態。

漢朝方面則不斷積蓄國力,透過馬復力等措施來積極備戰。這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成為大一統時代以來,第一次被傳統歷史學家稱羨的盛世時代。

景帝死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在政治上,武帝加強皇權,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餘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

經此二次事件後,**集權得到了大大的加強。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的建議,開始重用儒術。儘管武帝時期兼用儒、法、道、陰陽、縱橫等各家人才,漢朝也一直「霸王道雜之」,但武帝時期對儒家的採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視,並在以後逐漸成為中國曆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這期間,漢朝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將領,終於擊敗匈奴單于,使得「漠南無王庭」。又吞滅南越國,征服朝鮮,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帝國。

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並先後以兩位翁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大國,而達到了離間西域和匈奴,進而控制西域的目的。但是,漢朝經歷多年戰爭,加上漢武帝好大喜功,對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導致漢朝國力衰弱,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

為此,漢武帝晚年曾發表著名的輪臺之詔,希望不再窮兵黷武,也使漢朝不至於敗亡。為搶救經濟,武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與民爭利,加強國家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漢武帝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此被害。武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劉弗陵即位,是為昭帝。漢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和霍光三人共同輔政。

但是在元鳳元年(前80年),爆發元鳳政變,聰明的漢昭帝清醒的誅殺了上官桀等一批陰謀權臣,避免了霍光被怨殺。霍光從此輔佐漢昭帝治國。昭帝時期遵循武帝晚年的政策,對內繼續休養生息,以至於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清平。

昭帝死後,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他行為放縱,密謀除掉霍光,但反被霍光廢掉。之後霍光又迎立劉病己即位,是為漢宣帝。

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還政於宣帝。地節二年,霍光去世。但霍氏一門逐漸腐敗黑暗。

宣帝將腐敗的霍氏集團一網打盡。宣帝治國摒棄不切實際的儒學,採取道法結合的治國方針,在整頓吏治上沿用昭帝時期,勸民農桑,抑制兼併,降低豪強在國家中的角色。經過了昭宣二帝的休養生息國家經濟明顯恢復,使漢朝再度迎來了盛世,這就是著名的昭宣中興。

宣帝死後,漢元帝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敗。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他死後,漢成帝

古時候的一兩**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3樓:守則護吧組

希望對你有幫助: 1 兩** = 人民幣 2000 元 =10 兩** 1 兩** = 人民幣 200 元 =1000 文錢 =1 貫(吊)錢 1 文錢 = 人民幣 0.2 元 另外:

1 石米 =1 兩** 我們常常看到古裝戲裡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麼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 一兩**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 兌換關係 銅錢,**和**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2023年前後的1:8**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

20。」 可知1兩**約可兌換8~11兩**。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釐,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

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人民幣)如下: **:

100元/克 **:2元/克 黃銅:0.

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約值4000元 1兩**:

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糧食**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來直接衡量貨幣關係,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

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釐八錢 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白麵(斤)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

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的**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現在**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參考價值較低 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人民幣2000元=10兩** 1兩**=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

1石米=1兩** 宣告: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古裝電視劇,武俠**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資料,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年俸45兩**=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臺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噹噹,明碼標價。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呢?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都討論過。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現代某些電視劇誤導,好象古時候老百姓隨時都帶著銀子上街,隨便買個饅頭要一兩銀子,簡單吃頓飯上百兩,給小二打賞也十幾兩,幾十兩,好象一兩 跟我們現在一塊錢似的,顯示出當前中國的影視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

古代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錢,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這個問題要放在不同的朝代或者說時期才能比較客觀全面的認識。在不同朝代,依次是在清朝的中晚期相當於150元到220元左右,盛唐時期,相當於2000元到4000元 北宋中期600元到1000元左右,明朝中期則相當於600元到800元左右。其實我們現代人對古代的貨幣的價值的大小的認知大多來自於影視文化或者...

古代「一兩銀子,一文錢」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1全部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 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 一兩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兌換關係 銅錢,和 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 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