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體等古風詩不講平仄,韻腳。是不是完全脫離了律詩的那種平平

2021-03-28 17:48:11 字數 5758 閱讀 5194

1樓:小妮菊

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大部分不講究平仄,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如果講究平仄的話會很困難,不過也不是不可以,看個人能力所限定吧。我覺得你可以借鑑樂府詩去學習。

是不是每首詩詞都要講究平仄?現在詩歌還講究麼?

2樓:秋水為依觀皓月

是的,你可上網查詢一下像詩詞的平仄分析規律,但一般嚴格按照規律來的詩人很少,原因你知道的,現在詩歌不在講究平仄,詞也有它的平仄規律的,你可查詢它的詞牌名,比如蝶戀花的平仄規律等

3樓:陽城幹部

七絕、七律必須講究平仄,其他不太嚴格。現代詩隨便,但不能標『』七律『』……

4樓:匿名使用者

樂府詩,古風詩不講平仄,但是還是要押韻。

七律,七絕,五律,五絕,排律,宋詞,元曲都要講求平仄和押韻

現代詩歌不講求平仄,但是也要注意押韻,因為現代詩歌講求音韻美。

不講平仄格律的詩就是古體詩嗎

5樓:匿名使用者

古體bai 近體

以格律du分類 除需用韻zhi之外,dao

不受格律限制專 除需用韻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以字數分類 有四屬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體 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形式

以句數分類 從兩句到百句都有 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以用韻分類

古體1.全首詩可以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有可隨意轉為其他的。

2.一首詩中每句都可以用韻,用於韻的字可以重複。

3.詩中用韻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奇數句也可以用韻。

4.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

5.允許散文化的句子。

近體1.一首詩限用一個韻,除第一句可以用韻或不用韻之外,其餘句子都是雙數句用韻。

2.用於韻腳的字不能重複。

3.不用韻句子的末一字,平仄聲不能與用韻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除起句外不能用鄰韻。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所謂古體詩是相對於近休詩而言的,一般又叫古風,按照詩句的字數

專,有四言(如《詩經》)、屬五言(如「漢樂府」詩)、七言(如曹丕《燕歌行》)、雜言(如李白《蜀道難》)等,古體詩押韻較自由。近體詩(或「今體詩」),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近體詩分兩種,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7樓:群

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古體詩指稱的物件很龐雜,因此很複雜。簡而言之,不遵循近體格式的文言詩就是古體詩。

關於詩的平仄 寫詩一定要嚴格按照平仄嗎

8樓:紫逸洛可

其實寫詩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心而且的,不用去在乎太多的。

古體的詩,不一定要講究平仄的,但若是講究平仄的話,那就得按照平仄的格式來寫,不然,會有些不倫不類的感覺。讀起來,也不太順口。

如果不講究平仄的話,古詩還是要講究押韻的,韻壓好了,詩的感覺會好很多的。

古風寫作時的平仄要求及韻腳規則有那些?

9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古風寫作時的韻腳規則是:平仄交錯原則;禁止兩種情況:孤平和三平。

韻腳規則是:把握住韻腳的尺度。

不提倡在一首詞裡面用兩種以上的韻腳。如果一首詞,在沒有特殊的要求下,是不提倡有變韻的情況出現的。除非是頂尖的詞人,能把各個韻腳運用自如而沒有絲毫破綻和生硬。

詩的平仄基本講究一三**論,只論二四六,以七言詩為例,也就是說每句話的第

一、三、五個字是平是仄都可以,而第

二、四、六個字則必須遵守規則,第七個字是韻腳。

平時都說第

一、三、五個字是平是仄都可以,但有兩種情況不可,一個是整句中只有一個平聲字,謂之孤平;一個是句末最後三個字都是平聲,謂之三平。這兩種情況是不可以的,需要通過調整第

一、三、五個字的平仄來杜絕這種情況。

擴充套件資料:

作詩基本規則:

1、對仗(對偶):律詩中

①『起承轉合』(首頷頸尾),承轉(頷頸)兩聯對句(詞性、結構相同、平仄相反),多對不限(富對仗);

②單頸**)聯對為蜂腰體;

③首頸(起轉)對為偷春格;

④同類、習慣、借對、重點、流水、寬鬆、數字錯位、隔句、句中自對;單首、頷、尾(起、合)聯對不可稱律;絕句不求對仗。

2、對仗禁忌:

①合掌(兩聯對仗,句式結構一樣);

②出句與對句意同。

3、相對(上下句平仄相反):1-2句、3-4句。(否則失對)

4、互粘(前後聯平仄同):2-3句、4-5句。(否則失粘)

5、五七變式:五言句前加兩個平或兩個仄,變成七言詩。

10樓:龐太師

古體詩(古風)的特點:

a.平仄:古體詩基本上無格律,不講平仄。唐以後,古體也有講究平仄(如使用三平尾等),不過未成定式,可不必在意。

b.用韻:古體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允許使用鄰韻;古體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古體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

c.句法:古體每句字數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每首的句數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

十、幾百句。

d.對仗:古體詩不需要對仗。

11樓:註冊還能不成功

古風一般不論平仄,韻腳也沒要求,不是格律詩,限制多

除格律詩之外,其他詩要不要講平仄?

12樓:永遠醒著

不需要,除格律詩之外,其他詩(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一般又叫古風,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成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古體詩中一定不能平仄混押嗎?如果是,那要怎麼注意呢?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體詩中能平仄混押。

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

一般地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 古體詩用韻,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

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

1、全首詩可以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有可隨意轉為其他的。

2、一首詩中每句都可以用韻,用於韻腳的字可以重複。

3、詩中用韻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奇數句也可以用韻。

4、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

5、允許散文化的句子。

擴充套件資料:依一般情況看來,平上去三聲各可分為十五類:

第一類:

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第二類:

平聲江陽;上聲講養,去聲絳漾。

第三類:

平聲支微齊,上聲紙尾薺,去聲寘未霽。

第四類:

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

第五類:

平聲佳灰,上聲蟹賄,去聲泰卦隊。

第六類:

平聲真文及元半,上聲軫吻及阮半,去聲震問及願半。

第七類:

平聲寒刪先及元半,上聲旱潸銑及阮半,去聲翰諫霰及願半。

第八類:

平聲蕭餚豪,上聲筱巧皓,去聲嘯效號。

第九類:

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

第十類:

平聲麻,上聲馬,去聲禡。

第十一類:

平聲庚青,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第十二類:

平聲蒸。

第十三類:

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第十四類:

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第十五類:

平聲覃鹽鹹,上聲鹹儉豏,去聲勘豔陷。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很嚴嗎?必須得講究平仄嗎?

14樓:我是誰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嚴格,格律詩講究平仄,填詞要講究平仄,古體詩除了押韻外不講究平仄。

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

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樑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

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

在齊樑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

在初唐時期近體詩(格律詩)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則,四種平仄相間的基本句式,按照對仗、黏連規則組合成了四種詩體。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納入了科舉考試,舉子們作詩時「平仄」有問題就出局了,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

不過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詩都要考慮平仄,很多詩人喜歡寫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這類詩體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總結即齊樑以前的古人作詩不考慮平仄;齊樑以後的古人作詩分兩種,作格律詩要注意平仄,作古體詩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即可。

15樓:完美假知己

詩詞的意境可以給人美感,可以取悅於讀者,或可以傳情達意,給人啟發。於是有人想到為何不讓詩詞的聲音也能給人美感,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說就此誕生。

隨著平仄之說的刻意發展,到後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約了詩詞氣勢和意境的發揮和拓展,成了詩人的蹩腳鞋或包袱,大大地誤入歧途、有違初衷。特別是平仄之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眾說紛紜,難以統

一、難以規範,讓學習的人無所適從,學會的人無法運用,這是對詩詞文學的自我封閉,對詩詞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極其不利。

詩詞的最終目的是走進大眾、服務大眾,我們不能因為傳統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說而拒人千里,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詩詞只是文體的一種,應該走進課堂、走進課本、走進考卷,讓教師、學生乃至社會民眾都喜聞樂見、共同參與。李白、王維、蘇東坡、辛棄疾等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現代人無論是創作或評判詩詞的好壞,都不應過於拘泥於詩詞格律、平仄之說,當以詩詞的意境為重、氣勢為重。

至於詩詞的音調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一定,主要還是看什麼型別的詩。古風詩對於平仄的要求每那麼嚴格,押韻就差不多了。

詞,是一定要符合格律平仄的。當然,近代有所謂的散詞一派,我個人表示無法接受。散詞給我的感覺,與現代詩無異,是硬要扯上古詞的大旗。

17樓:鴻鵠涼簘

詩詞一般沒有這麼要求的。

仄平一般是規定對聯末尾的那個字的。

上聯末字必仄,下聯末字必平!

這是對聯的嚴格要求!而不是詩詞!

長恨歌是歌行體嗎,什麼是歌行體

歌行 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劉希夷的 代悲白頭吟 與張虛若的 春江花月夜 的出現,可說是這種體裁正式形成的標誌。明代文學家徐師曾在 詩體明辨 中對 歌 行 及 歌行 作了如下解釋 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 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 兼之者曰歌行。辭海...

長歌行的主要意思,長歌行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古詩詞達人會長歌行古詩意思解釋,看看吧 長歌行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古詩詞達人會長歌行古詩意思解釋,看看吧 意思是 園中的葵菜都鬱鬱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

名詞解釋 宮體詩,宮體詩的名詞解釋

宮體詩 指以南朝梁簡文帝為太子時的東宮,以及陳後主 隋煬帝 唐太宗等幾個宮廷為中心的詩歌。宮體 既指一種描寫宮廷生活的詩體,又指在宮廷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始於簡文帝蕭綱。蕭綱為太子時,常與文人墨客在東宮相互唱和。其內容多是宮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則追求詞藻靡麗,時稱 宮體 後來因稱豔情詩為宮體詩。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