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的建築風格,喬家大院的建築特徵

2021-03-27 11:18:55 字數 4033 閱讀 6158

1樓:匿名使用者

建築特徵:

1、喬家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牆有護坡。

2、喬家大院大門坐西向東,為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掛著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琅環」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並鑲嵌著銅底板對聯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3、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北面三個大院均為開間暗櫺柱走廊出簷大門,便於車、轎出入。大門外側有拴馬柱和上馬石。

4、南面三院為二進雙通四合鬥院,硬山頂階進式門樓,西跨為正,東跨為偏。中間和其它兩院略有不同,正面為主院,主廳風道處有一旁門和側院相通。

歷史價值:

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稱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氣候特徵:

旅遊區所在的祁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9℃-11.7℃,四季分明,冬長夏短,雨熱同季,溫和宜人。

2樓:快餐真人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於**初年建成一座巨集偉的建築群體,並集中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

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群,佔地10642(約十六畝)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牆,高10米有餘,上層是女牆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巨集偉,威嚴高大。

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裡,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牆有護牆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簷大門,暗櫺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餘,門外側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院。

布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築上偏院較為低矮,房頂結構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為瓦房出簷,偏院則為方磚鋪頂的平房,既表現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築上層次感。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

各院房頂有走道相通,便於夜間巡更護院。

綜觀全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喜喜」字形,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簷,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3樓:匿名使用者

喬家大院的建築特徵包括:

喬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總佔地10642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整個院落是城堡式建築,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青磚牆。

大門為城門式洞式。外圍是封閉的磚牆,高10米有餘,上層是女牆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巨集偉,威嚴高大。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

大門以裡,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牆有護牆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簷大門,暗櫺暗柱。

4樓:匿名使用者

喬家大院坐西朝東,從大門進入,是一條長長的甬道,盡頭是喬家祠堂。兩側共分六個大院,南北各三,南面是西南院、東南院和新院,北面則是老院、西北院和書房院。大院裡面又巢狀著許多小院,整座建築佈局十分規整嚴密,又不失端莊大氣,讓人忍不住稱奇。

然而,最令人驚奇的還不是這些,如果您從上空俯視整個喬家大院,不難發現,它的院落格局很像一個「囍」字,這就又賦予了大吉大利的寓意。是不是很巧妙呢?

喬家大院吸引人之處,除了建築風格獨特,建築技藝也是相當精湛,磚雕、彩繪、木刻隨處可見。下到門窗,上到屋頂,沒有一處不讓人賞心悅目。當然,最出彩的還要數木雕,由於木雕在民間是被賦予美好寓意的,所以這裡的每個院門上、甚至柱子上都有不同的木雕作品,既有人物,又有動物花鳥,皆是栩栩如生,讓人目不暇接。

喬家大院現存木雕作品多達三百餘件,相信您肯定會喜歡。磚雕也是隨處可見的,這裡的磚雕有壁雕、屏雕、扶欄雕等,題材更是豐富多彩。如果您對雕刻藝術不是很感興趣,那沒關係,喬家大院的彩繪也是相當有特色的,這裡每間房屋的屋簷下都有彩繪,這可不是普通的彩繪,這些彩繪均是貼上了高純度金箔的真金彩繪,因此歷經幾百年都仍熠熠生輝。

並且這裡的彩繪都是以故事為背景,能讓您在欣賞藝術的同時瞭解傳統的民間故事。

《喬家大院》與《王家大院》各有什麼特點?

5樓:慕筱

1、從建築時間、規模來看

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於**初年建成,總面積8725平方米,有6個大院,內分20個小院,313間房屋。

王家大院在元、明、清三個朝代,共修建有五巷六堡五祠堂和一條商業街,總面積25萬平方米。目前開放的恆貞堡、視履堡分別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共45000平方米,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

2、從興盛年代、建築風格來看

喬家興盛了200多年,建築從清乾隆年間開始延續到**,所以建築中融入大量的歐式風格。

王家興盛了450餘年,其建築是從明萬曆年間開始到嘉慶年間為止,所以均為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

3、從地理選址上來看

喬家大院整體坐落在平川之上,是一座四面臨街的城堡式建築。

王家大院整體建築依山而建,這樣修建更利於採光和排水;冬天北牆可以遮擋寒冷的西北風,夏天由於地勢很高,東南風較大又很涼爽;而且四周都是天然溝壑,防禦性很強。

4、從佈局上來看

喬家大院從高空俯視,似一個大吉大利的雙「囍」字。

王家大院現已開放的恆貞堡是以「王」字佈局,將姓氏融入建築,既有引福致祥的含義,又是希望子孫能夠世守祖業,不忘先志。

5、從內部格局上來看

喬家老院落採用了內五外三穿心院的格局,也就是裡院正房廂房都是五間,而外院都是三間,是一種典型的地方民居建築格式。後院正房雖為清代建築,卻為明代風格,樓上是隻有窗沒有門的統樓樣式。

王家院落內部格局沿襲的是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風格,主體均為三進式四合院,後院兩廂設有繡樓,正面二層是祭祖堂。

6、從目前景區的特色來看

喬家大院是民俗博物館,主要展示了晉中一帶的民俗風情。

王家大院倚重民居藝術館,重點以三雕藝術體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7、從家族史來看

王家和喬家雖都是以經商起家,但王家從清朝開始步入官場,5品到2品的**有101位;而喬家一直在經商,僅僅因為清光緒年間,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路經山西時,喬家慷慨借銀20萬兩而封得一個2品官(虛職),所以從建築等級上講,王家是官宅,喬家是民居。

在院落中,屋頂的脊獸也最能說明這一點,兩座宅院的脊獸同為鴟吻,做為官宅的王家,鴟吻以張嘴的造型出現,是要為百姓聲張正義,張口說話;做為純商的喬家,其屋頂脊獸又是閉嘴鴟吻,講究商機不可洩露。

6樓:零餘者的泣染

王家大院,是山西晉商大院群體的傑出代表,也是晉中盆地諸大院中惟一依山而建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群,素有「中國民間故宮」、「山西的紫禁城」和「華夏民居第一宅」之美譽。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很廣的口碑——王家歸來不看院。

喬家大院坐西朝東,從大門進入,是一條長長的甬道,盡頭是喬家祠堂。兩側共分六個大院,南北各三,南面是西南院、東南院和新院,北面則是老院、西北院和書房院。大院裡面又巢狀著許多小院,整座建築佈局十分規整嚴密,又不失端莊大氣,讓人忍不住稱奇。

然而,最令人驚奇的還不是這些,如果您從上空俯視整個喬家大院,不難發現,它的院落格局很像一個「囍」字,這就又賦予了大吉大利的寓意。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2023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青磚牆,大門為城門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

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

晉商之一喬家大院是怎樣衰落的喬家大院真是山西晉商嗎?

喬致庸當家後,為光大門庭,繼續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裡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明樓竣工後,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築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鬥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於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後來連成一體的格局。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

《喬家大院》的一句話是怎麼說的,介紹喬家大院的一句話

辨玉要燒七日滿,用人要用三年期。是不是這個?試玉要燒七日滿,辨人須待三年期 我記得是 走嘞.介紹喬家大院的一句話 皇家有故宮,民家有喬家。1.喬家大院簡介 屬於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 喜 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

山西太原喬家大院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大院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 公元1756年 距離現在已經超過250年的歷史了。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 晚期,由喬景儀 喬最儼經手 最後一次增修是在 十年後,由喬映霞 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後建成現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