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李斯,名詞解釋《師說》

2021-03-28 03:05:17 字數 5230 閱讀 5901

1樓:匿名使用者

(是這個嗎?)《諫逐客書》

李斯【原文】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1)東得百里奚於宛,(2)迎賽叔於宋,(3)來丕豹、公孫支於晉。(4)此五子者,不產於秦,(5)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6)孝公用商鞅之法,(7)移風易俗,民以殷盛,(8)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9)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10)拔三川之地,(11)西並巴、蜀,(12)北收上郡,(13)南取漢中,(14)包九夷,(15)制鄢、郢,(16)東據成皋之險,(17)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18)昭王得范雎,(19)廢穰侯,(20)逐華陽,(21)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22)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23)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註釋】(1)「由余」,亦作「繇餘」,戎王的臣子,是晉人的後裔,入秦後,受到秦繆公重用,幫助秦國攻滅西戎眾多小國,稱霸西戎。「戎」,古代中原人多稱西方少數部族為戎。此指秦國西北部的西戎,活動範圍約在今陝西西南、甘肅東部、寧夏南部一帶。

(2)「百里奚」,原為虞國大夫。晉滅虞被俘,後作為秦繆公夫人的陪嫁臣妾之一送往秦國。逃亡到宛,被楚人所執。

秦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贖出,用力大夫,故稱「五毅大夫」。是輔佐秦繆公稱霸的重臣。「宛」,楚國邑名,在今河南安陽市。

(3)「蹇叔」,百里奚的好友,經百里奚推薦,秦繆公把他從來國請來,委任為上大夫。「宋」,國名,或稱「商」、「殷」,子姓,始封君為商紂王庶兄微子啟,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後將商舊都周圍地區封給微子啟,都於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約有今河南東南部及所鄰山東、江蘇、安徽接界之地。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大臣剔成肸(即司城子罕)逐殺宋桓侯,戴氏代宋。

公元前二八六年被齊國所滅。(4)「來」,招徠。別本或作「求」。

「丕豹」,晉國大夫丕鄭之子,丕鄭被晉惠公殺死後,丕豹投奔秦國,秦繆公任為大夫。「公孫支」,「支」或作「枝」,字子桑,秦人,曾遊晉,後返秦任大夫。「晉」,國名,姬姓,始封君為周成王之弟叔虞,建都於唐(今陝西翼城縣西),約有今山西西南部之地。

春秋時,晉獻公遷都於絳,亦稱「翼」(今山西翼城縣東南),陸續攻滅周圍小國;晉文公成為繼齊桓公之後的霸主;晉景公遷都新田(今山西侯馬市西),亦稱「新絳」,兼併赤狄,疆域擴充套件到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一角。春秋後期,公室衰微,六卿強大。戰國初,被執政的韓、趙、魏三家所瓜分。

公元前三六九年,最後一位國君晉桓公被廢為庶人,國滅把絕。(5)「產」,生,出生。(6)「開國二十,遂霸西戎」,《秦本紀》雲秦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這裡的「二十」當是約數。(7)「孝公」,即秦孝公。「商鞅」,衛國公族,氏公孫,亦稱公孫鞅,初為魏相公叔座家臣,公叔座死後入秦,受到秦孝公重用,任左庶長、大良造,因功封於商(今山西商縣東南)十五邑,號稱商君。

於公元前三五六年和前三五○年兩次實行變法,奠定秦國富強的基礎。公元前三三八年,秦孝公去世,被車裂身死。詳見本書《商君列傳》。

(8)「殷」,多,眾多。「殷盛」,指百姓眾多而且富裕。(9)「魏」,國名,始封君魏文侯,系晉國大夫畢萬後裔,於公元前四○三年與韓景侯、趙烈侯聯合瓜分晉國,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內政,成為強國。梁惠王時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因亦稱」樑」。後國勢衰敗,公元前二二五年被秦國所火。

「獲楚、魏之師」,指戰勝楚國、魏國的軍隊。公元前三四○年,商鞅設計誘殺魏軍主將公子印,大敗魏軍。同年又與楚戰,戰況不詳,據此,當也是秦軍獲勝。

(10)「惠王」,即秦惠王,名駟,秦孝公之子,公元前三三七年至前三一一年在位。於公元前三二五年稱王。詳見本書《秦本紀》。

「張儀」,魏人,秦惠王時數次任秦相,鼓吹「連橫」,遊說各國諸侯事奉秦國,輔佐秦惠文君稱王,封武信君。秦武王即位,入魏為相。於公元前三一○年去世。

詳見本書《張儀列傳》。(11)「三川之地」,指黃河、雒水、伊水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黃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韓宣王在此設三川郡。

公元前三○八年秦武王派兵攻取三川大縣宜陽(今河南宜陽縣西)。公元前二四九年秦滅東周,取得韓三川全郡,重設三川郡。(12)「巴」,國名,周武王滅商後被封為子國,稱巴子國,在今四川東部、湖北西部一帶。

戰國中期建都於巴(今四川重慶節)。公元前三一六年秦惠王派張儀、司馬錯等領兵攻滅巴國,在其地設定巴郡。「蜀」,國名,周武王時曾參加滅商的盟會,有今四川中部偏西地區。

戰國中期建都於成都

2樓:匿名使用者

豈有此"李" 斯文敗類

名詞解釋

3樓:阿波羅之光

1)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是發生在中國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儒生」(讀書人)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稱讚過去的而議論現在政策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這種措施引起許多讀書人的不滿。第二年,許多方士(修**法煉丹的人)、儒生攻擊秦始皇。

秦始皇派人調查,將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歷史上稱這些事情為「焚書坑儒」。

2)本文描述了項羽垓下被圍後的三個場景;一是訣別虞姬;二是東城快戰,三是烏江自刎;另外加上「太史公曰」的一段評述。

第一段寫霸王別姬。包括兩個層次:先寫項王被圍族下,四面皆楚歌,渲染垂危情勢,製造悲涼氣氛;然後寫項王訣別虞姬,悲歌慷慨,表現英雄末路多情而無可奈何的心境。

第二段寫東城快戰。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突圍失道,陷大澤中,見出其勇而無謀;二是自認兵敗被圍,乃「天之亡我,非戰之罪」,表現其恃勇自負;三是寫東城快戰,連斬敵將,說到做到,部下歎服,展露他勇猛無敵的英姿。

第三段寫烏江自刎。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因愧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南逃;二是將寶馬送給烏江亭長;三是將頭贈給故人,自殺。這三層主要表現了項羽寧死不辱、知恥重義的一面。

第四段是「太史公曰」,乃作者司馬遷對項羽一生的評價

3)罷黜百家

拼音: bā chù bǎi jiā

典故: 罷黜:廢棄不用。原指排除諸子雜說,專門推行儒家學說。也比喻只要一種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出處: 《漢書·武帝紀贊》:「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例子: ……只認朗誦詞和詩。筆者卻不能夠贊成這「~」的作風(朱自清《論朗誦詩》)

4)漢武帝在位54年,打了50年的仗,弄得「海內虛耗,人口減半」;加上他驕奢淫逸,巨費巡遊,信賴方士,濫殺亂捕,逼得老百姓接二連三地起義。晚年,他深知再不改弦易轍,漢王朝會成為亡秦之續。於是在公元前89年,他下輪臺罪己詔,宣佈「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這樣,江山才得以保住。

5)玄武門之變

中國唐代初年皇室內部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隋大業十四年(618),李淵稱帝以後,立長子建成為皇太子,封次子世民為秦王。李世民功勳顯赫,握有實權,但身為次子,不能繼承皇位。

長子李建成因是太子,又得到四弟元吉支援,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中處於優勢。武德九年(626)夏,突厥數萬騎入塞侵擾,李建成向李淵推薦由元吉率諸軍北征,以免世民掌握兵權。兩人又共謀調出秦王府的精兵驍將,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李世民得知後,與親信房玄齡、長孫無忌等策劃,搶先於宮城北門玄武門內設伏。六月初四(7月2日),李建成、李元吉上朝時行至玄武門,發現伏兵,避走不及,先後被殺,宮府兵潰散。世民手下尉遲恭披甲持矛入宮,請李淵下令由秦王節制諸軍。

六月初七世民立為皇太子,李淵傳位於太子,自己退位為太上皇。

6)杯酒釋兵權

詞目 杯酒釋兵權

發音 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

釋義 釋: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出處 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出現**割據的局面,加強**集權統治,以**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們的兵權。

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教科書上都有,要是學生就複習一下,要是沒有教科書就買本中國歷史書。

輪臺罪己詔教科書沒有,幫你找了。

5樓:鳥宿池邊樹

1.釋義 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燬典籍,坑殺書生。

** 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名詞解釋《師說》

6樓:匿名使用者

「說」,古代的一種文體,議**。

「師」,從師。

「師說」,講述從師道理的文章。

名詞解釋

7樓:爽朗的

景別:是指由於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攝影機尋像器中所呈現出的範圍大小的區別。

鏡頭:指從開機到關機所拍攝下來的一段連續的畫面,或兩個剪接點之間的片段,也叫一個鏡頭。

關鍵幀: 幀——就是動畫中最小單位的單幅影像畫面,相當於電影膠片上的每一格鏡頭。在動畫軟體的時間軸上幀表現為一格或一個標記。

關鍵幀——相當於二維動畫中的原畫。指角色或者物體運動或變化中的關鍵動作所處的那一幀。關鍵幀與關鍵幀之間的動畫可以由軟體來建立,叫做過渡幀或者中間幀。

拍攝角度:拍攝角度包括拍攝高度、拍攝方向和拍攝距離。拍攝高度分為平拍、俯拍和仰拍三種。拍攝方向分為正面角度、側面角度、斜側角度、背面角度等。拍攝距離是決定景別的元素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景別的分類

景別是通過視覺所產生的。不同的景別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我國古代繪畫有這麼一句話「近取其神,遠取其勢」。一部電影的影像就是這些能夠產生不同藝術效果的景別組合在一起的結果。

景別可具體劃分為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五種。

遠景遠景一般用來表現遠離攝影機的環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圍廣闊的空間環境,自然景色和群眾活動大場面的鏡頭畫面。它相當於從較遠的距離**景物和人物,視野寬廣,能包容廣大的空間,人物較小,背景佔主要地位,畫面給人以整體感,細部卻不甚清晰。

遠景通常用於介紹環境,抒發情感。在拍攝外景時常常使用這樣的鏡頭可以有效的描繪雄偉的峽谷、豪華的莊園、荒野的叢林,也可以描繪現代化的工業區或陰沉的貧民區。

電影誕生以來,盧米埃爾就發現並運用遠景畫面善於表現大的物象的特點。《工廠的大門》與《火車進站》所表現的就是眾多工人上工和火車到站時站臺上熙熙攘攘的景象。

格利菲斯2023年導演的《黨同伐異》,製作了最雄偉的巴比倫宮殿佈景,縱身達1600米,僅拍攝「巴爾泰薩爾盛宴」一個場面,就動用了4000多名群眾演員,攝影師坐在氣球上拍攝。也只有運用大全景,才能攝入如此浩大的場面。

名詞解釋內臟,名詞解釋臟器

人和動物胸腔和腹腔內部器官的統稱 內臟是指在體腔內,借管道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的器官的總稱。主要包括人體胸腔 腹腔和盆腔器官的分佈 鼻 咽 喉 肝臟 膽囊 胃 腎 小腸 脾 直腸 十二指腸 胰 輸尿管 卵巢 膀胱 子宮等。名詞解釋 內臟 內臟是指在體腔內,借管道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的器官的總稱。主要...

名詞解釋認知,認知名詞解釋

認知釋義 認識 思維或知覺的自身發展,包括理解和推理的意識官能或過程,靠它獲得關於感覺或理念的知識 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指人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即是對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是人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地反映客觀事物特徵與內在聯絡的心理活動。它由人的感覺 知覺 記憶 思維和想象等認知要素...

詩經的名詞解釋,詩經名詞解釋

詩經 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 詩經名詞解釋 詩經 的名詞解釋如下 詩經 是產生於中國奴隸社會末期的一部詩集。它內是中國古容 詩bai經 是中國古代詩du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zhi歌總集,收集了西周 詩經的名詞解釋是什麼呀 詩經 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 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