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什麼意思?通俗舉個例子吧親!不懂阿

2021-03-27 14:49:41 字數 3610 閱讀 9568

1樓:匿名使用者

由審計風險決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判斷基礎科目的總額*固定比率(或變動)

舉例來說 資產為1千萬 固定比率設為0.8%

那麼重要性水平就是10,000,000.00*%0.8=80,000.00

那麼註冊會計師就會多關注高於8萬元以上的發生額,如應收賬款款,固定資產變動等8萬以下的就相對忽略了

當然我們知道,這個水平的金額越低,所要查的科目就越多,所以風險就相對變低了

所以我們說

審計風險高(如企業的信譽度差,有不良記錄等等),重要性水平就要相對應的調低

審計風險低,重要性水平相對應可以放高

2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的講的話,估計是不符合高質量認證條件了,不過,還是通俗的講吧,不通俗的講實在太麻煩了,上課能講一天的內容

重要性取決於在具體環境下對錯報金額和性質的判斷

如果一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則該項錯報是重大的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反向關係,即重要性水平越高(低),審計風險越低(高)

舉例:假設企業a和企業b的性質及所處環境等均相同,銷售收入和淨利潤等金額列示如下,則: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要首先理解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的概念。簡言之:這裡所說的重要性水平是指金額的大小,通俗說來我們制定的重要性水平意思大概是超過這個金額的錯報即會影響報表使用者的決策,對照審計風險來說就是,如果超過這個金額的錯報沒有發現就是審計失敗,產生了未發現重大錯報風險。

這個應該可以理解了吧?比如說:如果審計一個公司時我們結合各方面因素,認為10萬以上金額是重大的,重要性水平制定為10萬,那需要錯報的金額小於10萬,我們才算是把審計風險降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假如這個公司重要性水平制定為20萬,那我們可以相應的減少程式,只要把錯報金額控制在20萬里內就可以了。

假設審計時未發現錯報或者發現因金額較小,不予調整的錯報金額合計為15萬,那對前者(即重要性水平為10萬時)來說,我們審計產生了重大錯報風險;對後者來說,則沒有,我們最終的審計結果是在可接受的風險水來之內的,是可以接受的。

4樓:萇作宓靜槐

重要性:在確定證據收集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評估鑑證物件資訊是否不存在錯報時,註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重要性。在考慮重要性時,註冊會計師應當瞭解並評估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預期使用者的決策。

審計風險:所謂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或漏報,而註冊會計師審計後發表不恰

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審計證據:審計證據是指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獲取的,用以證明審計事實真相,形成審計結

論的證明材料。

5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

為什麼審計的重要性越高,審計的風險水平越小?

6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抄所說的重要性水平高bai低是指金額的大小du.通常,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zhi.在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時dao,必須注意,重要性水平是註冊會計師從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角度進行判斷的結果.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則意味著低於4000元的錯報不會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高於4000元的錯報.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則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就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此時註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合理保證能發現金額在2000元以上的錯報.

顯然,重要性水平為2000元時審計不出這樣的重大錯報即審計風險,要比重要性水平為4000元時的審計風險高.

審計風險越高,越要求註冊會計師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審計證據,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審計證據之間也是反向關係.

7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的來講,重要性水平那就是我們審計的時

候訂的一個數額,在審計版一個專案的時候權我們只審計這個數額以上的帳目,而這個數額以下的帳目我們可以視為並不重要。我們只有在相信管理當局所做的內部控制的情況下才可能把重要性水平訂的比較高。

也就是說,我們認為帳簿的可靠性越高,重要性水平才會越高。而相對來說,我們查不出來是否有錯露報的可能性小,也就是說審計風險相對來說比較低。即,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成反比。

審計中重要性與重要性水平的區別是?

8樓:

樓上說的都不對。

審計中的重要性與我們平常所說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審計專業術語的重要性是指某一交易或事項可能影響利益相關者做決策的程度,重要性與某一事項的金額或性質相關,並取決於特定環境。重要性水平是對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一定,重要性水平越高,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

比如說,審計師可以接受的財務報表錯報為10000元,如果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很高(重要性水平高),則審計師可以接受的檢查風險就越低。

樓主對重要性與重要性水平產生混淆是因為沒有理解重要性的含義,審計的重要性不是說某個專案重不重要,而是對錯報風險的一個衡量指標。

9樓:南風過境吧爸爸

1. 審計的重要性(重要程度)是從財務資訊使用者的角度考慮的,若財務資訊使用者認為某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影響自己做出經濟決策,這該項錯報是重要的;

2.審計的重要性水平是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容忍的最大錯報,也就是說如果錯報的金額超過了這個重要性水平,就會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

3.所以,如果重要性程度大,即很大可能會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此時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容忍的最大錯報就小(舉個例子:如果某個人對我來說特別重要,那我能容忍他被人欺負的程度就很小),即重要性水平就低。

因此兩者的關係是反向的。重要性程度高,重要性水平就低(這裡我們不能按照常規思維來看,審計的重要性水平跟我們平常的理解不同。有無「水平」兩個字差別挺大。

有時候「重要性水平」也會被寫成「重要性」,要根據情景加以判斷。)

ps:順便說一下審計的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的關係:

審計的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風險也呈反向關係。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高,說明能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容忍的錯報水平高,比如為100w元,小於100w的錯報可以容忍,大於100w的錯報不能容忍,要全部查出來;相比於10w的重要性水平,100w的重要性水平查詢的範圍要小,查出錯報的概率要比10w的重要性水平高,因此審計風險就較低。)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理解就財務報表審計來說

重要性是:對財務報表具有重要性的專案,會影響對財務報表發表意見的事項

註冊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當中根據被審計單位瞭解而確定的重要性水平。這裡指金額和重要性達到什麼歌程度就是重要。

11樓:燈塔市張滿亮

審計中重要性是指審計專案或被審計單位、個人在社會中的影響的程度;

審計水平的重要性是指審計「人或審計單位」的自身素質而言;

上述重要性有本質的區別、(1)對專案而言(2)審計「人」而言。

12樓:

重要性體現為兩個層次:

一是性質上的重要性。是金額雖不大,但性質可能是重要的;

二是金額上的重要性,也就是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是作為一個金額上的臨界值來判斷錯報是否是重大錯報。

總結:重要性包含的範圍大於重要性水平

確定審計流程重要性,如何確定審計的重要性?

確定審計專案重要性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考慮財務報表使用者決策的資訊需求。金額和性質。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對重要性的評估需要運用職業判斷。審計重要性確定的方法 根據以往的審計經驗而得。重要性水平的判斷,審計師可以過去所運用的重要性水平為依據,考慮被審物件經營環境的變化加以修正,判斷本次審計事項的重要性...

改錯的重要性,訂正的重要性

1 及時訂正作業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及時回顧 整理,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講評作業大都是在講新知識時,對上堂課的作業進行講評,如果不讓孩子及時訂正作業,那麼他就會把自己的錯誤觀點帶到下堂課,這堂課的學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反,如果孩子能翻開作業本糾錯,無形中把上節課的知識又鞏固了一遍,解決疑惑,輕鬆...

銀行風險管理重要性,什麼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能夠及時調節市場動態緩和經濟壓力,為國家巨集觀調控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關鍵時刻還能救市 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處理所持有的國債,一般有兩種方式 1 持有到期,獲得5 的收益 2 在到期前轉 債一般都是固定利率的,如果利率會升到10 這也只是預期利率,如果國債預期利率上升,通常情況就是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