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虞美人》中 春花秋月 是美景,作者為什麼要追問它 何時了

2021-03-23 22:18:21 字數 5006 閱讀 2322

1樓:匿名使用者

春花秋月喻美景,但此時南唐後主李煜正是宋的階下囚,美景勾起了李煜對往事的傷懷,對更襯托出他囚犯生活的艱苦(由李煜對「往事知多少」的感慨可見)。「何時了」表面意思指李煜怕「春花秋月」引起傷懷,實則表達了他「這種囚犯生活該何時才結束啊」的感慨。也就是這個原因,致使宋太宗下了殺李煜的決心。

可以說,正是這首詞,給李煜帶來了殺身之禍。

2樓:匿名使用者

虞美人》這首詞,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後所作。開頭說,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何時了結。因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無數往事湧上心頭,想到在南唐時欣賞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見春花秋月。

在東風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國生活不堪回顧了。那裡宮殿的雕欄玉砌應該還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變得憔悴了。倘若要問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東流去,無窮無盡。

一江指長江,用一江春水來比愁,跟南唐故國金陵在長江邊相結合,充滿懷念故國之情

3樓:匿名使用者

明確: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雖然眼前風景依舊,但卻早已物是人非,尊崇不在,由皇帝到囚徒的巨大轉變使李煜感到天意弄人,風花雪月後不過是過往雲煙一場,那麼「往事知多少」表明了李煜已經有了參透紅塵之意,心中懊悔不已。

古詩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為什麼要追問它「何時了」?

4樓:蕗昜斯威爾

你可以從李煜當時所處的政治環境來談,因為他是亡國之君,階下囚,過往繁華煙消雨散,國不再國,家不在家,內心鬱結痛苦,在如此心境下,春花和秋月再美,他也無心欣賞,所以他會問「何時了」。

5樓:青鏡流年

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苟且偷生中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

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為什麼追問它「何時了」

6樓:

春花秋月雖然是美景,但是詞人此時卻是亡國之君,階下之囚,試問詞人見此美景怎不會感念往日美好歲月而產生傷懷之感呢?!

麻煩採納,謝謝!

7樓:百度使用者

春花秋月何時了: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

「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 這首詞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

這是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後,賜酒將他毒死。

「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為什麼要追問它「何時了」?

8樓:二分之一死神

春花秋月,原本是大自然賜於人類最美好的景觀,人們只嫌看不夠,賞不足。可此時李煜卻希望春花不要再開放,秋月不要再圓滿。這反常的心理正表現出李煜異常的生活境遇。

因為一見到春花秋月,就想起了幸福的過去和歡樂的「往事」。回憶的往事越多,現實的悲哀就越沉重。見不到春花秋月,也許就少些對往事的回憶。

然而春花秋月,並不以他的意志為轉 移,照樣周而復紿地開放、升起,而東風又不期而至。自然的風月花草,無不激起他對南唐故國的深沉懷念「故國的江山依舊壯麗吧,宮殿的雕欄玉砌也還是那麼輝煌氣派吧?可曾經擁有他的主人已是朱前面喪盡,衰老不堪了啊!

結句寫愁,已是千古名句。這個比喻不僅寫出愁像江水一樣深沉,像江水一樣長流不斷,還寫出愁苦像春天的江水一樣不斷**。真是把人生的愁苦寫到了極致。

9樓:雲動葬月

詩是李煜的虞美人。詩人經歷國破家亡,變成王國君主,心裡很不是滋味。這首詩開頭樂景寫哀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什麼心情就看到什麼景象,看到春花秋月,心裡愁苦,自然就想問一句何時了.....

10樓:花雪楹天

作者李煜在經歷亡國之痛之後,淪為宋太祖的階下囚,從昔日奢靡的生活中落魄成一個亡國之君,哀莫大於心死,便覺得人生無望,春花秋月所代表的歲月更替也就成了一種煎熬與折磨,所以作者追問它何時了。

有關李煜《虞美人》的一些問題

11樓:淺ヽ唱

1.它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的心裡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結束才好。

2.「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為具體,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亡國之君李煜用長江之水喻思念故國之痛,寓意深刻,給人印象強烈。「一江」,有盈滿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蕩不息。

一江春水東流,前浪後浪層層疊疊,猶如新愁壓舊愁,無休無止。李煜的愁不是纏綿的愛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傾覆的家國之恨,因之用氣勢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為恰當,有一種與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3.李煜被毒死,跟他寫這首詞有關,這真是用血寫的。所謂「有釋迦、**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就是說,李煜這樣的詞,不光是寫他個人的愁苦,還有極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國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

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過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國的美好景物已經不堪回顧。故國的景物象雕欄玉砌等還在,但人的容顏因愁苦改變,這裡還含有人事的改變,人的主奴關係的改變。

再象以一江春水來比愁。整首詞正是反映了有亡國之痛的人的感情,擔負了所有這些人的感情痛苦。

4.抒發了亡國後囚徒生活的哀傷心情,反映了一個沒落統治者垮臺後的悽楚;

追悔已莫及,不如當時把握好,一旦失去,也就不必再留戀

12樓:匿名使用者

1.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

2.這是南唐後主李煜在亡國之後寫的,愁的是國破家亡,物是人非,以及對自己遠離故土的軟禁生活的感傷,表達了詩人的苦悶之情。

這句話,用流水來形容愁情,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表現了愁思就像那滾滾東流的河水一樣,連綿不絕 ,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並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讀者為之動容。

3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有釋迦、**擔荷人類罪惡之意。此處我們仍將李煜這個「後主」的所指物件驅逐出去,只取王國維所評價的此類詞的能指意義——他人是血寫一己之戚,而「後主」卻是血寫人類之悲!如果說在「人生長恨水長東」中,敘述者扮演的是悲壯英雄的角色,那麼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敘述人則充滿了痛定思痛之後達觀人生的哲人色彩。

4.《浪》這首詞是李煜降宋後被擄到汴京軟禁時所作的,作於他死前不久,表達了對故國、家園和往日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反映出詞人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的淒涼心境。

虞美人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共:感嘆傷懷,故國風物猶在,時勢不同,昨日帝王,今日階下囚

一種追懷、傷感、痛心的情感。

13樓:匿名使用者

dassdsaasdsasdsad

虞美人 李煜

14樓:紫月法音

因為這裡的美景讓作者想到了自己過去富足的生活,而現在的他,只能呆在這個囚禁自己的小屋裡,看著這美景,看著自己的故偶被他人佔領

這種背痛不管是誰都是難以承受的,所以作者希望這美景早點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什麼還不終結呢?因此才會問「何時了」

15樓:聆雪飛蘇

因為眼前美景讓他想起了以前奢華浮靡的生活,更勾起了後主的亡國之恨,宋太祖趙匡胤在世是他被封違命侯,宋太宗趙光義時小周後又被欺凌,亡國後他真的活得很痛苦,正如詞中所期盼『春花秋月何時了』。七夕李煜生辰時作此詞,趙光義聽聞用牽機藥毒害,毒攻神經,死得很痛苦。

16樓:辛夷の淚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好多!」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何時才能完結呢?

「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如何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好多也有悔恨之意。

17樓:茶味酸奶

翻譯 一年一年的消磨時光什麼時候終了,以前知道多少?關押作者的小樓昨夜又刮來一陣東風,使我思念在故國那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往的雕樑畫棟應該還在,只是已經面目全非。

問你能有多少哀愁,那過往的哀愁好象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走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他完國了,春花秋葉(喻他),什麼時間會被殺。

19樓:【睿蘿蘿

1.。"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後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

古詩閱讀理解。 虞 美 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20樓:百度使用者

(1)春花秋月

——春花美,秋月亮,但絲毫也喚不回亡國之君欣賞的興趣。春花秋月是美景,面對美景更觸發了詩人內心的悲苦和對自己當前處境的慨嘆何時了——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之意味著這種屈辱生活的延續罷了,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呢?(內容大體正確就可)

(2)含蓄地顯示出鬱結已久的愁緒長流不斷,無窮無盡,並且將要達到迸發奔放,縱橫恣肆的程度。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形象化(內容大體正確就可)

「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為什麼要追問它

21樓:張家主任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裡的春花秋月不能說是美景了,更多的是詞人的憂傷,春花秋月雖然美麗,但更多的會想起往事,想起故國的山河破碎,有深深的哀傷。李煜寫完這首詞,被送到皇帝趙光義面前,皇帝正要找藉口殺他,他倒自述怨恨,懷念故國,不久就被殺了。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其應如何評價

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淨 凝練 優美 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 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 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想...

李煜《虞美人》《相見歡》賞析,李煜的虞美人的賞析

虞美人藝術特色 1 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物是人非的感慨 在這首詞中,詞人採用隔句相承的手法,反覆對比宇宙之永恆不變與人生的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例如,春花秋月 的無休無盡與人世間 往事 的短暫無常相比,雕欄玉砌應猶在 與 朱顏改 兩相對比。如此迴環反覆,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

春花秋月何時了詩句如下,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古詩

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李煜眼中,月不再是團圓的象徵,月已化作孤獨的代名詞,獨守月光。唯離鄉情,亡國恨,均隨 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古詩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者 李煜 五代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