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沉積形成什麼地貌,冰川地貌是怎麼樣形成的?

2021-03-24 05:36:57 字數 5712 閱讀 3656

1樓:不曾明瞭

冰川沉積包括3類:冰川冰沉積,冰川冰與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觸沉積,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積。

這些沉積物在地貌上組成形形色色的終磧壟、側磧壟、冰磧丘陵、 槽磧、鼓丘、蛇形丘、冰礫阜、冰水外衝平原和冰水階地等。

1、終磧、側磧和冰磧丘陵

終磧和側磧是在冰川末端與邊沿堆積起來的冰磧壟,標誌著古冰川曾達到的位置和規模。冰川前進時形成的終磧壟規模一般很大,高數十米至

二、三百米,其組成物質常包括相當數量的冰期前河相或湖相沉積。它們是冰舌前進時被推擠集中起來的,剖面上常出現逆掩斷層、褶曲或焰式構造,故屬變形冰磧。以這種變形冰磧為基礎的終磧壟又被專門命名為推磧壟,屬前進型終磧。

如果幾次冰進達到同一位置,終磧疊加變高形成錐形終磧。冰磧丘陵是冰川消失時由冰面、冰內和冰下碎屑降落到底磧之上,所形成的不規則丘陵地形。它指示冰川的停滯或迅速消亡,廣泛發育於大陸冰蓋地區,高數十或數百米。

在山嶽冰川區其規模較小,中國**波密地區古冰川穀底有冰磧丘陵,最高者為30~40米。

2、鼓丘和槽磧壟

鼓丘是由冰磧或部分冰水沉積組成的流線型冰川堆積地形。平面呈卵形,長軸與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緩。鼓丘的縱剖面形狀頗似機翼,是流體中物體為減少阻力所能採取的最佳形態。

在大陸冰蓋地區鼓丘常成千地密集出現,山嶽冰川地區則偶然見到。槽磧壟是與鼓丘形成機制類似的長條壟狀冰川堆積地形,在鼓丘下游因應力減低,由冰磧集中而成。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上游和博格多山四工河上游現代冰川的前沿都曾發現近期形成的槽磧壟,高1米左右,伸延十餘米至數十米,清楚地指示冰川的流向。

3、蛇形丘、冰礫阜和冰礫阜階地

這些是冰川接觸沉積形成的地貌。冰川接觸沉積是在冰川邊沿、表面和底部的冰川融水中所沉積的砂礫或粉砂層。沉積時,有冰川的支撐或包圍,冰川消亡後它們失去支撐而發生塌陷變形。

蛇形丘是狹長、曲折如蛇的壠崗狀高地,兩坡對稱,丘脊狹窄。小的蛇形丘長數十米至數百米,大的可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組成物質是分選很好的砂礫,含不少圓卵石,夾有少數冰磧透鏡體,表面一般有薄層冰磧覆蓋。

冰礫阜是散佈在冰川作用區的不規則分佈的丘陵。與冰磧丘陵不同之處是其組成物質為有層次的砂礫層,是冰川接觸沉積。它們是冰面或冰內空穴所接納的冰水沉積物,在冰川消融時墜落地表堆積而成,由負地形變為正地形。

冰礫阜階地由充填冰川兩側的冰水河道的砂礫在冰川消融時堆積形成。由冰水砂礫層組成,與河流階地不同之處是斷續分佈,左右岸和上下游階地面起伏變化大,前坡的砂礫層向谷地中心傾斜。

4、冰水平原和冰水階地

冰源河的流量有很大的日變化與季節變化,冰源河的泥沙負載量又很高,導致了冰川外圍地區強烈的加積,形成頂端厚、向外變薄的扇形冰水堆積體,稱為冰水扇。在大陸冰蓋外圍有許多冰水扇聯合成外衝冰水平原,在山谷冰川地區聯合成谷地冰水平原。谷地冰水平原在後期被切割則成冰水階地,冰水階地向下遊傾斜較急並逐漸尖滅,故是典型的氣候階地。

由於水流很急,冰水平原的組成物質粗大而缺乏分選,砂礫層中常夾有大漂礫,並有許多鍋穴。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海洋性強的冰川會出現冰磧石、切割石綜合的石灘和冰川穀地

而大陸性強的冰川出現的冰較多 但也會根據山嶽走向形成冰川穀地。

冰川地貌分哪幾個區域? 冰川侵蝕形成哪些地貌景觀?

3樓:山魈小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佈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佈,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蹟。

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應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的地貌景觀。

廣泛分佈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分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前者僅限於約佔陸地面積10%的現代冰川分佈區;後者主要指第四紀古冰川(最大覆蓋範圍佔陸地面積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鑑別冰川作用範圍和性質的標誌,對研究古地理和古氣候環境的變遷有重大意義。因冰磧物的工程地質特性不同於其它沉積物,故研究冰川沉積地貌有較大實踐意義。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類。現代冰川作用區的冰體部分按形態分為:①大陸冰蓋。

面積>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如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②冰帽。數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規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頂冰川都可發育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為冰斗冰川、懸冰川、谷冰川、平頂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磧丘陵等冰川融蝕地貌。冰川侵蝕地貌一般分佈於冰川上游,即雪線以上位置,形態型別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蝕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積地貌分佈於冰川下游,形態型別包括終磧壠、側磧壠、冰磧丘陵、冰磧臺地、底磧丘陵和底磧平原、鼓丘與漂礫扇,以及由冰水沉積物組成的冰礫阜、蛇形丘、冰水階地臺地和冰水扇等。

大陸冰蓋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組合有較大差異。前者冰體從中心向四周流動,以冰蓋前緣廣泛發育冰磧(尤其是終磧)、冰水堆積地貌和大面積的冰蝕凹地為特徵,沒有側磧壠,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島山地區才出現冰蝕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與周圍基岩接觸面大,造成的冰蝕地貌型別眾多。

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帶性也比大陸冰蓋和冰帽的地貌分帶性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和水平分帶。在冰川縱剖面上,從山體中心到冰川外圍,依次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磧平原或丘陵——終磧壠——冰水扇;在橫剖面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刃脊——槽谷肩——冰蝕崖——側磧壠——冰床(底磧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發育程度與氣候條件、原始地形和新構造運動有關。

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山地新構造強烈,地形陡峻,則冰蝕作用強盛,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較發育,但因冰期後流水作用較強,破壞較嚴重;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地形較和緩,則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發育較差,但後期流水侵蝕弱,冰川地貌易於儲存。

冰川地貌是怎麼樣形成的?

4樓:易書科技

冰川地貌指的是在冰川作用下塑造的地貌。冰川的運動包括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而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外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的地貌景觀。

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佈在極地、中高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佈,曾涉及比現在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蹟。因此,冰川地貌廣泛分佈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

冰川地貌是鑑別冰川作用範圍和性質的標誌,對研究古地理和古氣候環境的變遷有重大意義。因冰磧物的工程地質特性不同於其他沉積物,故對於研究冰川沉積地貌有較大的實踐意義。

流水會形成什麼侵蝕地貌 什麼沉積地貌 5

5樓:科普小星球

流水會形成沖溝、河谷等侵蝕地貌,會形成沖積平原等沉積地貌。

地表流水在陸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動力。它在流動過程中,不僅能侵蝕地面,形成各種侵蝕地貌(如沖溝和河谷),而且把侵蝕的物質,經搬運後堆積起來,形成各種堆積地貌(如沖積平原),這些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統稱為流水地貌。

擴充套件資料

流水的侵蝕形成的地貌舉例:

1、沖溝

沖溝是暫時性線狀流水侵蝕作用所形成的一種狹窄的溝谷地形。主要發育在植被稀少、物質疏鬆,地面有一定坡度的地方。沖溝的形態與本身發育時間性有關,而地面起伏形態(坡度、坡形)也直接影響沖溝的形態和沖溝的組合形狀。

2、v字形河谷

這類河谷具有v形河谷橫剖面,谷地兩壁險峻陡峭,谷底幾乎全部被河流佔據。

3、洪積扇

洪積扇是暫時性流水作用在谷口形成的堆積地貌。它是半乾旱、乾旱地區山麓地帶分佈相當普遍的地貌。以谷口為頂點,向外圍傾斜,坡度由大變小,逐漸過渡到周圍平地。

洪積扇上廣泛發育放射狀溝谷。 這種地貌風化強烈,山地形態險峻。相鄰洪積扇連線成傾斜平原,外緣呈波狀弧形輪廓。

6樓:匿名使用者

在河流上游,流水侵蝕作用明顯,形成「v形谷」

在石灰岩廣佈地區,流水溶蝕作用明顯,形成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等)

在河流下游,流水堆積作用明顯,形成「平原」

7樓:abc高分高能

你知道河流是如何侵蝕地貌的嗎

冰川地貌的堆積地貌

8樓:戫黮

型別冰川沉積包括3類:冰川冰沉積,冰川冰與冰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冰川接觸沉積,以及冰河、冰湖或冰海形成的冰水沉積。這些沉積物在地貌上組成形形色色的終磧壟、側磧壟、 冰磧丘陵、 槽磧、鼓丘、蛇形丘、冰礫阜、冰水外衝平原和冰水階地等。

冰磧壟和冰磧丘陵

終磧和側磧是在冰川末端與邊沿堆積起來的冰磧壟,標誌著古冰川曾達到的位置和規模。冰川前進時形成的終磧壟規模一般很大,高數十米至

二、三百米,其組成物質常包括相當數量的冰期前河相或湖相沉積。它們是冰舌前進時被推擠集中起來的,剖面上常出現逆掩斷層、褶曲或焰式構造,故屬變形冰磧。以這種變形冰磧為基礎的終磧壟又被專門命名為推磧壟,屬前進型終磧。

如果幾次冰進達到同一位置,終磧疊加變高形成錐形終磧。貢嘎山西坡(見彩圖)貢巴冰川前有一典型的錐形終磧。冰川后退時形成一系列規模較小的冰退終磧,一般比較低矮,不易出現包含變形冰磧的推磧壟。

大陸冰蓋的終磧可連續延伸幾百公里,曲率很小。山谷冰川的終磧曲率很大,向上遊過渡為冰舌兩側的側磧。側磧在山嶽冰川地區是比終磧更易儲存的堆積形態。

它們分佈範圍廣,不易被冰水河流破壞。在谷坡上往往有高度不同的多列側磧。冰磧丘陵是冰川消失時由冰面、冰內和冰下碎屑降落到底磧之上,所形成的不規則丘陵地形。

它指示冰川的停滯或迅速消亡,廣泛發育於大陸冰蓋地區,高數十或數百米。在山嶽冰川區其規模較小,中國**波密地區古冰川穀底有冰磧丘陵,最高者為30~40米。

鼓丘和槽磧壟

鼓丘是由冰磧或部分冰水沉積組成的流線型冰川堆積地形。平面呈卵形,長軸與冰流方向平行,迎冰面陡而背冰面緩。鼓丘的縱剖面形狀頗似機翼,是流體中物體為減少阻力所能採取的最佳形態。

在大陸冰蓋地區鼓丘常成千地密集出現,山嶽冰川地區則偶然見到。槽磧壟是與鼓丘形成機制類似的長條壟狀冰川堆積地形,在鼓丘下游因應力減低,由冰磧集中而成。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上游和博格多山四工河上游現代冰川的前沿都曾發現近一期形成的槽磧壟,高1米左右,伸延十餘米至數十米,清楚地指示冰川的流向。

蛇形丘、冰礫阜和冰礫阜階地:

這些是冰川接觸沉積形成的地貌。冰川接觸沉積是在冰川邊沿、表面和底部的冰川融水中所沉積的砂礫或粉砂層。沉積時,有冰川的支撐或包圍,冰川消亡後它們失去支撐而發生塌陷變形。

蛇形丘是狹長、曲折如蛇的壠崗狀高地,兩坡對稱,丘脊狹窄。小的蛇形丘長數十米至數百米,大的可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北美洲曾見有長達400公里的蛇形丘。組成物質是分選很好的砂礫,含不少圓卵石,夾有少數冰磧透鏡體,表面一般有薄層冰磧覆蓋。

冰礫阜是散佈在冰川作用區的不規則分佈的丘陵。與冰磧丘陵不同之處是其組成物質為有層次的砂礫層,是冰川接觸沉積。它們是冰面或冰內空穴所接納的冰水沉積物,在冰川消融時墜落地表堆積而成,由負地形變為正地形。

冰礫阜階地由充填冰川兩側的冰水河道的砂礫在冰川消融時堆積形成。由冰水砂礫層組成,與河流階地不同之處是斷續分佈,左右岸和上下游階地面起伏變化大,前坡的砂礫層向谷地中心傾斜。

冰水平原和冰水階地

冰源河的流量有很大的日變化與季節變化,冰源河的泥沙負載量又很高,導致了冰川外圍地區強烈的加積,形成頂端厚、向外變薄的扇形冰水堆積體,稱為冰水扇。在大陸冰蓋外圍有許多冰水扇聯合成外衝冰水平原,在山谷冰川地區聯合成谷地冰水平原。谷地冰水平原在後期被切割則成冰水階地,冰水階地向下遊傾斜較急並逐漸尖滅,故是典型的氣候階地。

由於水流很急,冰水平原的組成物質粗大而缺乏分選,砂礫層中常夾有大漂礫,並有許多鍋穴。

侵蝕和沉積形成的地形地貌,河流侵蝕和沉積作用分別可形成哪些地貌形態

河流侵蝕地貌包括河流上游v形谷 瀑布 峽谷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形態 西南 紅色沙漠 石漠化 喀斯特地貌等。河流堆積地貌包括洪積扇 沖積扇 沖積平原 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對地貌形態的影響 河流侵蝕和沉積作用分別可形成a峽谷 溶洞 溝壑 黃土高原 b三角洲 平原 沖積扇 島嶼等等。河流侵蝕形成溝谷 ...

丘陵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燕山運動決定了全區地貌基本格局。三疊紀初期普遍海浸,三疊紀末期形成褶皺構造。白堊紀時岩漿活動強烈,南部地區有花崗岩侵入,東部浙閩一帶有流紋岩噴出。白堊紀晚期發生大規模斷裂活動,形成許多山地和山間斷 陷盆地。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期,低山丘陵和盆地地區仍保持溫暖溼潤的環境。更新世晚期氣候較乾燥,北部有下蜀...

喀斯特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喀斯特 一詞源於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地名.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蝕作用和伴隨的機械作用形成各種地貌。地表附近有節理髮育的緻密石灰岩 2 中等到較大的降雨量 3 地下水迴圈通暢。石灰岩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發生溶解,而這種水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縫滲透到石灰岩中,將石灰岩溶解並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