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和我說說宋朝的的兵制,詳細講講將兵不知的弊端

2021-03-23 05:36:46 字數 5048 閱讀 1213

1樓:摩托羅辣

宋朝兵制

中國宋朝(960~1279)重建統一的封建政權,南方經濟發展較快,北和西北地區****轉趨激烈。2023年後,金兵繼續南下,宋政權偏安江左。北宋和南宋的軍事制度有許多不同之處,但總的是吸取晚唐、五代軍閥割據的教訓,皇帝加強集權,削弱大將兵權,以文臣御武事;集中大量財力、物力,供養大批招募來的軍隊,募兵制始終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

北宋時期 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其下兵權三分:「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宋史□職官》)。

樞密院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調發全**隊,「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以及「侍衛諸班值,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宋史□職官》),設有樞密使、副使等。三衙即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分統全國禁兵和廂兵,各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等,地位低於樞密院長官。樞密院與三衙分握髮兵權和管兵權,互相牽制。

率(帥)臣在平時統領同駐一地的各司軍隊,即同駐一地的軍隊平時要受三衙和率(帥)臣雙重統轄。戰時,軍隊受樞密院調發,由皇帝臨時派遣統帥(率臣),給以都部署、招討使等頭銜,率兵出征,事已則罷。這樣就使兵將分離,將不專兵。

此外,還設有兵部,只掌管儀仗、武舉和選募軍兵等事。 軍隊主要由四部分構成:蒙古軍,由蒙古人包統兵3000~7000人)、千戶所(統兵300~700人)、百戶所、牌子(10戶)等4級,分由萬戶、千戶、百戶、牌子頭統領。

非蒙古軍的萬戶府、千戶所又置「達魯花赤」,是為監軍官,專由蒙古或色目貴族擔任。萬戶府上設都萬戶府、大都督府等,侍衛親軍在千戶所上設指揮使司。

文官指揮部隊,最後的結果就是失敗啊

2樓:匿名使用者

師無常帥,帥無常兵。

請解釋一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意思

3樓:為誰為誰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為天下後世開闢永久太平的基業。

張載(2023年—2023年12月6日),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

張載進則為循吏,退則為鄉賢,以實際行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開拓了儒者擔當新局面。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曾作《聖哲畫像記》一文,從數千年燦若群星的中華歷史偉人中精選32位,作為子孫治學的門徑:

文周孔孟,班馬左莊,葛陸範馬,周程朱張,

韓柳歐曾,李杜蘇黃,許鄭杜馬,顧秦姚王。

其中,「周程朱張」分別指周敦頤,程顥程頤兄弟(被視為一人),朱熹和張載。北宋中期,張載講學關中,他的學術思想被稱為「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南宋朱熹的「閩學」並稱為宋代的四大學派。

「孟軻死,千年間,得孔子之心傳者,惟周程張朱數人而已矣。」這是中華八百年來的共識,「濂洛關閩」「周程張朱」已成為人們稱謂宋**學的口頭禪,為了押韻,曾國藩將其改為「周程朱張」。

4樓:您輸入了違法字

含義:天地為萬物造化,為天地立心就是說讀書人通曉萬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顯。儒家學說關注生存的狀態,不談怪力亂神,而命有理命和氣命兩個層面,現在來講就是物質和精神,從物質上豐衣足食,精神上倫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

原句來自北宋思想家張載。

張載(2023年—2023年12月6日),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巨集,歷代傳頌不衰。

張載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

5樓:熱心網友

做人要有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要為天下老百姓多多考慮,並要一生學習聖人所講的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哲理,這樣才能開創萬世太平的局面。

1、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

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2、為生民立命:直接**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

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3、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4、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

「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迴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6樓:清茶半盞

這句話是北宋大儒張橫渠說的。張載(2023年—2023年),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

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巨集,歷代傳頌不衰。

這四句的意思是: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為天下後世開闢永久太平的基業。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目前比較流行的解釋是,認為天地沒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為天地立心」就是發展人的思維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規律。這是一種誤解。

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詞並不專指自然界。儒家經典《易傳》中有一個關於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傾向於把天、地、人看作一個整體。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間」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個人和人間社會。

張載把社會涵義的「天地」也稱作「天下」。其次,張載並沒有否認「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復卦》的術語,張載作為著名的易學家認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

」(《橫渠易說·上經》)顯然,在天地能夠生成萬物這一意義上,張載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無需人來「立」,否則將不恰當地誇大人的能力。其實,「為天地立心」是指為社會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倫理為核心的精神價值系統。

張載在其著作《經學理窟》中,對「立心」的涵義、方法等內容有集中的論述,如果視而不見,對「立心」的理解則易流於臆斷。在張載看來,「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為天理「能使天下悅且通」,從而使「天下」(社會)必然會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價值。(《正蒙·誠明》)依據這些資料來看,「為天地立心」的涵義很清楚,其重點不在認識論,而在價值論。

第二句「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眾,「命」指民眾的命運。這涉及儒家一直關注的「安身立命」問題。

史稱,張載「喜論命」。「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運。歷史上長期流行的是命定論,認為人只能聽憑命運的擺佈。

然而張載卻認為,只要通過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夠在精神價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運從而賦予生命以意義。因此,「為生民立命」是說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

第三句「為往聖繼絕學」。「往聖」,指歷史上的聖人。儒家所謂聖人,其實就是指人格典範和精神領袖。

「絕學」,指中斷了的學術傳統。理學家普遍認為,儒家學統自孟子之後就中絕了,所以要努力恢復。張載繼承「絕學」,卻並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創新,在他的學說中有不少內容是六經所未載、前聖所未言的。

第四句「為萬世開太平」。「太平」、「大同」等觀念,是周公、孔子以來的社會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覯等人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過「致太平」的主張。

張載不侷限於當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遠的視野展望「萬世」的「太平」基業問題,這是他的不同凡響之處。

對「四為句」的理解,不能脫離宋初的建國背景。趙宋統治者總結國家長期**的經驗教訓,為了重建社會秩序,確立了「以儒立國」的國策。在這種政策環境下,以張載等人為代表的北宋理學家的最大關懷,是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恆的精神基礎,而不是認識「自然界的規律」。

總之,「四為句」涉及社會和民眾的精神價值、生活意義、學統傳承、政治理想等內容。我們可以把張載的「四為句」翻譯成現代漢語: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

求諸葛亮真正參與的戰爭,若能以史料佐證更好,能附加評價甚好。請以1.2.3.4....列舉 200

7樓:萊克攸

第一役:火燒博bai望坡,初建du奇功,智服關羽張飛。zhi第二役:火燒赤壁,dao協助東吳殺敗曹專

操八十三萬大軍。屬

第三役:智取荊州,三氣周瑜,為劉備奪得立足之地。

第四役:破益州,取成都,終為劉備形成鼎足之勢。

第五役:取漢中,取得南可守東吳,北可攻中原的戰略優勢。

第六役:七縱七摛孟獲,消除南憂。

第七役:六出祁山,這是諸葛亮勉力強求的六次出兵,最終病死五丈原。

諸葛亮真正指揮的只有兩個

一平定南中 二北伐中原

8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之所以能受到bai如du此的尊敬有2點:

一是歸功於羅貫zhi中的三國演義,dao他成功的塑造

版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權二是由於當時的大環境,三國演義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寫成,當時的明朝廷政治腐敗急需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來領導,因此諸葛亮走上了神壇。

他成為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有點不敢苟同,因為據說木牛流馬是他的妻子發明)是因為他領導了蜀國後期的軍事政治,文學家是由於前後出師表而受到士人的尊敬。

歷史上比諸葛亮有名氣的人有很多,比如東晉的謝安,文采風流都比諸葛亮高。並且三國歷史上也有比如魯肅、郭嘉。

我感覺與現代人士沒什麼不一樣,因為現在和古代沒法比較。古代科技這些沒法和現代相比,也沒什麼比較的地方。

南宋軍制怎麼樣的,宋朝軍隊的最基本組成兵制是什麼?

南宋時期,高宗開元帥府節制諸軍。朝廷控制軍隊的能力已削弱,樞密院的軍權也隨之縮小。禁兵已不居主要地位,廂兵所在多有,蕃兵已不存在,而鄉兵建置更為繁雜,制度紛歧。軍隊的主力為屯駐大兵和三衙諸軍。屯駐大兵即抗金各將領所率領 屯駐在前線的軍隊。後來,朝廷為加強對各屯駐大兵的控制,將其改為御營軍或行營護軍。...

宋朝文官體制的評價,詳細些。。。

是社會較為開明和包容,因為畢竟文人素質較高,視野開闊,能影響社會的言論走向。而且文官治國是最佳的政治模式,有很大正面作用,所以宋朝整體較為開明,才能產生中國古代經濟和文化的巔峰。以文御武。典型代表是作為統領宋代軍政的樞密院的最高長官樞密使幾乎全部是由文官擔任。士大夫對皇權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能風聞...

誰能和我講講關於戶籍制度的問題?我不要複製的答案,看著費勁

這個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是現在的戶口分為農業戶口和城市戶口,兩個戶口享受的待遇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前人們一直想辦法要農轉非,舉例比如同樣是一個城市的,農村戶口享受的福利就比城市戶口少,以前新聞多次報道的同樣是車禍,城市戶口的賠償比農村戶口的高好幾倍,因為城市戶口的平均收入高。取消戶籍制度是不...