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的節日習俗,不同民族的節日和風俗

2021-03-27 07:18:30 字數 5285 閱讀 5444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個民族的節日都有這非常悠久的歷史,中華五千年真是博大精深。

1、維吾爾族:男子多穿長袍,稱袷袢;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稱朵帕。

節日:肉孜節、古爾邦節、那吾魯孜節 壯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檳榔和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慣。

2、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節日:趕年,四月八、六月

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

3、黎族:婦女耳環多且重,熟稱儋耳,男子以紅或黑布纏頭,稱吊襜 。

節日:三月

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

4、苗族:自由對歌,戀愛 。

節日:蘆笙節、苗節、春節、四月

八、吃新年、龍船節、清明節等 。

5、藏族:信仰藏傳佛教,以糌粑為主食,獻哈達 節日:藏曆年、雪頓節、望果節、沐浴節、薩葛達瓦節等 。

6、彝族:男子頭頂留一小塊頭髮,稱天菩薩 節日:火把 。

7、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為貴 。

節日: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魚譚會等 。

8、納西族:披羊披肩。

節日:三朵節、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

9、傣族:孔雀舞 節日: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

不同民族的節日和風俗

2樓:小紅帽變成狼

1、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於伊斯蘭教。

東鄉族的風俗在婚戀方面有所體現,東鄉族的婚姻,實行男娶女嫁。男子到了結婚的年齡,請媒人到女家說親,女方同意後,男方就要送「訂茶」,即男方家通過媒人向女方家送去茶、冰糖、衣物等。送了「訂茶」就等於已經「訂婚」。

嗣後,男方家要給女方送「彩禮」。「彩禮」的多少視男家經濟情況而定。一般是由媒人、男方家長及兒子一起向女方家送禮,女方家請來本家的老人,備以飯菜招待,稱之為接禮。

結婚日期多選在秋收後或冬閒時的「主麻」日。

2、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

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

回族的風俗與伊斯蘭教息息相關,日常生活中,履行念、禮、齋、課、朝等五功是信仰的基本功修。「念」就是男女老少都要學會念清真言。

「禮」即禮拜,主要包括日常的晨禮、晌禮、晡禮、昏禮、霄禮等五時拜,每週五主麻的聚禮,以及每年開齋節、古爾邦節兩次大型的會禮。「齋」就是齋戒,又稱「封齋、閉齋、把齋」。

3、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黎族風俗可體現在飲食上,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為主,「山欄」香米是黎區特產。把生魚、肉摻以炒米粉,加入少許食鹽,用陶罐封存製作而成的肉茶、魚茶是黎家醃製的特色風味食品。

黎族男子喜好煙、酒。檳榔是婦女的嗜品,吃時和以貝殼灰,用一種青蔞葉包著吃,吃後口脣染紅。

4、藏族

轉山會是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

藏族風俗,藏族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

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在有些地區,合掌與鞠躬同時並用。合掌要過頭,表示尊敬。這種致禮方式多用於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

5、壯族

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祭龍節), 過小年(稱「男人節」,又稱「喊魂節」),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 ,吃立節,螞拐節(青蛙節)。

壯族的風俗,壯族住房多數與當地漢族相同。廣西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區的壯族村寨,還保持著古老的傳統住房形式「幹欄」,又稱「麻欄」。分上下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關養牲畜和存放雜物。

壯族人民喜食水產,魚蛤螺蚌,皆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蟬、蛇、禽、獸,也是壯族人民的日常佳餚。

3樓:李才業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於伊斯蘭教。

東鄉族的風俗在婚戀方面有所體現,東鄉族的婚姻,實行男娶女嫁。男子到了結婚的年齡,請媒人到女家說親,女方同意後,男方就要送「訂茶」,即男方家通過媒人向女方家送去茶、冰糖、衣物等。送了「訂茶」就等於已經「訂婚」。

嗣後,男方家要給女方送「彩禮」。「彩禮」的多少視男家經濟情況而定。一般是由媒人、男方家長及兒子一起向女方家送禮,女方家請來本家的老人,備以飯菜招待,稱之為接禮。

結婚日期多選在秋收後或冬閒時的「主麻」日。

2、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

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

回族的風俗與伊斯蘭教息息相關,日常生活中,履行念、禮、齋、課、朝等五功是信仰的基本功修。「念」就是男女老少都要學會念清真言。

「禮」即禮拜,主要包括日常的晨禮、晌禮、晡禮、昏禮、霄禮等五時拜,每週五主麻的聚禮,以及每年開齋節、古爾邦節兩次大型的會禮。「齋」就是齋戒,又稱「封齋、閉齋、把齋」。

3、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黎族風俗可體現在飲食上,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為主,「山欄」香米是黎區特產。把生魚、肉摻以炒米粉,加入少許食鹽,用陶罐封存製作而成的肉茶、魚茶是黎家醃製的特色風味食品。

黎族男子喜好煙、酒。檳榔是婦女的嗜品,吃時和以貝殼灰,用一種青蔞葉包著吃,吃後口脣染紅。

4、藏族

轉山會是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

藏族風俗,藏族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

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在有些地區,合掌與鞠躬同時並用。合掌要過頭,表示尊敬。這種致禮方式多用於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

5、壯族

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祭龍節), 過小年(稱「男人節」,又稱「喊魂節」),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 ,吃立節,螞拐節(青蛙節)。

壯族的風俗,壯族住房多數與當地漢族相同。廣西西南和西北部分地區的壯族村寨,還保持著古老的傳統住房形式「幹欄」,又稱「麻欄」。分上下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關養牲畜和存放雜物。

壯族人民喜食水產,魚蛤螺蚌,皆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蟬、蛇、禽、獸,也是壯族人民的日常佳餚。

4樓:迷茫的漣漪

蒙古族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5樓:匿名使用者

雪頓節時,藏族人民會看藏戲,賽犛牛等遊園活動。

6樓:匿名使用者

東鄉族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

不同民族的節日風俗

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節日

7樓:匿名使用者

裕固族裕固族聚居在甘肅省河西走廊肅南縣,其餘居住在酒泉黃泥堡鄉。裕固族自稱「堯乎爾」、「兩拉玉固爾」。裕固族起源於唐代遊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

明初,陸續遷至祁連山一帶,逐漸形成了裕固族。

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著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裕固族的幼兒剃髮儀式別具特色,按照傳統,裕固人家的小孩長到3歲時才第一次剃髮,屆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剪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節日習俗。

彝族彝族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彝族自稱繁多,因地而異,有「諾蘇」、「密撒」、「羅羅」、「撒尼」、「阿細」等。建國後,以「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

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

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

瑤族瑤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瑤族人自稱「勉」、「金門」、「布努」、「拉珈」、「炳多優」等,因經濟生活、居住地區和服飾的不同,又有30多種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瑤族除過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30多個,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盤王節、仁王節、趕鳥節。農曆十月十六日的盤王節,是瑤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它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慶。

保安族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2023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北甘肅省積石山縣一帶。

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

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202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曆「六月六」。

各個民族不同的過年習俗,各民族過年的習俗是什麼

少數民族是怎樣過年的?跟漢族相比,都有哪些不同 藏族 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藏話叫 薩舉 即新裝。藏曆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藥王山,插經旗 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曆正月初五,舉行隆重的開...

民族習俗 傳統節日和飲食文化,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生活習俗和飲食文化。要簡單一些。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 古爾邦節 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 爾德 菲士爾 的意譯,所以也叫 爾德 節,在新疆還有 肉孜 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 宰牲節 是穆斯林赴麥加 麥加 伊斯蘭教的聖地 朝覲的最後一天...

民族的春節習俗,56個民族的春節習俗

我國民族眾多,多達56個民族,自然春節習俗也不會少,下面就粗略的例舉幾個 1.瑤族 春節期間,新婚夫妻要到女方孃家拜年,在女家宴席上,妻子的父親唱山歌祝願女兒女婿恩愛和睦。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 鴨 魚 豬肉 豆腐 粉絲以及各種蔬菜。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