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一種教育原則?還是教育方法

2021-03-27 13:05:57 字數 3001 閱讀 7854

1樓:何世珍

(一) 教師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

學生在出現問題時的表現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跡象,從中有可能發現他們獨特的認知特徵和動機傾向。教師要多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會感到困惑,卡在**了?

」「為什麼老是出同樣型別的錯?」「為什麼會出現反常現象?」學生學習中明顯的順利也是值得關注分析的,從中可以發現學生擅長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和學習的動力所在,分析學生在什麼狀況下特別順利,在思維和理解方面具有什麼特點,等等。

通過觀察分析,瞭解學生的特性。

(二)對待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有的學生因為思維水平較低,有的學生因為學習風格的限制,有的學生因為學習動機的障礙,導致了學習成績差。在實際情景中,動機因素和能力、風格的因素是交雜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須從動機的激發維持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多方面入手。採取不同的措施使學生在自尊自信的狀態下學習,對於能力水平低的學生尤為重要。

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較差學生的自尊心,則無異於雪上加霜,抽去了他們發展的動力之源。

(三)教師要根據對學生學習風格的瞭解,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提供風格相配的教學方式

有研究表明,當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匹配時,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比如,對於喜好影象表徵的學生用圖式來講解概念,避免把喜歡安靜的學生安排在教室門口坐等。由於任何認知風格都不會適用於所有的知識學習,如果學習者在學習中堅守某一種認知風格,勢必會在一些不適於自己風格的學科學習中失敗。

研究者認為,個體的學習風格是一種習慣,後天經驗和訓練起著很大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方式先配的教學不會像匹配性教學那樣容易,必須細緻漸進,並且隨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及時進行調節。

(四)教師不僅僅自己要分析把握學生的學習風格,而且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特點,促使學生把學習風格轉化為學習策略

拉埃丁和斯泰萊在2023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學生學習的某個學科的材料要求與其認知風格相匹配時,他們實際的學習結果沒有他們自己所預期的那麼好,而在學習材料的要求與其認知風格不匹配時,他們學得卻比預期的要好。拉埃丁對此結果的解釋是,由於這些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學習風格與材料結構的匹配性,所以作出了相應較高的預期。其實這一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也顯示出,當學習者能夠意識學習風格特徵與學習任務要求的匹配關係時,便能夠作出主動的努力。

成為一名有策略的學習者至少要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學習能力型別,能夠知道完成學習任務的不同方法要求,並且能夠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不同於學習風格。學習風格是個體所擁有的比較穩定的並且往往是無意識之中偏愛的學習方式,而學習策略則是靈活的、有計劃的、根據具體的學習任務的性質而隨機應變的。

只有在教師有意識的點拔培養下,學生才有可能充分了解自己,主動地揚長避短。當學生具備了學習策略的意識,而且認識到自己的習慣性學習方式及其利弊時,就會主動地進行調節。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並非是要(也不可能)減少學生的差異。實際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響下,學生學習水平的發展差異可能會更大,因為能否更充分地得益於受教育條件,這本身就是潛能高低的一個表現。在較適宜的學習條件下,潛能低者能夠開發出潛能,潛能高者會發展得更快。

教師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生應設計不同的發展藍圖,這樣才能有意識地進行培養。

2樓:天風海雨樓主

因材施教 | 世界六大著名教育方法

如何理解因材施教?

3樓:匿名使用者

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實行因材施教, 對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因材施教原則是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有利於揚長避短,長善救失,有利於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傳統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種單

一、機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對興趣愛好、知識基礎、認知結構、能力水平千差萬別的學生,他們忽視孩子們的個性差異,對學生制定統一的目標,用同樣的方法,做同樣的練習,要求同樣的步伐,從而導致差生吃不飽,而優等生卻消化不了,天才的學生不能脫穎而出。學生猶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個性,這顯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這種教學容易扼殺孩子的創新能力,導致學生因為彆扭、困難而厭學,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喪失了原有的靈性。

那麼教師如何因材施教呢?

(1)對學生的一般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和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都要充分了解,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

(2)教學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體教學上,又要善於兼顧個別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3)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別設計不同個性特點學生成才的最優方案

4樓:匿名使用者

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儘可能大的發展

世界各國在反思評價以往的教育時,都認為過去的教育過於劃一和死板,學校面對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 忽視了個人需要。素質教育強調遵循個性教育原則,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 實際,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儘可能大的發展,達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當前班級人數較多 的情況下,要求每節課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是不現實的。

可行的辦法是把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次劃 分,對不同層次學生分類指導。

5樓:貓之良品

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具有豐富的現代內涵,它的實施需要貫徹四個方面的原則。因材施教對於教師、家長、學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古代提倡啟發式教學 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孔子 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英文 confucius。俄語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春秋後期魯國人,漢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夏曆八月二十七日 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 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農曆二月十一日 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

博雅教育是怎麼樣的一種教育理念

第一條是 博 bai要du文理相通。錢學森先生說過zhi 重要發明dao首先來自形象 思維回,然後才有邏輯思維,唯答有這樣,才能有顯著的創造。在 博 的方面,大陸過去幾年好多學校開始摸索實踐,包括北京大學 復旦大學等。現在更普遍的提法是 通識教育 我認為,通識教育是重要的,但通識教育不能代替博雅教育...

幸福是一種感覺,幸福是一種心境,幸福是一種體驗幸福是一次微

幸福就是全家人聚在一塊,一起看電視,一起談笑。幸福就是口渴時媽媽倒得一杯蜜水,我的心野變得甜甜的。幸福就是無憂無慮地趴在窗子上,放眼周圍的一切,有青山,有飛鳥,有行人。幸福就是看到老人一起攙扶著散步,心中為之感動。幸福就是走到書店,四處瀏覽,雖沒靜心閱讀,但進入書店,總也被滿店的書香包圍 我們都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